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第33集:九州禹跡,百郡秦並

2021-02-19 傳統文化育天下

九州禹跡,百郡秦並

九州禹跡

「九州禹跡」的第一層意思是說,中國九州之內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跡;第二層意義是,大禹治平水患之後,第一次開始丈量中國土地。他曾派使臣大章從中國的極東(遼東)至極西(沙漠)進行實際測量,得到的結果是中國國土面積東西共計2億33500裡零75步。又派使臣豎亥自極北(沙漠)至極南(南海)測量,中國南北共計2億30500裡零71步。

 

上古時代,十進位的數字概念與今天不完全相同。上古是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億,十億為兆,兆就是十進位最大的數。今天是以萬萬為億,古今數字概念不同,這是需要注意的。「步」是古代的計量單位,先秦時期的一步為六尺,一尺合今天的二十三釐米。


百郡秦並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廢除了封建制,改為郡縣制,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又將行政區域重新劃分為一百零三郡,取個整數就稱為「百郡」。漢朝的百郡是在秦滅六國、並土地的基礎上而來的,所以叫做「百郡秦並」。前面「戶封八縣」中曾提到「縣」,這裡又提到「郡」。郡縣是古代兩級行政區域「郡縣制」的管理單位,大體上相當於現代「省縣制」的概念。

嶽宗泰岱,禪主雲亭。

「嶽」指五嶽,「宗」指宗主,五嶽的宗主是泰岱。「岱」是泰山的名字,叫岱山,因為位於山東泰安州,所以這裡稱為「泰岱」,簡稱泰山。五嶽以泰山為尊,《詩經》裡就有很多歌頌泰山的詩句。孔子曾說過「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他在逝世前低聲吟道:「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歷代的帝王在政權更替、新君登基的時候,都首先要來泰山舉行祭拜天地的封禪大典,舉行封禪大典的地方就在泰山、雲山和亭山。祭天的儀式叫做「封」,封都在泰山舉行;祭地的儀式叫做「禪」,禪在泰山腳下的雲山和亭山舉行。由於歷朝的規矩不同,禪祭的地點也就各有所異,例如三皇時期的封禪,羲農封在泰山,禪在雲山;黃帝封在泰山,禪在亭山;堯舜都是封泰山,禪雲山。雲山在泰山的東南,亭山在泰山的正南,都離泰山很近,山很小。

雁門紫塞
 

以下幾句了描繪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風景之秀美,是其它任何國家和地方都比不了的。以前我們是身在其中不知福,全世界轉了一圈再回過頭來,確實體會到古人說的沒錯,風景最好的旅遊勝地還是在中國,令人百看不厭。如果要看雄偉的關隘,首屈一指的是北疆的雁門關,因為《呂氏春秋》上說:「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山位於山西代縣北境,屬北嶽恆山山脈,雁門關得名於《山海經》上「雁門,飛雁出於其門」一句話。為什麼大雁要從關門飛過呢?原來雁門山群峰海拔一千九百五十米以上,周圍群山峻岭環抱,只有過雁峰兩旁有兩道比較低矮的山口。大雁不能從其它處飛過,只能從這裡經過,雁門關就正好坐落在這個山口之上。相傳每年春天,南雁口銜蘆葉北飛,在雁門關前吐葉盤旋,直到葉落方才過關,故有「雁陣過關」的奇景。



劉宏毅簡介

劉宏毅:知名的中國文化專家、國學學者,專注於國學教育、生命智慧、以及尊重生命自有規律下的養生;提倡踐行國學,注重用經典開啟智慧,反對死讀書;主張為學要博,為用要專,思想要獨立;為人要有道骨,佛心,儒行。


    曾在美國、加拿大、臺灣、澳洲、紐西蘭等地講學,將「國學智慧」與「科學般若」引入企業高端培訓課程,是大學生人生規劃設計、職場情商培養、領導力提升培養的資深專家、教授,被加拿大《環球華報》譽為「中國文化的布道者」。


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中華孝道,

廣結天下善緣,助力全球華人!

◎上善若水,與愛同在 ◎

本平臺為愛神新月老師搭建

發心弘揚傳統文化

遵循古聖先賢的教導

故取名曰"傳統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本平臺學習傳統文化,從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處事、幸福指數。通過網際網路的力量傳播,幫助13億中華兒女學習聖賢教育;感恩您加入傳統文化學習平臺,從今天開始與平臺同學共進步吧!

[  向 左 滑 動 等 驚 喜  ]

尊敬的仁者:

關注公眾號可以學習傳統文化,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把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發揚光大!踐行孝道,幫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長。您若想了解網站上更多課程節目,敬請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觀看全集《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相關焦點

  • 九州禹跡,百郡秦並:本周三小篆《千字文》公益書法課程作業點評
    本周三(2020年6月10日)繼續鄧石如小篆《千字文》的學習,內容為:九州禹跡,百郡秦並。原帖見圖:這周我們將採取新的方式和大家進行作業交流,過去是一對一的點評。完成較好的作業(不分先後):出現問題的作業:三、禹:「禹」字曲畫較多,上部彎弧轉折較大,空間緊湊,但需要留出穿插筆畫的空白。
  • 《千字文》原文+音樂唱詞版,經典詠流傳……
    我們附上《千字文》全文,收藏起來,讓孩子們當做練字教材也不錯哦。《千字文》的第一部分是從天地開闢講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雲雨、霜霧和四時寒暑的變化;也就有了孕生於大地的金玉、鐵器(劍)、珍寶、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飛鳥遊魚;天地之間也就出現了人和時代的變遷。
  • 趙佶《瘦金體千字文》高清
    宋徽宗趙佶《千字文》卷,楷書/瘦金體,為趙佶於崇寧三年他23歲時書寫賞賜給大臣童貫的。
  • 現存最早的石刻地圖:宋代《禹跡圖》石刻
    考察中國地圖學發展史,不能不提到《禹跡圖》。據考證,現存的《禹跡圖》有兩方:一方保存在陝西西安碑林,為劉豫偽齊政權阜昌七年(1136)石刻,另一方收藏於鎮江博物館,刻於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兩方石刻大小相似,內容基本相同。鎮江博物館收藏的《禹跡圖》,原勒石收於壽邱山下的鎮江府學文廟大成殿(今江蘇大學夢溪校區內),20世紀50年代由博物館收藏。
  • 繁體千字文(附唱讀音頻)
    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 智永真草千字文
    千字文原文  既集墳典,亦聚群英。  杜稿鍾隸,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家給千兵。  高冠陪輦,驅轂振纓。  世祿侈富,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勒碑刻銘。  磻溪伊尹,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營。  桓公匡合,濟弱扶傾。
  • 沈長雲:「九州」初誼及「禹劃九州」說產生的歷史背景
    這裡要提請大家注意的是,《魯語》及《祭法》中稱霸「九州」或者「九有」的共工氏是生活在禹以前時代的人物,故「九州」或者「九有」 作為某種地域的代名詞, 絕不是只使用在禹治水及其以後,不是說因為禹治洪水才有了「九有」或「九州」 ,故「九有」 亦即「九州」 與禹的治水分州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 徐霖《篆書千字文》字庫1.0版
    所書《千字文卷》(分草、楷、篆三幅,現藏故宮博物院),字形玉潤可愛,筆力勁麗蒼古,神採燦然。又精繪事,與沉周友善。所作山水、花卉,皆奕奕有致。【始】【1】《千字文》梁周興嗣次韻。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崐崗。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 乾貨 | 趙孟頫《真草千字文》冊頁 —高清
    趙孟頫《真草千字文》,冊頁,縱:24.7釐米,橫:25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 四大名家《千字文》書法欣賞,經典!
    世祿侈富,車駕肥輕。九州禹跡,百郡秦並。嶽宗泰岱,禪主雲亭。雁門紫塞,雞田赤誠。昆池碣石,鉅野洞庭。曠遠綿邈,巖岫杳冥。治本於農,務茲稼穡。俶載南畝,我藝黍稷。稅熟貢新,勸賞黜陟。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汲黯傳》、《膽巴碑》、《歸去來兮辭》等。趙孟頫《行書千字文》(樂善堂帖)
  • 【朱復戡大草】朱復戡草書千字文
    朱復戡 (1900年9月22日 — 1989年11月3日) 原名義方,字百行,號靜龕。 《千字文》 敕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韻 天地玄黃,宇宙洪 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 四大名家《千字文》書法欣賞,經典!(世界華商拍賣推薦文章)
    圖寫禽獸,畫彩仙靈。丙舍旁啟,甲帳對楹。肆筵設席,鼓瑟吹笙。升階納陛,弁轉疑星。起翦頗牧,用軍最精。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趙孟頫[fǔ](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生於吳興(今浙江湖州)。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汲黯傳》、《膽巴碑》、《歸去來兮辭》等。趙孟頫《行書千字文》(樂善堂帖)
  • 《千字文》繁體版、拼音版、譯文註解
    如下列字被合併:發、發 並為「發」(周發殷湯;蓋此身發)巨、鉅 並為「巨」(劍號巨闕;鉅野洞庭)昆、昆 並為「昆」(玉出崑岡;昆池碣石)戚、戚 並為「戚」(戚謝歡招;親戚故舊)雲、雲 並為「雲」(雲騰致雨;禪主雲亭)並、並 並為「並」(百郡秦並;並皆佳妙)絜、潔 並為「潔」(女慕貞絜;紈扇圓潔)
  • 字帖|趙孟頫《真草千字文》
    趙孟頫臨智永真草千字文現留存於世有兩件,一卷藏於上海博物館,另外便是這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冊頁,兩件墨跡均無書寫年月。  這件冊頁點畫精到細膩,結字妍美簡靜,是初學者入門的極佳範本。即集墳典,亦聚群英。P26    杜稿鍾隸,漆書壁經。府羅將相,路俠槐卿。戶封八縣,P27    家給千兵。高冠陪輦(nian),驅轂(gu)振纓。世祿侈(chi)富,車駕肥輕。P28    策功茂實,勒碑刻銘。盤溪伊尹,佐時阿衡。
  • 【解讀西湖】《禹跡圖》拓片
    宋代石刻地圖拓本《禹跡圖》,整幅拓片寬78釐米,高81.4釐米,描繪了宋朝時期中國的全景。這幅地圖刻於公元1136 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地圖。原石現保存在西安的碑林中。圖上標有380個行政區名,70多座山脈。水利系統繪製得尤為詳細,標註包括近 80條河流和5個湖泊的名稱。
  • 【必看視頻】一歲五個月寶寶背《千字文》
    看小學二年級學生誦讀《千字文》 千字文全文帶拼音天地玄黃(tiāndìxuánhuáng),宇宙洪荒(yǔzhòuhónghuāng)。日月盈昃(rìyuèyíngzè),辰宿列張(chénxiùlièzhāng)。
  • 傳承4000餘年 《紹興禹跡圖》即將面世
    《吳越春秋》載:「啟使使以歲時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廟於南山之上。」又:「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絕祀,乃封其庶子於越,號曰無餘。」這是最早祭祀大禹及建廟以及大禹後代有了後裔在越地守陵的史料印證。《漢書·地理志》載:「山陰,會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說明在漢代,對於大禹陵在會稽山的記載就已經十分明確的。 紹興也是史料記載祭禹的發源之地。
  • 《千字文》- 第19集
    》(第十九集)老師:好,我們還是從頭把《千字文》從第一章念到第五章,大家一起來。既集墳典,亦聚群英。杜稿鍾隸,漆書壁經。府羅將相,路俠槐卿。戶封八縣,家給千兵。高冠陪輦,驅轂振纓。世祿侈富,車駕肥輕。策功茂實,勒碑刻銘。磻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桓公匡合,濟弱扶傾。綺回漢惠,說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寧。晉楚更霸,趙魏困橫。假途滅虢,踐土會盟。何遵約法,韓弊煩刑。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九州禹跡,百郡秦並。嶽宗泰岱,禪主雲亭。雁門紫塞,雞田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