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地區正月初五接財神風俗極盛,在祭祀對象上有的竹枝詞已經明確了接財神中所接的是趙公明(趙玄壇)。如朱壽延《歲事竹枝詞》:「燈燭輝煌借醴牲,玄壇到處受歡迎。神權是否隨人願,滾滾財源濟眾生。」
也有文人認為財神是杜學文,如「侯封護國裕如宜,邑廟東偏財帛司。杜氏學文兩字諱,出巡舊日一同馳。」下註:城隍廟東偏財帛司神姓杜,諱學文,勅封護國公。財神姓杜,約出自五路財神寶卷。多部寶卷都把五位財神說成大善人杜興之子。
而其餘大部分竹枝詞還是把財神說成「財神」、「路頭神」或「五路神」等。如袁祖志《海上竹枝詞》:「傳說來朝燒路頭,各房姊妹暗生愁。是誰酒水多如許,吃到雞鳴尚未休。」下註:燒路頭,即祭財神也,鴇母責諸姬以酒,多者竟有十數席焉。
頤安主人《滬江商業市景詞》:「爭先送摺到門來,才過三天市盡開。爆竹聲喧初四夜,財神虔接為招財。」海上釣侶《過年竹枝詞》:「爆竹相連不住聲,財神忙煞共爭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苕溪醉墨生《青樓竹枝詞》:「爐煙繚繞氣氤氳,牲醴排來色色新。鴇母龜公齊下拜,誠心虔禱路頭神。」朱文炳《海上光復竹枝詞》:「新歲家家接路頭,財神至此尚擔憂。誰知財帛人人愛,教爾仍然吃不休。」《申報甲申新年口佔》:「四天年過接財神,接到財神作富人。神笑世人痴想甚,生財有道莫憂貧。」
從祭祀群體來看,較多的為商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上海竹枝詞中還記載有妓女這類特殊群體接財神、拜財神的情況,以上海紅廟的祭祀最為著名。
紅廟,又稱虹廟、保安司徒廟,原是佛教寺廟,名碇溝廟,在上海城北門外,叮溝浦上。大約創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清康熙末年,主持僧立生將廟產典賣於毗鄰的張姓道士。廟遂由張姓道士接管,籌資整修,自任主持。由於廟內外圍牆悉用紅色刷新,故人稱紅廟,或虹廟。廟內有觀音大殿、星宿殿(後改玄帝殿)、猛將堂、關帝殿、城隍殿、土地堂等。虹廟地處南京路福建路口的商業中心區,香火旺盛。
藤蔭歌席詞人的《洋場新年竹枝詞》:「燒香紅廟前門因,但祝慈航渡我身。非惟纏頭多博得,阿儂原不拜財神。」據說舊時去紅廟的香客多為青樓女子,她們原本是不拜財神的,但是為了多得「纏頭」才來拜觀音菩薩。其實她們是把觀音當作財神祭拜,並未過分區分各個神靈的不同司職。
有一說法,「虹廟中的觀音,對妓女特別有感情,凡妓女祈求總能昭應。無名氏《春申浦竹枝詞》:『大士慈悲應最昭,青樓多受瓣香燒。』」再如李默庵的《申江雜詠》:「香燭些些費莫猜,非關祈子乃求財。鬢邊黃紙籤條插,知向司徒廟裡來。」這裡的司徒廟就是上海紅廟,描寫的是妓女紅廟拜財神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