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枯竭、環境惡化等問題的日益加劇,人類對於自己的未來越來越擔憂。為此,不少人提出了外太空移民計劃,讓人類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建立一個新的家園,使得人類得以繼續繁衍生息。但以當下人類科技而言,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是難上加難,單是想要在外太空生活幾日,就會對我們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更不要說移民了。而且就目前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而言,只在地球上發現了生命體,而且只有地球能夠維持生命體的存在。難道當地球末日真正到來的那一天,我們只能坐以待斃嗎?
當然不是,世界各國都在為此做著積極努力,對月球、對火星等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人類可能真的有機會,在未來的某天,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生活。但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地球所存在的太陽系,曾經就擁有不少和地球相似的行星,其中尤以兩個為最,那麼又是怎樣的原因導致太陽系演化至今,只剩下了地球這一顆宜居星球呢?
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宇宙的演化過程。就當下研究者提出的眾多宇宙形成理論來看,普遍接受的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了。在宇宙大爆炸理論中提出,大概135億年前的時候,一顆壓縮到極致的「點」忽然爆炸,開始了向外擴張,其時間大概持續了5億年的時間。領域確定之後,區域內的各種物體開始生成,並且逐漸割據,也就是所謂的恆星系。
其中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再次經過十幾億年的時間形成的宇宙眾多恆星系中一個普通的存在。而太陽系在最初形成的時候,也並非當下的八大行星,而是數百行星。不過太陽系的空間以及運行軌道有限,在這個過程中,這些行星開始發生碰撞,墜毀,形成隕石以及其他小行星,最後只保留了當下的八大行星。
當然了,這八大行星在各大行星碰撞的過程中,他們也難以避免,只不過相對而言運氣好一點。其中地球就曾經和另一顆「地球」碰撞,而現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保存了下來,與其發生碰撞的另一顆地球成為了當下的月球。同時,研究人員也稱,正是這次碰撞,為地球提供了生命必須的碳、氮、硫三種物質,地球開始獲得最初的生存條件。
早期太陽系中有3個「地球」,它們去哪了?下場讓人不寒而慄。在這幾十億年的碰撞裡,自然不只是地球產生了這樣的條件,其實目前存在的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還有兩顆在曾經也可以被稱為「地球」,他們與地球的條件相差無幾,三者在當時具有生命體存在的共性條件,分別是磁場、大氣以及液態水。只不過在具體方面差了一些,最終沒能形成生命體。太陽系中曾有3個「地球」,它們去哪了?結局讓人害怕。除地球外另外兩顆「地球」分是當下的火星和金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