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新員工楊某與同事聚餐時,因沒喝敬酒,被領導董某辱罵並扇耳光。該行回應稱:對楊某做出言語及行為失當等舉動系該領導酒後失態,已對董某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把敬酒當成灌酒,類似的場景並不鮮見。總有人從喝酒的多少看感情的深淺,把酒量的大小當忠誠度的測試。說到底,就是通過別人的服從來凸顯自己的威力。酒量和感情、能力、業績統統不該掛鈎;對待下屬,如此敬酒不吃就上罰酒,最後很可能是自己幹了更辣的罰酒。
各方觀點
@北京晚報:拼酒不是一種文化,而是一項陋習。要杜絕拼酒陋習在企業大行其道,既需要楊某這樣的正面硬剛,更需要企業領導端穩手中的酒杯,切莫認為員工不喝敬酒就是不給領導面子,更不能抱有「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心態。以為拼酒能拼出感情、拼出業績、拼出忠誠、拼出領導信任的人,該「醒醒酒」了。
@蘭州新聞網:酒可以喝,但不應過量;關係需要經營,但不能過度。無數事實證明,酒桌上建立的友誼並不牢靠,靠酒席維繫的職場同樣不穩固。要知道,良好的職場環境還是需要完善的規章制度來規範,來引導的。
@央視網:喝酒只是一種溝通交流的手段,喝與不喝不能等同於尊重與否,將酒量視為忠心和能力更是本末倒置。其樂融融的酒桌氛圍才能拉近距離,強人所難的酒桌「霸權」註定為大家所唾棄。
深度分析
(一)導致酒桌文化畸形的原因
1.以逼酒作為測試忠誠的標準
有的人借著「酒勁」大做文章,將傳統酒文化中的「規矩」「禮儀」背後的等級秩序、專制權威、長幼尊卑等糟粕帶入現實生活,將敬酒看作拉近距離的途徑,把勸酒視作彰顯權威的機會,以逼酒作為測試忠誠的標準,用勸酒、敬酒、罰酒作為構建人際關係的方式,造成了強制性的畸形酒桌文化。
2.中國酒文化盛行
中國是禮儀之邦,素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古言,請客吃飯,無酒不成席,酒文化盛行。「勸君更盡一杯酒」是那樣的灑脫;「葡萄美酒夜光杯」是那樣的豪放;「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那樣的悽涼;「一杯未盡詩已成,湧詩向天天亦驚」是何等的灑脫浪漫!但時至今日,那种放下生死利祿、追求自由的酒神精神日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現代飯桌上為了謀求利益的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中國的酒文化正在異化走樣。
(二)畸形酒文化的危害
1.與腐敗相伴而生
觥籌交錯之間,冠冕堂皇之中,「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的「酒桌辦公」歪風橫行,「潛規則」「暗交易」等利益輸送暗度陳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惡劣作風不斷滋長,汙染了政治環境,帶壞了社會風氣,不僅群眾深惡痛絕,也為黨紀國法所不容。
2.造成鬧劇,釀成慘劇
多年來,胡喝、亂喝、有事喝沒事也喝的風俗讓人不堪重負,「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的勸酒辭藻聽得讓人上頭,「敬酒是尊重,拒絕是瞧不起」的扭曲觀念成為約定俗成的「規矩」,因喝酒出現的鬧劇、釀成的慘劇時有發生。
參考文章
酒桌文化是一種偽文化
今天,一位新員工不喝領導敬的酒而被掌摑的消息,引來不少關注。據當事人稱,在新員工團建聚餐上,自己由於生活習慣而禮貌拒絕了「A角」的敬酒,結果卻被領導粗口辱罵並扇巴掌。從摔酒杯、砸桌子,到滿地汙漬、醜態百出,種種混亂場景給這位原本對工作充滿期待的職場新人澆了一盆涼水。強制性喝酒是否是融入社會的必修課,在「眾人皆醉」的聚會中滴酒不沾是否是不懂事,所謂的酒桌文化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在中國,酒的歷史幾乎與人的歷史一樣久遠。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很多典籍中都有關於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詩經》中有20多處提到酒,酒被賦予了禮儀、社交、休閒等含義,體現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倫關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千古佳句就說明了一切。可是酒文化一旦異化成酒桌文化,問題就來了。有人就說過,在大多數中國男性眼中,酒桌文化被美化成傳統美德,勸酒成了一種好客古風。但自古以來,在中國式酒局上,勸酒就是一場「臣服」與「來朝」的權力遊戲,誰有求於人,誰想號令眾人,或者說,誰不想買誰的帳,誰想不給誰面子……用這些人酒桌上的話說,就是「都在酒裡了」。很多人認為「酒品即人品」,把酒桌表現好壞作為評價別人的標準,這就背離了喝酒助興的本意。其實,現如今很多人也很矛盾,喝酒傷身,自己不願意參加酒局,但如果朋友擺酒不請自己,又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拒絕別人敬酒,又害怕傷了人家面子。最終在「面子」思想的推動下,導致酒越喝越多,越喝越「濫」。
如果說「酒文化」還勉強能夠跟「茶文化」之類的詞彙搭上一點邊兒,那麼「酒桌文化」就是一個毫無歧義的負面詞彙。如果非要說存在一種「酒桌文化」,那也只能說這是一種庸俗觀念自抬身價的現象。本來是為了交流,是為了辦事,結果話也不說、事也不辦,先喝一場大酒。推杯換盞,你來我往,除了喝傷了身體喝壞了胃,沒有人能夠看出酒對正經事兒有什麼幫助。也許有人不這麼看,他們覺得酒是潤滑劑,酒是催化劑。如果酒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那還要原則幹什麼,還要規矩幹什麼?無限抬高「酒桌文化」的能量,其實就是在給歪風邪氣甚至腐敗行為打馬虎眼。「酒桌文化」好使了,法律制度也就被架空了。「酒桌文化」好使了,那些不會喝、不願喝、不甘於跟庸俗風氣同流合汙的人,也就成了被逆淘汰的對象。
事實上,工作生活理應存在界限,而為人處事應一以貫之。對於工作之外的社交場合,哪怕是同事聚會,也不妨多一些推心置腹、平等交流,少一些尊卑長幼、官威官氣。另一方面,對每個人而言,理應養成在「八小時之外」規範自身言行,在社交場合、休閒場所保持得體的自覺。時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莫讓酒後失態成為免責諉責的理由,莫以酒後無意識作為醜態百出的擋箭牌,這是飲酒的基本底線,也是成年人的必備素養。
(來源:人民日報 人民網 蘭州新聞網,有改動)
(編輯:wangxuan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