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精神文明和校園文化建設領域,上海大學已經獲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榮譽。
上海大學於2011年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2015年再次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2017年11月,榮獲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2019年4月,榮獲首屆「上海市文明校園」稱號;2020年11月,經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批准,上海大學全國文明校園複查合格。
自2017年獲得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以來,上海大學在文明文化建設方面成就斐然:
2017年1月,《薪火相傳 育人樹魂——1922-1927年上海大學紅色記憶傳承項目》榮獲「第九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報選展示」二等獎;
2017年3月,上海大學的《「從大國方略」到「創新中國」——上海大學成功打造「中國」品牌課 》榮獲第三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示範項目;
2017年8月,上海大學獲得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7年11月,上海大學承辦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賽,獲全國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三等獎1項,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二,連續四次捧得「優勝杯」;
2018年度,上海大學參與完成的「入耳入腦入心,同向同行同頻:以思政課為核心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8年3月,上海大學「310與滬有約」海派文化傳習活動榮獲第四屆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特色展示項目;
2018年11月,上海大學「中華古詩文吟誦和創作基地」入選教育部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9年4月,上海大學榮獲首屆「上海市文明校園」稱號;
2019年10月,溯園(上海大學博物館)獲批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此外,上海大學還獲得2018年度上海市徵兵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獲批上海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創建單位等榮譽稱號。
上海大學為什麼能夠蟬聯「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上述建設成就的背後,是怎樣的付出和努力?
一系列榮譽的背後,是全校師生秉持「自強不息」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校訓精神,致力於「追卓越、創一流」;人人都是「晨曦中的趕路人」和「更上層樓的攀登者」;是「做就做到極致,幹就幹成一流」的生動體現。
多年來,上海大學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以文明校園「六個好」為標尺,堅持以美育人和以文化人。我們堅持正確的導向引領人、高雅的文化薰陶人、優美的環境培育人、感人的事跡激勵人的文化育人理念。在世界大學行列中書寫鮮明印記,在踐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顯上大特質。
上海大學推進「全國文明校園」建設工作的主要舉措是:
不忘初心使命,在「思想道德建設好」上下深功夫。學校重視立德樹人,成立了由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把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首日教育等儀式文化活動中,全面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上海大學課程思政創新獨樹一幟。在《大國方略》系列思政課程基礎上,推進課程思政領航校建設。營造了「門門、課課和人人」參與課程思政的育人氣氛。學校構建了獨具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推進「卓越班級」、「樣板支部」建設、「三圈三全十育人」和「本科生全程導師制」,打通育人「最後一公裡」,實現了立德樹人新突破。
學校紮實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去年以來舉辦的「四史」主題展覽《於洪流中——上海大學校史圖片展》《體育使命的歷史追溯與展望》《溯初心汲力量——浦東開發開放作品展》《常州三傑——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生平事跡展》等,使師生們深受教育。
班子團結有力,在「領導班子建設好」上下好工夫。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切實履行管黨治黨和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校黨委堅持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學校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形成「四史」學習教育常態化機制;校領導班子帶頭學習,堅持周二集體晨讀和周四中心組學習,黨政主要領導為全校師生上「開學第一課」。領導班子大膽開拓,勇於創新,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學校健全乾部選拔任用全鏈條工作機制,著力培養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形成「全覆蓋」考評和「全閉環」表彰激勵體系。
隊伍素質過硬,在「教師隊伍建設好」上下足功夫。學校重視教師隊伍和師德師風建設,嚴格把控教師準入資格和制度,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度。重點實施「偉長學者計劃」和「創新博士後泮池計劃」,實施基層黨建質量提升「溯源創優」計劃。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海大學信息辦主任許華虎教授團隊,在2020年1月27至28日,僅用48小時就研發出了「健康之路」信息系統,並提供給國內10多所高校免費使用。
2020年11月,我校機自學院彭豔教授榮獲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陳立群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近日,我校退休教師沈啟華榮獲「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堅持以文化人,在「校園文化建設好」上下大工夫。百年上大,歷史光榮。我校大力實施校史工程,開展「百年校史千人講」活動,在傳承紅色基因中以文化人,在傳播傳統文化中以美育人,在講述上大故事中樹立卓越形象,在校內外主流媒體傳播上大聲音。近年來,上海大學依託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全國紅色文化戰略聯盟、漁陽裡歷史文化研究會等育人平臺,開展了一系列紅色文化研究、創新和傳承活動。編撰出版了《百年上大畫傳》《永遠的校長》《從上海大學(1922-1927)走出來的英雄烈士》《上海大學與現代名人》等文獻與著作;打造了大師劇《錢偉長》和話劇《紅色學府》等校園文化精品。此外,上海大學多年打造的國際文化節、菊文化節、大學生電影節、大學生國際廣告節等,在社會上影響廣泛,成為高等院校一道靚麗的風景。
打造美麗校園,在「校園環境建設好」上下深工夫。近年來,上海大學致力於打造美麗校園、低碳校園、平安校園、和諧校園與智慧校園,建設了一批高水平校園文化設施;積極推進精細化垃圾分類;大力推進AI應用場景及智慧校園建設,強化了校門管理,實現了人臉識別系統校門全覆蓋;我校還積極響應黨和國家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號召,去年以來堅持推行小份餐、半份菜,「小鳥胃」風靡全國高校,成為飲服行業的新風尚,並受到主流媒體廣泛報導。
加強陣地建設,在「活動陣地建設好」上下足功夫。上海大學加強了對於各類活動陣地的分類管理,築牢輿論宣傳和活動陣地。近年來,學校相繼建設和打造了溯園(上海大學博物館室外展區)、校史館、錢偉長圖書館、錢偉長紀念館、上海方言展示館等重要文化場館和育人平臺。整飭一新的偉長劇場達到了A類劇場的水準。學校還搶救性記錄和發掘革命故事,創作百集《紅色傳承》紀錄片;開展「講述中國 見證歷史」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發掘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