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講的大學生,包括即將入學、已經在校,和面臨畢業的畢業生。
甚至,已經畢業的大學生,趁著年輕還沒有固化,也來得及。
一、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5440元
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等機構,在7月9日發布了《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2020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和《就業藍皮書:2020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
報告揭示,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5440元,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4295元。
對於本科生,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等本科專業畢業生薪資較高,2019屆平均月收入分別為6858元、6145元、5899元;
對於高職生,鐵道運輸類、計算機類、水上運輸類等高職專業畢業生薪資較高,2019屆平均月收入分別為5109元、4883元、4763元。
劃重點:無論是本科還是高職畢業生,計算機類專業薪酬都屬於較高職業。
二、美國TOP 10的工作職位
美國職業網站Glassdoor利用其平臺數據,列出了一份2020年美國人最佳工作排行榜。
1.前端工程師
基本收入中值:10.5萬美元
2. Java開發人員
基本收入中值:8.6萬美元
3.數據科學家
基本收入中值:10.8萬美元
4.產品經理
基本收入中值:11.8萬美元
5.開發維運工程師
基本收入中值:10.7萬美元
6.數據工程師
基本收入中值:10.2萬美元
7.軟體工程師
基本收入中值:10.6萬美元
8.語言病理學家
基本收入中值:7.2萬美元
9.戰略經理
基本收入中值:13.3萬美元
10.業務發展經理
基本收入中值:7.8萬美元
從美國的數據看,收益最好的前7個職位,都是計算機科技類,其中「前端工程師」位居榜首,Java開發人員排名第二。
這其中有個變化,即曾經連續四年排榜首的「數據科學家」跌倒了第三名。原因我想和當前的大形勢有關,即「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領域遲遲未能獲得殺手級應用突破,開始擠出泡沫。產業的崗位需求開始具化到應用層,也就是從「研究」暫時轉向「開發」。
三、新一線城市迅速崛起
本科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上升到26%;
高職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上升到23%。
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籍佔比上升到38%,與一線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漸縮小。
「新一線」城市就業機會多、生活成本相對一線城市較低、更易落戶等優勢對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強大的吸引力,正不斷追趕以往在人才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一線城市。
最近看到還有一些城市在設置落戶的附加條件,真是笑話。
幾個有趣的數據:
最in的大學專業:醫學
醫學本科生從醫比例達到91.5%,醫學高職生從醫比例達到89.0%。
最Hi的大學專業:教師
本科生畢業五年後的就業滿意度為74%;高職生畢業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為67%。
最受歡迎的領域:教育業
2019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的15.9%選擇了教育業,創業者中24.5%選擇了教育業。高職畢業生的創業者中有10.5%選擇了教育業。
尾聲:如何進入計算機行業
從社會發展趨勢看,隨著 ABCD+5G 時代的來臨,對於計算機相關領域的人員需求會進一步擴大,並長期需要。所以選擇計算機相關領域的專業和工作,是比較穩妥的就業方向。
並非只有在大學選擇計算機專業的人才能進入IT領域,實際上IT行業所需要的知識日新月異,大學裡的教育根本無法跟上實際需求。更何況,初級和中級的計算機編程也不比學駕駛汽車和修理汽車更複雜多少。
我本人創辦的「酷實習」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就和一些機構協同創辦了計算機編程的培訓項目,學員無需計算機專業基礎,就可以從P2級開始學習,逐步上升到P3、P4的實際就業水平。
這些課程除了Python、Java之類的熱門語言之外,重點著眼於尚未在大學開展普遍教學的新技術,如Kotlin、TypeScript、Flutter、Go等語言。
目前在國內,這六門語言正在成為潮流和趨勢,隨著這些新技術語言在大廠的成功落地,各大公司都開始使用或者即將準備運用這些技術。
學習新技術,自然可以為企業帶來新價值。所以,不管是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還是想轉型到計算機領域工作的其他專業學生,都應該儘量選擇新程式語言、學習新技術,為自己創造進大廠、進大城市的機會。
---歡迎留言,感謝轉發----
作者:張棟偉(市場營銷專家、資深網際網路人士、「酷實習」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