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張超)不知道你昨天有沒有加入「立掃帚挑戰」?
昨天一則關於「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今天是一年中掃帚能夠站立起來唯一的一天……」的消息伴隨著朋友圈一把把立著的掃帚,又掀起了今年的一波刷屏熱。
甚至到後來,剪刀、菜刀、球拍、黃瓜、雞蛋等各式各樣的物件都已「站立」的方式出現在了朋友圈或者微博上。
由於掃帚真的能夠「屹立不倒」,這也加劇了網友們對此的傳播,也讓網友們更加深信這則消息出自於NASA。
然而,外媒早就翻遍了NASA的網站、官微,都沒有發現NASA關於「立掃帚」的消息,倒是NASA主動闢謠了。
NASA的推特在北京時間今天凌晨0點50更新了一條消息,還配上了「立掃帚」的視頻,NASA說,太空人阿爾文·德魯(Alvin Drew)和科學家莎拉·諾布爾(Sarah Noble)回應了「立掃帚挑戰」的事情,表示這是基本的物理學知識,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有效,而不僅僅是2月10日。
往年3月份的「謠言」今年來得早了一些
但為什麼網上會有諸如「NASA」這樣的權威部門說法?
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這是來自於一條「病毒式」的推文,他們也嘗試找到了這條推文的最初來源,是推特上一個名叫「@mikaiylaaaaa」的用戶,她在北京時間2月11日凌晨4點發了一條推特,「美國宇航局說,今天是掃帚因為引力作用唯一能立起來的一天……我最初不相信,但是天哪!」隨後還配上了一個「立掃帚」的視頻。
目前,這條推特有超過790萬次觀看,6.7萬條轉發和29萬個點讚,隨後這條消息在一天的時間裡火遍了全網和全球。
不過,這並不是新鮮事了。外媒分析,「立掃帚」這種技巧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最近的一次大規模流行是在2012年,當時的由頭不是「引力」,而是「太陽系行星對齊」以及「瑪雅文明預言的世界末日」。
這之後,幾乎每年都有類似的傳播和流行,已經形成了周期性,在2018年,「立掃帚」也有一次小規模的傳播。
不過外媒也注意到,今年流行的「立掃帚」有點特別,在2月份就出現了,比往年3月份都要早。往年3月份「立掃帚」流行和傳播主要是因為3月份有「春分」節氣,考慮到春分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相等,因此,有一個「保持平衡」的意味。中國傳統的「春分豎蛋」也有類似的說法。
原理:掃帚毛形成了三腳架一樣的穩定支撐
但實際上,不管是「立掃帚」還是「豎蛋」,跟引力、春分等並沒有什麼關係。
美國的《連線》雜誌曾經進行過計算,離地球最近的金星和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木星,它們施加的引力(10-8 N)都要遠遠小於地球對掃帚的引力(約10N),根本不可能起到讓掃帚直立的作用。
德州農工大學天文學和物理學教授喬·羅斯(Joe Ross)也曾研究過立掃帚否跟月球引力有關,但他後來表示,月球對此的影響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影響。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布拉德利·舍費爾(Bradley Schaefer)早在2012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學報》上就發表過文章,表明在天文學的角度,春分、引力等跟立掃帚沒什麼關係。
CNN表示,豎蛋的原因之一是蛋黃會逐漸移動到雞蛋底部,讓雞蛋的重心下降並保持平衡,因此只要掌握好技巧,雞蛋每天都能「豎起來」。
而關於「立掃帚」,CNN也多次「闢謠」過。
CNN在2月11日最新的文章中解釋,這主要是因為掃帚的重心一般都很低,有些掃帚的重心就乾脆在掃帚的「毛」上,這也就意味著只要稍加調整,將「掃帚毛」形成三腳架一樣的穩定支撐,不論什麼時候都能將掃帚立起來。
文章結尾,CNN還不忘來了一句吐槽並附上了一則幾年前的視頻,「我們在2012年就做過類似的節目,這種『謠言』真的持續很長很長時間了。」
甚至,還有「好事」的美國媒體出了詳細的「立掃帚」教程:
首先最好選擇一款硬毛的平底掃帚,再找一處平坦的地方,嘗試讓掃帚自平衡並放手。
通常並不能直接找到掃帚自平衡的點,那麼還需要一點小技巧,主要是用力往地上「懟」掃帚,迫使掃帚毛能夠在兩側分開,或者索性用手將掃帚毛均勻分散開。
最後,掃帚毛會因為慣性收縮回來,但不會完全收縮,這樣就能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基部,掃帚可以一直保持站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