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報業集團聯合出品。聚焦法治熱點,關注法治人群,傳播法治精神。
文丨王治國 陳衛鋒
排版丨嚴宇靜
責編丨陸慧
33俱樂部會員是上海迪士尼樂園的嘉賓客戶,享有諸多會員專屬福利。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不久,一公司花費近318萬元購買了10張33俱樂部會員卡,可使用不到5個月,迪士尼樂園單方發函終止了合同關係,並沒收了全部會費,理由是有會員通過微信公眾號「倒賣」遊園福利,違反了相關合同約定。該公司遂將迪士尼樂園起訴至法院,除訴請恢復10個會員帳戶及相應福利、確認合同部分條款無效外,還要求獲賠50萬元。
近日,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及時啟動商事糾紛多元調解機制,在專業調解機構和法官辨析法理、悉心調解下,這起涉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首例服務合同糾紛得以當庭達成調解協議。
2016年6月份,迪士尼樂園剛剛開園,上海某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下稱某投資公司)就與上海國際主題樂園有限公司籤訂合同,開通了10張33俱樂部會員卡,支付的會員費加年費金額高達317.9萬餘元。
儘管花費不菲,但對原告這樣的高端客戶來說,33俱樂部會員帳戶確實有著十足的吸引力。擁有一張會員卡,意味著不僅可以享有迪士尼度假區內餐廳、客房、導覽等專線預訂服務,還能免費停車、獲取快速通行證、參加會員特別活動、在專屬餐廳用餐、參觀酒店特設貴賓廊……
然而,不到5個月,迪士尼樂園卻單方發函終止了合同關係,並沒收了全部會費。這樣,某投資公司的10個會員帳戶自此全部無法正常使用。
原告訴稱,其支付了巨額的入會費及年費,被告卻在無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單方終止合同,損害該公司的利益,應予賠償。雙方籤訂合同中亦存在旨在免除被告責任、加重原告責任、排除原告主要權利的格式性條款,應被確認無效。
按照常理,33俱樂部會員理應是迪士尼的嘉賓客戶,原告的10個會員資格緣何被提前終止?法庭上,迪士尼樂園表示,因為原告會員在朋友圈「倒賣」遊園福利,違反了雙方籤訂的合同約定。
原來,雙方在合同中約定,33俱樂部會員卡僅限持卡人使用,不可轉讓。若被告發現原告會員存在出售、交換、拍賣會員福利、會員卡的情況,將導致會員帳戶終止,且入會費和年費概不退還。
在2016年10月的一次調查行動中,被告發現了兩個兜售上海迪士尼樂園貴賓服務的微信公眾號。兩名微信賣家均在朋友圈發布了相應廣告內容,後調查人員分別與其取得聯繫,在支付相應金額後,由二人順利帶入園區,並享受到了33俱樂部會員專屬的貴賓服務。
深入調查發現,這兩名微信賣家正是原告公司的會員。迪士尼樂園遂決定按照合同約定,終止原告的會員資格並沒收全部會費。
在立案前,浦東法院曾委託上海浦東聯合法律調解中心進行訴前調解。調解員仔細分析雙方合同履行情況,闡明訴訟的風險,並提出建設性的調解方案,雙方表示將對調解方案進行詳細的內部審議。
案件立案後,承辦法官朱俊及時啟動審判程序,對案情做了研判,並立即和調解員溝通,了解訴前調解的具體情況,同時迅速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朱法官當庭向雙方指出,原告10張33俱樂部會員卡價值較高,費用已全部繳清,如今因個別會員的行為而導致全部帳戶被終止,其急於維權之情希望能夠得到被告的理解。對原告來說,會員帳戶已開通4個多月,當務之急是儘可能地挽回損失。
朱法官還對被告的33俱樂部運營模式、會員制度及相關文件提供法律建議,避免類似糾紛的出現。在法官的努力協調下,雙方握手言和,當庭達成調解協議。
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庭長曹克睿表示,「在商言商」,市場主體都希望用更靈活便捷的方式化解糾紛。為此,自貿區法庭探索建立了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向市場主體發布《上海自貿區商事爭端解決指南》,並率先引入一批獨立第三方商事調解機構,取得了良好效果。自貿區法庭成立三年多來,已通過多元調解機制,成功調解600多件案件,糾紛處理周期僅28天,累計調解標的額超過5.4億元。本案中,正是得益於調解組織高質量的訴前調解工作,協同法院共同開展多元調解,糾紛得到有效化解,幫助當事人節省了大量訴訟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法院的審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