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壹心理 壹心理 來自專輯社交溝通
八段錦|作者
歐小宅、蟲子|編輯
luis-quintero|圖源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不雅視頻中的受害者」。
近日,鎮江男老師的不雅視頻瘋傳,據稱是已婚老師出軌未成年女學生,引來一片罵聲。
很快,警方的調查報告出來了,當地教育部門和當事人也都發聲明澄清,原來真相根本不是網上說的那樣:
1、視頻中的女主已經成年(25歲),早已畢業,兩者現在並不是師生關係;
2、男主和女主均是單身,自由戀愛;
3、男主、女主均未傳播視頻,女主拍完後存在自己手機裡,被男性朋友潘某發現,傳到網上。
男主報警後,潘某已主動投案。
違法傳播網絡信息、觸犯當事者隱私的是潘某,男主、女主所做的只是戀愛中男女正常的行為,沒有妨礙到任何人。
可是網絡上的評論還有不少這樣的:
男主的身材真好,女主真騷;
女的主動拍視頻,肯定是變態;
女主肯定劈腿了,不然怎麼把潘某氣成那樣?
男主上班的高中火速將他調離一線崗位,通報批評;
女主的媽媽出來哀求網友不要再轉發,女兒現在已經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
豔照門過去了十年,結果還是和十年前一樣,受害者被責罵。而女性,依然位於鏈條最底端、受影響最深的那個。
2008年,豔照門爆出之後,公眾矛頭全部對準視頻的主角,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被公司打造成「清純玉女」人設的阿嬌。
洩露視頻的電腦小哥沒有出來道歉,隱私被洩露的阿嬌卻被公司安排出來道歉,她哭著說出那句「很傻很天真」,卻引來更猛烈的嘲諷和辱罵。
一夜之間,演出被停、綜藝取消,連陳凱歌執導的電影《梅蘭芳》中,阿嬌已拍攝完成的戲份也全部被刪除。
阿嬌和陳冠希的「豔照」,不過是戀愛中的女孩,極力配合所愛的人罷了,何錯之有?
如果說阿嬌違背了人設,人設難道不是公司定的嗎?一個員工去跟公司槓才對嗎?
十年後的她,在《演員請就位》中出演阮玲玉,終於重圓和陳導合作的願望。
但一個女演員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了。
為什麼人們總是喜歡指責受害者?
美國心理學家梅爾文·勒納是最早研究公平假說的人之一。他想探究為什麼在悲劇發生時,人們反而喜歡指責受害者。
勒納做了一個實驗,讓參與者完成記憶任務,一旦記錯了,就要接受電擊。
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旁觀者看到參與者被電擊的痛苦反應時,並沒有表示同情,反而會認為,這個人太笨了!
實驗表明,當觀察者無力改變受害者的命運時,常常會否定和貶低受害者。
因為大多數人都相信「世界是公平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很難接受為什麼有些人明明什麼都沒做錯,卻遭遇了不幸;
更不能接受,有些事那麼不公平,我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無能為力。
所以只好認為,受害者遭到不幸,肯定是因為ta哪裡做得不好,這都是ta自找的。
只要自己不像受害者那麼笨、做錯事,就不會遭遇同樣的事。
越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受害者被指責的可能性就越大。
通過指責受害者,旁觀者才能緩解對殘酷世界的恐懼,找回安全感。
施害者越來越猖狂
受害者越來越危險
受害者有罪論,會帶來兩個嚴重的後果:
第一,施害者越來越猖狂。
2018年9月,韓國警方接到女星具荷拉男友崔鍾範的報警。崔鍾範稱因提出分手被家暴,還展示了臉部的抓痕,具荷拉立刻被網友圍攻。
但很快大家就發現,真正被家暴的是具荷拉!
因為具荷拉吃午飯時有異性但沒有通知他,崔鍾範深夜回家後將具荷拉踹醒,破口大罵,具荷拉只是試圖推開他,他卻扯住她的頭髮猛推,還將空氣淨化器砸向她。
醫院驗傷的結果,具荷拉身上多處挫傷、淤青、子宮出血。
出人意料的是,具荷拉過了一天就向男友求和。
媒體爆料,原來崔鍾範錄下了兩人的性愛視頻,揚言要公布毀掉她的星途,脅迫女方道歉。
具荷拉甚至曾在電梯內下跪求他不要把視頻發給媒體。
具荷拉被證明無辜,但網絡上對她的攻擊從來沒有停止過,她還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兩次自殺未遂。
具荷拉事件引發大規模抗議,超過20萬名請願人要求嚴懲以性視頻威脅報復女性的行為,結果竟然是,罪犯連一天牢都不用坐?
被公司辭退後,崔鍾範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髮型設計室,開派對慶祝,毫無悔意。
也許正是這個結果徹底壓垮了具荷拉,她放棄在韓國的事業、遠離家人來到日本,於2019年11月24日第三次自殺,結束了28歲的生命。
具荷拉自殺後,有人跑到崔鍾範的社交平臺開心地說,現在你可以把視頻發出來了,反正也沒人告你了,哈哈哈。
具荷拉的去世不僅沒有影響到崔鍾範的生活,反而還讓他有了名氣。
具荷拉的親哥哥再次起訴他,這一次可能是迫於具荷拉已死的壓力,他被判入獄1年。
一條生命,只換來一年刑期。
世道變壞,是從施害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受害者卻被加倍懲罰開始的。暴力總是被寬容,就會一再升級。
第二,受害者有罪論只會讓受害者越來越多。
受害者有罪論的論點之一,是被侵犯的人,總是那些穿著暴露、言行放蕩的女性,只要老老實實就會安全。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今年爆出的韓國N號房事件,牽扯的受害女性高達數十人,年齡最小的才11歲,比具荷拉的遭遇更悲慘。
她們只是因為被主犯竊取了個人資料,然後就被要挾拍下不雅照片,並以散布給家人為要挾,脅迫受害者拍攝性剝削視頻。
研究犯罪的心理學教授認為,惡魔眼裡的完美受害者,就是那些膽小怕事的孩子。
想靠小心行事保護自己根本沒用,反而會被當做目標被更肆無忌憚地傷害。
宣揚「受害者有罪論」,就是在給罪犯輸送完美受害者。
阿米爾·汗在《真相訪談》中說過一句話,在犯罪之前感到害怕的,應該是罪犯,但是現在,害怕的卻是我們。
在這樣的社會裡,男性就會安全嗎?
N號房事件被查出也有「男子版」。受害者大多是十幾歲的男孩,甚至還有小學生,當初以「可以幫忙合成朋友的淫照」吸引他們上鉤,掌握個人資料後,就開始脅迫他們拍下不堪的影像。
遭受受害者有罪論荼毒的,不只有女性。
「受害者有罪論」也許可以給旁觀者一時的安全感,但從長遠看,只能讓施害者更猖狂,旁觀者遲早也會被殃及,害人也害己。
打破受害者有罪論
我們的身體只有自己能決定
想打破「受害者有罪」的潛規則,不給未來的自己挖坑,我們可以做兩件事:
第一,受害者要相信自己,勇敢發聲。
美國「豔照門」事件中,明星詹妮弗·勞倫斯等人在內的多名受害者,手機裡包括裸照在內的照片都被黑客竊取,並洩露在網上。
勞倫斯第一時間就公開發聲:「這不是醜聞,這是性犯罪。」她說,「這是我的身體,應該由我做主……我甚至不能想像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錯的不是我們,而是縱容犯罪的惡意土壤。
「蕩婦羞辱」讓受害者害怕為自己發聲。
這永遠改變不了受害者的命運。對變態犯罪最有效的打擊,就是讓它暴露在陽光下。
第二,當我們是旁觀者的時候,不要以為和我們無關。為受害者吶喊,哪怕沉默也比跟著別人一起指責更善良。
2018年時,一名女性在網上發表匿名文章,稱自己被資深媒體人章文強姦。
一個是連名字都不敢透露的無名人士,一個是知名媒體人,本來這件事又會像以前一樣石沉大海。
但是作家蔣方舟看到後發朋友圈聲援:「我也被此人性騷擾過,坐牢吧,人渣。」
蔣方舟發聲後,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揭發章文。
愛爾蘭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曾經說過一句名言:「邪惡取得勝利唯一的必要條件是,讓好人無所事事。」
不要以為別人的事和你無關,總有一天你也會身處其中。
如果你能聲援,請發出你的聲音;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感到害怕,至少不要參與烏合之眾的狂歡。
當我們被侵犯時,好人聚力,團結一起狙擊施害者,才是我們安全的唯一出路。
- The End -
作者簡介:八段錦,心理諮詢師+建築師,微信公號「心理八八」(ID:bdjxlbb),用治癒的聲音,講述走心的心理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