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堯)2019年10月31日對於日本衝繩縣的居民們而言,是個無比悲傷的日子。作為琉球文化的象徵的首裡城發生了毀滅性的火災。
這個巧妙融合了中國建築結構、日本唐破風門、琉球石城郭建築文化的美麗宮殿群包括正殿、北殿、南殿在內共7棟主要建築幾乎被完全燒毀,燒毀面積約4800平方米,首裡城的中心部分如今只剩下了一片瓦礫。
熊熊燃燒的首裡城大殿 圖片來自朝日新聞
據那霸市消防局召開的記者會說明,在凌晨2點34分的時候,首裡城正殿內設置的火災探測器發出了警報,隨後,當日值班的保安趕去確認情況,並在2點41分時報了火警。那霸市隨即聯合周邊城市消防局,共出動了53臺消防車、171名消防人員投入到滅火中。
然而當消防人員趕到時,熊熊的火焰已經包裹了整座正殿和北殿,並且在往南殿蔓延。正殿前的御庭園充斥著巨大的熱浪,致使消防隊員們無法靠近,只能從外圍逐漸逼退火勢。上午4點47分的時候,正殿發生了大規模的坍塌。
周圍居民表示,他們先是看到了首裡城上冒出了濃煙,之後火苗竄了出來,並迅速擴大。一時之間,大家都聞到了檜木燃燒的味道,火星在夜色中飄向周遭民居,甚至點燃了附近衝繩縣立藝術大學的雜木林。警察開始實施交通管制,呼籲周圍的居民們緊急避難。聚集在避難所的人們多留下了眼淚,也有很多人只能站在遠處,無可奈何地注視著這一切的發生。所幸這次大火併未造成人員傷亡。
1、火災的原因是什麼?
11月1日上午10點,那霸市消防局及火災專家進入現場開始調查火災原因,暫時仍未公布正式的調查結果。
日本火災鑑定專家鈴木弘昭認為,從周圍居民以及保安一開始只看到了大量濃煙並未看到火光的表述可以推測,火是從大殿內部產生的。當火災警報器啟動的時候,事實上已經燃燒了很長時間,說明最初的火源很可能在屋頂內部,火災警報器僅能檢測下方著火的特點最終導致消防人員未能及時趕到現場。
一般來說,人不會進入到屋頂內的,但裡面布置了大量電線。事實上,10月27日到11月3日正值一年一度「首裡城祭」的節慶活動。直到當天深夜都有工作人員在正殿外架設舞臺、籌備第二天的活動。有一定可能是活動準備過程中的不當操作引起的。如超負荷使用同一處電線,再加上電路系統的老化,或是老鼠、螞蟻啃咬等原因,是有可能發生電線絕緣層著火的。一旦著火,便會沿著電線迅速傳開,成為一個很大的起火源。
首裡城火災後的樣子 @視覺中國
儘管現在網絡上有各種猜測,甚至有人在視頻網站「自首」表示是自己燒了首裡城,但可信性都比較低,最終我們還是要等警方調查取證的結果。
即便如此,我認為首裡城被人為縱火或破壞的隱患一直都是存在的。主要建築在12點以後就不再有人看守,只留有監控攝像,保安只在相距較遠的入口值班。任何人都可以隨意進出周邊區域和公園。
再者,正在舉行的「首裡城祭」中有一個重要儀式,便是重現清朝冊封使冊封琉球王的場景。屆時,琉球王的扮演者會率領「百官們」,向說著北京腔、一般也由在日中國人扮演的「冊封使」行三跪九叩之禮。每到這個時候,便會有一部分日本的右翼分子聚集在首裡城外,拿著擴音器高喊「醜陋的琉球王」、「非國民」等口號。容易想像,一部分日本人對首裡城本身也是懷有敵意的。
每年首裡城祭上復原的冊封儀式
2、為什麼沒能防患於未然?
日本是一個多地質災害的國家,傳統建築又大量以木製為主,1950年京都的國寶金閣寺被僧人縱火燒毀後,便領先於世界於同年頒布了《文化財保護法》,制定了完善而嚴格的文化遺產建築的保護規則和配套機制。首裡城在2000年又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那麼為什麼不能將這次的火災防患於未然呢?
事實上,首裡城曾在1945年二戰時完全毀於美軍的轟炸,只剩下了城牆和地下遺蹟,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正殿等建築,是於1992年重建完成的。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的項目全名為「琉球王國的城郭及相關遺產群」,由分布在衝繩本島各處的今帰仁城遺址、座喜味城遺址、勝連城遺址、中城城遺址、首裡城遺址、園比屋武御嶽石門、玉陵、識名園、齋場御嶽9處遺蹟共同組成,它們共同見證了琉球王國獨特的歷史與文化。
勝連城遺址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首裡城的正殿等二戰後重建的建築不是世界文化遺產,同樣,也不受日本文化財保護法的保護。在旅遊觀光的角度,我們直接說首裡城是世界遺產事實上區別不大。但在法律和管理層面就產生了很大的齟齬。
日本要求文化財建築內部以及10層以上建築必須要安裝自動滅火裝置,然而首裡城正殿非文化財又只有3層,便沒有安裝。可能是建造和管理者認為不可能從內部著火,只在建築外部地面安裝了用以防止外部火源蔓延到首裡城的水幕裝置,這種裝置需手動開啟,從這次的結果來看,似乎也並未發揮作用。
另外,今年4月,在法國的世界遺產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後,日本對全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的防火管理狀況進行了緊急調查和完善,當時的調查結果已知有接近兩成的建築物因老化等原因存在防火、滅火設備的功能性問題。然而,首裡城正殿既然不屬於文化財,自然也不在這次的調查和強化行動之內。
首裡城全貌
這次的火災也給人們敲響了一個警鐘,應該要根據每一個建築的特殊結構和情況加強安全管理,而不是死板地沿襲層級分明的文化遺產法律的條目。
3、文化損失和經濟損失
首裡城是昔時琉球王國的宮殿,整個琉球王國政治、藝術和文化的中心。
對於重建的正殿建築,教科文組織在世遺評定書中是這樣評價的:「首裡城大殿是嚴格根據實際建築物的勘測圖、戰前的照片、以及發掘發現進行重建的。它是已經丟失的建築物的精確複製品,是一座偉大的紀念碑,象徵著琉球人民的驕傲」。
儘管不符合「本真性」的要求,首裡城正殿的形象已廣泛地出現在和琉球、衝繩相關的書籍、旅行手冊、紀念品、舞臺布置、影視作品等中,成為琉球文化的中心象徵。
2000年,曾作為九州衝繩世界首腦峰會的宴會場為世界所知。舊版兩千日元的背面圖案便是首裡城的守禮門,成為日本全國都熟悉而親切的形象。
兩千日元背面的守禮門圖案
不僅僅是建築,殿內還展示著一些琉球時代文物珍品,其損失是不可挽回的。如15世紀琉球王國的漆器、紡織品,還有17世紀前葉,琉球王國御用畫師所繪製的最古老畫作。
即便是復原的陳設與道具,也都是凝聚著無數工匠的智慧和技藝,是極其精緻繁複的工藝品。如「人間國寶」琉球漆器技藝的傳承人,現年82歲的前田孝允為製作國王的「螺鈿玉座」和各種漆器工藝品,耗費無數心力,搜集史料、到中國考察、潛心製作,奉獻了整整30年時光。如今,持有這些獨門手藝的工匠很多年事已高,後繼者乏力,再次復原已是困難重重。
首裡城正殿內的玉座和牌匾 @視覺中國
去年,首裡城公園的入園人數突破了6000萬人。可以說,首裡城成為那霸市最具吸引力的景點。大量只在那霸停留一天的郵輪遊客幾乎只在參觀了首裡城後就進行休閒購物。
本次火災後,首裡城公園已緊急關閉,重新開放時間未知。可以預見,遊客們停留在那霸市的動力將會大減,也會影響到相關的餐飲、購物、酒店行業的收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旅遊業、經濟勢必會受到很大打擊。
4、多次災後重建的首裡城
火災當天下午,衝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就表示要盡全力促成首裡城的重建,並開通了用於重建的募捐通道。
第二天11月1日,玉城知事來到東京拜訪總理大臣官邸,希望得到國家的支援,他表示「首裡城作為琉球王國的象徵,是衝繩人認同感的象徵,必須要努力早日復原。」 儘管首裡城正殿建築不屬於文化財,菅官房長官也表示國家會盡全力支援首裡城的重建。
二戰前拍攝的首裡城一部分建築的照片
二戰前首裡城正殿的照片,現存於衝繩縣公文書館
從歷史上來看,首裡城已是經過了多次燒毀和重建,本次燒毀已是第5次了。
第1次發生在1453年,由於「志魯和布裡之亂」的政變動亂被毀,數年之後被重建。
第2次發生在1660年,失火被燒毀,重建耗費了12年時間。
第3次發生在1709年,同樣是因為失火被完全燒毀,於3年後重建。
之後,在1879年琉球國被日本吞併,成為「衝繩縣」後,經衝繩當地有識之士們的多方斡旋,即便琉球王府已不復存在,首裡城仍得以保留,甚至在1925年正殿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1930年還做了大規模的維修。
然而,1945年,二戰期間日軍在首裡城地底壕溝開設司令部,成為美軍登陸戰的首要目標,在「密西西比」號戰艦炮擊轟炸下,首裡城第4次被毀。
戰後,首裡城遺址曾作為琉球大學的校址。為重建首裡城,1977年起琉球大學花費7年時間遷移到現在的西原市,重建工作從1977年一直持續到了1992年才告一段落,耗費了15年時間。
在首裡城公園開園後也一直在在進行研究和復原工作。配合最新的研究進展,衝繩縣花費2年3個月重新為正殿外部上漆,去年11月剛完工。後宮生活區域的復原今年4月才完成並開放。不到半年便再次付之一炬,著實嘆惋。
儘管現在施工技術與器械都有不少進步,且有了上次復原的數據存檔,據估計,本次重建仍將耗費近10年時間。
作為一個衝繩文化研究者,我想即便困難重重,衝繩人也能直面這次災難,重建首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