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曼聯在三月宣布與中場內馬尼亞·馬蒂奇自動續約一年後,球迷都有著質疑聲音,當時內馬尼亞·馬蒂奇並不算十分突出,在賽季上半季亦沒有太多上陣機會(在去年12月贏伯恩利前,內馬尼亞·馬蒂奇僅正選上陣兩場),加上年事漸大,以及有年輕青訓中場斯科特·麥克託米奈崛起,令球迷都不甚理解,但最近內馬尼亞·馬蒂奇最近打破30歲以上球員每次續約只會續約一年的曼聯慣例,短期內再度續約,並續兩年至2023年,但球迷今次評價正面,究竟內馬尼亞·馬蒂奇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救贖﹖其實這是有內在及外在因素。
內在原因:經驗豐富,停賽回春
在內馬尼亞·馬蒂奇表現不佳的時候,弗雷德乘勢上位,令內馬尼亞·馬蒂奇上陣時間更少,更曾令他萌生去意,而且曼聯在索爾斯克亞帶領下,上演年輕風暴,更令已31歲,踢法較"不動如山"的內馬尼亞·馬蒂奇格格不入。但正是他的經驗及穩健的打法令他得到機會留下來。
正因為曼聯的青春風暴,往往令中場留下不少空間,弗雷德的控球尚有缺陷,斯科特·麥克託米奈雖有活力,但尚未能夠當重任,而有不俗傳控能力的內馬尼亞·馬蒂奇更可以為紅魔穩住中場,而對布萊頓一戰中,而精彩控傳策動反攻,更是好久不見。事實是在紅魔首季在中場攻防中不時有亮眼演出的內馬尼亞·馬蒂奇,在"穆三年"後期中,與曼聯一損俱損,如今紅魔再次"魔性澎湃",似乎與內馬尼亞·馬蒂奇表現有點唇齒相依。而大家看到的是,是內馬尼亞·馬蒂奇在後場的用球比起斯科特·麥克託米奈及弗雷德更有冷靜。
而在球場外,作為年輕紅魔中其中一位年紀較大,資歷較深的球員,他的成熟同樣可為年輕小將作正面影響。
在複賽前,往往上陣時令人覺得他略顯疲態及老態的內馬尼亞·馬蒂奇,在複賽後突然重拾狀態,與去年聖誕比較,內馬尼亞·馬蒂奇場均傳球多了20次,成功率為87%,場均觸球亦更多,而每場拿回球權的次數由五次增至七次。當然當中有他上陣多了的因素,但他上陣多了其實也是好表現的回報。
而內馬尼亞·馬蒂奇在複賽後面對熱刺後備入替,亦扼殺了不少熱刺的反擊機會,而為何他的控場能力終於再度得到青睞﹖就是與外在因素有關!
外在因素:布魯諾·費爾南德斯來投,博格巴復出
放心,我不是說射門布魯諾·費爾南德斯來投令隊友的濫情煽情對白,而是他與博格巴同場時,戰術上使用內馬尼亞·馬蒂奇搭配二人的確較適合。布魯諾·費爾南德斯不吝力氣防守,但作為roaming playmaker,球隊自然不想他多花氣力回防,因此看到布魯諾·費爾南德斯回防站好防守位置,也不期望他會投入太多力度,而博格巴在布魯諾·費爾南德斯來投後,多在後場作組織,而他雖然多了留在後防,但他防守功力及態度實在不太令人恭維,而如果用上弗雷德,控球上容易失球,身形亦輸,而且組織作用上亦與博格巴有點重疊,至於斯科特·麥克託米奈雖然有活力,而且踢法硬朗,但他現時更像一位box to box中場,在氣場、閱歷、大局觀及位置感上都不能勝任anchor man角色,尚需時間浸淫,而內馬尼亞·馬蒂奇的技能正好適合放在博格巴與布魯諾·費爾南德斯同場的場合下。
後移的內馬尼亞·馬蒂奇同時可以為兩位邊後衛球員亞倫·萬-比薩卡及盧克·肖補位,而兩位球員的攻守控制得宜亦不會令內馬尼亞·馬蒂奇過勞,其中盧克·肖後上時機判斷更好,亞倫·萬-比薩卡有更強體力,而且更敢於在對方三閘線作最後一傳,亦避免了自己失球後要內馬尼亞·馬蒂奇長時間於中場回右後衛補位,更令內馬尼亞·馬蒂奇可以安心與兩位中後衛在後場鞏固防守及多一個出球點。
當然最重要的是,是機會來了,內馬尼亞·馬蒂奇再次把握住,而令人有點擔心的是,在密集賽程下,內馬尼亞·馬蒂奇表現是否會在連戰下顯疲態﹖那就看索爾斯克亞的功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