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了《風聲》的電影版後,中間隔了好幾年才看的小說版,兩者各有優點,影版的《風聲》給人的感覺更加直觀刺激,而小說版《風聲》的故事卻更為詳細精彩和燒腦。
在拍攝電影版《風聲》時,飾演李寧玉的李冰冰為了拍好顧曉夢和李寧玉的關鍵戲之前,她一口氣喝掉八兩白酒;在拍攝一場表現李寧玉身處夾縫中神經緊繃的狀態時,李冰冰還特意去學習了抽菸。
這些為提升演技而不斷逼自己的行為,可以看出李冰冰是一個真正的演員,她在影版《風聲》中把一個革命臥底「老鬼」李寧玉飾演得真實而又殘酷,正如《風聲》的宣傳標語:「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
而《風聲》的影版僅僅拍出了小說版的三分之一情節。小說版《風聲》是「一事三說」,即面對同一段往事,不同的當事人有不同的「回憶」,分別是共產黨的潘老回憶的「東風」;國民黨顧小夢回憶的「西風」;和作者敘述「靜風」。
這段往事主要講述:在日偽時期汪偽政府的要員被槍殺,日方懷疑是共產黨的臥底「老鬼」所為,於是日本特務將五個最可能洩密的要員關進裘莊準備審訊,他們分別是剿匪大隊長吳志國、軍機處長金生火、譯電科科長長李寧玉、司令侍從官白小年、行政收發專員顧小夢。
被關進裘莊軟禁的五人被施以酷刑,他們為了保全自己,處心積慮地觀察著周圍其餘四人,都希望儘快把老鬼找出來,以便自己能夠安全地離開裘莊。
在裘莊裡「老鬼」為了把消息傳遞出去,李寧玉展現了沉靜而又智慧的一面,最終以命相博,絕地反擊,將情報以特殊的方式傳了出去。
這也是我佩服李寧玉的地方,身為女流之輩,她是孤獨而絕望的,但面對危機卻又是堅韌而充滿智慧的。
1、李寧玉的孤獨:時刻把真實的自己藏於面具之下
《風聲》的故事就是「捉鬼」行動,而李寧玉就是「老鬼」,也就是共產黨員,她是一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接受過高等教育,在民族存亡之際,她果斷地投入了民族事業中。
「老鬼」的臥底身份是特殊的,而李寧玉明面上是偽軍剿匪司令部譯電組組長,為隱藏身份李寧玉是孤獨的。她要堅守自己心底的信念和秘密,這也註定了她不能真心地交朋友,不能跟別人說真話也不能把自己的真實情緒展現出來。
一個不能隨心所欲地向別人分享喜怒哀樂,永遠都把自己藏於面具之下,這樣的人本來就是孤獨的。而李寧玉雖是孤獨的,但她也是堅韌的,能夠為了心中的「信念」忍受住孤獨。
2、李寧玉的絕望:被日軍用標尺測量身體器官
如果說李寧玉的孤獨是不得已的選擇,那她在裘莊所經歷的絕望絕非是常人所能忍受的。
李寧玉是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在外人看來她是心高氣傲的,而她也的確是如此,雖然她接受過外國的開放教育,但事實上她仍然是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貞操有著固執的含蓄和忠貞。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傳統的中國女人,卻在裘莊裡被日本軍官拿各種各樣的器具測量她的身體,尤其還被用標尺來測量她的身體器官,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讓李寧玉感到羞恥與憤怒,打破她的心理防線,讓她招供。
這殘忍對待對李寧玉來說是恥辱,是把李寧玉的自尊和人格放在地方踩碎然後硬生生地摧毀,而李寧玉也的確崩潰了,這是一種精神上的侮辱,沒有人能理解那種自己的身體卻不屬於自己,而屬於敵人時的絕望。
在肉體和心靈同時被摧毀的情況之下,李寧玉依然把「老鬼」的身份牢牢地隱瞞住了。這種精神上的侮辱讓被軟禁的李寧玉雪上加霜,於是出現了第二天宴會上,李寧玉發酒瘋說我不是妓女的一幕。
3、李寧玉的堅韌和智慧:情報兜兜轉轉,終被傳遞出去
在裘莊裡的李寧玉是孤獨而絕望的,內無幫手,外無接應,但她的身份讓她必須在絕望中找到出路,把手裡的重要情報傳遞出去,否則會讓外面準備接頭碰面的同志處於危險的邊緣。
所以在李寧玉開始想方設法地保全自己,即使不能保全自己也要把得到的情報通過各種方式傳遞出去。
為了擺脫嫌疑,李寧玉設計把日軍懷疑的目光,轉移到剿匪大隊長吳志國的身上,模仿筆跡把罪名嫁禍給吳志國,而日本軍官在驗筆跡的時候,果然上當了,吳志國成為了日軍的懷疑對象。
然而這樣天衣無縫的計劃卻以吳志國以死明志而失敗,更糟糕的是,李寧玉的一切被行政收發專員顧小夢懷疑了。在顧小夢義憤填膺之時,李寧玉沉著冷靜地準備策反顧小夢。
李寧玉是一個冷麵美人,她還是顧小夢的姐妹。這樣的身份之下,李寧玉先是用哭騙哄的方式來博取顧小夢的同情,後又用威脅的方式來逼顧小夢為自己傳遞情報。
在李寧玉軟硬兼施之下,顧小夢果然被說服了,她心甘情願地在李寧玉犧牲後幫她把情報傳遞了出去,而傳遞的方式就是一幅畫上的小草。
那小草長長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無度,看上去是一筆帶過的,然而,這小草就是著名的莫爾斯電碼,上面的情報翻譯過來就是:速報,務必取消群英會!
不得不說,李寧玉在面對敵人時是堅韌而又充滿智慧的,敵人們會懷疑「老鬼」通過身體器官或者任何一切文件的方式傳遞情報,卻萬萬沒想到,這情報是「老鬼」策反另一個人,最後通過一幅畫傳遞了出去。
可惜的是,最後「老鬼」李寧玉為了自證清白最後選擇了犧牲,然而她在面對敵人時的冷靜堅韌和智慧的一面,會永遠地激勵著世人。
結語:
《風聲》影版的上映,讓麥家被譽為「諜戰之父」,麥家說:「看似我寫了一群無情之人,而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
《風聲》這個故事的邏輯縝密,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環環相扣,是一本讓人念念不忘的小說。在《風聲》這本書的背後有一句讓人深刻的話:世間多難,人生多險,我們註定孤獨,也註定堅韌!
而「老鬼」李寧玉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李寧玉為了傳遞情報,維護國家利益,最後犧牲自我的犧牲奉獻精神,值得後輩一直學習。正是因為有李寧玉這樣的人存在,才有我們現在的和平年代。可以點擊下面連結直接購買,重溫那一個時代的歷史。
現在的年輕人,距離李寧玉那一段歷史太久了,因此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崇洋媚外,覺得國外的一切都比國內的好。
然而,2020年來勢洶洶的疫情卻讓我們明白:中國人堅韌的凝聚力和智慧是無窮的!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深深地植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無論是小孩、年輕人還是老人,我們都一樣地熱愛我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