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王晨曦
近日,
京東金融因借貸廣告
讓農民工借錢升艙引發網友熱議。
京東金融致歉稱,
「存在嚴重價值觀問題,
將承擔全部責任」。
然而,
玩「土味梗」翻車的,
京東不是第一個,
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近來,
一些網絡平臺上頻現土味營銷廣告,
網貸、醫美等行業是重災區。
一些網貸平臺為了開拓下沉市場,
利用人設吸引眼球、營造虛假場景、
植入誘導性廣告,
罔顧相關法規和消費者利益;
還有一些廣告打著「土味視頻」的口號,
把「奇葩」當「流行」,
拼醜搏眼球,
似乎越有爭議性,
就越能實現「廣告效益」。
「女性拜金」「貧富差距」「城鄉差異」……
凡是能刺激網民情緒的,
都拿來營銷話題。
挑動對立、製造焦慮、縱容欲望……
只要能吸引網絡流量,
就可以不擇手段。
這些低俗營銷,
譁眾取寵的表象下是歪曲的價值導向,
這不是「土」而是「惡」,
不但「辣」眼睛,
還「毒」心靈「害」社會,
必須重拳懲治!
網際網路不是垃圾場,
底線不能跨越,
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需要心存敬畏!
(作者:瑞平)
【新聞多看點】
近日,京東金融的一條借貸視頻廣告遭到網友熱議:一名農民工因母親坐飛機不適被空姐建議升艙,正當他因囊中羞澀而為難時,身後一名老闆高喊「我出錢」後勸說對方借網貸……當天下午,京東對此作出回應:該短視頻存在嚴重價值觀問題,已刪除,並將承擔全部責任。
記者發現,網絡上類似的貸款廣告不時跳入眼帘,除了構建消費場景,一些廣告還通過「手機號就能借款、萬元日息低至一瓶水、還不上可分期……」等極具誘惑的誇大宣傳,誘導年輕人打開過度借貸的「潘多拉魔盒」。專家認為,如此不規範的網絡貸款營銷亟待治理,社交平臺也應加大對相關廣告的審核管理,同時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借貸觀。
隨處可見的網絡貸款廣告背後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打開了過度借貸的「潘多拉魔盒」。近日,一組登上微博熱搜的數據顯示,全國有1.75億「90後」,其中只有13.4%沒有負債,而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
除了鼓動超前消費,平臺在廣告中營造出「安全」「友好」的形象也成為年輕人選擇借貸的原因之一。「都是正規網際網路公司旗下的貸款產品,操作簡單,分12期還款總覺得每個月也沒有多少錢。」張琳說。
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全認為,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在業務推進的過程中,存在不規範的營銷行為,必須加以制約。
事實上,早在2017年12月印發的《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開展金融廣告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就強調加強金融領域廣告行為管理,建立並完善金融廣告治理長效機制。其中提出重點關注持牌機構利用新媒體渠道發布廣告和進行宣傳行為的合規性。
11月2日出臺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也提出督促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加強經營管理,規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等,依法收集和使用客戶信息,不得誘導借款人過度負債。
李全建議,進一步完善《廣告法》《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對相關違規事項或有可能在業務發展中觸碰規則的事項,制定自查清單,引導相關廣告運營合規、有序發展。
「發布廣告的社交平臺也有一定的責任,許多年輕人尚未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在超前消費欲望的刺激下,很容易選擇網絡借貸。」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彭正銀說,針對一些誇大宣傳、具有誘導性、風險性的網貸廣告,社交平臺有責任通過制定規則、算法治理等方式進行限制。同時,也需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引導年輕人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借貸觀。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