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竹枝詞對於接財神習俗的記載很多,祭祀財神的都是哪些群體?

2020-12-23 魚兒讀書會擺尾

近代上海地區正月初五接財神風俗極盛,在祭祀對象上有的竹枝詞已經明確了接財神中所接的是趙公明(趙玄壇)。如朱壽延《歲事竹枝詞》:「燈燭輝煌借醴牲,玄壇到處受歡迎。神權是否隨人願,滾滾財源濟眾生。」

也有文人認為財神是杜學文,如「侯封護國裕如宜,邑廟東偏財帛司。杜氏學文兩字諱,出巡舊日一同馳。」下註:城隍廟東偏財帛司神姓杜,諱學文,勅封護國公。財神姓杜,約出自五路財神寶卷。多部寶卷都把五位財神說成大善人杜興之子。

而其餘大部分竹枝詞還是把財神說成「財神」、「路頭神」或「五路神」等。如袁祖志《海上竹枝詞》:「傳說來朝燒路頭,各房姊妹暗生愁。是誰酒水多如許,吃到雞鳴尚未休。」下註:燒路頭,即祭財神也,鴇母責諸姬以酒,多者竟有十數席焉。

頤安主人《滬江商業市景詞》:「爭先送摺到門來,才過三天市盡開。爆竹聲喧初四夜,財神虔接為招財。」海上釣侶《過年竹枝詞》:「爆竹相連不住聲,財神忙煞共爭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苕溪醉墨生《青樓竹枝詞》:「爐煙繚繞氣氤氳,牲醴排來色色新。鴇母龜公齊下拜,誠心虔禱路頭神。」朱文炳《海上光復竹枝詞》:「新歲家家接路頭,財神至此尚擔憂。誰知財帛人人愛,教爾仍然吃不休。」《申報甲申新年口佔》:「四天年過接財神,接到財神作富人。神笑世人痴想甚,生財有道莫憂貧。」

從祭祀群體來看,較多的為商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上海竹枝詞中還記載有妓女這類特殊群體接財神、拜財神的情況,以上海紅廟的祭祀最為著名。

紅廟,又稱虹廟、保安司徒廟,原是佛教寺廟,名碇溝廟,在上海城北門外,叮溝浦上。大約創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清康熙末年,主持僧立生將廟產典賣於毗鄰的張姓道士。廟遂由張姓道士接管,籌資整修,自任主持。由於廟內外圍牆悉用紅色刷新,故人稱紅廟,或虹廟。廟內有觀音大殿、星宿殿(後改玄帝殿)、猛將堂、關帝殿、城隍殿、土地堂等。虹廟地處南京路福建路口的商業中心區,香火旺盛。

藤蔭歌席詞人的《洋場新年竹枝詞》:「燒香紅廟前門因,但祝慈航渡我身。非惟纏頭多博得,阿儂原不拜財神。」據說舊時去紅廟的香客多為青樓女子,她們原本是不拜財神的,但是為了多得「纏頭」才來拜觀音菩薩。其實她們是把觀音當作財神祭拜,並未過分區分各個神靈的不同司職。

有一說法,「虹廟中的觀音,對妓女特別有感情,凡妓女祈求總能昭應。無名氏《春申浦竹枝詞》:『大士慈悲應最昭,青樓多受瓣香燒。』」再如李默庵的《申江雜詠》:「香燭些些費莫猜,非關祈子乃求財。鬢邊黃紙籤條插,知向司徒廟裡來。」這裡的司徒廟就是上海紅廟,描寫的是妓女紅廟拜財神的場景。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五接財神 !究竟有多少個財神?
    習俗一、接財神傳說甲:南方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
  • 財神都有哪些?什麼時候接財神好?
    提要:每年春節接財神是什麼時候?馬上就要到農曆的新年了,不少人家都開始置辦年貨了。除了置辦年貨之外每年過年還有一件大事,尤其是一些做生意的人家會非常的看重這件事——接財神。這裡我們就看一下新年接財神有哪些講究。財神有哪些?
  • 大年初五接財神,迎財接福行大運!
    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不宜出門,但也要吃餃子放鞭炮。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迎財神,正月初五還是財神的生日,所以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迎財神。
  • 春節習俗:大年初一接財神,財神都有誰?過年時接的是哪位?
    春節習俗:大年初一接財神,財神都有誰?過年時接的是哪位?眼看著春節越來越近了,每家每戶都開始準備貼對聯,張燈結彩,過春節的氣氛也是越來越濃烈了。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的前一個星期,大家就多多少少為春節做準備了,其中請神送神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為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和自己都能健康順遂,財運滾滾。
  • 年初五接財神
    ,畢竟每個生意人都希望開業的第一天就能生意紅紅火火,但不營商的親們人也想接財神呀!舊俗認為年初五是他的生日,以為接路頭神要越早接越好,最早才能接到真神,當年的運氣也會特別好特,因此有了「搶路頭」的習俗!(主要是希望拔得頭籌,和南方搶頭香的目的可以說是異曲同工)。『良性競爭』的結果,有的地方甚至初四早就有人「匆匆搶路頭」了, 這樣當然不符合規矩;最後來由長者出面,統一規定初四日晚上一起行動迎財神。
  • 七月二十二,財神爺生日,接財神了!越早越好!
    本周六,9月1日農曆七月廿二,山東半島的居民又將迎來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財神節」財神節,傳說是是趙公明的祭祀紀念日。中國的民間習俗是正月初五拜財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財神生日,又叫財神節。該習俗遍及整個中國大陸,港澳臺,南亞國家及華人聚居之地。
  • 文武財神都是山東人?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民間「迎財神」的日子哦。除了放鞭炮之外,「迎財神」在民間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人們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
  • 財神歡喜灶神愁
    (古代祭祀灶神是很隆重的儀式)古人都是怎麼祭祀灶神的呢?總體說來,是懷著敬畏之心和愛戴之情,供上酒肉等好吃好喝的,祭拜和酬謝灶神。《荊楚歲時記》記載南北朝時祭灶習俗時說:「其日,並以豚酒祭灶神」。    (春節迎財神)我國許多地區,普遍流行正月初一拜祭財神的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擺上供品祭拜財神,祈求財神賜福,保佑來年財源廣進,五穀豐登。與此同時,又流行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
  • 正月初五迎財神,財神爺們都是誰呢?
    《清嘉錄》記載: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即財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接財神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習俗。財神應該是深受大眾喜愛的神仙之一,因為老百姓最看重的就是日子過得安穩富足。那麼財神爺究竟是何許人也?
  • 正月初五為何有「迎財神」之說,「破五」都有哪些習俗
    也是「迎財神」的日子,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這一天又有哪些講究呢?一、正月初五為何叫「破五」在古代,正月初一到初五有很多禁忌,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年俗裡一般不允許搞衛生,掃地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先放在屋裡拐角處。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稱「破五」。
  • 正月初二-你必須知道的財神節文化素養小常識
    財神節,是中國漢族、土族等地民間祭祀財神的節日。為農曆七月廿二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七月廿二日是財帛星君的成道日。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這一天有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習俗,所以逢年農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是祭祀財神爺的日子。中國民間通常以放鞭炮、掛燈籠、燒香、送紙錢等形式以祈來年財源廣進。
  • 看看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我們好接財神
    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 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 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 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
  • 正月初五·接財神
    祭財神祭財神不僅是南方的傳統,在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也稱五路神,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
  • 臘月三十送財神,道教財神那麼多,我們送的是哪一位財神呢?
    道教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與我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春節期間的很多傳統民俗都包含了大量的道教元素在裡面。財神是民間和道教共同供奉的俗神之一,他們的神職是執掌著天下的財源。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對於財神的信仰崇拜甚至要遠遠高於其他神仙,人們渴求通過對神靈的祈禱以獲得財富的好運。道教的財神有很多位,你知道送的是哪一位嗎?道教是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其內部的神仙體系有諸多神明,人們信仰的財神也不例外,他也有一個龐大的「財神天團」。
  • 今日財神節|農曆七月二十二,恭迎增福財神誕,接財納福最佳時機!
    增福財神2020年9月9日,農曆七月二十二,恭迎增福財神聖誕!增福財神又稱文財神,財帛星君,福善平施公。是中國傳統信仰的一位財神。姓李名詭祖,淄川人。財神節,中國漢族、土族等地民間祭祀財神的節日。傳說此日是財帛星君生日,但是在漢族民間財神又有文武之分,所以逢年農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是祭祀財神爺的日子。漢族民間通常掛燈籠放鞭炮以祈來年豐收。這一天,所有的經商業戶,都要大放鞭炮,大宴賓朋,感謝財神的到來,感謝親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開開心心、歡歡喜喜,所有美好的語言一起開放。
  • 正月初四習俗多,民間習俗這樣「迎財神」,新的一年會大發大富
    在古人的眼中,大年初四是祭祀財神的日子,也被人們稱之為羊日。在中國人的眼中,羊不僅僅是一種溫順的動物,並且有著美好的象徵,因此有著「三陽開泰」的意思。而在大年初四這一天,人們一般還有迎財神的行為。在古人的眼中,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神在人民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那麼迎接他們,自然是煞費苦心的,甚至有了「送神早,接神遲」之說。
  • 初四初五迎財神
    在晉人董勳《問禮俗》有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這一天也是我們民間「迎財神,接灶神」的日子。01正月初四的習俗迎灶神、接火神
  • 大年初二迎財神 盤點世界各地的財神
    中國民眾的過年時有一項接財神的習俗,在我國北方叫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到來的這一年要發大財。
  • 爭請財神到我家,對於財神民俗信仰的文化,你了解多少?
    財神,是我國民間各階層都供奉的神靈。每逢新年,家家戶戶都要請財神,懸掛財神像,希冀財神保佑。 除夕深夜接財神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接財神之習俗,多於除夕深夜焚香供祭接神。其實,這時已經到初一凌晨了。這時,各家都要張貼財神畫像,以圖新的一年有更好的收成和收入。
  • 華夏第一財神是日照濤雒天台山人
    楊魯昌說,「等他們要走的時候,我沒憋住還是問了他們的領隊陳茂林先生:『你們怎麼知道財神在山東?』陳先生回答吞吞吐吐,最後告訴我,臺灣《大百科全書》有記載,財神趙公明為商周時期的山東人士……」  「財神」趙公明如今是家喻戶曉的神,在臺灣拜財神也是重要的民俗之一。在正月初五迎財神,三月十五財神誕辰和七月二十二財神成道日,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要祭祀財神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