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偉
在國際羽壇,有一個人佔據世界排名第一位置8年,卻從未拿過奧運會冠軍,更未問鼎世界冠軍;他的名號響噹噹,不亞於中國的羽毛球名將林丹,卻總是逃脫不出悲情,讓人不免心疼。他就是馬來西亞名將李宗偉。
李宗偉與林丹、印度尼西亞的陶菲克以及丹麥的皮特•蓋德被稱為當今世界羽壇四大天王,年齡和退役是「天王們」要面對的現實。陶菲克和蓋德已經退役,而32歲的李宗偉卻說:「那不過是個號碼罷了。」他最擔心的,是他的傷病。「如果沒有大的傷病,我要堅持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他相信自己可以支撐下去。「馬來西亞從來沒有拿到過羽毛球奧運會冠軍和世界冠軍,所以我要努力。」
只為一次世界冠軍的夢想
羽毛球是馬來西亞人唯一擅長的運動,李宗偉則是唯一有望登頂的羽毛球運動員。
1982年,李宗偉出生在馬來西亞一個叫做大山腳的小地方,11歲時被教練選中進入訓練隊。16歲那年,李宗偉入選國家隊,進入了吉隆坡的蕉賴馬魯裡羽球學院。在同年級的球員裡,他排名六七位,不算出眾。
「一開始,你只是去運動而已。在檳城,你隨便打,沒人管的。進了國家隊,不一樣了,你要去拼。等你贏了球,開始想要排名世界前十、前五、前一二三,越來越近,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一次採訪中,李宗偉首次吐露了從小訓練的辛苦,「你的鞭子一直在往自己身上抽,每天都對自己說:你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一定要堅持下去。」
2000年夏天,17歲的林丹和18歲的李宗偉在東京舉行的亞洲青年錦標賽上第一次相遇,當時,林丹奪冠,李宗偉獲得第三名。那時候,林丹全心全意都在琢磨如何徵服陶菲克,就像後來李宗偉想要徵服林丹一樣。不過,李宗偉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林丹,「儘管他當時打得沒有鮑春來好,但我卻隱隱覺得,以他的速度和爆發力,將來一定會比小鮑厲害。」東京一別,他和林丹沒了聯繫,卻和鮑春來成了多年好友。
12年後,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上演了激動人心的「林李大戰」。李宗偉1:2落敗林丹,與老對手相比,李宗偉差的不只是冠軍。球場上隔著一張網的兩個人,像是被命運之牆隔開一般,一個天堂,一個地獄。賽後,李宗偉對著電視鏡頭,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出:「這是我的命」。
倫敦奧運會後,林丹選擇休假,似乎讓李宗偉看到了希望。退役前拿一次世界冠軍,是李宗偉繼續堅持的最大動力。但2013年世錦賽上,復出後的林丹在決賽中把始終堅持刻苦訓練的李宗偉「打」到受傷,李宗偉在賽後萌生了「打過亞運會就退役」的念頭。
2014年世錦賽,林丹的名字沒有出現在中國男單選手名單上,李宗偉再一次看到了機會。以至於他在賽前受傷仍努力堅持著。然而,競技體育是殘酷的,諶龍2:0戰勝李宗偉贏得世錦賽金牌。無情的事實再一次讓李宗偉與世界冠軍無緣,也再一次讓馬來西亞奪取史上首個羽毛球世界冠軍的夢想破滅。
哥本哈根飛往吉隆坡機場的飛機落在停機坪,李宗偉帶著那枚銀牌回到馬來西亞,機場出口處的多家當地媒體將他們的英雄團團圍住,儘管不希望接受採訪的李宗偉還是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在聽到記者提問此次賽後感想時,他無奈露出苦笑,「我在決賽已盡了全力,但還是不足以奪冠。」李宗偉說要堅持到下屆奧運會,明年的世錦賽和後年的奧運會,是他最後的機會。「雖然在國家隊很累,但我回到家裡看到老婆小孩,還是想堅持下去。」
曾經,丹麥球王蓋德建議李宗偉效仿林丹,選擇性地參賽以保持更好的狀態。「這在馬來西亞行不通」,李宗偉感嘆:「中國沒有林丹,還有諶龍或者其他選手,我們馬來西亞後繼無人,所以還是要堅持打接下來的比賽。」
「與林丹截然不同的英雄」
或許,李宗偉的故事已經不需要勝與負的結局,在冠軍之外總有一些能夠讓人銘記的事情,這往往比勝負更為重要。
「即使失敗,它在我生命中鑿刻下的痕跡,也將會是光榮的印記。無論未來走到哪裡,我都會像一個充滿鬥志的戰士,不斷徵戰。無論面對什麼狀況,永遠都知道要怎樣重新再出發。」這是李宗偉在《敗者為王》自傳中吐露的內心最深處的獨白。
英國《泰晤士報》曾經用一組排比句來形容這位馬來西亞體壇一哥,「他是一個運動員;他是一個名人;他是拿督;他也是廣告巨星,拍攝擺酷的照片;他是馬來西亞最著名的運動員,知名度僅次於首相的人;在羽毛球國度裡,他是和林丹截然不同的英雄。」
2008年,馬來西亞王室授予他「拿督」封號,這個勳位等同於州長(相當於中國省長),只享地位不受俸祿。「3歲至80歲的各種族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沒有人不認識拿督李宗偉。」一位馬來西亞的資深記者說,在馬來西亞國內,李宗偉曝光率僅次於國家首相。各種商業、慈善活動爭搶邀他當嘉賓,他代言的商業廣告無數,從吃的白米、喝的飲料咖啡、用的鉛筆、計算機防毒軟體、手機電訊配套,看的衛星電視,到住的豪華度假屋。李宗偉的廣告遍布各個領域。他的豪宅甚至比劉德華老婆家更難以接近。
如今,李宗偉的身份又多了一項,一家馬來西亞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創始人,負責位於吉隆坡某處的一處綜合地產項目。也許幾年後,他會開一家以「李宗偉」命名的羽毛球學校,但那不過是因為,「我不希望別人忘記我的名字。」因為他心裡有底,在馬來西亞這個地方,他的確有那麼重要。
【環球人物雜誌新媒體 於冰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