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古詩發展到鼎盛時期,誕生了無數大家耳熟能詳的文人墨客,其中最知名的還要數「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了。
前不久,英國BBC還拍攝了一部名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的紀錄片。很多國人非常不解,他們為什麼選擇杜甫而不拍李白呢?
其實,仔細對比兩位詩人就會發現選擇杜甫,是因為杜甫詩中所體現的善良和家國情懷。而反觀李白,他的作品就顯得更加自我,像「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輩豈是蓬蒿人」等詩句,都表現出了李白的「狂」。
說到這句「我輩豈是蓬蒿人」,還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詩詞大會出了這樣一道題,李白說「仰面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對「蓬蒿人」的理解正確的是?
截圖如下:
這道題正確答案是B。
雖然臺上的選手答對了,但是在臺下的百人團中,卻有34人答錯了。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大多人都認為古人的品格非常高尚,所以他們覺得,李白所說的「蓬蒿人」,多半並非善類,所以他們才會選擇另外兩個選項。
專家是這麼解釋的:李白用了17年時間,才從一界布衣到面見「唐玄宗」,李白在詩裡用了相當多的典故,最有名的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就是自己高明嘛!我怎麼能久居人下,久處蓬蒿之地,我不是這樣的人,表達了欣喜若狂的心情。
此外,李白生活在盛唐時代,並且家境富裕。就像前面所說的,李白並不是什麼聖人,也沒有什麼家國天下的情懷,所以這句詩只是想要表達「我李白絕不會是個窮人」。
我們來讀一讀全詩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公元742年,李白終於得到了唐玄宗的詔書,要讓他入朝為官了,心情大好的李白便寫下了這首詩。
詩寫得很張揚,前6句寫的是自己的欣喜,新酒端上來,佳餚吃起來,和兒女們嬉笑打鬧。他要高歌,要狂醉,要起舞與日爭輝。
後6句寫自己與家人告別時的情形,離開妻兒了,他沒什麼不捨得的,「著鞭跨馬」就要走。留行,還數落了下妻子:你不是一直像會稽那看不起朱買臣的愚人一樣,看不起我李白嗎?我現在要仰天長笑出門,我就說我不可能是久居草野中的凡品。
在詩詞大會中「蓬蒿人」的答案公布後,康震表示:李白固然是時代驕子,但有時候也不免有些俗人之氣。在一旁的主持人打圓場地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點」。
是的李白的詩是很浪漫的,但他自己確實有俗人之氣。李白對金錢和名利,沒有陶淵明灑脫,他不會「不為五鬥米折腰」;李白也沒有杜甫那麼深的家國情懷,所以他寫不出三吏三別。
但就是這麼一個俗人,為何卻仍能站在唐詩之巔千年?
以《南陵別兒童入京》來說,他雖然不符合傳統儒家謙虛、不計較名利的風格,但詩中的種種都是一個普通人的反應:就是不願意做鄉野之人,就是要出人頭地,就是要讓看不起自己的人刮目相看。性格不完美,卻夠率性、夠真,這就是李白的魅力,獨一無二。
雖然驕傲,但李白有資本,更是由於這份驕傲,讓很多人欣賞他的真實。
正是李白、杜甫這些偉大作家留下的千古名篇,讓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詩詞的世界、詩意的世界。
中國詩詞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每一一個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如果你也對詩詞感興趣,在這裡我要推薦最近在讀的《中國詩詞大會》。
普通的詩詞集大都是將詩詞區分開來,一次性地將一位作家的代表作羅列上去。而《中國詩詞大會》卻別出心裁地按題材將詩詞區分開來。
這套書一共8冊,涵蓋了豪放、婉約、田園、邊塞、詠史等各個類別。還聚焦忠孝、仁義、愛國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僅能在閱讀時感受詩詞之美,還能陶冶情操,培養志趣。
如果我們有孩子,還可以跟孩子一起讀,教孩子從小了解詩詞,背誦詩詞。
《中國詩詞大會》全套覆蓋中小學90%以上的背誦篇目、出題考點,助力孩子在古文題型上輕鬆斬獲滿分,為作文增色,拔高總分。
現在全套《中國詩詞大會》8冊只需38元,折合每本才幾塊錢,就能增加自己和孩子的內在美,在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滋養心靈。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全8冊《中國古詩詞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