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寺廟的經典對聯

2021-03-04 訂閱學習網

 

對聯是漢語獨有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寺廟對聯,是題於神祠、寺廟、道觀等場所的聯語。我國舊時寺廟、道觀中的楹聯,數量極多。今日搜集了多則寺廟對聯以饗讀者。

寺廟對聯內容豐富,言簡意賅。是我國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寺廟不同於外國教堂或清真寺的地方。

 

千佛山興國寺對聯:

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興國寺,也叫興國禪寺,位於濟南市區的千佛山上。千佛山與泰山、靈巖山並稱「魯中三山」。因有會仙、志仙、群仙、望仙、聚仙五個秀麗的山峰並列而得名。興國寺坐落在千佛山陰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體建築。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於隋開皇年間,時稱「千佛寺」。唐貞觀年間,經擴建,改稱為「興國禪寺」。

 

此聯為清末秀才楊兆慶書丹。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會被寺院早晨的鐘聲和晚上的鼓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慾望,而在人海中苦苦追尋的人也會被驚聲佛號喚回來。這是一幅典型的勸世聯,其中蘊涵的哲理,可謂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張掖大佛寺

山門聯:睡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難明。

 

大殿聯:一覺睡西天,誰知夢裡乾坤大;隻身眠淨土,只道其中日月長。

 

張掖大佛寺的山門聯和大殿聯,都從睡佛著筆立意。前者以頂針格成對,含義豐富,可作多重理解,其一是說睡佛已睡千年百世,可指大佛寺歷史久遠;其二可指佛祖已涅盤長逝,佛禪深義、世事哲理,後人已難明白;其三有諷喻之義,委婉告誡世人,睡佛不過是泥胎塑像,求神拜佛,只會「永問難明」,求神不如靠自己。後者上下聯互文,表義是說佛祖涅磐後安睡在西天淨土,一睡千年,夢中世界大、日月長,暗含佛祖夢中的世界,或許就是凡俗塵世經歷的日月,悠悠千年,滄桑變幻,世事大觀,講經拜佛,悟禪修道,盡在其中。

 

樂山凌雲寺對聯: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凌雲寺位於四川樂山縣城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凌雲山的棲鸞峰上。樂山有「凌雲九峰」,唐代時已成為佛教聖地。寺之得名,主要是臨江崖上鑿成的一尊彌勒佛坐像,它就是名揚中外的樂山大佛,又稱凌雲大佛,自古就有「上朝峨嵋,下朝凌雲」之說。

 

此聯表面從彌勒佛著筆,實際是諷喻世人要正確認識自我、看待他人,不要總是高高在上、傲視一切。上下聯以「笑」和「觀」連綿成句,前繁後簡,以繁襯簡,對應工整,有趣有味。

 

青城山天師洞對聯:

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

 

青城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其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保存完好。天師洞又稱常道觀,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觀,附近景色幽麗,東有三島石,巨石矗立,石旁泉水環流、濃蔭蔽天,景色奇幽。

 

此聯勸人不要聽天由命,事在人為,自己的命運自己把握;環境和心情由心態決定,遇事應寬容忍讓,退一步海闊天空。

 

安徽鳳陽龍興寺寺聯:

廟內無僧風掃地;寺中少燈月照明。

 

安徽鳳陽城北鳳凰山的龍興寺,是明朝皇家寺廟,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祥之地,國內名剎之一。原寺後山腰鍾亭內懸掛大鐘一口,每當紅日西墜或旭日東升,鳳嶺鳴鐘,鐘聲響徹雲霄,因此古人把「龍興晚鐘」稱為鳳陽八景之一。寺內原藏有朱元璋畫像、鐵像及銅佛等,御書亭內有明太祖朱元璋「第一山」手書石碑,明清兩代名人詩詞題刻琳琅滿目,明萬曆詩碑等文物至今完好。

 

此聯可謂寺廟聯中的上乘之作,風掃地、月照明,一下子把廟宇的清幽寂靜、空靈自然描摹了出來,同時不顯山、不露水,含蓄地表達出其中的真意:修行打坐也要順其自然、無欲無為,才能達到無塵無物、空明澄徹的境界。聯句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情境相諧,立意悠遠。

 

甘肅蘭州白塔寺聯:

剪一片白雲補衲;邀半輪明月看經。

 

白塔寺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有一座元代白塔而得名,現存白塔系明代重建,後經清代擴建又名慈恩寺。

 

此聯很富詩意,剪一片天上的白雲來補一補僧衣,邀半輪空中的明月來一起誦讀佛經,一下子把白塔寺白日的天朗氣清、夜晚的寂靜清明以及寺僧的心靜神閒、無欲無為、讀經修煉的情景顯現了出來,使人聯想到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經典詩句和詩人們的閒情雅致,想像豐富,很富浪漫氣息。

 

北京潭柘寺彌勒殿對聯:

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宛如九條巨龍擁立。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築依地勢而巧妙布局,假山疊翠,曲水流觴,相映成趣。寺外有上下塔院、東西觀音洞、安樂延壽堂、龍潭等眾多的建築和景點,宛如眾星捧月,散布其間,情趣各異。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名揚京華。 此聯是題寫彌勒佛的經典之作,成為很多寺廟的通用聯。聯句把大肚、笑面的佛像與人間世象進行巧妙連結,說彌勒佛肚皮大,是因為胸懷廣、氣量大,能容得下天下種種難容之事;開口常笑,是因為人世間有許多堪笑之事、可笑之人。由此勸誡世人處事要大度,行事要得體,不要做惡事、醜事、可笑事,也不要痴心妄想、執迷不悟。「遍觀世事面作一笑,通識人生腹能多容」一聯,與此聯立意相近。

 

鎮江金山寺對聯:

千古英雄浪淘盡;天下名山僧佔多。

 

金山寺,又稱江天寺,與高旻寺、天寧寺合稱臨濟三大叢林,位於江蘇鎮江金山。相傳為東晉時創建,梁武帝曾在此寺啟建水陸懺法,宋真宗嘗頒賜大藏經。歷代高僧如:佛印了元、高麗義天、楊岐圜悟克勤及天台宗山家派的南屏梵臻等嘗住於此。寺中楞伽臺、妙高臺曾為蘇東坡寫經吟詩之處,今仍留有蘇東坡的玉帶。清代康熙、乾隆兩帝也曾至此參訪,並御書賜聯,小說中白蛇水沒金山寺及金山活佛的神跡異事,使金山寺聲聞遐邇。

 

這些寺廟對聯,或記神話故事,或譽廟主業績,或言宗教傳說,或贊寺廟勝景,或勸世人行善等等。寺廟對聯是廟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寺廟跟外國的教堂或清真寺的一大區別。

 

杭州城隍廟:

上聯:夫婦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

下聯:兒女原宿債,討債還債,有債方來。

 

樂山凌雲寺:

上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下聯: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應縣淨土寺:

上聯:念念不離心,要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聯: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斷十方。

 

棗莊龍泉寺:

上聯:大千世界,彌勒笑來閒放眼。

下聯:不二法門,濟顛醉去猛回頭。

 

張大千題紹興戒珠寺:

上聯:此處既非靈山,畢竟什麼世界。

下聯:其中如無活佛,何用這樣莊嚴。

 

張掖大佛寺:

上聯:一覺睡西天,誰知夢裡乾坤大。

下聯:隻身眠淨土,只道其中日月長。

 

濟南千佛寺:

上聯:笑到幾時方合口。

下聯:坐來無日不開懷。

 

杭州靈隱寺:

上聯: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下聯: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大雄寶殿、臺灣臺中慈善寺:

上聯:淨土蓮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聯:牟尼珠獻,三摩三藐三菩提。

 

觀音閣:

上聯:問觀音為何倒坐?

下聯:恨眾生不肯回頭。

 

此聯為日照天后祠聯。祠中觀音面北,人稱「倒坐」。

 

潮州開元寺觀音閣:

上聯:大慈大悲,到處尋聲救苦。

下聯:若隱若顯,隨時念彼消愆。

 

北京潭柘寺彌勒殿

上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

 

鳳陽龍興寺、臺中寶覺寺:

上聯: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下聯: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廣東南華寺:

上聯: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空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奉。

下聯: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麼來由。

 

天王殿

上聯:多聞正法,以廣目光。

下聯:增長善根,而持國土。

 

此聯分別將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嵌入聯中。

 

城隍廟

上聯:莫怪和尚們這般大樣。

下聯:請看護法者豈是小人。

 

貴陽城隍廟:

上聯:站著!你背地做些什麼?好大膽還來瞞我!

下聯:想下!俺這裡輕饒哪個?快回頭莫去害人!

 

土地廟

上聯: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下聯: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神仙廟

上聯:善報惡報循環果報,早報晚報如何不報。

下聯:名場利場無非戰場,上場下場都在當場。

 

財神廟

上聯: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下聯:不做半點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為難。

 

齋堂聯:

上聯:一粒米中藏世界。

下聯:半邊鍋內煮乾坤。

 

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上聯:一葦渡江,達源溯六祖。

下聯: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安徽九華山華嚴洞:

上聯:清華真佛地

下聯:莊嚴古洞天

 

福建安溪龍門鎮金沙巖:

金山掛月窺禪徑

沙鳥聽經戀法門

 

臺灣彰化修水巖:

修德種因法身圓妙

水清月現玉蓋尊嚴

 

河北承德水月庵:

山靜塵清,水參如是觀

天高雲浮,月喻本來心

 

臺灣臺中龍泉巖:

龍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泉巖生翠竹,普蔭慈雲

 

臺灣臺中紫雲巖:

紫氣東來,海上猶傳天樂近

雲霞西湧,人間長見法輪新

 

臺灣雲林湖山巖:

湖畔顯靈,大士婆心,濟拔三途苦

山前聖景,蓮瓣九品,廣渡諸有情

 

天王殿:

大大肚能容萬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

 

甘肅天水羅漢堂:

處處無非菩提海

山山儘是普陀崖

 

湖北房縣鳳凰山觀音洞:

見見見,非見非見,見非見

聞聞聞,不聞不聞,聞不聞

 

福州西禪寺:

翠翠殷殷,處處花花果果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河南少林寺西坊:

雙雙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六六玄峰,翠聳光連萬壑雲

 

見於東北某寺:

上聯: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

下聯: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李匯川題四川敘永灶神廟:

上聯:五轉汞、七轉鉛、九轉丹,萬象皆清,洪爐中有真人訣。

下聯:一分屋、二分竹、三分水,纖塵不染,蜀國南來小洞天。

 

郭天民題湖南長沙真武廟:

上聯:中國有聖人,是祖、是師,咄咄西來東土。

下聯: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鎮南來。

 

安徽宿松城隍廟:

上聯:只是罵個道打個僧,這這般這般,若毀聖謗賢,那還了得。

下聯:不過吃口肉喝口酒,便如此如此,倘壞心毒膽,怎麼樣兒。

 

臺南城隍廟:

上聯:問你平生所幹何事?圖人財,害人命,姦淫人婦女,敗壞人倫常,摸摸心頭驚不驚?想從前千百詭計奸謀,那一條孰非自作。

下聯:來我這裡有冤必報!減爾算,蕩爾產,殄滅爾子孫,降罰爾禍災,睜睜眼睛怕不怕?看今日多少兇鋒惡焰,有幾個到此能逃!

 

陳寶琛撰大同華嚴寺觀音閣:

上聯:人世大難開口笑。

下聯:肚皮終不合時宜。

 

觀音閣:

上聯:音可觀乎?

下聯:士何大焉。

 

寧夏同心清真大寺:

上聯:爾來禮拜乎?須摩著心頭,幹過多少罪行,向此處鞠躬叩首。

下聯:誰是講經者?必破出情面,說些警赫話語,好叫人入耳悚神。

歡迎關注「中國學習網」正能量學習平臺,請加微信號:sina119whxm

 

相關焦點

  • 【品味】那些繁華之後的沉澱,寺廟裡的絕世對聯
    寺廟,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在漢代,人們把接待從西方而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
  • 賞析 | 淺談寺廟楹聯
    因此,後來大多學者都把儒、道、釋(佛)看成是影響中國傳文化的三大主流,尤其是佛教在千年的演變過程中還逐步有了本土化的痕跡,特別是禪宗的出現,可謂是中西合璧了。我們現在通用的近百個成語,都是源於漢譯的佛教經典或者是佛家佛語,詞彙就更是數不勝數了,如覺悟、剎那間、報應等。
  • 越南「有名」的寺廟,供奉著中國的大人物,名字都用中國字
    越南「有名」的寺廟,供奉著中國的大人物,名字都用中國字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有著各具特色的景點景區,說到中國,就想到萬裡長城和故宮;說到美國,就想到自由女神像和夏威夷群島;說到英國,就想到倫敦眼和大本鐘;說到法國,就想到艾菲爾鐵塔和巴黎聖母院
  • 經典對聯:上聯「坐,請坐,請上座」, 下聯成為絕唱!
    對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通過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可以看出文人的精心構思。平時沒事的時候幾個好友總會在一起比對聯,看看誰出的比較巧妙一些。古代甚至有些皇帝通過對聯來選拔人才,因為通過對聯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學習的比較紮實,能否學以致用。
  • 經典對聯有特色,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對聯!
    對聯由於其字數不限,內容不限,想像無限的特點很受古代段子手的鐘愛,於是就有了回文對,諧音聯,缺字聯,反諷聯等等。但對聯用得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門前,也就是各具特色的楹聯。在古代,楹聯也是很代表格調的象徵,文人墨客出沒的地方,即便是草廬,那也是蓬蓽生輝。就連寫出《陋室銘》的劉禹錫也說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因此,一副水平高深的楹聯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文人相繼而來。
  • 一寺廟有「上朝峨嵋,下朝凌雲」之說,對聯甚妙,直擊常人要害
    如果說這個世界有什麼是人世間所信仰,並在束手無策時,更是人們心中最後的一個寄託,這個地方就是寺廟。而這座寺廟有「上朝峨嵋,下朝凌雲」之說,對聯更妙,直擊常人要害。大凡寺廟,進得山門的第一殿,天王殿中都有一尊凸肚袒胸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像,並在彌勒佛像兩旁掛有對聯。凌雲寺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建於唐代的古剎。
  • 現代人如何對對聯
    對聯俗稱對子。網上看到很多人喜歡出對子,也有很多人喜歡對對子。看到有些人對的對子,我很想說幾句。對聯是由古代詩詞中演化而來的。起源於桃符,五代開始流行,明清時期達到興盛;講究上下兩句格式工整。對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才華。往往幾個字就濃縮了很多文化經典。歷史上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對聯的故事,最有名的是蘇軾。蘇軾是才情並茂的官方大叔,常常所到之處都是學問。一日蘇軾造訪好友佛印。開門的卻是一個小和尚,蘇軾就問:禿驢何在。
  • 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沒想到下聯成經典
    對聯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藏。到了春節,家家戶戶也都會在換上新的對聯,迎接新的一年。從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沉浸於對聯的藝術中。在很多人看來,能對得好對聯的都是文人學者,一般人無法體會到對對聯的趣味。
  • 7副對聯,讓你體會漢字和漢語之美!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在古代,每個孩子的啟蒙課程就是從對聯開始的,《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就是入門教材,所以古人對對聯比現在的人快得多,就是從小受到訓練。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 關於新春經典對聯帶橫批
    今天小編整理了新春經典對聯帶橫批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新春經典對聯帶橫批上聯:大順大財大吉利下聯:新春新喜新世紀橫批:萬事如意上聯:精耕細作豐收歲下聯:勤儉持家有餘年橫批:國強富民上聯:創大業千秋昌盛下聯:展宏圖再就輝煌橫批:大展宏圖上聯:創大業千秋昌盛
  • 水漫金山寺不是傳說,這座建在水上的寺廟,神奇的「漂」在水面
    佛教傳到中國後,發展很快,在我國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寺廟、大型、小型的寺廟,根據中國的傳統觀念,大部分的寺廟都建在山上,山巔和山腰都有,建在風集中的地方,據說聚集在那裡有助於修行,在高山的藏身處,非常安靜,一些新奇的建築在城市裡,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漸發展起來了,國內有寺廟很特別,
  • 「潮」中國年,對聯貼起來!
    中國春節講究一個「福」字,不僅要在過年體現,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從頭到未也要福氣滿滿。生肖輪迴鼠年起始,宅Sir新春送福,今年對聯特別多!02妙 手 回 潮A 十二生肖對聯妙手回潮經典合字體對聯結構採用「妙語連珠」的形式。類似成語接龍,每個生肖懷抱一個文字,從上往下宛如一串珍珠。裡面文字為重新創作的合體字。
  • 寺廟古建常見的石雕有哪些?
    ,在上古時代,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座寺廟來供奉他們的守護神而多數的城市都會有多座寺廟古建來供奉其他申明,而到了現代,寺廟古建變成一個禮拜的地方。寺廟既是人們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歷史文化的匯聚之所。寺廟古建的建造常常用到石材石雕作為裝飾,現在就來看下寺廟古建中常用到的石雕產品。石材研習社(微信號stone5A)
  • 對聯知識匯總
    :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 對聯是以對偶為特徵的,而對偶之文--駢文早在漢末魏初之際便產生了,駢文中的單句對、長句對、隔句對,本身就是一種對聯。桃符→春聯→婚聯、壽聯、輓聯、趣聯、勉志聯、名勝古蹟聯、集聯、官署聯、祠堂聯、寺廟聯、會館聯、住宅聯、行業聯等等。
  • 火葬場門口的一副對聯,看了讓人感慨萬千,一語道出了人生真諦
    ——叔本華眾所周知,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這長時間的文化發展過程中,雖然有很多已經遺失了,但也同樣有很多文化有幸保存了下來,比如大家小時候每天都背誦的唐詩、宋詞等等,都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這些文化果實也是專屬於我國的,其他國家的人想被這些詩,恐怕都沒有機會。
  • 曾國藩三幅經典對聯,說透了人生大智慧
    對聯又稱「楹聯」,其意思是懸掛或雕刻在廳堂、樓閣等門口的對聯,這樣的對聯形式都比較「正規」化,大多都是參悟人生道理、表達個人思想的對聯。與詩詞相比,對聯有較高的靈活性,但也能言簡意賅地說出發人深思的哲理。
  • 中國寺廟
    寺廟建築一、寺廟朝向:中國大部分寺廟都是坐北朝南的。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槃後,結集佛教經典的五百阿羅漢。印度古代慣用「五百」、「八萬四千」等來形容眾多的意思,和我國古人用「三」或「九」來表示多數很相像。因此,「五百羅漢」不一定就是五百,而且他們的名字也不是明確的。正因羅漢的數量、姓名和造像沒有經典儀軌依據,所以,各地寺廟在建羅漢堂時,往往數量規模和人物造型都可能不一致。
  • 為什麼中國過年家家戶戶貼對聯呢,在中國貼對聯的意義
    和媽媽一起給老宅貼對聯春節家家戶戶都是要貼對聯的,這是一個悠久的歷史了。我們家每年大年三十貼對聯,連著老宅都要貼上紅紅火火的對聯彰顯喜慶。對聯又叫楹聯,是寫在紙、布、或者竹子上的對偶語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對聯的由來主要與古時候的桃符有關。相傳桃木有闢邪的作用,所以周朝時期,人們便把寫有神荼、鬱壘名字的桃符懸掛在門上,以去除厲鬼。到了五代,桃符上開始出現聯語,後蜀主孟昶也親自寫下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的句子。
  • 一和尚向鄭板橋求對聯,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看完下聯尷尬了
    而曾經有一個和尚便向大名鼎鼎的鄭板橋求對聯,上聯是鳳來禾下鳥飛去,而為何看完下聯為何尷尬了呢?這就於禿驢一詞有關了。「怪人」鄭板橋鄭板橋作為一個文學家、藝術家的同時,在中國思想史上也應佔有一席之位。和尚一拿到對聯也是非常的高興,在看到了對聯中的內容之後,也是非常的欣喜,因為鳳代表的是祥瑞,而馬到表示施主光臨,表達的皆是喜事,並且描繪的場景與寺廟的環境也是非常的相符,因此他便高興的收下了,並且在之後將對聯裱懸於佛堂之人,逢人便誇。
  • 一副有文獻價值如史詩般的經典對聯
    「天子三經地、皇帝九謁門」對聯,為清·貴州布政使、著名學者李元度,幾度登臨天嶽幕阜山考察考證之後所撰的一副對聯。此聯以史實說話,簡約精闢生動而高度概括了天嶽幕阜山顯赫的歷史地位和至高的文化內涵,有著明白無誤的文獻與藝術價值,堪稱對聯中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