一樁發生在奧運期間的離奇恐襲慘案,引發了受害國長達9年的亡命報復

2021-02-20 SME科技故事
1972年的德國慕尼黑奧運會註定是要被無數人銘記的一個運動會。如果你對去年6月引入中國的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還有印象的話,一定能明白上面這句話的意思。毫無疑問,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是那個年代最為盛大的一個運動會。贏得舉辦權的西德奧組委為洗刷1936年柏林納粹奧運會的負面影響,投入了極大的資金、精力與誠意試圖辦好這屆奧運會。不管是能容納1.5萬名運動員的舒適奧運村,還是奧運史上第一屆設計吉祥物的創意,還有此次奧運會將比賽項目擴充到23個大項、195個小項的空前數量舉動,都顯示出西德將奧運會的和平團結精神傳遞到全球的誠意。然而在奧運會舉辦過程中發生的一起恐怖襲擊事件,卻直接將西德的諸多努力化為烏有。這起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黑九月」發動的襲擊,造成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喪命的慘劇,也讓慕尼黑奧運會成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一次運動會。
而關於恐襲過程中德國警方拙劣的營救行動、衝突雙方涉及的巴以衝突歷史問題、還有事後以色列最高情報機構「摩薩德」對「黑九月」組織高層人員長達九年的各種暗殺復仇行動,也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1972年9月5日,是慕尼黑奧運會進行的第11個比賽日。這場盛大的慶典進行得無比順利,所有人都沉浸在享受比賽的運動氛圍中,沒有人能預料到一場巨大危機正在逼近。
9月5日凌晨4點左右,9個身穿運動服拎著裝備包的人靠近了奧運村圍牆。奧運村晚上是會關門的,但總有一些運動員結伴出去遊玩到太晚回來,這時候他們就會翻過僅有兩米高的圍牆返回奧運村。
保安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因此也對這幾個人毫不生疑,就在遠處看著其中八個人帶著裝備包翻牆進去,慢慢消失在圍牆後面。這八個人,正是巴勒斯坦的恐怖組織成員,而他們此行的目的,正奔著綁架以色列運動員而來。

很快,將運動包中衝鋒鎗組裝好的恐怖分子摸進了早已踩好點的31號公寓——這裡正是以色列、烏拉圭和香港代表團的運動員公寓。

攻入公寓的恐怖分子當場射殺了奮起反擊的摔跤教練溫伯格(Moshe Weinberg)及舉重運動員尤賽夫(Yossef Romano),並控制住了沒能及時逃脫的另外9名以色列運動員。

9月5日早上,他們通過團團圍住公寓的西德警方還有各路體育媒體宣布了自己的條件:他們要求以色列政府在中午12點前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234名巴勒斯坦囚犯,否則就槍殺所有人質。

在公寓陽臺張望的恐怖分子

時任以色列總理的梅厄夫人(Golda Meir)是出了名的鐵腕人物,在與西德總理勃蘭特(Willy Brandt)第一時間的通話中就明確表示了「絕對不向恐怖分子妥協」

於是剩下的唯一一條路就是武力營救人質了。

這時候,西德警方第一個令人迷惑的操作出現了:他們當著無數現場直播的攝像機的面穿上防彈衣套上運動員的套裝,準備偽裝成運動員進入大樓伏擊恐怖分子。在公寓中挾持著人質的恐怖分子當然也在盯著電視的消息,馬上就憤怒地揭穿了西德警方的計劃,於是該計劃只能作罷。

史匹柏導演的電影《慕尼黑》中重現了當時瘋狂的記者圍觀報導現場

由於西德的法律不允許以色列政府派遣特別行動小組進入營救他們的人員,因此只能由其警方人員進入與恐怖分子展開進一步談判。

西德政府承諾以巨額贖金及對恐怖分子人身安全的承諾換取人質的安全,但馬上遭到拒絕。對方聲稱自己是為了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囚犯及「讓全世界聽到巴勒斯坦的聲音」而來。

(這裡有必要提及一個背景,慕尼黑奧運會這一盛典以色列是參賽方,但作為其「對頭」的巴勒斯坦參賽的申請卻被國際奧委會故意忽視了。關於這一複雜時代的背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談判小組能做到的就是拖延恐怖分子提出要求的「最後期限」,並假意答應他們安排飛機將其送往埃及。西德警方同時制定下了在他們轉移到空軍基地機場時突襲並解救人質的行動。

慕尼黑警察局長施雷伯(戴黑色眼鏡者)與恐怖分子伊薩(右一)談判

然而,這一計劃中西德警方再次出現了十分致命的數個錯誤。

首先是不明確恐怖分子的人數,直到晚上10點鐘左右所有恐怖分子與人質一起登上警方提供去往機場的兩架直升飛機,他們才數清楚原來有8個恐怖分子——但警方在機場只安排了5個狙擊手。

另一個問題是各行動部門信息分享情況極差。首先是後來才確定的恐怖分子人數並沒有及時通知到機場的狙擊組,導致現場火力嚴重不足。另外警方的後手計劃是在他們即將乘坐的波音飛機上安排一組偽裝成飛行員與空乘人員的警察,但這組人員竟然由於完全不知道行動計劃是什麼,又覺得有很大危險而提前跑了……

於是到達機場的恐怖分子「訓練有素」地先派了兩個人去查看波音飛機的情況,結果發現根本沒有給他們準備飛行人員,馬上就意識到被耍了。在他們往直升飛機回跑的過程中更離譜的事情出現了:有人突然下令狙擊手開槍,然後狙擊手第一槍就打偏了……

這是西德警方在這步行動中的第三個致命問題,沒有安排專業的軍方狙擊手而是讓幾個十分業餘的警察來完成狙擊工作。


這一事件中甚至連恐怖分子都顯得比德國警方「專業」

就在這樣連環的錯誤之下,西德警方最終將營救事件推入了一個無法避免的悲劇深淵。

經過持續一個多小時的激戰,5名恐怖分子被擊斃,3人被活抓,而以色列11名運動員人質全部不幸遇難。

這一結果不僅引來全世界一片譁然,大家對德國的安保工作及反恐能力質疑不斷,更讓以色列舉國陷入悲痛與憤怒之中。

倖存的以色列代表團成員帶著遇難者的遺骸回國

慕尼黑恐怖襲擊發生三天後,「鐵娘子」梅厄夫人帶領下的以色列政府馬上做出回應:1972年9月8日以色列空軍發動三次大型轟炸行動,「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多達十個營地被毀,20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炸死。

一個月後「黑九月」組織又劫持了一架德國航班飛機,迫使西德政府釋放了三名被捕的恐怖分子。更令以色列全國震怒的是,這三名恐怖分子回到利比亞後成了巴勒斯坦人眼中的英雄。

被釋放後召開「記者會」的三名恐怖分子「英雄」

1972年底,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下定決心展開徹底的針對性復仇行動。
為此她成立了「X委員會」,以以色列最高情報組織「摩薩德」的負責人茲維·扎米爾為行動負責人。行動代號取名為「上帝之怒」(Operation Wrath of God),目的就是將與慕尼黑恐怖襲擊相關的恐怖分子全部暗殺
這次頗具神秘色彩的暗殺復仇行動由麥可·哈拉裡作為行動指揮官,他在行動前籤訂條約與以色列政府脫離了所有關係,並在巴黎成立總部,與自己的隊員執行了長達幾年的潛伏暗殺行動。

從1972年末到約1979年裡,以色列「上帝之怒」行動小組以槍殺、定時炸彈襲擊、聯合軍方強攻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基地等方式將慕尼黑恐怖襲擊的相關策劃者、行動者一一剷除,還順帶暗殺了幾個重要的「黑九月」恐怖組織領導者及巴解組織高級成員。

但與此同時,以色列特工們也經歷了被設套反殺、誤殺平民、炸死目標的同時炸死炸傷無辜路人的失敗行動。


同時長達數年的暗殺行動也引來黑九月的恐怖襲擊報復。以色列駐英國使館參事阿米·沙紹裡被郵件炸彈炸死,馬德裡摩薩德特工在街上被槍殺,雅典機場恐襲事件三名以色列旅客被槍殺同時現場多人受傷……甚至連梅厄夫人都曾差點命喪恐怖襲擊計劃之手。

在局勢複雜的巴以衝突中,向來是冤冤相報無窮盡的。

「以色列母親」梅厄夫人

史匹柏導演的電影《慕尼黑》試圖將從慕尼黑慘案到以色列復仇行動的一系列故事重現,但其中的「正反派」塑造及其「對恐怖分子的曖昧態度」也引起了很多聲討與爭議。

關於涉及歷史、政治、軍事、種族等等複雜因素糾纏在一起的巴以衝突幾乎沒有人能夠下定論孰是孰非,但我們都知道反恐是全人類必須團結一心合力完成的事情。

慕尼黑恐襲慘案可以說是全球反恐、安保工作開始被重視的開端。德國由於這一「恥辱」而特意成立的德國邊防軍第九反恐大隊(GSG-9)就是最好的證明。

以暴制暴或許不能終止暴力,但在維護和平的反恐道路上,我們從不敢鬆懈。

Tony Karon. Revisiting the Olympics' Darkest Day. CNN TIME. Tuesday, Sep. 12, 2000Alexander B. Calahan. Countering Terrorism: The Israeli Response to the 1972 Munich Olympic Massac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vert Action Teams. April 1995Wikipedia: Munich massacre; Operation "Wrath of God";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Black September Organization胡明浩,1972年「慕尼黑慘案」回溯,檔案春秋,2013年02期

相關焦點

  • 一樁發生在奧運期間的恐襲慘案,引發了受害國9年的亡命報復
    而關於恐襲過程中德國警方拙劣的營救行動、衝突雙方涉及的巴以衝突歷史問題、還有事後以色列最高情報機構「摩薩德」對「黑九月」組織高層人員長達九年的各種暗殺復仇行動,也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該事件中不幸遇難的11名以色列運動員1972年9月5日,是慕尼黑奧運會進行的第11個比賽日。
  •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恐襲慘案,引發以色列特工隊長達9年亡命報復
    而關於恐襲過程中德國警方拙劣的營救行動、衝突雙方涉及的巴以衝突歷史問題、還有事後以色列最高情報機構「摩薩德」對「黑九月」組織高層人員長達九年的各種暗殺復仇行動,也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1972年9月8日以色列空軍發動三次大型轟炸行動,「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多達十個營地被毀,20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炸死。
  •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恐襲慘案,遭以色列特工隊,9年亡命報復
    然而上個世紀的慕尼黑奧運,卻不是一場運動盛宴,而成為了一場可怕的慘案。 慘案的開始 上個世紀後半時期,慕尼黑獲得了舉辦奧運賽事的機會,而為了能夠將國家最好的一面帶給世界各國人民、為了能夠給自己的國家帶來榮耀,整個西德都十分注重這屆奧運的舉辦
  •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遭恐襲,「摩薩德」暗殺背後策劃者長達9年
    72年慕尼黑奧運會,因恐襲被銘記 不過除了這一屆奧運會被很多人銘記之外,其實早在幾十年前,還有一屆奧運會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但這屆奧運會之所以被人們記住,並不是因為它舉辦的多麼盛大和特別,而是因為在那屆奧運會期間發生了一場恐襲慘案,這屆奧運會就是1972年舉辦的慕尼黑奧運會。
  • 《查理周刊》恐襲案宣判
    【歐洲時報來米編譯】法新社12月16日報導,歷時3個月的審判之後,涉嫌在2015年《查理周刊》和「卡謝爾猶太超市」(Hyper Cacher)恐襲案中起幫兇作用的14人被宣判。此外,裡薩波拉(Ali Riza Polat)被認為在恐襲準備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被判刑30年,20年不得緩刑。 其他10名被告分別被判4至20年,他們被認為提供武器給恐襲作案人或者幫助了恐襲作案人。檢察官認為,他們是「襲擊的關鍵和後盾」。 這些年齡在29到68歲的男子儘管之前都有過輕罪前科,但從未因恐怖主義被判過刑。
  • 原告近200人討說法《查理周刊》恐襲案開審
    【歐洲時報周文儀編譯】據法新社和法國媒體報導,巴黎特別重罪法庭9月2日開庭審理《查理周刊》恐襲案及相關的兩樁恐襲案,14名被告人將受審;這三樁恐襲案的受害原告近200人,預定庭審將持續49天。2015年1月發生在巴黎的系列恐襲案曾經震驚世界,時隔5年的審判受到輿論的密切關注。
  • 巴黎恐襲5年後,法國恐襲風險指數調至最高級別
    【歐洲時報11月13日賈言編譯】自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襲擊以來,法國遭受恐怖威脅的風險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然而最近幾個月,法國本土接連發生恐襲,政府將恐襲風險等級調至最高水平。(圖片來源:新華社)五年間,法國本土已經發生了20次恐襲,此外還有19次恐襲未遂,61次被挫敗。除此之外,自夏季假期結束以來,多重因素疊加導致政府在重新評估後「從9月份便開始」調高恐怖威脅風險等級。分析指出,法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發生恐襲的風險依然很高。
  • 致命恐襲發生5年後再現爭議漫畫,法國《查理周刊》在想什麼?
    5年前,一幅漫畫引發了一場驚動世界的恐襲。那一年,接二連三的恐襲讓人們心神不寧。5年之後的9月2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開庭,十三男一女由於為《查理周刊》恐襲的武裝分子提供幫助而成為被告;身負重傷的倖存者菲利普·蘭松還在艱難地嘗試走出那場恐襲的陰影;而當年因為恐襲「告別」先知題材漫畫的《查理周刊》如今卻決定重新刊發那些讓它惹禍上身的漫畫……真的「一切都被寬恕了」嗎?
  • 巴黎恐襲主謀膽大包天重返犯罪現場 另一新嫌犯遭通緝
    2015年11月27日 11:5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主謀重返犯罪現場  調查顯示,13日晚慘案發生後,阿巴烏德曾重返犯罪現場,混跡在警察、救援人員和記者中。檢察官莫林斯指出,阿巴烏德曾出現在巴塔克蘭劇院外,89人在該劇院發生的襲擊中喪生。此外,他還重返了11區的酒吧和餐廳,在這裡發生的襲擊中,他曾協助謀殺了40人。
  • 【資訊】尼斯恐襲敲響警鐘 巴西全方位加強奧運安保工作
    然而14日發生在法國尼斯的恐怖襲擊事件為裡約奧運會的安保工作敲響了警鐘,對此巴西近日決定重新審視安保工作計劃,加強奧運期間的安保工作。  作為奧運籌備工作的重點之一,巴西政府此次非常重視安保工作。在最初計劃中,將派遣8.5萬人參加安保工作,不久前宣布增加3000人,使總人數達到了8.8萬人,是上屆倫敦奧運會的一倍多。
  • 和平無價丨你所不知道的恐襲編年史(三):慕尼黑慘案
    布倫戴奇以鐵腕手段著稱,而其更為著名的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冷淡,在他的任期內,臺灣竟堂而皇之地以「中華民國」的身份出現在奧運賽場,而他的卸任,也意味著慕尼黑奧運會將是臺灣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的身份參加奧運會。而基拉寧正是讓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進奧運賽場的那個人,他卸任後總結自己時表示,「我擔任主席期間,最重要也最稱心如意的是,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奧林匹克運動。」
  • 記者觀察:法國巴黎恐襲五周年 恐襲陰雲仍在
    五年前的11月13日,巴黎在一天內遭遇了6起恐襲,共造成至少13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五年過去了,最近的這兩個月裡,法國再次發生3起恐襲。專家認為,近期的這幾起恐襲與五年前的巴黎恐襲存在關聯,法國仍然面臨著恐怖主義的威脅。 2015年法國系列恐襲的起因開始於2015年1月份的《查理周刊》襲擊案。
  • 尼斯恐襲製造者有5名同夥 法情報部門對這些人一無所知
    原標題:尼斯恐襲製造者有5名同夥 法情報部門對這些人一無所知   圖為尼斯恐襲事發地,民眾為遇難者獻花。(圖片來源:路透社)    巴黎檢察官弗朗索瓦·莫蘭21日說,在法國國慶日尼斯煙花表演期間製造了恐襲慘案的卡車司機穆罕默德·拉胡艾傑-布赫萊勒有5名同夥。這5人均已受到正式反恐立案調查。   400多人參與調查了這一奪去84人生命的恐怖襲擊,通過分析拉胡艾傑-布赫萊勒的手機通話記錄等信息,找出了涉嫌協助其作案的5名同夥。
  • 【關注】疾病、戰爭與恐襲……現代奧運史上的遺憾時刻
    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1896年舉行,回首一百餘年的奧運歷史上,湧現出無數振奮人心的高光時刻,奧林匹克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但奧運會本身卻也經歷過傳染病、戰爭以及恐怖主義帶來的遺憾和傷痛。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前夕,東京以外出現了霍亂病例,預防疫情蔓延成為當時的重大課題。1998年長野冬奧會期間流感大流行,也曾引發擔憂。而近年來,H1N1流感以及寨卡病毒都曾給奧運會的舉辦蒙上陰影。
  • 疾病、戰爭與恐襲……回首現代奧運史上的遺憾時刻
    傳染病東京奧運會是現代奧運歷史上首次因為疫情而推遲的奧運會,但這並不是奧運會第一次直面細菌與病毒。資料圖:當地時間2016年7月25日,裡約奧運聖火抵達巴西聖保羅,聖保羅金融中心的大街上空升起巨型奧運五環,五名雜技演員在五環中進行表演。
  • 法國房東為恐襲分子提供住所卻爆紅 遇難者家屬不滿
    視頻截圖海外網4月11日電在巴黎系列恐襲案中為恐怖分子提供住所的賈瓦德本達烏德日前被控「窩藏恐怖分子」罪成,處4年監禁。此人在出庭受審時一段短短數秒的視頻卻一夜之間意外「爆紅」,折射出網絡世界「無釐頭」式的流行效應,也引發了巴黎恐襲受害者家屬的強烈不滿和質疑。
  • 《軍人志》耶和華的怒火(上):以色列報復「慕尼黑慘案」的「天譴」行動
    9月5日凌晨4點31日,來自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黑九月」(Black September Organization)的8名恐怖分子摸進安保形同虛設的奧運村,襲擊了以色列運動員的駐地,當場打死2人,並劫持了9名以色列參賽人員。
  • 高警戒級別難阻巴塞成恐襲高危地
    西班牙巴塞隆納和坎布裡爾斯市,相繼發恐襲事件,雖然後者被當地警方及時阻止,但目前已導致過百人傷亡。其中,巴塞隆納的這宗恐怖襲擊發生在市中心的歷史名勝景點街頭,而坎布裡爾斯也是著名的海濱度假勝地。西班牙在一眾西南歐國家中,素來與伊斯蘭教淵源甚深,到底為何會被激進穆斯林份子盯上呢?
  • 300多名長徵紅軍曾在一夜間離奇死亡,事發54年後,真相才被破解
    但不曾想到了第二天清晨,卻有人震驚的發現一夜之間竟有300多名紅軍戰士悄無聲息的離奇死亡,而在他們身上既沒有受傷的痕跡,臉上也沒有任何痛苦的表情,而後經過初步查證,表明這些戰士們都是中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