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友梅 | 尋訪「畫兒韓」

2021-02-15 書藝公社

鄧友梅,(1931年3月1日- ),筆名右枚、方文、錦直等。祖籍山東省平原縣鄧莊村,出生於天津。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著名作家。

     掐指一算,這一帶足有三十年沒來過。第一監獄門前那「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自新之路」已鋪了柏油,「梨園先賢祠」所在地「松柏庵」蓋起了大樓,楊小樓的墓地附近辦起了學校。往南走有「鸚鵡冢」和「香冢」。年輕時甘子千常在那附近寫生,至今背得出墓碑上開頭幾句話: 「茫茫愁,浩浩劫;短歌終,明月缺……」現在,他望著這歷盡滄桑後的陶然亭湖水,當真有點「茫茫愁」。上哪兒去找「畫兒韓」呢? 畫兒韓是搞四化用得著的人,被擠出文物業幾十年了。自己已蠟頭不高,生前不把他找回來,死後閉不上眼。         甘子千跟畫兒韓的過節兒,是從三十多年前一場惡作劇開的頭。甘子千年輕時畫工筆人物,有時也臨摹一兩張古畫。有一次看到名畫家張大師作的古畫仿製品,他一時興起,用自己存的一張宋紙,半塊古墨,竟仿了一張張擇端的畫,題作《寒食圖》。原是畫來好玩的,被一位小報記者看見了。此人名叫那五,是八旗子弟中最不長進的那一類人。他把畫拿去找善作假畫兒的馮裱褙仿古裱了出來,加上「乾隆御覽」之類的印鑑,作了舊,又拿給甘子千看,並說:「這兩下子,你趕上張大師了。至少也不在畫兒韓之下!」         畫兒韓是作書畫買賣的跑合兒,善於識別品鑑,也善於造假。在古玩字畫同業中頗有聲譽,近來被「公茂當」聘去當了副經理。 
        甘子千看著自己的作品打扮得如此斑駁古氣,很得意,微笑著說:「您別瞎捧,我哪有那麼高?」 
        「要拿我的話當奉承,您那是罵我。」那五忿忿地說,「不信咱作作試驗。」 
        「怎麼試驗?」 
        那五就說,把畫兒拿到「公茂當」去當。畫兒韓識破了,無非一場笑話。要把畫兒韓都蒙過去了,說明甘子千火候已到家。那沒說的,當價分我一半,另外專候我一頓「便宜坊」。說完,那五用個藍包袱皮把那畫兒包走了。 
        要說那五從一上手就想詐騙,委屈了他。上手兒他也是湊趣賭勝。等他真準備夾著畫兒去當鋪了,這才動起騙一筆錢財的心。既要唬人,就得裝龍像龍,裝狗像狗。聽說當行的人先看衣裝後看貨,那五現換了套行頭: 春綢長衫、琵琶襟坎肩、尖口黑緞鞋、白絲襪子。手中捏著根二寸多長虯角菸嘴。裝上三炮臺,點燃之後,舉在那裡。向櫃檯遞上包袱去,說了聲「當個滿價兒!」①就扭頭轉向牆角站著。一眼看去,活脫是位八旗世家子弟,偷了家中寶物來當(這些人從來是只肯當不肯賣。而當了又不贖。當初內務府替溥儀弄銀子也是這個辦法,很發了幾家當行的財東)。 
        到底是那五的扮相作派障眼?是開口要滿價嚇住了畫兒韓?是畫兒韓一時粗心看打了眼? 已經無從查考。總之幾經討價還價,包袱送上取下,最後畫兒韓學著山西口音唱了起來:「寫! 破畫一張,蟲吃鼠咬,走色黴變,當價大洋六百……」那時候兵船牌洋面兩塊四一袋,六百大洋是個數目。那五回來把經過一說,甘子千先是高興得哈哈大笑,笑過去仔細一想,又害怕起來。此事一旦傳開,自己的人品掃地,也得罪了畫兒韓。他和畫兒韓雖無深交,可也算朋友。他倆人都愛聽京戲;京戲中專聽老生;老生裡最捧盛世元。盛世元長佔三慶,他倆幾乎天天在三慶碰頭。兩人又都愛高聲喊好,喊出來的風格又各異,久而久之,連唱戲的都養成了條件反射,要是一場戲下來沒聽見有這兩人喊好,下邊的戲都鉚不上勁! 有一晚盛世元唱《失空斬》,畫兒韓有事沒到。孔明坐帳一段,使過腔後沒有聽見兩聲叫好,只聽見一聲。盛世元越唱越懈,後來竟連髯口都掛錯了,招來了倒好。畫兒韓聽說此事,專門請客為盛世元洗羞,兩人拜了把兄弟。 
        那五見甘子千臉色暗了下來,就勸他說:「你還有什麼過意不去的嗎? 畫兒韓自己就靠造假畫起家,這叫現世報。你要嫌名聲不好,以後不幹就是了。這一次,咱們不說誰知道? 而且這一次也是為了試試你的手藝,並不就為了撈錢。不過錢送到手,也決沒有扭臉不要的傻瓜,難道你還搭上利錢把這張擦屁股紙贖出來?」 
        「我沒錢去贖它!」 
        「想贖也辦不到,當票歸我了!」 
        甘子千除去接受那五的觀點,沒二條路。他守約給了那五300元。但請他吃鴨子時,那五卻沒讓甘子千破財。那五說:「這張當票我拿到東單騎河樓,往日本人開的小押店一押,還能蒙小日本三百二百的,鴨子錢我候了。」 
        甘子千說:「你可真有心計!」 
        那五說:「你不贊成嗎?坑日本人的錢也是愛國!」 
        這之後不久,甘子千去店裡賣畫收款,就聽到議論,說畫兒韓玩了一輩子鷹,叫鷹鵮了眼。又過了幾天,他就收到一張請帖。八月十六畫兒韓作壽,請甘子千赴宴。         畫兒韓租了恭王府靠後海的一個廢園,在臨水的「聽荷軒」安排壽堂。房前一片瓦楞鐵涼棚,正好鋪開十來桌席面。甘子千以為碰上這件事,畫兒韓面色要帶點委頓,誰知幾天沒見,他竟更加精神爽朗了。酒過三巡,畫兒韓借酒蓋臉,作了個羅圈揖說: 
        「今天若單為兄弟的壽日,是不敢驚動各位的。誰大家來我要表白點心事,兄弟我跌了跟頭了!」 
        眾人忙問:「出了什麼閃失?」 
        「我不說大夥也有耳聞,我收了幅假畫。我落魄的時候自己也作過假,如今還跌在假字上。一還一報,本沒什麼可抱怨,可我想同人中終究本份人多。為了不讓大家再吃我這個虧,我把畫帶來了,請大家過過目。記住我這個教訓,以後別再跌這樣的跟頭。來呀,把畫兒掛上!」 
        一聲吆喝,兩個學徒一人捧著畫,一人拿著頭上有鐵爪兒的竹竿,把畫兒挑起來,掛在鐵梁下準備懸燈籠用的銅鉤上。眾人齊集畫下,發出一片嘖嘖聲,說:「造假能這樣亂真,也算開眼了。」畫兒韓說:「大家別叫它嚇住,還是先挑毛病,好從這裡學點道眼。」他一眼掃在甘子千身上,笑道:「子千眼力是不凡的,你先挑挑破綻,讓大家都開開竅!」         甘子千臉早已紅了,幸虧有酒蓋著,並沒使人注意。他走到自己這幅畫前,先看看左下角,找到一個淡淡的拇指指紋印,確認了是自己的作品。又認真把全畫看了一遍,連自己都佩服起自己來了。當真畫得好哇,老實講,自己還真說不準破綻在哪兒;若知道在哪兒,當初他就補上了。他承認筆力終究還不如真品,就說:「還是腕子軟、有些俗氣; 紙是宋紙,墨是宋墨,難怪連韓先生也蒙過去了!」畫兒韓爽朗地笑了兩聲說:「我這回作大頭,可不是因為他手段高,實在是自己太自信,太冒失。今天我要勸諸位的就是人萬不可藝高膽大、忘了謹慎二字。這畫看來維妙維肖,其實只要細心審視,破綻還是挺明顯的。比如說,畫名《寒食圖》,畫的自然是清明時節。張擇端久住汴梁,中州的清明該是穿夾襖的氣候了,可你看這個小孩,居然還戴捂耳風帽! 張擇端能出這個笑話嗎! 你再細看,這個小孩像是在哪兒見過。在哪兒? 《瑞雪圖》上! 《瑞雪圖》畫的年關景象,自然要戴風帽。所以單看小孩,是張擇端畫的。單看背景,也是張擇端畫的。這兩放在一塊,可就不是張擇端畫的了! 再看這個女人:清明上墳,年青寡婦自然是哭丈夫! 夫字在中州韻裡是閉口音,這女人卻張著嘴! 這個口形只能發出啊音來! 宋朝女人能像三國的張飛似的哇呀哇的叫嗎? 大家都知道《審頭刺湯》吧! 連湯勤都知道張擇端不會犯這種過失,可見這不是張擇端所畫…… 
        大家聽了一片驚嘆。甘子千心中也暗自佩服,他向畫兒韓敬了一杯酒,向他討教:「《審頭刺湯》我也聽了多少遍了。雷喜福的、馬連良的、麒麟童的都聽了,怎麼不知道湯勤論畫的典故?」畫兒韓說:「明後天你上當鋪來,我細講給你聽,今天不是時候,盛世元來給我祝壽,馬上就開戲了。」 
        說罷,畫兒韓往那畫兒上潑了一杯酒,劃了根火,當場把畫點著。那畫頓時忽忽響著,燒成一條火柱。畫兒韓哈哈笑道:「把它燒了罷,省得留在世上害人! 大家再幹一杯,聽戲去!」 
        畫兒燒了,甘子千心定了,坐下來消消停停地聽戲。盛世元是盡朋友義氣來出堂會,格外的賣力氣。畫兒韓表示知音,大聲喊好。甘子千忍不住也喊起好來。一齣戲唱完,畫兒韓到後臺道辛苦,盛世元說:「總陪你一上一下喊好的這位,也有些天沒上館子去了。是哪一位爺,請來見見不行嗎?」畫兒韓自收了假畫,心中膩味,有些天沒去三慶,不知道甘子千也沒去。盛世元一提,他心中咯噔一聲。他知道造假畫來坑他的人準在同業同行 之內,所以今天才撒帖打網,可沒往甘子千身上想。一聽這話, 趕緊上前臺找甘子千,學徒說甘先生才剛被人找走了。 
        這時,甘子千正被那五拉著走出花園的側門,甘子千略有 不滿地說:「五爺,你怎上這兒顯靈來了。」那五說:「有點急事跟 你商論。我拿那張當票去押,日本人要照當②,你說這個險冒不 冒?若蒙過日本人掙他一筆,自然痛快;若叫他認出假來,日本 鬼子可比不得畫兒韓,免不了把咱送到紅帽衙門,灌涼水……」 
        甘子千有點厭惡地說:「別得隴望蜀了! 告訴你,畫兒韓已經把咱那傑作火化升天了。」接著把剛才的情形詳細說了一遍。那五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就拍起大腿來。 
        「這回可是該著畫兒韓敗家了! 難怪我找連闊如看相,他說我要交鼻運!」 
        甘子千說:「你又想造什麼孽? 弄了人家幾百就行了,別趕盡殺絕,何況打頭碰臉,跟我全是朋友。」 
        「朋友? 生意場上無父子! 見財不發是孱頭。您甭管,等著吧,我請您正陽樓吃河螃蟹!」         那五走後,甘子千越想越不安。他覺著按人品說,畫兒韓比那五高得多。別說這事與自己有關,就是無關也不忍看著叫那五再坑他。他決定明天一早去當鋪訪畫兒韓,找機會和畫兒韓說破,別讓那五把事鬧大。 
        這天甘子千來到了「公茂當」。畫兒韓聽說他來了,遠接高迎,一直把他讓到帳房後邊自己的屋裡。學徒敬上茶後,畫兒韓端起水菸袋,呼嚕呼嚕吸了一袋,這才提起話頭:「前幾天我去三慶,怎麼總沒見你?」甘子千還沒說話,帳房先生小碎步跑進來,滿臉的慌張,語不成聲地說:「經理,前邊出事了。」 
        畫兒韓不緊不慢地問:「什麼事,大驚小怪的?」 
        「有人贖當來了。」 
        「當鋪麼,沒人贖當?」 
        「不是贖別的,是贖……」帳房先生看了甘子千一眼,湊近畫兒韓跟前,放低了聲音。畫兒韓大聲說:「有話儘管講,甘先生不是外人。」帳房先生這才恢復大聲說:「有人贖畫來了。」 
        「哪幅畫?」 
        「就是昨天燒的那幅《寒食圖》!」 
        甘子千覺得有人在自己頭頂上撞了聲鍾,渾身震得麻酥酥的。萬沒想到那五窮急生瘋,想出這一招來。 
        畫兒韓說:「你告訴他,那幅畫是假的,他騙走幾百大洋就夠了。還不知足,跟他上官面去說理。」 
        「經理,您聖明,買賣人能這麼回人家話嗎?人家拿著當票兒,那怕當的是張草紙,要贖也得給人家! 拿不出這張草紙來得照當價加倍賠償,就這樣人家還許不認可。怎麼咱倒說上官面兒說話去?」 
        幾句話問得畫兒韓無言可對。這時外邊吵嚷的聲音大了。只聽那五爺細細的嗓子像唱青衣的叫板似的喊:「怎麼著,想賴我的傳家之寶啊?還說我的畫兒是假的?好,就是假的,我這假的是陳老蓮仿的,比真的還貴,沒東西就賠銀子吧!」 
        畫兒韓站起來說:「不像話,我去看看,子千,我請假了。」 
        甘子千聽到那五爺喊,先是生氣,繼而尷尬。那五這一著,將得他手足無措。他顧不上規矩禮節,硬跟著畫兒韓到了前櫃。 
        當鋪的櫃檯,照例高出顧客頭頂一尺多。迎面牆上掛著黑紅棍(這是清朝官商的遺俗,表示一半是買賣一半是衙門)。這時連帳房帶夥計四五人都圍在畫兒韓身後朝櫃檯下看。只聽見那五細聲細氣地說:「有畫兒拿畫兒,沒畫兒呢,咱們找個地方說說……」 
        甘子千走到畫兒韓身後,越過櫃檯往下一望,只見那五身後還站著一個矮黑胖子,灰布褲褂,袖口蓋住手,十三太保的紐襻全敞著,露出黑邊的白洋布汗褟兒、紅兜肚。一眼就認出了是外五區偵緝隊的黑梁。看這陣勢,那五已打定主意要勒畫兒韓的大脖子了。甘子千向那五使個眼色,知其不可為而為地說道:「我當是誰呢。五爺呀! 嗨,都是自己人,您何苦……」 
        「甘爺,我們談公事,您可別瞎攙和。我把祖上傳下來的一個挑山當了。今兒來贖,他們一會兒說我那畫是假的,一會兒叫我展期,您說這能不叫我急嗎?」         甘子千正想找句合適的話勸那五罷手,畫兒韓往前一擠,把頭伸出櫃檯,衝下說道:「您急呀,我比您還急呢! 我算計著一開門你就該來的,怎麼到這鐘點才來呀,不是要贖當嗎? 錢呢?」 
        「敢情你怕我沒錢?」那五從底下扔上一個白手帕包的小包來,裡邊滿是五顏六色的聯銀券。畫兒韓叫夥計過數,夥計數了,連同利息正好八百多元。畫兒韓把利息數出來放在一旁,把六百元入了櫃,伸手從櫃檯下掏出個藍布包袱,往下一遞: 
        「不是贖畫嗎? 拿走!」 
        不要說甘子千,連當鋪的同人眼睛都直了,一時間鴉雀無聲。那五先是呆在那裡把嘴張開合不上,隨後伸手去接包袱,兩手哆哆嗦嗦怎麼也接不住。偵緝隊的幫他把包袱接過來塞在他懷裡說:「你看看,是原件不是?」 
        那五打開包袱一看,汗珠兒叭叭地落在地下。朝櫃檯上的甘子千咧了咧嘴,既不像笑又不像哭。明是自問,實際是說給甘子千聽:「畫兒昨天不是燒了嗎?」 
        畫兒韓接茬說:「昨天不燒你今天能來贖嗎?」 
        那五自語說:「這麼說世上有兩幅《寒食圖》?」 
        畫兒韓說:「你想要,今晚上我破工夫再給你作一幅!」 
        甘子千不敢相信眼前的奇蹟。對那五說: 「什麼畫兒說得這麼熱鬧? 叫我也開開眼。」 
        那五把畫遞了上來,甘子千不看則已,一看臉臊得像才從澡堂子出來! 他首先把視線投在左下角,無意之中留下的那個拇指印,很輕很淡,端端印在那裡,跟昨天燒的那畫一模一樣。他懷疑如把兩幅畫同時擺在一起,他是否能認出哪一幅出自自己之手。聽說能手能把一張畫兒揭成兩幅,畫兒韓莫非有此絕技?
        下邊偵緝隊黑梁不耐煩了,問那五: 
        「看樣兒沒我的事了吧? 您拿錢吧,我該走了。」 
        那五掏錢打發了黑梁,緩過了神來,玩世不恭地一笑,向上拱拱手說:「韓爺,我開眼了。二百多塊利息換了點見識,不算白花!」 
        「利息拿回去!」畫兒韓把放在一旁的利息往下一送,哈哈笑道:「畫兒是你拿來的,如今你又拿了回去,來回跑挺費鞋的,這幾個錢你拿去買雙鞋穿,告訴你那位坐帳的!」說到這兒,畫兒韓掃了一眼目瞪口呆、滿臉窘相的甘子千:「就這點本事也上我這兒來找蒼蠅吃嗎?騙得過畫主本人,這才叫作假呢,叫他再學兩年吧!」         甘子千無地自容,低著頭走出「公茂當」,從此處處躲著畫兒韓,再沒和他照過面。畫兒韓儘管由此名聲大噪,可是財東不敢再拿錢冒險,來年正月就把這位副經理辭退了。畫兒韓跑了兩年合兒,北平臨解放時百業蕭條,他敗落到打小鼓換洋取燈兒的份上了。甘子千造假畫的名聲傳了出去,儘管名譽落了點黵,可換來了書畫店飯碗,當了專門補畫的工匠。因為揭裱字畫,難免破損,得有人會造假修破。 
        北平解放後,甘子千憑他出身清白貧苦,政治學習積極,思想進步,靠近組織,公私合營時已當上了書畫業領導小組成員,同業工會的副主席。 
        公私合營後,文物書畫業要整頓班子,有人提出來調畫兒韓。政府人員不知道這人是誰,向甘子千了解,甘子千支吾說:「我跟他也不熟,等我去了解一下。」回到家來,他就犯了思忖。當初自己本沒有坑騙他之意,卻弄得無法解釋,事已過去多年,他不來呢,誰也不會再想起談起,於他於己都無妨礙。他如果來了,這人可也是長著嘴的。他要是把這件事說出來,說成我甘子千有意所為,我不得脫層皮嗎? 自己還正在爭取入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吧! 但也不能對組織說假話,見到政府代表時,他就說: 「畫兒韓的事了解了。這人做假畫出身,當過當鋪的副經理,解放前有一陣生活挺富裕,他作壽名演員盛世元都來唱堂會……」政府代表聽了又問他:「有人說他挺有本事,你看咱們用他好不用他好?」甘子千說:「還是領導上決定,我水平低,看問題沒把握。」畫兒韓終於沒被調用。         按文物行某種慣例,從這行被清理出去的人,改行幹什麼都可以,但絕不許再染指文物生意。自己買賣,替人鑑別都屬違例。畫兒韓自此就從同行人中消失了。 
        多少年來,甘子千從沒為畫兒韓的事感到理虧心虛。慢慢地,連畫兒韓這人都不大想到了。 
        十年動亂中,甘子千受了不少委屈。他以為最委屈、最不合理的是為了「改造他」偏不讓他幹自己稔熟的行業,而是叫他去學修腳!打倒「四人幫」後,恢復名譽也好,退還存款也好,都沒有比讓他回到文物商店,幹他愛幹又能幹的工作使他感動。他拿出全部精力來工作。可是歲月不饒人,當他當選為人民代表時,大夫會診的診斷書也送到了他手裡。他被宣布得了必須休養、沒有希望治好的那種病!
        儘管他對人說:「我快七十了,馬上去八寶山也不算少亡!三中全會以來的這段晚福也享到了!」可心裡實在有點懊喪。他想到,自己這一生從人民那裡取得的很多,報答人民的太少。他無聲地給自己算帳,算算這一輩子對人民對國家作過哪些虧心事。算來算去,算到了畫兒韓頭上。 
        文物業的老手死的死,病的病。十年浩劫沒出人才,人手荒成了要害症。如今國際市場文物漲價,無論識別古畫還是作仿製品,畫兒韓都身懷絕技,怎麼能不讓他發揮才幹呢? 當初只要自己一句話,說:「這個人有用」,畫兒韓就留下了。可是自己沒說,就為這個把他擠出去幾十年。 
        共產黨幾十年的教育,老年人的懺悔心情,對個人得失的淡漠,一同起作用,他找到黨委匯報,檢查了錯誤。黨委書記表揚了他的忠誠,責成他把畫兒韓請回文物界來。 
        這一動手找,才發現北京城之大,人口之多,分離的時間之長! 先聽說畫兒韓在天橋「犁鏵頭」茶館燒過鍋爐,到那兒一看,茶館早黃了。又聽說畫兒韓和另一個老光棍合租一間房子,在金魚池附近養金魚,去那兒一問,房子全拆了。找了半個月,走了八處地方,唯一的收穫就是聽說畫兒韓確實健在,有時還到陶然亭附近去練子午功。甘子千平日想起整過自己的那些人,心裡總是忿忿不平。這時才悟到,原來自己也是整過人的,其後果並不比人家整自己輕微,手段也不比別人高尚。         他決心要把自己欠的債還上。不顧大夫警告,一清早就拄著棍來到了陶然亭。這時天還沒大亮,霧蒙蒙的湖園裡有跑步的,喊嗓的,遛彎的,釣魚的。三三兩兩,影影綽綽,在他前後左右往來出沒,向誰打聽好呢?
        正在犯愁,迎面走來一位留著五綹長髯,身穿中式褲褂,也拄著根手杖的人。這人目不斜視,一邊走路一邊低聲哼著京戲,走近了,聽出唱的是《空城計》:「眾老軍因何故紛紛吶議論……」 
        這唱腔使甘子千停住了腳。「紛紛議論」四個字吐字行腔不同一般。「紛紛」二字迴腸九轉,跌宕有致; 「議論」二字坦坦蕩蕩,一瀉千裡。甘子千似乎出於條件反射,連考慮都沒考慮,張嘴就喊了一聲「好!」 
        老頭兒也停住腳步,半揚著臉,像是捕捉這一聲叫好的餘音。他望著還沒亮透的湖邊樹林說:「這份叫好聲我可有三十多年沒聽見了,不是聽錯了吧?」 
        甘子千應道:「這『紛紛議論』四個字的甩腔,我也有三十多年沒聽見了。您敢情就是盛老先生?」 
        「哎喲,這話怎麼說的!」老頭幾步搶了過來,並不握手,而是抓住甘子千的手腕子上下搖晃:「您就是,您就是那位跟畫兒韓一塊常聽我的戲的……」 
        「我叫甘子千。」 
        「聽說過,那年在恭王府園子出堂會,我讓畫兒韓請您來會一會,可惜您走了。從那一別就是三十多年。您一向可好?在哪兒工作呢?」 
        甘子千說在文物商店當顧問。盛世元說:「我也是顧問!唉,什麼顧問? 就是政府對咱們這些人器重,哪怕還有一點本事,也讓你使出來。社會主義麼,就是不埋沒人才。幹我們這一行的,不養老不養小,我從日本降伏那年就塌中,放在舊社會得要飯。一解放就請我上戲校當教習了。就是『四人幫』時候受點罪,可受罪的又不是咱一個,連國家主席、將軍元帥都受了罪,咱還有什麼說的? 昨天我碰見世海,他還能登臺呢……」 
        甘子千想等盛老先生話說到一個站口,問問畫兒韓的消息。可這位老先生越說越精神,只好硬擠個話縫插進去說:「盛先生,剛才您提到畫兒韓,您知道他現在落在哪兒了嗎?」 
        「落在哪? 他一直在我家呀!」 
        甘子千啊了一聲,半天盯住盛世元沒錯眼神。天下哪會有這麼便宜的事,一下就歪打正著(他忘了他先已撲空了八次)?又追問一句:「您說的是真格的?」 
        「嗨,你問問陶然亭這些拳友,誰不知道畫兒韓跟我作伴?『文化大革命』中茶館黃了,畫兒韓沒地方混飯吃,急得在這湖邊轉磨,跟我說:『四哥,這些年我一步一步的退,古玩行不讓幹了,我拉三輪;三輪不許拉了,我擺攤賣大碗茶;大碗茶不讓賣了,我給茶館燒鍋爐;現在連茶館都砸了,我還往哪兒退呢?從解放我就是臨時工,七十多歲了,誰要我啊? 我勸他說:『天下哪有過不去的河呢?你搬我家住去。』從我老伴去世,兒子調到外地,我就剩下一個人。白天我在戲校挨批判,心裡老怕家裡叫人撬門抄家,你就給我看家得了。只要我這工資不取消,就有你的飯吃。』從打那時,他在我家一住就是十年。」 
        甘子千急不可耐地說:「既這麼著,我跟您去看看他行不行?我有點事找他。」 
        「不行。」 
        「怎麼?」 
        「腦血栓,前天進醫院了。」 
        「哎……」甘子千兩手攤開,連連嘆氣。 
        「您甭著急,眼下沒有生命危險,就是不許探視。」 
        甘子千這才舒了口氣,問道:「怎麼突然得了腦血栓?」 
        「累的。去年他檢查出腦血管硬化,醫生叫他多休息,他反而忙起來了。他說他家祖傳幾代搗騰字畫,對於識別古畫很有點訣竅,他想趁著還能活動把它寫下來,免得自他這兒失傳。」 
        甘子千說:「早動手就好了。」 
        盛世元說:「前些年他張嘴就罵,說文物行的領導全是棒槌,不認他這塊金鑲玉。他寧可帶到棺材去也不把本事交給他們。這兩年啊,政府一步一步給我落實政策。收入多點了,我們倆的 生活也改善點。他覺著黨中央政策好,雖是衝我下的雨,也溼了他的田。目前搞四化,他這點本事對國家是有用處的,不該再藏 著掖著了。這是為國為民的好事,我能攔著嗎? 我就給他買紙,買墨,好茶葉,大葉煙,可就忘了叫他注意身體。」 
        甘子千含著淚說: 「您可真夠意思。交朋友交到這個份上,可以拍胸脯了。」 
        「也還是黨中央的新政策好,要是我被人家當成四舊掃進垃圾箱,還能顧他嗎?」 
        甘子千心情沉重,默默無言地和盛世元並肩走了一段路,忽然問道:「他還能說話不能呢?」 
        「能是能,舌頭有點發硬,拐彎費勁兒。」 
        「那就有救!」甘子千喜出望外。他想應當建議派人帶錄音機來錄音; 應當在人代會上提一個搶救老人們身上保存的絕技的提案;應當…… 
        盛世元向甘子千告辭,說:「哪天醫生一解禁,我就領您去。」 
        「是是。您看還有什麼困難嗎?」 
        「困難是有,怕你幫不上手。畫兒韓當了半輩子臨時工,沒混上公費醫療,我落實政策補了點錢,這回他一住院全墊進去了。可這救急不救窮。這病不是三兩天能好的,我的工資兩人吃飯有富裕,供一個人住院可差遠了。能不能找個地方給他出藥錢呢?」 
        「行!」甘子千斬釘截鐵地說:「包在我身上了!」 
        甘子千回去的路上,比來的時候精神爽快了,心情舒展了。他計劃把自己的存款移到畫兒韓的名下。他幾乎懷著感謝的心情想到盛世元最後這個要求。他覺著生活總算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在向這個世界告別時,可以於心無愧了。


        1981年3月1日於青年湖 
        (原載1981.10.24《人民日報》)

後記:小說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人物無疑是畫兒韓。他是「作書畫買賣的跑合兒」,善於識別品鑑書畫文物,也善於造假,被「公茂當」聘去當了副經理,在舊北京古玩字畫同業中一度稱得上是個頭面人物。畫兒韓給人的突出印象是:思維敏捷,頭腦機靈,擅長談吐,辦事果斷,善於應付三教九流……。這種個性的形成,跟他的特殊職業身份——當鋪掌柜是分不開的。作者通過收畫、燒畫、贖畫三個連續性場面,層層深入地展現了畫兒韓的個性風貌和精神氣質。作者刻畫這個人物,善於抓特徵: 一是抓職業特徵,二是抓性格特徵; 職業特徵中透露著性格的面影,性格特徵中打上了職業的烙印,兩者相互融貫,又合二為一。第一個場面,我們看到畫兒韓如何收進那幅假畫。正因為畫兒韓是個鑑別書畫文物的行家,以往又是個製造假畫的老手,他才過份自信,一時疏忽,犯下了「拳教師踩西瓜皮摔跤」這樣不應有的錯誤。他在櫃檯上邊唱邊收貨的模樣是多麼栩栩如生,只須一個特寫鏡頭,作者就把人物的職業形象奇妙地嵌印在讀者的腦海之中。第二個場面,畫兒韓作壽設宴,場面是何等熱鬧,酒過三巡,他「借酒蓋臉,作了個羅圈揖」,說了那番當眾自責的話,點明了那張用六百大洋典當來的《寒食圖》假畫的破綻,並且親手把它燒掉,說話是何等明快、豪放,行為是何等豁達、潑辣。此一場景進一步揭示了這個北京漢子的力度和厚度。第三個場面,那五利令智昏,知道假畫已經燒掉,妄圖再次敲詐勒索,把事鬧大。在這一關節點上,作者採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激將法,把畫兒韓這一北京漢子性格的另一面機智、聰慧、沉穩、精細,胸有成竹的計謀和仿畫老手的絕技和盤託出。「昨天不燒你今天能來贖嗎?」冷冷一句反問,刻骨鏤心,多麼厲害! 這才使那五嘆服,使作假畫的甘子千羞愧得無地自容!

 

聲明 | 圖文來源網絡,旨在分享傳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文僅代表原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書藝公社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布後的三十日內與書藝公社聯繫。

 //////////////////////

《印證——第二回當代書家用印題跋展作品集》

2020年1月出品

//////////////////////

//////////////////////

//////////////////////


添加書藝公社小藝微信,

拉您入群,獲取更多資訊福利!

相關焦點

  • ...跳崖定格怒放青春——艱難尋訪為國捐軀的新華社烈士黃君珏殉難處
    ▲尋找小組出發去尋訪黃君珏烈士殉難處。馬亞運攝。 從半山腰到「道士帽」山沒有路,滿眼都是荊棘灌木叢。 64歲的郭懷生熱情地給我們帶路。為了輕裝上陣,我僅拎了一瓶礦泉水,剛走幾步就發現它是累贅,不得不丟下。
  • 【盛利尋訪-20】在湖南省藍山縣廖伏榮村找到紅軍後代
    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要讓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傳承好紅軍的血脈弘揚紅軍的精神當好紅軍的傳人                      韓京京
  • 三國志戰略版尋訪用什麼武將好 尋訪最佳武將推薦
    三國志戰略版尋訪用什麼武將好?尋訪的時候用什麼武將能出貨?尋訪用武將有什麼講究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尋訪最佳武將推薦,一起來看看吧!
  • 三國志戰略版哪個尋訪使容易出橙將 尋訪到諸葛亮技巧
    三國志戰略版哪個尋訪使容易出橙將?三國志戰略版怎麼尋訪出諸葛亮?不少玩家都想知道關於尋訪出諸葛亮技巧。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三國志戰略版哪個尋訪使容易出橙將?   目前在遊戲中由於每個玩家的武將不同,所以導致在尋訪使的選擇上也會有比較大的區別!
  • 三國志戰略版尋訪用劉禪出橙將機率高嗎 劉禪尋訪容易出諸葛亮?
    三國志戰略版尋訪用劉禪可以嗎?劉禪尋訪容易出諸葛亮橙將?劉禪尋訪好不好出橙將?不少玩家都想知道劉禪作為尋訪的具體效果。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三國志戰略版尋訪用劉禪可以嗎?   目前遊戲中對於尋訪的要求是不固定的,玩家可以用任何武將進行尋訪!
  • 三國志戰略版最全尋訪技巧 尋訪100%出諸葛亮攻略
    三國志戰略版最全尋訪技巧有哪些?三國志戰略版怎麼100%尋訪出諸葛亮?我們都知道在遊戲中諸葛亮是屬於蜀國T0級的神級武將!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三國志戰略版最全尋訪技巧介紹:   1、墊刀法,先用銅幣墊刀抽取垃圾武將後再抽,容易出紫將;   2、多打一些材料,可獲取到材料機率會降低;   3、使用高魅力值的武將,出寶物和武將的機率會更高;   4、玄學抽取,用劉禪抽諸葛亮,據說機率會高不少哦;   5、風景法,找到一個合適的風景點後再開始點。
  • 原神霧海雲間尋訪記流程全攻略 隱藏任務霧海雲間尋訪記怎麼做
    首頁 > 部落 > 關鍵詞 > 原神最新資訊 > 正文 原神霧海雲間尋訪記流程全攻略 隱藏任務霧海雲間尋訪記怎麼做
  • 上師大商學院黨員尋訪「我的入黨介紹人」
    商學院黨委緊扣「鑄魂、活學、做實」要求,立足「初心、使命、擔當」主題,在全院教師黨員範圍內開展「我的入黨介紹人尋訪」特色主題活動。在「我的入黨介紹人尋訪」活動過程中,全體教師黨員通過電話、微信視頻、實地走訪等多種方式,尋訪自己的入黨介紹人,追憶入黨初心,堅定擔當使命。
  • 雛鷹小隊尋訪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最後,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熱情高漲地進行了誦讀紅色經典儀式,尋訪紅色記憶。同樣,當天下午由鳳凰花園城小學和建康路小學的孩子們組成的新一批團隊也積極參加了此次尋訪活動。
  • 明日方舟全新版本 明日方舟限定尋訪介紹
    2.新卡池:伴隨新幹員加入將開啟新的一期限定尋訪,一年三個限定池這一點也成了現在微博貼吧等平臺口誅筆伐的主要點。如果你預留好了資源或者對限定池沒有特殊的執念也許還好,我這樣在瑕光身上花光了攢的玉的抽卡就比較難受,但今天我倒想談談「限定尋訪」的幾個關鍵點。
  • 朱正明走遍五洲尋訪傳播關帝文化
    至此,他「走遍五洲尋訪傳播關帝文化」的世界夢,終於圓滿。赴大洋洲之前,朱正明了解到,遠在南太平洋的紐西蘭,還沒有建立關帝廟。朱正明在中國大陸帶去一尊精製關帝像,在奧克蘭贈送給紐西蘭湖北商業總會,祝福紐西蘭華人華僑四季平安,和諧發展。這尊關帝,已經擺放在奧克蘭律師大樓正廳。
  • 苦苣苔尋訪記之皖南篇(上)
    2013年暑期,應師弟邀請,參與了2次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尋訪之旅,自行駕車前往皖南和湖北進行調查採樣,途中充滿了酸甜苦辣,有艱辛、有汗水,有收穫、更有挑戰,雖然已過去將近4年,回想起來仿佛就發生在昨天,特此撰文記錄下來,先從皖南篇說起。2013年的7月下旬,到處都是難耐的高溫。
  • 尋訪越醫倪涵初
    為弘揚國粹中醫文化,挖掘越中名人,建設紹興文旅融合樣板地,8月22日,原市老領導邵田田、紹興市文化館吳雙濤、紹興市中醫藥學會沈欽榮、紹興市美術家協會茅斌輝、張桂銘藝術館唐銘泰、景嶽堂藥業常務副總王華剛等一行十人前往紹興柯橋尋訪越醫倪涵初遺蹟。為弘揚越醫文化,不忘越中先賢,張桂銘藝術館擬於2019年9月舉辦「紀念倪涵初書畫作品展」,本次尋訪也是為9月的活動作實地探訪。
  • 三國志戰略版誰當尋訪使容易出橙將 必出諸
    三國志戰略版誰當尋訪使容易出橙將?三國志戰略版怎麼100%出諸葛亮?諸葛亮作為遊戲中的五星頂級武將,是不少玩家都想拿到的!話不多說,下面,就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三國志戰略版誰當尋訪使容易出橙將?
  • 紅色尋訪閱讀行動第17站線下活動昨舉行
    2020-04-03 09:1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線上線下互動 追尋英烈足跡紅色尋訪閱讀行動第17站線下活動昨舉行 南報網訊  4月2日上午,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尋訪閱讀行動舉行第17站活動,市民代表尋訪曉莊革命烈士紀念碑,舉行祭奠緬懷活動,開展分享交流。
  • 三國志戰略版劉禪有怎麼用 劉禪能尋訪到橙將嗎
    劉禪能尋訪到橙將嗎?劉禪尋訪帶什麼技能?不少玩家都想知道關於劉禪尋訪出橙將攻略。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三國志戰略版劉禪能尋訪到橙將嗎?   我們都知道,尋訪出橙將需要看臉,一般玩家都會選擇用一些高魅力值的武將擔任尋訪使,而劉禪這個普通的三星武將之所以會被玩家經常提起,主要還是有玩家用劉禪成功尋訪出了神將「諸葛亮」,而且他自帶的戰法「天運」也可以提升一定的魅力值。
  • 「不倒的紅旗」尋訪錄之九:國民黨監獄舊址(上海)
    不倒的紅旗尋訪團要尋訪的對象,最主要的就是曾經關押過父輩和革命先輩的國民黨監獄。
  • 尋訪黃河故道文化守傳承者張顯禎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桑間之約」實踐團走進了這片古桑樹群,尋訪黃河故道文化傳承者張顯禎。尋訪民間藝人張顯禎7月16日清晨,實踐團來到夏津縣後屯村拜訪老人張顯禎。經過一天的尋訪,實踐團了解到老人張顯禎對黃河故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做出的貢獻,他帶領的夏津民間藝術團已經成為夏津文化的窗口,其中蘊含了古桑樹幾千年歷史、農業文化遺產申請和農民生活的巨大變化等豐富內容。據悉,實踐團將繼續走近黃河故道文化,解開古桑樹的神秘面紗。
  • 【尋訪泉州好家風】南安凌雲葉氏:詩書傳世育忠良 廉潔清正揚家聲
    【尋訪泉州好家風】石獅石湖郭氏:留一脈風骨 傳百世書香40.【尋訪泉州好家風】南安貴峰王氏:詩禮傳家育英才 清白立世傳家風39.【尋訪泉州好家風】晉江市安海鎮高氏:忠節昭史冊 人文甲一邦38.【尋訪泉州好家風】德化縣楊梅鄉林氏:惟忠惟孝報家國 勤讀勤耕啟後昆37.【尋訪泉州好家風】晉江永和好風尚:樂善好施德行天下36.
  • 不二美術館尋訪「世界海拔最高的畫室」
    不二美術館館長劉爽、韓震山等不僅帶領一行人奔赴梅裡雪山,尋訪《雲龍》誕生地,而且還在該美術館舉辦相關展覽,以數十件精彩佳作向觀眾展示「雪山圓相」之精妙。 《雪山圓相 雲龍》在北京保利拍賣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上落槌的瞬間 在此次尋訪《雲龍》誕生地——梅裡雪山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