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陳數的老公趙胤胤,突然上熱搜了。
原因是昨天深夜,他在微博上發了一張照片。
圖中,他摟著一名女子,親吻著她的頭髮。
並配文:一定要快樂。
深更半夜,已婚男性和陌生女子。
這樣的畫面看了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不少粉絲在下面留言:
「趙老師你是喝多了,你醒醒,你發了個啥這是」「要是對不起我們數姐,你就快點滾蛋」「你這張圖我看你還能怎麼洗」「感覺像是小三逼宮」
趙胤胤本身粉絲並不算多,但喜歡陳數的人很多。
作為白玉蘭獎、華鼎獎雙料視後,今年43歲的陳數要演技有演技、要顏值有顏值。
在很多人心裡,她就是優雅成熟女性的代表。
2008年,她和鋼琴家趙胤胤結婚。
結婚前,趙胤胤和前妻有一個5歲的兒子。
結婚後,陳數對這個繼子很好,自己也沒有再要孩子。
採訪中被問到「今後還會要孩子嗎?」,她只是笑笑說道:
好好愛他就好了。
趙胤胤作為鋼琴家,知名度遠比不上陳數。
過去幾年,陳數也總是在微博上為趙胤胤宣傳。
紀念日、生日,該有的祝福從來不少。
得妻如此,趙胤胤本應好好珍惜。
怎麼還在微博上曬和別的女人的親密照呢?
在一片討伐聲中,趙胤胤迅速回應了。
微博寫得非常繞口,看得很費勁。
但總結下來就一句話:
圖中女子是他親表妹,兩人是在討論親侄子的學鋼琴問題。
這條回應後,有人覺得只要不是出軌就行。
但大部分留言還是覺得不妥當:
親表妹就能這麼親密?
親妹妹也不能這樣拍吧?
到目前為止,陳數並沒有任何回應。
但從網友反應來看,這事兒之所以能引起關注,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有多嚴重。
而是它戳中人們感情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視、但卻又至關重要的問題:
分寸感。
再好的關係,也需要分寸感。
它不僅僅是維持婚戀長久的關鍵因素。
也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給予彼此體面和尊重的基礎。
02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曾有個著名的理論:
當成年人之間的距離小於46釐米時,這就是親密距離。
異性之間,一般只有夫妻和戀人才會靠得這麼近。
這也是為什麼,趙胤胤就算解釋了是親表妹,大家還是覺得不妥當。
前段時間鬧出「酒後失態」風波的王嶽倫,也是因為打破了這個距離,讓人浮想聯翩。
最近被曝出酒後和女子親密互動的汪小菲,也是這樣。
深夜喝醉後站不穩,摟著了旁邊的陌生女子。
兩人靠得很近,隨後還加了微信。
雖然並不是什麼大事兒,但還是避免不了地惹人非議。
世界上並沒有什麼越界,完全是因為「酒後失態」。
大部分酒後失態,不過是酒壯慫人膽。
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都是有很強自主意識的。
是否要靠近一個人,是否要讓一個靠近自己。
心裏面到底有什麼想法,大家都是成年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比如《三十而已》裡,林有有吃了許幻山冰淇淋的那一幕。
具體說起來,她並沒有直接說露骨的情話、做任何貼身的舉動。
但她這「突然的靠近」,一下就打破了兩人合理的社交距離。
他們自己心裡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旁觀者也看得明明白白。
她做了理論上只有顧佳做起來才合適的舉動,而許幻山沒有嚴肅地反對和拒絕。
分寸感一旦失守,界限也隨之一退千裡了。
所以,兩個人能走到一起,一開始或許是看他們如何對待彼此。
但要能夠長長久久地相守,就要看他們如何對待彼此以外的「其他人」。
試想一下,如果丈夫當著自己的面,對異性很正常。
但私底下和其他異性也你來我往,舉止輕浮。
就算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出軌」,這種「兩幅面孔」的態度,本身就已經開始有了「欺騙」的性質了。
而夫妻之間的信任,就是在一次次分寸感失守的過程中消磨掉的。
夫妻之間的尊重,不僅僅是彼此相處時,保持愛意和溫柔。
也是在對方不在的時候,心裡也記著對方。
和異性相處的時候,多想想「如果我的愛人在,我還會這樣做嗎」。
這是最簡單、最直接的理解「分寸感」的方式。
比如,
如果李湘在場,王嶽倫就不會「酒後失態」了。
如果大S在,汪小菲就不會「站不穩」,需要對方扶了。
如果陳數在,趙胤胤和親表妹合照的時候,就不會親表妹了....
03
最後,再來說說親人之間的「分寸感」。
有人會覺得,親戚之間有血緣關係。
所以就可以不用像陌生人之間那樣分得太清、隔得太遠,反而生分。
但其實就算是親戚,甚至親如母子、父女,也是需要分寸感的。
舉個例子:
之前貝克漢姆總是在網上曬一些和女兒小七的照片。
時不時會親一親女兒的小臉蛋,甚至是女兒的嘴唇。
在小七還是個小嬰兒時期,大家還勉強能接受。
但隨著小七一點點長大,他還是如此。
用親吻嘴唇的方式表達愛意,就讓人覺得不太妥當了。
當時的小七已經8歲了,也開始慢慢接觸不少父母哥哥以外的陌生人。
如果她身邊的同學老師們看到了,會不會對她報以異樣的眼光呢?
雖然貝克漢姆夫婦回應,說這就是他們一家人表達愛的方式。
但其實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要嘴對嘴親吻才是愛。
更重要的是: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引導她建立起關於身體的界限感。
你的身體是你最重要的疆土,總有一些領域是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和觸碰的!
往小了說,這是為了孩子學會社會禮貌。
往大了說,這是為了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不然孩子今後要如何去區分,
年長的長輩親她的臉頰、嘴唇,到底算不算愛?
哥哥們以愛之名親她,可以親到幾歲?
表哥想要親她,又能親到幾歲?
所以,
告訴你的孩子:
每一種關係都有它合適的距離。
即使是父母子女之間,也不能無底線地介入對方的私密領域。
告訴你的伴侶:
不要「失了分寸」,才來強行解釋。
要讓別人不產生誤會,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做出讓人誤會的舉動。
告訴我們自己:
再好的朋友,都需要留點分寸感。
這是給愛人的一種尊重,給別人留點空間,也是給自己留點體面。
點讚分享,把這份最重要的分寸感,傳遞給別人,也留來提醒自己吧!
#陳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