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農曆新年中第一個月圓的日子。人們常說,過完元宵節,年才算真的結束,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故其既代表「終」又象徵「始」,對於中國人的意義非凡。那么元宵節的起源、各地傳統風俗和文化內涵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末有驚喜哦~~~
我國有一年三元之說,即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古代術數認為,「天官(玉帝)」、「地官(閻王)」、「水官(龍王)」為三元,賜福的天官生在正月十五日,而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望日,所以稱上元節。
而「元宵節」的名稱由來有以下幾種說法。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後,呂皇后霸佔了朝廷權位。功臣們討平和誅滅了呂氏諸惡勢力。漢文帝劉恆登位後便決定把每年奪位勝利的正月十五日這一天,作為自己出宮與民共慶的日子,並把這天晚上出遊叫元宵。宵者天河夜空也,所以,那時的元宵是指一年的頭一個月圓之宵,叫元宵節。另一說法,古時認為要為天官上元大帝誕辰設祭,以求天官賜福,要誦經持齋,不御葷酒,用米飯麵團之類的素食作祭品,麵團便逐漸演變成了湯圓,並成為元宵。
從西漢文帝到東漢明帝時,永平年間提倡佛教,明帝劉莊於正月十五日夜,在宮廷要舉行太一神(北極星神)的祭典,寺院也要「燃燈表佛」,明帝命令士族庶民一律掛燈。此後這種佛教禮儀便流傳到民間,年年上元之夜,張燈結彩,通宵達旦,這就是元宵節又叫燈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熱鬧是由群眾參觀,群眾參與而「鬧」出來的。甘肅人有「小年大十五」一說——過十五比過年更熱鬧才能稱得上是「正月十五鬧元宵」。蘭州人在元宵節這天或去張掖路、草場街的老字號甜食店排隊購買元宵,或前往金城公園觀看蘭州太平鼓、永登苦水高高蹺、西固軍儺等地域特色表演。甘肅省其它地區還會舉辦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玩社火、元宵燈會等活動,其中尤以「涼州燈節」更負盛名,據武威縣《風俗志》載:「元宵前後,四市豎坊,盛張燈炬,且架高山,蒙紗畫佛像,名鰲山燈者,不一而足。鎮海、如洗兩塔,亦層層燃燈。一時燃爆竹;吹蕭管,火樹銀花,與日月交輝,笙歌歡騰,徹夜不休;人民雲集遊樂,以為太平豐享之兆,自唐時已然。」
每到正月十五的傍晚,青海的農村都要舉行一場隆重而熱鬧的活動——跳茅火,以追求光明、溫暖與順意,從而宣告春節結束,新年的勞作從此開始。除此之外,村民們還會早早地吃過晚飯,在火爐上燒上醋罈石。醋罈石需選擇有花紋的石頭,等火一燒很容易散開,待醋罈石燒得通紅時,用火鉗子夾出來放在乾淨的搪瓷臉盆裡,撒上柏枝末,倒上少許食醋以及食用植物油,再倒入滾燙的開水,趁著這種熱氣瀰漫的時候,拿著到各屋子裡去燻一燻,祈願在新年平安順遂。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這天,人們除了吃元宵慶賀,還要耍龍燈、舞獅子等,又稱「鬧社火」。一般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社火隊,元宵節這天會組織起來,敲鑼打鼓,由一個「春官」——會即興說順口溜者帶領,再由劃旱船者、扭秧歌者、踩高蹺者跟隨,熱熱鬧鬧地向各家拜年。待到夜晚,家家戶戶門口掛好各式各樣的燈籠,有的地方還請來戲班子演戲,氣氛熱烈,稱「鬧元宵」。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溼春衫袖。
月邊嬌·元夕懷舊
(宋)周密
酥雨烘晴,早柳盼顰嬌,蘭芽愁醒。九街月淡,千門夜暖,十裡寶光花影。塵凝步襪,送豔笑爭誇輕俊。笙簫迎曉,翠幕卷天香宮粉。
少年紫曲疏狂,絮花蹤跡,夜蛾心性。戲叢圍錦,燈簾轉玉,拚卻舞勾歌引。前歡謾省。又輦路東風吹鬢。醺醺倚醉,任夜深春冷。
臺城路·上元
(清)納蘭性德
闌珊火樹魚龍舞,望中寶釵樓遠。靺鞨餘紅,琉璃剩碧,待囑花歸緩緩。寒輕漏淺。正乍斂煙霏,隕星如箭。舊事驚心,一雙蓮影藕絲斷。
莫恨流年逝水,恨銷殘蝶粉,韶光忒賤。細語吹香,暗塵籠鬢,都逐曉風零亂。闌幹敲遍。問簾底纖纖,甚時重見。不解相思,月華今夜滿。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自南宋起,元宵節猜燈謎的傳統便流傳至今。2021年的元宵節(2月26日)就快到啦,知網甘青寧分公司也特準備4個小題面與精美禮品與您共度節日,祝您元宵快樂,新年諸事順心!
*參與猜燈謎活動,贏取品牌桌面加溼器
*參與方式:請您以「字謎答案+姓名+聯繫方式」的格式通過下方留言區回復答案(留言內容只有後臺工作人員可以查看),3月3日工作人員會通過留言時間排序獲得前8名參與者,贈送品牌桌面加溼器,期待您的留言~
文字素材來源:《中國知網知識資源總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科知識庫》、每日甘肅、大美青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