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鯛科的魚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顏色鮮豔」。他們皮實好養,分布區域較為廣泛,數量並不稀少,而且顏值高,繁殖速度快。就連中國也被屬於慈鯛科的羅非魚也給入侵了。但是這個生物入侵得比較失敗,羅非的肉比較嫩,而且小刺並不是很多,被逮到的後果也只有活埋或者吃掉。不過也是藉助了們超強的繁殖能力才能入侵到今天還不被趕走,現在已經有人工養殖的羅非了。回歸正題,今天我們要來帶大家認識一種慈鯛科的魚類,它的習性比較突出,即「食土鯛」。
沒錯,食土鯛,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食土鯛並不是一種生物的名字,而是統稱了無數的,具備清理底砂能力的慈鯛科魚類。其中包括血衣關刀,斯維尼關刀,白子關刀等等無數品種在內。這裡要為食土鯛澄清一下,它並不是單純的吃土(包括底砂),你試著觀察一下你會發現食土鯛把底砂吞進去後又從魚鰓漏出來了,這個過程只是為了過濾底砂中的有機物,食物殘渣,其餘的底砂和一些不可食用的雜質他們又會從魚鰓露出來。但是具體他們是怎麼做到只漏出底砂不會漏出食物我就真的不知道的,這是他們自己的本領。
食土鯛成年時體色會變得非常豔麗,特別是公的食土鯛,魚鰭上會有長長的拉絲,非常適合飼養在南美原生缸中。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食土鯛要如何飼養。
環境布置
食土鯛是很適合養在南美原生缸的一種魚類。南美原生缸雜亂的氣息非常適合養這種魚,可以提供躲避物。但是如果你沒法打造一個南美原生缸,那麼你可以另外打造一個讓食土鯛能住得舒服的環境。
食土鯛的膽子比較大,也具備一定的領地意識。養護環境建議將成魚養在80的缸。環境最好不要太擁擠,否則水質不容易保證。食土鯛的飼養環境可以適當的種植一些水草。水草可以給食土鯛提供躲避環境。最好種水草要分開種。否則食土鯛會為了爭搶某塊長有水草的領地打起架來。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加一個功率比較小的造浪泵,或者用其他手段來營造緩慢的水流,為的就是吹走食土鯛的糞便。你不需要怕食土鯛會吃不消,其實他們本身就是非常好動的,遊動速度很快。
底砂建議比較細一些,比如化妝沙,菲律賓沙,珊瑚沙,這樣比較利於食土鯛去吞食,過篩底砂。其實不放底砂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放底砂肯定是會喪失很多養食土鯛所獲得的樂趣與趣味性的。不加底砂你就沒法看見它過篩底砂的畫面。並且底砂能讓食土鯛的發色更好。
食物方面
養了食土鯛之後你會驚奇地發現:「食土鯛的胃口也太好了吧!居然還不挑食!」只要食土鯛適應了你布置的環境就會放肆的進食。平時可以準備貼片飼料,或者凍幹豐年蝦,紅蟲,顆粒飼料,只要是吃的他們都不挑食,甚至還吃蝦肉。他們屬於雜食性魚,儘可能讓食物種類更加豐富一些,利於生長和發色。不過吃得多拉的必然也多,一個好的,強大的過濾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水質——養護食土鯛的精髓
養護食土鯛的精髓所在就是水質。食土鯛的發色和狀態大多數情況下都取決於你的水質。食土鯛更適合養在硬度為8的水裡,pH值為6或者7。所以如果你想要把食土鯛和三湖慈鯛養在一起並且把兩者都養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三湖慈鯛並不喜歡pH值那麼低的酸性水,食土鯛也不喜歡待在鹼性水裡。但是南美原生缸就很好辦了,水質剛好就是偏酸的。
造景時在水裡面放塊沉木可以有效釋放單寧酸,降低pH值。或者放一些欖仁葉進行調酸。
溫度以及混養問題
食土鯛最合適的溫度在26度,溫度不要高於29度,當然也不要低於25度即可。
食土鯛的膽子比較大,脾氣也比較暴躁。體型稍大的食土鯛可能一入缸就會變成缸霸。但是,密度一定後就不會有了,或者體型小點的食土鯛。大家可以混養一些燈科魚,燕魚,七彩神仙,鼠魚都是沒有問題的。
要問養食土鯛意義何在,一,在於可以清潔底砂,保證底砂乾淨不會堆積大量雜質。也不會導致厭氧菌爆發造成水質發臭。二,在於觀賞性強。食土鯛成年後體色很豐富,品種也很多,魚鰭也非常飄逸。三,在於富有趣味性,食土鯛過濾沙子的樣子是很常見的,但是又沒有多少人可以見到。而且食土鯛只要狀態夠好,缸裡有情合意投的一對食土鯛,那麼他們就會進行繁殖,而且頻率很高,基本上一個月一窩。只要在合適時間撈出小魚單獨隔離飼養,很快魚苗又可以放回原缸飼養。四,則在於熱愛。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