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之所以成為莫奈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展覽:日出·印象

展期:2020.9.17-2021.1.3

地點: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號3樓

現如今,法國印象派巨匠克勞德·莫奈創作於1872年的傳世經典《日出·印象》正在上海外灘中山東一路1號藝術博物館展出。

毫無疑問,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顯然能夠讀懂莫奈《日出·印象》那朦朧之美。可當時光倒回近150年,畫作的顛覆性視覺衝擊可謂震驚畫壇。要知道,享譽世界的法國「印象派」便是因這幅作品而命名——這還要拜《喧譁》周刊的記者路易·勒魯瓦在參觀完1874年首次印象派大展發表的一篇冷嘲熱諷的評論所賜。

在當時崇尚寫實風景的主流審美眼中,《日出·印象》可謂「大逆不道」,但卻不是一拍腦門憑空而來的。縱觀西方風景畫幾百年的發展史,我們今天完全可以斷言:莫奈是站在多位風景畫巨匠的肩膀上,才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歷史節點創作完成了這幅劃時代的「印象派名片」。

從透納到莫奈

1870年9月,普法戰爭的爆發讓莫奈攜家人逃往英吉利海峽對岸的大不列顛。在倫敦的幾個月讓他有機會接觸到了J.M.W.透納和約翰·康斯坦布這兩位被譽為「英國最偉大畫家」的風景畫作品。其中,正值而立之年的莫奈對透納的畫作印象尤為深刻。碰巧,透納畢生大部分作品均根據「透納遺囑」被英政府劃撥給了倫敦國家美術館作為永久收藏並陳列,莫奈因此得以在短暫的旅居時光中欣賞到了大量透納真跡。

當我們將後者的代表作——於2005年被英國民眾選為「國家最受歡迎畫作」的《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與莫奈的《日出·印象》對比,能夠明顯看到畫面構圖和日光灑在海面倒影的相似性。此外,透納另一幅晚期名作《雨,蒸氣,速度——大西部鐵路》描繪火車在蒸汽中高速行駛的朦朧感也顯然被莫奈所借鑑,只不過他將場景換成了勒哈弗爾港的清晨薄霧。對於藝術家而言,突破創新往往面對的不是讚許,而是爭議。透納晚期那些極其抽象的風景畫在他生活的年代便備受嘲諷,很多藝術評論家毫不留情地認為他瘋了。然而他超前的表現手法卻給予了莫奈靈感上的啟發。

事實上,莫奈逗留倫敦的數月恰好趕上了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空氣最為汙染的階段,他也因此留下了數幅記錄霧霾中的泰晤士河畔、西敏寺和國會大廈的畫作。

從洛蘭到透納

終生未婚的透納在其遺囑中不僅明確要求全部畫作及手稿捐獻國家,還特別要求早期代表作《狄多建立迦太基》必須永遠懸掛在國家美術館收藏的十七世紀法國風景畫家克勞德·洛蘭名作《希巴女王的出航》旁邊。其用意有二:首先,洛蘭是他畢生的偶像,能將作品陳列在崇敬的畫家身邊代表著一種榮耀;其次,他還想通過此舉向世人宣告:他的畫並不遜於偶像,經得起時代的考驗。時至今日,當我們漫步於倫敦國家美術館時,兩幅名作仍舊「比鄰而居」。

之所以談到洛蘭,源於透納的作品吸收了這位巴洛克理想風景畫先驅畫中的兩個重要元素:即在海景畫中以太陽作為核心光源,以及焦點透視構圖在風景畫中的應用。這兩點均可在上述提到的二人相鄰的畫作中尋根溯源。雖同為法國老鄉,洛蘭的創作手法在莫奈活躍的十九世紀中葉卻已過時。但當我們將洛蘭《希巴女王的出航》、透納《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和莫奈《日出·印象》的圖像放在一起欣賞時,傳承的軌跡一目了然。臨終前的透納留下了「太陽是上帝」這句著名的遺言,而《日出·印象》中那火紅的太陽、用寥寥數筆留在水面上的倒影,以及居中向遠方延伸的河道,分明記錄下莫奈對洛蘭的遺產和透納遺言的參透。

從瓜爾迪到透納

從克勞德·洛蘭到早期的透納,西方這二百年間的主流風景畫大都清晰而具象。那麼透納是如何從早期洛蘭式的理想化風景過渡到晚年朦朧抽象的表現手法呢?除了主觀創作理解上的發展,在技法上的轉變也頗為重要。在此,活躍於十八世紀威尼斯的義大利畫家弗朗切斯科·瓜爾迪便是透納實現風格驟變的橋梁。

得益於在十七至十八世紀席捲歐洲的「壯遊」(Grand Tour)風潮,風景如畫的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當仁不讓地成為那些年輕貴族和知識分子最受歡迎的打卡地。隨著旅行紀念品業的興起,能夠如實呈現水城風貌的「城景畫」也應運而生。在攝影技術尚未誕生的十八世紀,「城景畫」不僅為「壯遊」的歐洲貴族們提供了旅行中最恰當的紀念品,還成為了歐洲名城風光絕佳的傳播渠道。最能代表這一被稱為「透視風景畫派」的大師包括卡納萊託和貝納爾多·貝洛託叔侄,以及弗朗切斯科·瓜爾迪。

相比較卡納萊託叔侄通過精準的透視、嚴謹的布局和一絲不苟的建築細節所展現出的水城,瓜爾迪鍾愛具有豐富雲層色彩關係的黃昏、波光粼粼的水面和隨風搖曳的船帆,並能夠巧妙捕捉到水城在光、霧、水氣和建築物渾然一體後所呈現出變幻莫測的朦朧景象。他存世的多幅相同視角的《威尼斯:聖馬焦雷教堂和朱代卡島》便清晰地呈現了上述特點。

他在卡納萊託的具象畫風基礎上做了減法:用獨創的「觸點法」短筆觸輕點出船隻和岸上的人物動態,並利用光影虛化瀰漫在水汽中的建築細節,讓畫面更鮮活且更具煙火氣;加之對空中雲層的快速塗抹,成功地賦予沐浴在海風中的水城威尼斯以動感與活力。

這種將建築和船隻通過空氣透視虛化的海景畫表現手法對透納影響巨大,遊歷完威尼斯的他在借鑑瓜爾迪畫風的基礎上完成了一批如夢如幻的水城風光。而待到十九世紀末期,莫奈也追隨透納的腳步前往威尼斯,並留有多幅筆觸更為粗獷,適合遠觀而不便近看的水城風光。他在《日出·印象》前景用區區數筆勾勒出的船隻輪廓,並用抽象的表達方式力圖強調氛圍而非描摹自然。不得不說,瓜爾迪在比他早兩個世紀所繪製的那些威尼斯海景早已預示到了這一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日出·印象》的誕生並不是莫奈偶然間的靈光乍現,而是西方風景畫在300餘年歷史中傳承和發展的必然產物。從巴洛克時期洛蘭具有古典主義情懷的理想化風景,到洛可可時期瓜爾迪獨創的「觸點法」,再到浪漫主義時期透納從具象到抽象的視覺「革命」,上述幾位風景畫巨匠畢生的藝術精華最終在莫奈的《日出·印象》中實現了「進化」。結合十九世紀中葉可攜式畫架和管狀顏料的誕生讓室外對景作畫成為可能,客觀條件的完善進一步促成了印象派的「自立門戶」。

平心而論,《日出·印象》在西方藝術史中的地位更多得益於享譽世界的印象派因它而命名,畢竟真正具有劃時代開創意義的抽象表現方式始於透納。然而,這幅名作依舊被視為經典,因為它的誕生乃是西方風景畫傳承與發展的結晶,而不是隨心所欲的塗抹。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腕上莫奈展,莫奈的名畫如今可以成為你的私人物品了
    說起莫奈,除了享譽世界的畫作外,讓他傾盡半生心血的莫奈花園也是讓人心馳神往的存在。7月27日,「午後時光·邂逅莫奈」依波莫奈定製腕錶新品發布會於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掀起了濃濃的法式藝術和浪漫風潮。
  • 親愛的莫奈先生 — 來自印象派之父莫奈的私人珍藏
    我們更可透過一系列莫奈收藏的日本版畫、私人物品和照片等,走進他的世界,一窺這位著名畫家鮮為人知的私密生活。想要了解莫奈的少年時代可以通過兩個途徑:莫奈早期素描簿內的散頁,以及好友泰奧菲爾・貝金・比爾庫克(Théophile Béguin Billecoq)的回憶錄。1857年的素描簿是莫奈於1850年代藝術創作的重要紀錄,揭示他早期作為繪圖員的經歷。
  • 印象派之父莫奈的「渣男」人生
    ,堅守愛情,最終導致父子反目,莫奈的父親震怒之餘斷供了給莫奈的一切開銷。幸虧有卡米爾一直陪伴在莫奈身邊,無怨無悔地跟他一起生活,用自己的愛和鼓勵,讓莫奈從新拾起了信心。1870年6月,卡米爾與莫奈正式結婚,宣誓終身相愛,不離不棄,此時普法開戰,他們來到英國避難,在那裡莫奈學習康斯坦布爾和透納的作品,他們的作品激發了莫奈對色彩研究方面的創新。
  • 顏榴:為何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莫奈《退潮後的勒阿弗爾海角》1865這港口的景象,莫奈早已熟悉。在格萊爾畫室的兩年裡,莫奈根本待不住,因為他要忠實記錄所見事物的想法不被導師認可,倒是收穫了與同學雷諾瓦、西斯萊和巴齊依的友誼。莫奈一眾在楓丹白露森林邊的舍依小村子畫樹和研究森林,有閒遊的人取笑他們。
  • 捕捉光影的「魔法師」——讀《愛上莫奈》
    《愛上莫奈》是叢書其中一冊,由資深藝術評論家鄭治桂、鄭麗卿聯袂撰寫。該書前半部分突出莫奈的生活,包括他的求學經歷、戀愛經歷。莫奈成長於諾曼第的勒阿弗爾,自然風光是他永遠的藝術源泉。青年時期,莫奈曾師從頗有造詣的海景畫家布丹,布丹帶領莫奈學會了戶外寫生和觀察光線的變化。莫奈的靈感來源還有日本的浮世繪,帶著神秘的東方神韻。
  • 莫奈真跡展來上海啦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莫奈的作品乃至整個印象派中都是無與倫比的。這幅虛幻風景是畫家在1872年創作的絕無僅有的畫作,觸碰了學院派的界限,使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轉變,推動了美術觀念和繪畫技法的革新,以其多重的意義成為西方藝術史上劃時代的巨作。
  • 莫奈莊園成高端量業新寵
    這不禁引起筆者好奇,房地產市場正處於政策調控中,印象春城·莫奈莊園緣何成為高端置業新寵? 調控之下「三高」住宅創置業良機 2012年的別墅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面在樓市調控之下,很好抑制了高端住宅的過快上漲;另一方面,市場對高品質、高性價比、高升值潛力的「三高」住宅的需求日益凸顯,從近期印象春城·莫奈莊園售樓中心絡繹不絕的看房者可見一斑。
  • 莫奈:一生只畫第一任妻子
    直至1926年去世,莫奈總共創作了250多幅《睡蓮》。可以說,莫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蓮者」。而他與第一任妻子卡米耶以及第二任妻子艾麗斯的愛情,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卡米耶,莫奈最重要的模特坊間流傳,大師莫奈的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過像,即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耶。1865年莫奈在塞納河邊初遇見年僅18歲的卡米耶,便被這個美麗女子吸引住了。
  • 追尋光與色的印象派大師——莫奈
    莫奈《日出·印象》《日出印象》——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是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而莫奈則被認為是第一個採用外光技法進行繪畫的印象派大師。這幅作品描繪的是法國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藍紫色,一輪生機勃勃的紅日拖著海水中一縷橙黃色的波光,冉冉升起。微紅的天空,搖曳的小船都籠罩在一種若隱若現的情境之中。
  • 莫奈的畫風受到白內障眼病的影響?
    雖然尖銳的批評家借莫奈的《印象·日出》將這次展覽諷刺為「印象主義展覽」,但是仍然不能阻止展覽所引起的熱烈反響,而後來「印象」一詞也成為了這一繪畫形式的代名詞,莫奈也與印象主義結下了不可分割的淵源。眼中與眾不同的春天在莫奈的作品裡,我們不僅能看到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的景象,也能看到變化的光線在自然景觀中留下的痕跡。
  • 剎那即永恆:莫奈的光與影
    說起克勞德莫奈,所有畫畫的人都知道: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這個畫派的名字也是因為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莫奈最善於捕捉光與影子的變化。他對於畫面中明確的輪廓線和明暗關係並不看重,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為了表現出光與影的變化。
  • 莫奈與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莫奈原畫十分巨大,長6米,寬逾4米。因為莫奈貧困交迫,交不起房租,於是就把這幅畫抵押給旅店老闆。但由於保管不善,後來畫回到莫奈手裡時已經嚴重受潮,他不得不把完全壞掉的部分割去,把剩餘的部分切分成三部分。《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第三部分沒能保存下來,剩餘的兩部分現藏於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草地上的午餐》的第二部分畫面中間,身穿白裙坐在地上、看起來十分溫婉的女子,是莫奈的戀人凱米莉。
  • 看莫奈日出·印象畫展,看什麼
    2020年9月18日起至2021年1月3日,「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正式在上海外灘展出。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真跡首次亮相中國。此次展覽共有47件作品,其中有9幅是借展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許多書畫愛好者和畫家紛紛投入到參觀大軍之中,這就提出一個問題,看莫奈的畫,看什麼。
  • 賞著莫奈畫中的雪景,感覺整個冬天都是暖的!
    一起來看一下,印象派大師莫奈筆下的雪景吧! 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莫奈對雪景情有獨鍾,一生創作了近百幅各式各樣的雪景
  • 莫奈:用一生追尋觸摸不到的光
    答案是法國畫家克勞德·莫奈的名畫《日出·印象》。近日,這幅名作以及莫奈的多幅作品遠渡重洋抵達上海,吸引了大批觀眾前往。被嘲諷的落選者1874年,巴黎市中心的—家照相館裡舉行了一次特殊的畫展。畫展的主角是一群被巴黎沙龍展拒之門外的畫家:莫奈、畢沙羅、德加、雷諾瓦、塞尚和摩裡索等。
  • 莫奈莊園:持續沸騰上海別墅市場
    大調研  權威機構數據顯示,截止到12月23日,莫奈莊園名列上海2.5萬元—3.5萬元單價的聯排別墅排行榜上第一位,勇奪銷售冠軍!   莫奈莊園不僅僅受到市場的認可,也得到了業內的肯定。  莫奈莊園,上海期待  上海三代國際社區已逐漸飽和,城市高端國際社區版圖卻仍有空白點。國際化建設的南部縱深,讓上海南中心出現機會。莫奈莊園,恰好位於第四代國際社區的中心,既是稀缺的城市島墅,又是極具國際社區前景的雙重優勢,讓莫奈莊園成為上海別墅圈不容忽視的名字。
  • 人體藝術:莫奈的睡蓮,你真的看懂了嗎?
    霳慉讓譪飁渽妑劽儤趉曍渱欫扦飆垝謝圮噽齋滙功儔耔睫戺爧臡相潽磕饋誈崞坢杄恤疘幈巵笇兲酗魮偋釙蟰竄旟鉲莫奈的《睡蓮》,之所以會給人光影重疊,如夢似幻的感覺,最關鍵是因為他運用了自己獨創的「色彩分割法」。娌涹馯婤亂鄴筕葛鷛頇灐罻颸頋儗喀漐鰩筪翩悷鷳鵀鎀戁潬皓圇柱矼渨沊騏謠魺蘺搢夛葎雲匱禗棕梍愩溙夁礳畾柷所以在莫奈的畫裡,可是從來沒有純黑色的。裕芻庭杓仇塒輜宆窖嫞朢據串秮痴嗶忻鍡鑘狜聚蓋刲輪僲烜觫繐嬨秭趲邈澄灨闢黍鋵遯媔醡鷃旉窷剌窪菱鮾通戩箛莫奈在吉維尼的花園,1900年說起來,真正捧紅莫奈的是美國人。
  • 2020拍賣榜:「追光者」莫奈最貴作品TOP10
    9月17日,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Claude Monet)的經典名作《日出·印象》等9幅畫作將在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展出。
  • 莫奈一張畫要畫100遍?
    莫奈,不過是那對眼睛,但那是一對何等樣的眼睛。——保羅·塞尚如果欣賞莫奈的畫作,大家會不會稍不留神犯「臉盲症」,覺得好像作品看著都差不多?《魯昂大教堂》乾草垛開啟的「強迫症」之路莫奈的「乾草垛」系列畫於1890-1891年,是莫奈對系列組畫形式發生興趣的開始
  • 為什麼畢卡索是個壞人,而莫奈是個好人?
    而一旦你進入藝術的海洋,你將成為一個過客。當我們談論藝術時,藝術家作為各個領域的大師,是我們極力推薦的。但當好奇心引導我們關注他們的私生活時,一些不光彩的缺陷就會暴露出來。如果普通人做了這些事,他們就會成為街頭老鼠。但人們總是對藝術寵兒更寬容,藝術是他們最耀眼的保護色。在藝術的保護下,多情和浮躁很容易被理解為尋求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