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半個月前給我打來電話訴苦水,這些日子為兒子高考升學的事寢食不安、苦不堪言,他現在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朋友的兒子我非常了解,從小特別聰明,腦瓜子好使。但缺點也很明顯,貪玩、馬虎、不沉穩、不嚴謹。也許是正因為這樣,這小孩兩次參加高考成績都不理想。作為應屆生是在縣裡的一所重點中學上學,高考超過一本線21分,沒有升學離開,選擇復讀。復讀是在省城一所有名的省示範重點高中,他母親向單位請長假全程陪讀。然而即便是這樣,今年的高考成績依然很不理想,對比2019年高考成績居然有所退步,只超過一本線15分,考分根本達不到「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的錄取要求。
兒子很不服氣,說高考題目非常簡單,只怪自己心態不好、考試期間睡不著,嚴重影響了答題,沒能考出正常水平。他不甘心,還想繼續復讀。他父母和親友的意見是,讓兒子填報志願走了算。畢竟已經復讀一次了,成績沒多大提升。而且兒子一向是想法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學習並不刻苦踏實,繼續復讀恐怕前景堪憂。然而,兒子再次復讀的決心已定,死活不肯填報志願,堅持三戰高考。最後在家中好說歹說之下才勉強填報了高考志願。兒子強力要求復讀,他不贊成,卻又拗不過兒子,彼此處於一種對立狀態。
可是還有第二個令人煩惱的問題,那就是到什麼地方復讀的問題。按常理說,復讀就那裡來那裡去,繼續到省城那所著名重點高中的補習中心復讀就行了。父母希望他去省城重點中學復讀,可兒子說什麼也不願意再去省城高中復讀了。朋友兒子的理由是:家鄉的幾所高中,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的復讀生今年對比往年都增分非常多。據縣城中學招生宣傳:全縣3所高中共有近300名復讀生高考增分達到100分以上,其中有30多名復讀生2019年高考連一本線都不夠,2020年高考總分居然達到630+,所以他想回家鄉的縣城中學復讀,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他都願意。
朋友拜託我好好勸勸他兒子。我想了想,針對這件事,還是以書面交流的形式更好些。我在發給朋友的微信對話框中,一個字一個字輸入下面的內容。談了幾點看法,權當是給他兒子的建議吧。
第一、決定一生的命運,不在一時一事,而在一生一世
既然高考分數已經超過重點本科線,而且已經花費一年光陰復讀了一次,沒必要死磕,繼續耗費一年時間和光陰在復讀備考中。人在年輕時候,時間和精力是非常寶貴的,在大學多學習一年或早參加工作一年,獲得的機會、學識素養的提升等方面不是繼續復讀高三所能比的。雖然大學畢業後,某些用人單位可能會看重你的第一學歷,但不是絕對的,也不是能起決定作用的。
漫漫人生路,真正決定你未來是否有所成、能走多遠,真不是一紙學歷所能拘囿的。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你的不懈努力和實際能力!雖然你上的可能只是一所普通一本,但只要你在大學期間勤奮學習、持續努力,充分利用大學所給的平臺和資源,在各個方面完善和提升自己,你的苦心孤詣、刻苦鑽研,一定會回報給你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
第二、莫以特殊代替一般,凡事務必具體問題具體看待
理性看待今年高考復讀生增分問題,切莫被某些學校的招生宣傳蒙蔽了你的雙眼。每年高考分數的上升還是下滑,增加還是減少,其實,它的參考價值和意義不大。高考錄取看重的並不是分數,而是你在全省的位次,你的成績進步還是倒退同樣也是。更何況分數的高與低、多與寡,與高考試題的難易程度直接相關。
今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可能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1卷語文、英語試題傳統老套、數學、理綜破歷史的超級基礎簡單。全省乃至全國高考總分暴漲。比如:河北理科最高分居然達到733分,湖北理科最高分也達到725,河南理科最高分達到724分。而且各省理科總分700+的考生為數不少,這是以往從沒有過的現象。各科試題大幅度比去年基礎簡單,這是今年高考比去年增分較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高考數學、理綜基礎簡單,不少試題直接考查書本上的單一知識點,比如理綜的化學和生物。對高中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礎知識熟練掌握程度會直接影響你的得分。由於疫情影響,高三學生不能入學,被擱置在家上網課近四個月,應屆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如復讀生,當然最重要的是,復讀生畢竟比應屆生多一年複習時間,對課本基礎知識熟悉程度明顯強於應屆生。加上今年高考試題大幅度考查基礎知識,無難題、沒創新,復讀生當然具有更大的優勢。
第三、審時度勢、應對變化,學會規避風險才是明智的決定
2020年這一年非常特殊,它處在新舊高考的岔道口。2020屆高考復讀生之所以人數眾多,原因就是這一年的高考是舊高考的末班車,大家都拼命想擠上了這輛末班車。2021年就是新高考的第一年了,新舊高考在選撥要求、方式、科目、內容範圍、錄取規則等方面都與舊高考有所不同。比如說,數學試卷,2021年以前文理分科,2021年後從此統一試卷,不再分文科理科。再比如理科綜合,持續了很多年的高考科目,2020年高考成了絕唱, 2021年高考則成為了單獨分卷考試等等。
試問你面對這些,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是否擁有了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去迎接未知的變化?有些改變甚至是你始料不及、難以規避的。必須審時度勢、謹慎小心,切莫一時衝動做出日後會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在人生路上,學會儘可能規避風險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
第四、擁有破釜沉舟的內因,名校這個外因會讓你羽翼更豐、勁道更足
即使選擇復讀,為什麼不慎重考慮再次復讀的學校?省城的那所著名示範重點高中和小縣城那所不入流的普通高中,在辦學實力、硬體設施、師資水平、教研氣氛、人文薰陶等方面,誰好誰壞、孰優孰劣,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回答。當然,學習主要依靠的是自己,自己不努力學校再好也沒多大用。但問題是:你既然下定決心再次復讀,想必已經是做好了破釜沉舟、全力以赴的準備,那麼為什麼不聽從父母的建議前往省城著名高中苦戰一年呢?
你千萬不要迷信縣城某些學校的選擇性宣傳:某某中學2020年高考復讀生增分多少多少,儼然老子天下第一,比省城的全國百強重點高中都要牛叉。還是回到前面的問題上去吧。由於2020年高考全國1卷試題超級基礎簡單,大城市那些名牌高中對比小縣城高中,在高三學生應試能力、水平等方面確實沒有壓倒性優勢。但如果高考試題變難,注重考查學生深廣層次思維能力、考查學生創新、遷移、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等較高要求的核心能力,哪個檔次的高中更具有優勢,更能給學生更多的指導和更大的幫助幫助,答案不是明晰可見嗎?
簡單說吧,2020年高考全國1卷出現這麼基礎簡單的高考試題可謂千載難逢,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也絕不可能捲土重來,除非再次遇到全國甚至全球性的這麼大的疫情!高考,畢竟非比尋常,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全國性的特大型重要考試,選撥功能、區分度必須得以凸顯和強化。國家之所以要實現高考改革,逐步廢除舊高考、實現新高考,原因是為適應時代、社會、科技的發展和變化,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出以天下為己任,擁有健康體魄與健全人格、獨立思考與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全球視野的卓越人才。
(題外話)不知道朋友的小孩,看了我給他的建議,會有什麼樣的想法,最終又會做出什麼的決定?這都不是我所能掌控得了的事。我所能做的所能說的,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祝福:祝他今後無悔自己的選擇,願他未來路途一帆風順。僅此而已。
各位有見識的網友,你們認為我朋友小孩是選擇升學離開,還是繼續三戰復讀?各位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們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