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功夫萌大叔,一個妥妥的 70 後「前浪」,來給想擺地攤的「後浪」們傳授一些小本創業的致富實戰技巧與經驗。
我畢業於維也納大學,主業是世界冠軍、嚴格的奧運會裁判;副業反差很大:在商業步行街開酒吧、經營地攤,高峰期自營+管理各色地攤 8 家,靠小本創業獲得豐厚資金積累。朋友們給我起了個外號,南鑼古巷「地攤王」。
這些年來,我從歐洲擺攤到北京,獲得了不少經驗,但也走了很多的彎路,賺過猛的、賠過狠的。擺地攤這個事兒,做好了,能讓你的副業收益猛增,做的不好,那就是白熱鬧了一場,賠錢又浪費時間。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這套課程裡,我就給你講講擺地攤的門道:如何進貨、如何吼貨、如何低成本投入獲得高額回報、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何獲得優質客戶、有哪些需要規避的潛在風險等等。
別看地攤是小經營、小本生意,它可是商業行為的縮影,是人類最原始的買賣交易,折射出很多「流通經濟學」基礎原理。門檻低、資金流動性強、回款快、彈性大,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風口,讓我們趕上了做副業、踏入零售行業的好時機。而且,練攤兒是城市裡消失了有些年頭兒的行當,對於今天的年輕人們來說,肯定會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體驗。
有人在地攤風潮中躍躍欲試,但實際操作中又徘徊不決。主要是兩個原因:一,過不去心裡那道坎。什麼坎?覺得擺地攤是社會底層的賺錢行為,拉不下來臉,彎不下腰,豁不出去面子。大可不必,當你知道付出勞動後能獲得的豐厚回報、體驗到交易的樂趣時,你會上癮。擺地攤不是持久的創業,但是是你能隨時起步、積累資金、踏入商業圈的好選擇。當你發現遇到了風口,別人都已經趕上,你卻錯過了的時候,後悔莫及。我常說一句話:這事兒不賠咱就幹,你跨出去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半。青春是可以揮霍的,沒體驗過商業交易樂趣的回憶是不完整的。二,想幹又不知道從哪下手,怕浪費時間又賠錢。不慌,我這套教程可以解決你的焦慮。焦慮的本質是恐懼,要麼是因為妄想。但這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邏輯:無知。行業的焦慮也是一樣,當人缺乏系統性的理論依據的時候,就會心裡沒底。商學院不會教你如何擺地攤,我可以。這套課程沒有高大上的專業術語,很通俗易懂,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但是理論要結合實踐,我也會告訴你我的經驗和走過的彎路,幫你總結出能實戰、能實操的方法。
這套課程濃縮了我多年來做副業:自營地攤、管理地攤的經驗和心得。我將從市場分析、成本控制、經營模式、實操經驗、風險管理,等六個方面手把手教會你擺地攤,讓新手小白不走彎路,不賠錢,利用碎片時間合理有效的賺錢。
正式開講前,先來給大家講講我的擺攤經歷吧,你會知道我為什麼要擺地攤,我得到了什麼。不吹不擂,實實在在的經歷和感受,還挺有意思的。
我的擺地攤是有些年頭了,2002 年,當我還是個留學生的時候,就在歐洲開啟了擺地攤賺生活費的生涯。我的目的很直接:低成本賺快錢。歐洲人對便宜低價、款式新穎的中國小商品很鍾愛,但是商品擺到了中國超市、中國貨行後,因為層層運營成本的高昂導致商品價格增加,與歐洲自產商品的價格差異不大。我發現了這個商機,利用周末做起了「跑馬克的」。就是拎著個超市購物車,裡面裝著從國內批發來的義烏小商品,到露天市場(MERKET)上,遊走式賣貨。這種售貨形式成本極低,自由度高,拎包就走,連攤位都不需要。
你要問怎麼遊走?我跟你說說:一手拉著車,一手舉著一根繩子,上面拴著各種小商品,一邊走一邊吆喝,有咱國內賣蟑螂藥的那種感覺。別看生意小,趕上好機會爆賺。比如趕上足球比賽吧,你看主場是誰?就賣主場球迷喜歡的物品:帽子、圍巾、貼紙,你都不用走動,就把這些物品穿戴在身上,站體育場外面一吆喝,球迷排隊來買。
半年後,錢攢夠了,我就開始琢磨著多投入一些了,租攤位在市場上賣貨。先了解市場上已有的攤位經營品類,摸清了消費人群畫像,做好了充足準備,才正式營業。為什麼要做好準備?咱們是有腦子的人,不能憑一時的新奇和衝動去玩票,否則就是「賠錢」。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在網上發段子:出攤一晚只賺 30,還不夠自己的開銷的。沒做好準備就下海了,結果可想而知。一切商業行為的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通俗的講就是要算好帳、賺夠錢。市場時機、利潤成本,算清楚了再幹。趕上節慶的時候,比如聖誕節、萬聖節,就賣國內批發來的節慶玩具和裝飾品,一天下來能賣出去 2、3 包蛇皮袋的貨。
就這樣,我做好了充足地準備,一點點的摸索和推演、反覆總結教訓,利用三個月的寒暑假就能把一年的生活費賺出來了。賣什麼貨走量最快?怎麼賣能提高交易量?我會在後面詳細給你講述。這期間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顧客,老外也喜歡劃價,不管新貨舊貨,只要你出攤,還真有人來瞧瞧。曾經有個人花了 20 歐元買到了我用了 6 年的筆記本電腦,對方特別開心,覺得賺到了,公平交易,各取所需。
在歐洲擺攤,我做了 6 年,認識了不少會賺錢的同胞,常常一條聖誕市場街上 70% 的攤位老闆是中國人,這也反映出我們中國人吃得了苦,善於經營的特點。要說擺攤真能賺錢嗎?能。但是有前提,就是你的頭腦清楚的知道做低成本小生意中各個環節中的要點,錢是怎麼從別人兜裡賺到你兜裡的,每個環節都要賦予「賣點」,有用戶觀。不考慮顧客心理不從顧客角度去思考,只一門心思站在賣貨者的角度去思考,賺不到。擺地攤麻雀雖小,它也是個生意,甭管是早市、夜市、路邊攤、展銷會,都有門道。因地制宜、精準投放、低成本高回報,是我一直堅持的宗旨。
2010 年我回國後,開始了教育工作,我是做武術教育的,業餘時間想做副業多賺錢。畢竟工薪階層的收入提升跑不贏北京房價的漲速,我就跟朋友在北京的南鑼鼓巷合夥開了家酒吧,也許你們還去過,就是南邊緊頭的第一家。南鑼鼓巷是北京年輕人最喜歡逛的特色地點,除了兩旁林立的各種商鋪飯店酒吧,就是在道路兩邊擁擠的各色地攤了。這裡可以說是北京地攤文化的縮影,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賣不掉的。
南鑼鼓巷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寬只有 8 米,全長 787 米,別看地方不大,經濟繁榮,常年摩肩接踵,鼎盛時期街道兩側和周邊小路裡的大大小小的地攤不下 500 家。榴槤酥、老照片、懷舊玩具、小飾品、花式打火機,都是受年輕人喜愛的爆款產品。別看地攤小,經營得當收益豐厚,一個一平米大的攤位,可能一晚上賺到的錢比你打工一個星期賺到的都多。
我來回溜達了 20 遍,叉著腰站在酒吧門前觀望了一個星期,當推三輪車賣外貿甩單瓷器的河北大哥告訴我一晚上的營收後,我下決心立即投資擺攤。利用酒吧門口左右兩邊地理位置的優勢,發揮我的特長,把副業搞大。這一搞,就是 5 年,餐飲、小商品,各種特色攤位我搞了 8 個。最小的攤子半米,最長的五米。從自己經營到外包,弄得還挺有聲色。
剛開始,我先做了個低成本的嘗試 ,利用酒吧顧客的剛需搞了個半平米的攤位,賣牛雜湯,起名「牛魔王牛雜」。
為什麼只有半平米?因為只需要在凳子上擺一口不鏽鋼保溫大鍋,把煮好的牛雜湯端出來賣,15 元一碗。別小看這一碗湯,裡面的帳算的明明白白。咱就這麼說:去酒吧玩的人都是幾點去?天不黑沒去的啊,那玩盡興了怎麼也得 11、12 點了。喝了一肚子酒,胃口空的慌,撒上一把蔥花,飄點香菜,想吃辣的加一勺辣椒油,一碗熱騰騰地牛雜湯下肚,舒坦,滿足了。牛雜脂肪含量低,裡面還有大白蘿蔔,這葷素都有了,睡覺前還不怕積食。15 元的單價,對於從酒吧出來的消費者來說,價格不敏感,可以接受。從成本上來講,生鮮批發市場進一堆牛雜,那可比牛肉便宜多了,一鍋湯裡,水、牛雜、蘿蔔,比例几几開?你先想想,我在後面的操作裡會告訴你成本控制的門道。成本一碗 4 元,不算人工,一碗淨利潤 11 元。一晚上平均賣出 150 碗,淨利潤多少?1650 元。當然,這是沒加攤位費的前提下,自營酒吧門口。
白天備貨需要 2.5 小時,晚上 6 點出攤,幹到凌晨 2 點。平均客流量有多少,顧客為什麼買單,回頭客如何招攬?這些算的明明白白的,你就不會賠。不算帳,就別做生意,不管小生意大生意,且不論你賣什麼賣給誰,你首先要學會的就是算帳。所以我第一章裡要從「算帳」給你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