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墨爾本的遊客基本上都會去這座南半球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聖派翠克大教堂,教堂位於市中心的聖派翠克公園邊上,是19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哥德式建築之一,也是墨爾本最有代表性的建築之一。教堂最高的塔尖有105米高,比我國現存最高的古建築——布達拉宮略矮一些,但比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更高。
我們遊覽聖派翠克教堂的時候剛剛雨過天晴,天空中還有厚厚的雲層,陰雲密布,但是這座教堂的辯識度極高,遠遠就看到了它又高又尖的塔頂。整個教堂大部分用青石建成,由著名英籍建築師華岱負責設計。1897年10月教堂正式啟用,而教堂的三座尖塔卻是到1939年才最終完成,以紀念天主教會在維多利亞設立百年。
教堂的主體的基色是青色的,但三個哥德式高聳的尖頂和眾多的小尖頂以及門窗四周都是米黃色的,極為和諧,顯得莊嚴肅穆,堅固而有歷史感。(澳大利亞發展歷史短,所以只要有年代感的東西,他們都保護起來。建築超過80年的房子外牆是不能改動的。)教堂周圍綠樹環繞、鮮花盛開,綠草茵茵。
青黑色的外牆莊嚴肅穆。天主教堂往往比基督教堂宏偉,他們注重儀式感,教民們和上帝的交流要通過上帝的 僕人-神父。而基督教作為新教,更注重本人和上帝的交流。天主教說:耶穌基督曾把天國的鑰匙當面託給教會,只有教會有權開啟或關閉天堂。
在教堂的前面有天主教方濟會的創建者聖方濟各(1181-1226)的雕像。他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 他提倡清貧質樸,穿著粗布衣服, 赤腳,注重心靈修行,是天主教最大教派方濟會的創始人。
步入教堂,中間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兩邊是兩排座椅。眾多高大的柱子和帶尖的拱形門分布其中,線條流暢、光線柔和,顯得肅穆、莊嚴。兩排座椅的的外邊還有通道。我們先沿著中間通道走到頂端,是一個巨型的臺子,臺子後面是三個高大的尖頂拱門。上面有鮮花、燭臺,有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塑像等。
拱門兩側有精美的石雕、上面有精美的玫瑰花窗,令人嘆為觀止。兩側的牆壁上都有無數精美的石雕、木雕和豐富的工藝品。彩繪的玻璃花窗更是美輪美奐。處處顯示著教堂的宏偉與莊嚴。
整座教堂的裝飾給人一種華麗而不失莊嚴的感覺的,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裝飾景觀,還有一些大理石柱屹立在這裡的,非常的有氣勢。
教堂不大,但人卻不少,有信徒,也有遊客,但是裡面卻顯得格外安靜,與國內的佛教寺廟差不多,只看見人們細聲的禱告,卻沒人在裡面大聲的喧譁。
教堂的側面有一個環形的水池,裡面有水因為剛下過大雨的原因,略有些混濁,這水池具體有什麼用途不得而知,渝帆環步一圈,發現這裡拍教堂的全景還是很不錯的。
墨爾本曾經是澳大利亞的首都,雖然沒有雪梨歌劇院這樣聞名世界的建築,但像聖派翠克大教堂這樣的建築還是非常宏偉壯觀的,雖然一百多年過去了,但保存卻非常完好,不愧是南半球最高最大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