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有時候我會覺得好像就在昨天,但有些時候又覺得特別遙遠。 80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年齡已經到了40,最小的也已30出頭,那段時光大家是否還記得,特別是我們的童年時光?(懷念童年時光,不會因為生活條件的好壞而有所改變,懷念的是我們的童年,我們的童真,我們的無憂無慮,我們逝去的時光。)
童年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無論生活的環境,家庭條件如何,大部分都是快樂,美好,無憂無慮,難以忘記的。80年代出生的孩子可以說進入了一個好的時代,那個年代我們又有哪些是難以忘記的?
童年時光我最難忘記的其實是小學的那一段時光,第一次加入少先隊,第一次戴上紅領巾,第一次在學校過六一兒童節。在學校和同學們打鬧,玩耍,上課遲到喊報告才可以進教室,做錯事被老師罰站,站在黑板前面被同學們圍觀,還有哪些嚴厲但又非常親切,以及非常疼愛我們的老師們。
那時候上學,我們會邀上幾個同學一起去學校,可以說每天都會到某位同學家裡等著,放學也會幾個同學一起回家,一路上有說有笑。
那時我們農村的物質條件,大都不是很好,很少有玩具,或者根本上就沒有,我們自己學會製作簡單的玩具,像彈弓,毽子,紙飛機,陀螺等等。
在校園裡同學們有很多的遊戲,也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玩過,像玩彈珠,捉迷藏,跳繩,鬥拐,跳格子,跳皮筋,香菸盒子,東南西北,方角,抓石子,丟沙包,剪刀,石頭布,雪糕棒等等等等。
夏天到了,我們會到小河,下河遊泳抓魚,那時候的河水非常的乾淨,大家喝的水,洗衣服,做飯的水都是從河裡直接挑回家用的,家裡還有一個大水缸用來存水。
夏天的時候有很多的螢火蟲到處飛舞,在夜裡一閃一閃,非常的美麗,我們會找一些小玻璃瓶,穿上一些螢火蟲放到瓶子裡,在黑暗的屋裡,散發出隱隱的光線,非常美麗,現在我很少見到螢火蟲了。
在夏天的時候上樹抓知了,經常能抓到,我們會上樹掏鳥窩,看看有沒有小鳥,如果有已經長大,但又不會飛,我們會抓來自己養,看著它們長大之後把他們放走。
童年的我們膽子也夠大,約上幾個小朋友拿著長竹竿去捅蜂窩,蜜蜂特別喜歡蜇人的頭部,我被蟄過一次後就再也不敢去捅蜂窩了。
那時候我們的暑假,寒假,沒有補習班,沒有寫不完的作業,只有學校發的作業,可以說假期就是真正屬於我們的(家裡勞動除外)。家裡沒有電扇,有(棕櫚樹也)做的蒲扇,用來散熱驅蚊子,有時我們也會用硬紙殼和竹片做成小扇子,我們自己使用。
那時也沒有冰箱,每當見到有人騎著二八自行車賣冰棍,很想吃,會讓父母買一根嘗嘗,雖然也會買,但買的次數不多。現在的冰棍雖然很好吃,但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那時候,常常在想能吃到一根冰棍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有時我們在外面玩耍,玩的不知道回家,父母會出來找我們回家吃飯,好像很多人的母親聲音都很大,老遠就能聽到老媽的聲音,叫我們回家吃飯了。
在那個時候,有東西吃會和同學一起分享,當你有一個好吃的東西,很多同學會圍在你的身邊,要你分給他吃一些,我分過給同學吃,也讓同學分過給我吃,在小學的那幾年中,這種事情常常有的,記得有一回,有一個同學花兩毛錢買了一顆(大頭的)榨菜,用削鉛筆的削筆刀,分成很多很多塊,班裡的男同學一人一塊。
在80年代沒有手機,沒有網絡,連電視都很少,很多農村連電都沒通,即使通電也經常會遇到斷電的情況。當年很多農村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參加家裡的勞動,像一些家務勞動,洗衣服,燒火,餵豬,割豬草,挑水……
我記得在80年代中後期,老家有個水電站,水電站有一臺黑白電視, 村裡很多人經常會去那裡看電視,作為小孩子的我也是其中一員,一大群人圍著看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大家看著是那麼投入。
那個年代還有一大特色,那就是露天電影,露天電影是我們當年主要的文化生活之一,每當村裡要放電影的時候,孩子們會很早就去放電影的地方,會找一個自己覺得比較好的位置,放上自己從家裡搬來的凳子,「佔好」座位,我比較喜歡坐在銀幕的前面,或者是在放映機的旁邊,看放映員放電影。
自行車可以說是我們那些年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記得家裡有一輛自行車,我不清楚是什麼時候購買的,小時候常坐在自行車前面的橫杆上,爸爸騎車媽媽坐在自行車後面,我喜歡按自行車的鈴鐺聲,絕得是那麼悅耳,那麼清脆,那麼的動聽。
小人書相信80後的很多朋友都看過,小人書在80年代達到了它的輝煌時代,大街小巷農村小店都能見到小人書的身影,這個孩子要是有一本小人書能看個半天,雖然還小,不認識幾個字,但看圖卻能看得津津有味。
八零年代的我們雖然生活的條件不是很好,在那個純真的年代卻讓我們的童年無憂無慮,其實童年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已經淡忘,但還有一些卻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記憶裡,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