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被日軍用標尺測量身體器官後,李寧玉把情報傳出去了?

2020-12-23 靜靜喝糖水

我是看了《風聲》的電影版後,中間隔了好幾年才看的小說版,兩者各有優點,影版的《風聲》給人的感覺更加直觀刺激,而小說版《風聲》的故事卻更為詳細精彩和燒腦。

在拍攝電影版《風聲》時,飾演李寧玉的李冰冰為了拍好顧曉夢和李寧玉的關鍵戲之前,她一口氣喝掉八兩白酒;在拍攝一場表現李寧玉身處夾縫中神經緊繃的狀態時,李冰冰還特意去學習了抽菸。

這些為提升演技而不斷逼自己的行為,可以看出李冰冰是一個真正的演員,她在影版《風聲》中把一個革命臥底「老鬼」李寧玉飾演得真實而又殘酷,正如《風聲》的宣傳標語:「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

而《風聲》的影版僅僅拍出了小說版的三分之一情節。小說版《風聲》是「一事三說」,即面對同一段往事,不同的當事人有不同的「回憶」,分別是共產黨的潘老回憶的「東風」;國民黨顧小夢回憶的「西風」;和作者敘述「靜風」。

這段往事主要講述:在日偽時期汪偽政府的要員被槍殺,日方懷疑是共產黨的臥底「老鬼」所為,於是日本特務將五個最可能洩密的要員關進裘莊準備審訊,他們分別是剿匪大隊長吳志國、軍機處長金生火、譯電科科長長李寧玉、司令侍從官白小年、行政收發專員顧小夢。

被關進裘莊軟禁的五人被施以酷刑,他們為了保全自己,處心積慮地觀察著周圍其餘四人,都希望儘快把老鬼找出來,以便自己能夠安全地離開裘莊。

在裘莊裡「老鬼」為了把消息傳遞出去,李寧玉展現了沉靜而又智慧的一面,最終以命相博,絕地反擊,將情報以特殊的方式傳了出去。

這也是我佩服李寧玉的地方,身為女流之輩,她是孤獨而絕望的,但面對危機卻又是堅韌而充滿智慧的。

1、李寧玉的孤獨:時刻把真實的自己藏於面具之下

《風聲》的故事就是「捉鬼」行動,而李寧玉就是「老鬼」,也就是共產黨員,她是一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接受過高等教育,在民族存亡之際,她果斷地投入了民族事業中。

「老鬼」的臥底身份是特殊的,而李寧玉明面上是偽軍剿匪司令部譯電組組長,為隱藏身份李寧玉是孤獨的。她要堅守自己心底的信念和秘密,這也註定了她不能真心地交朋友,不能跟別人說真話也不能把自己的真實情緒展現出來。

一個不能隨心所欲地向別人分享喜怒哀樂,永遠都把自己藏於面具之下,這樣的人本來就是孤獨的。而李寧玉雖是孤獨的,但她也是堅韌的,能夠為了心中的「信念」忍受住孤獨。

2、李寧玉的絕望:被日軍用標尺測量身體器官

如果說李寧玉的孤獨是不得已的選擇,那她在裘莊所經歷的絕望絕非是常人所能忍受的。

李寧玉是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在外人看來她是心高氣傲的,而她也的確是如此,雖然她接受過外國的開放教育,但事實上她仍然是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貞操有著固執的含蓄和忠貞。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傳統的中國女人,卻在裘莊裡被日本軍官拿各種各樣的器具測量她的身體,尤其還被用標尺來測量她的身體器官,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讓李寧玉感到羞恥與憤怒,打破她的心理防線,讓她招供。

這殘忍對待對李寧玉來說是恥辱,是把李寧玉的自尊和人格放在地方踩碎然後硬生生地摧毀,而李寧玉也的確崩潰了,這是一種精神上的侮辱,沒有人能理解那種自己的身體卻不屬於自己,而屬於敵人時的絕望。

在肉體和心靈同時被摧毀的情況之下,李寧玉依然把「老鬼」的身份牢牢地隱瞞住了。這種精神上的侮辱讓被軟禁的李寧玉雪上加霜,於是出現了第二天宴會上,李寧玉發酒瘋說我不是妓女的一幕。

3、李寧玉的堅韌和智慧:情報兜兜轉轉,終被傳遞出去

在裘莊裡的李寧玉是孤獨而絕望的,內無幫手,外無接應,但她的身份讓她必須在絕望中找到出路,把手裡的重要情報傳遞出去,否則會讓外面準備接頭碰面的同志處於危險的邊緣。

所以在李寧玉開始想方設法地保全自己,即使不能保全自己也要把得到的情報通過各種方式傳遞出去。

為了擺脫嫌疑,李寧玉設計把日軍懷疑的目光,轉移到剿匪大隊長吳志國的身上,模仿筆跡把罪名嫁禍給吳志國,而日本軍官在驗筆跡的時候,果然上當了,吳志國成為了日軍的懷疑對象。

然而這樣天衣無縫的計劃卻以吳志國以死明志而失敗,更糟糕的是,李寧玉的一切被行政收發專員顧小夢懷疑了。在顧小夢義憤填膺之時,李寧玉沉著冷靜地準備策反顧小夢。

李寧玉是一個冷麵美人,她還是顧小夢的姐妹。這樣的身份之下,李寧玉先是用哭騙哄的方式來博取顧小夢的同情,後又用威脅的方式來逼顧小夢為自己傳遞情報。

在李寧玉軟硬兼施之下,顧小夢果然被說服了,她心甘情願地在李寧玉犧牲後幫她把情報傳遞了出去,而傳遞的方式就是一幅畫上的小草。

那小草長長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無度,看上去是一筆帶過的,然而,這小草就是著名的莫爾斯電碼,上面的情報翻譯過來就是:速報,務必取消群英會!

不得不說,李寧玉在面對敵人時是堅韌而又充滿智慧的,敵人們會懷疑「老鬼」通過身體器官或者任何一切文件的方式傳遞情報,卻萬萬沒想到,這情報是「老鬼」策反另一個人,最後通過一幅畫傳遞了出去。

可惜的是,最後「老鬼」李寧玉為了自證清白最後選擇了犧牲,然而她在面對敵人時的冷靜堅韌和智慧的一面,會永遠地激勵著世人。

結語:

《風聲》影版的上映,讓麥家被譽為「諜戰之父」,麥家說:「看似我寫了一群無情之人,而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

《風聲》這個故事的邏輯縝密,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環環相扣,是一本讓人念念不忘的小說。在《風聲》這本書的背後有一句讓人深刻的話:世間多難,人生多險,我們註定孤獨,也註定堅韌!

而「老鬼」李寧玉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李寧玉為了傳遞情報,維護國家利益,最後犧牲自我的犧牲奉獻精神,值得後輩一直學習。正是因為有李寧玉這樣的人存在,才有我們現在的和平年代。可以點擊下面連結直接購買,重溫那一個時代的歷史。

現在的年輕人,距離李寧玉那一段歷史太久了,因此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崇洋媚外,覺得國外的一切都比國內的好。

然而,2020年來勢洶洶的疫情卻讓我們明白:中國人堅韌的凝聚力和智慧是無窮的!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深深地植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無論是小孩、年輕人還是老人,我們都一樣地熱愛我們的祖國。

相關焦點

  • 風聲:李寧玉被日軍官拿卡尺量身體私密部位,為何演員不用替身
    血腥卻也驚豔,其中有個片段相當經典:日軍官(黃曉明飾)在排查誰是共產黨臥底老鬼時,他把李寧玉(李冰冰飾)帶到一個房間,命令對方脫光衣服。接著他拿出一個標尺,仔細地測量李寧玉的身體敏感部位。面對日軍侵略以及偽軍的賣國求榮,國民黨和共產黨結成同盟,一致反抗鬥爭。但在另一個層面,國民黨和共產黨又貌合神離。不管哪個政權,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就要動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在對方情報部分安插臥底就是其中手段之一。
  • 風聲:測量身體器官有多羞恥?任爾東、西與靜風,兀自巋然不動!
    就拿其中最為經典的武田為李寧玉「量體」的片段來說,之前其實並不太理解為何她會如此崩潰。僅僅測量身體器官的尺寸,就能徹底摧毀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現在想起來來,這兩個情景何其相似,電影中武田頭戴口罩,一雙白手套,拿著各種冰冷的器械在女性身體上,進行一絲不苟的測量、登記與研究,將器官與人體從象徵意義上進行剝離,無疑是對於人性最大的侮辱,尤其是女性知識分子!
  • 電影《風聲》:被武田測量身體,李寧玉的精神世界是如何崩塌的
    今年重溫了一些老電影,距離《風聲》已經拍攝十年了,這十年演員也經歷了很多,可是《風聲》這個故事卻存在我的記憶裡,久久不能散去。有人說如果想要增長見識,看書和看經典的電影是最好的方式。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當我們沒有行萬裡路的條件時,就靜靜地讀書和看電影充實自己。
  • 看《風聲》後,終於明白演員被查身體私密部位,卻不用替身的原因
    初知麥家老師,並不是因為閱讀他的書,而是看了由周迅、李冰冰和黃曉明等演員出演的電影《風聲》後,深覺精彩,而後翻閱資料,才發現原來電影《風聲》是根據麥家老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看了麥家老師的資料後,才發現很多熱播的電視劇、電影正是出自他的筆下。本以為電影《風聲》已經精彩到極致,直到最近,重溫了電影《風聲》後,又看了新版原著《風聲》後,發現原著比電影更為精彩。
  • 電影《風聲》只拍原著的三分之一,小說《風聲》中真正的老鬼是她
    還記得,黃曉明飾演的日本特務武田在暗夜冰冷的房間裡,一件一件地脫掉李寧玉的衣服,再用卡尺一寸寸地測量她的身體,企圖以精神羞辱的方式摧毀李寧玉的意志。那種窒息感到現在想起來都讓人毛骨悚然。來自網絡最近我看了這部電影的原著後,才發現測量李寧玉身體的情節,小說裡根本沒有。
  • 《風聲》:為傳遞情報服毒自殺,裘莊囚住了她的人,卻囚不住信仰
    只有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才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剛拿到《風聲》這本書,就被裡面的精彩內容所吸引,更是被女主李寧玉的聰明、勇敢、臨危不懼的精神所折服。作者用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情節,給我們刻畫了李寧玉這樣一個女英雄的形象。
  • 《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李寧玉之後,世間再無「老鬼」!
    《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李寧玉之後,世間再無「老鬼」!在信念的重壓下,在內心的曠野裡,每個人背後,都有一部波瀾壯闊、悲慟天地的歷史。《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2009年上映的電影《風聲》賺足了票房,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 顧小夢與李寧玉:因傾慕而成人之美?讀完《風聲》,我發現不對勁
    這就是為什麼,顧小夢寧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也要幫李寧玉把情報送出去。正如顧小夢自己所說的那樣,「我最後幫她也有一種成人之美的心理,覺得她做的這件事實在太高明了,有驚世駭俗的迷人之美,我被打動了,迷住了,我要成全她。
  • 11年來尺度最大國產電影,《風聲》之後,再無傳奇
    他慢慢掏出工具,刨光李寧玉的衣服,拿出各種尺子去丈量她身體數據,像對待一具行屍走肉一點點試探她的隱秘地帶。「人的器官,四肢的比例,都在揭穿我們的身份。」 顧曉夢哭了,不是怕死,她想讓李玲玉告發自己,因為假情報是她提供的,她必須把真消息傳出去。李玲玉不理解「都什麼時候了,情報比你的命還重要嗎?」
  • 《風聲》11年後重映,仍是國產諜戰巔峰?李冰冰演活了量體之刑
    本文將通過對光的解讀、光影下人物的塑造及演員表演分析,深入了解《風聲》的精妙之處,及導演是如何巧用蒙太奇,來建構與升華"民族存亡之時的愛國精神"之主題。 待到李寧玉連著兩句問顧曉夢:"情報比命還重要嗎?比命重要嗎?"光又暗了下來,恢復了柔和,鏡頭也由特寫拉遠到中景。這代表著李寧玉雖然不解顧曉夢的信仰之強大,但一定程度上達成共識,看在情分上不會出賣她。
  • 豆瓣評分8.2,11年後,《風聲》憑什麼還能打?
    《風聲》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民族生死存亡時刻,聚焦一起地下工作情報人員的一次審判,展現了普通情報工作人員的家國情懷,犧牲奉獻精神。與此同時,更是讓我們看到了在個人生死存亡時刻,每個人情感、心理的變化。然後是英達飾演的長官金生火,顯然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更是深諳日軍的殘酷刑罰,所以不願去承受酷刑,便自殺而亡。再者是張涵予飾演的大隊長吳志國,遭受酷刑最為嚴重的一個人。但是一身錚錚鐵骨,拒不屈服,電擊、針罰,什麼都用了,但是無濟於事。
  • 《風聲》李寧玉一箭三雕!到死都用智商碾壓龍川,堪稱最強大腦
    當天空燃起絢麗的煙花,顧民章(徐敏飾演)老淚縱橫,顧曉夢(徐璐飾演)歡欣雀躍,而李寧玉(文詠珊)卻做出了一個決定。改變之前與老槍(即顧民章)約定的地獄變計劃,用她的死換來顧曉夢的情義和信仰,布下對龍川肥原的陷阱,向組織傳遞叛徒黃雀的消息。這一箭三雕的算計與謀劃,讓李寧玉無疑成為諜戰劇中的最強女主。劇版《風聲》看到最後,真是不得不佩服編劇的巧思布局。
  • 麥家《風聲》:比電影更傳奇,撲朔迷離的情節,反轉超乎你想像
    《風聲》講述了1942年的汪偽政權時期,為揪出一名代號老鬼的地下黨,特務處長王田香,以及日軍特務處長武田,在裘莊布下圈套,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觀影讓人熱血沸騰,滿是肅然起敬的痛苦。,在殘酷的刑罰下,如何保證衣服的完整,即使可以保證,又如何判斷敵人會憐憫地將身體及衣服運送出去。
  • 膽識與智慧,圈套與陰謀,如何衝破絕無可能走漏的「風聲」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授獎詞麥家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風聲》是他重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發表出版後,即獲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家。為了更好的理解麥家的《風聲》,在看原著之前,特意看了同名電影。看後發現這完全是個錯誤的想法。
  • 《風聲》原著和電影裡的「老鬼」不是同一人,原著的刻畫更為精彩
    隱藏在日偽隊伍裡工作的共黨「老鬼」,因某次傳播情報時不幸暴露身份,日軍為了揪出這名內鬼,就把5名身份存疑的人員帶到了一棟別墅裡囚禁了起來。為防止傷及無辜,日軍希望內鬼能主動坦白。但堅韌又聰慧的共黨臥底,不僅不會表露身份,還要在生死存亡時,利用能利用的一切繼續製造假象,迷惑日軍和周圍所有人。
  • 幾分鐘看完《風聲》臥底被抓面對各種酷刑!這才是演技!諜戰巔峰
    說的都是日偽時期中共地下黨人在嚴酷的政治環境下,越過重重關押和猜疑,成功將重要情報送出,避免同仁受到日軍抓獲的故事。但小說《風聲》所要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容量,遠非短短2個小時的電影所能體現的。日軍肥原和他的手下將五個最可疑要員關進裘莊進行監視審問,勢必要找出「老鬼」。日方及偽政府代表無所不用其極,給這五個人帶來了強大的肉體和精神壓迫。而「老鬼」為了保護中共地下組織成員的安全,必須在群英會召開之前,將日軍已經發現的情報傳遞出去。這正是一場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敵強我弱的生死博弈。
  • 小說《風聲》——原來她才是真正的「老鬼」
    聽朋友說麥家的小說非常精彩,特別是這部《風聲》懸念迭起,情節步步緊扣,強烈推薦我去看一看。我之前有看過周迅、李冰冰主演的電影《風聲》,而看完原著小說之後才發現書中的情節和電影裡居然相差甚遠,故事還是一個故事,但裡面每一個人物都變得更加豐滿!
  • 顧曉夢到底愛不愛李寧玉?從麥家《風聲》解析兩個女人的情感密碼
    用情感來拷問人性,用人性來驗證情感,這是電影最根本的用意。近期,有幸讀到麥家先生的《風聲》,更加印證了我的判斷。這本小說是電影《風聲》的原著。雖然兩者在敘事手法、情節設置和人物塑造上稍有不同,但是終極寓意完全一致。
  • 《風聲》:在大孤獨、大絕望中,與信仰比起來,死亡算什麼?
    同時圍繞著情報傳遞的各個鏈條中的地下工作者們,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身體、家庭團圓。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令人唏噓,同時也發人深省:人生在世,到底應該追求什麼?讀完本書,或許你會找到答案。而《風聲》則不然,一名浙江杭州的潘教授,被麥加講故事的本領折服,帶著父親的親身經歷找上門來。麥加以自己都是寫虛構故事試圖拒絕,卻在聽完潘教授的講述後,被故事深深吸引,先後採訪了5位與之相關的人物,而且不同地點的5個人講述的故事驚人地相似,因此麥加寫完了紀實小說《風聲》。
  • 風聲:金生火對李寧玉的一番肺腑之言,他為何願意替代「老鬼」?
    因為電影版的影響,劇版《風聲》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從整部劇的策劃表演來看,劇版《風聲》比起影版,因為時間跨度充分,能夠細膩勾畫各個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前後邏輯,如果不集中精力去賞劇的話,有的地方就會看不明白。「五人小組」從踏入密碼船開始,每個人的命運便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