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道歷4716年臘月初九,俗話說「進入臘月就是年」,到了臘月之後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全國各地也變得熱鬧起來,人們會舉辦各種民俗活動慶祝新春。作為傳統文化一部分的道教,在春節期間也會舉行各種法會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既有代表大道的先天尊神,也有自然界的風雨雷電等自然神,同時還吸納了許多民間俗神。到了臘月以後,居於天界的眾神陸續下降到人間,考校世間的善惡之事。
通過往期文章的介紹,我們知道道教的神仙在天地人三界都有存在,大部分的神仙都居於天界,道教還將天界細分為三十六重天,三十六重天又從屬於六重天,由下至上依次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羅天。道教的神仙並不是高高在上脫離大眾,道教本身是一個勸人向善的宗教,而神仙歸根到底都是「道」的化身,道教希望通過人格化的神仙來更好的勸化眾生。到了臘月以後,天上的神仙陸續下降到凡間來監察世間的功過。
臘月初五,天蓬元帥降臨凡間;臘月初七西鬥星君下降;到了臘月初九這一天,東鬥星君、翊聖元帥和酆都大帝同時降臨凡間巡查。
東鬥星君是道教將天上的星宿神格化而來的五位神明,東鬥星君和北鬥星君、南鬥星君、西鬥星君、中鬥星君合稱為五鬥星君。並且道教還分別賦予祂們不同的神職:「東鬥注算,護命星君。西鬥紀名,護身星君。南鬥六司,延壽星君。北鬥九皇,解厄星君,中鬥大魁,保命星君。」其中大家對於北鬥星君最為熟悉,祂們是天上的北鬥七星神格化而來。同樣的,東鬥星君也是五位神格化的星宿神,他們分別是蒼靈延生星君、陵延護命星君、開天集福星君、大明和陽星君、尾極總監星君。
東鬥星君的神職是「注算」,簡單來說就是延年護命,「算」是時間單位,人活一百天為一算。《太上感應篇》有云:「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上天會委派神明來監察人間的過失,犯錯輕的就減少一點壽命,犯錯重的就多減去壽命。而東鬥星君會下凡到人間對那些做善事的人延年護命。
翊聖元帥與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真武大帝合稱為北極四聖,他們四位神明輔佐著道教尊神紫薇大帝。翊聖元帥又被稱為黑殺元帥、黑煞將軍,居於元照黑靈府。由於宋朝神霄派將四聖吸納為雷部的神真,所以翊聖元帥的神職是「總三洞五雷之號令,掌八天九地之權衡。」翊聖元帥多次降臨凡間,北宋時,翊聖元帥在鳳翔府降現,傳授道士張守真道法及劍法,令其輔佐大宋江山和為民除害。玉皇大帝又敕封翊聖元帥為遊行三界天尊,代替玉皇巡遊三界,監察三界的善惡之事。
酆都大帝,也叫酆都北陰大帝、北太帝君、九幽拔罪天尊等,他被道教奉為陰間鬼魂之宗。酆都大帝是北極紫微大帝在冥界的化身,同時乃是「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作為執掌道教冥界的一位大神,北陰酆都大帝也時常親自降臨凡間,考校世人的善惡之事。
從臘月開始,眾神紛紛下降人間來考察人間的善惡,道教希望以此來勸化世人多做善事。《太上感應篇》告訴我們:「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我們要積德行善,善待他人,去做一個對社會有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