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兒,徽宗帝夢遊梁山伯」大結局中,宋江被任命為楚州安撫使兼楚州兵馬總管。宋江到任之後,愛民如子,勤勞公事,被百姓和屬下贊為神明。
宋江閒暇之餘喜歡外出遊山玩水,無意間遊到了蓼兒窪,他見此地山清水秀,又山峰環繞,可謂是龍盤虎踞,心中很是喜歡,便吩咐屬下日後便將他埋葬在此。
梁山一干人等雖然受到了朝廷的封賞,但朝廷的大權還掌握在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手中。四人先是害死了盧俊義,又誆騙宋徽宗以安撫宋江的名義給他賜御酒,隨後四人從中設下計謀,將宋徽宗賜下的御酒變成了毒酒,想以此除去宋江。
不久之後,宋徽宗的御酒和聖旨傳到楚州,宋江帶領大小官僚恭迎宋徽宗聖旨,並當場飲下御酒。喝了御酒之後,宋江肚痛難忍,細想之下,他料到這是奸臣們在酒中做了手腳。但毒酒已經滲入臟腑,已經無法施救,宋江為了梁山忠義能名傳後世,只好作罷。
宋江喝了毒酒後,便召李逵前來相聚。他擔心李逵日後造反毀了梁山名聲,於是便讓李逵喝下了毒酒,並告知李逵,死後在蓼兒窪相聚。李逵聽後,流淚拜別了宋江。李逵走後不久,宋江便毒發身亡,被葬在了蓼兒。
李逵回到鎮江,隨後不久也毒發身亡,屬下遵其遺願將他送去蓼兒窪與宋江葬到了一起。
宋江和李逵死後,吳用和花榮因李逵宋江託夢,便不約而同地到了楚州。
吳用先到一步,他一番打聽,知道宋江和李逵果然死了,吳用悲痛萬分,逕自朝蓼兒窪而去。
吳用在宋江和李逵墳前大哭了一場,隨後正準備自縊而死,卻又見到了花榮到來,兩人見了對方,都吃了一驚。兩人續了一番情誼,雙雙在宋江墳前自縊而死。
其實,從某些層面上來說,吳用之所以會在宋江墳前自縊而死,並非如他所說的是為了「梁山兄弟情義」,而是另有隱情!在筆者看來,吳用表面上是為宋江哭墳,其實他苦的是對宋江的「恨」與「無奈」。
縱觀整個「水滸」故事,我們便能發現,其實真正操控梁山的人並非晁蓋和宋江,而是梁山軍師智多星吳用。
從最初的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晁蓋上梁山、林衝火併王倫,到後來的推宋江座頭把交椅等等,我們可以發現,吳用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在整個水滸傳中有這種能力的也只有吳用一人。
梁山集團成立後,吳用起初想一心輔佐晁蓋幹一番事業,但隨著與晁蓋的相處,他發現晁蓋並無大的胸襟眼見,最多也只算是一介武夫,江湖草莽漢子。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從那時開始,吳用與晁蓋之間便有了隔閡。
宋江上了梁山後,吳用發現和晁蓋相比,宋江不但聲名遠播人緣極好,心中更是暗藏大志,於是他便開始重視起了宋江,時刻與宋江搞好關係。但當時的梁山之主畢竟還是晁蓋,吳用只能暗中見機行事。後來晁蓋為了樹立威信,便親自帶兵討伐曾頭市,結果卻是身中毒箭,無功而返。此處聯繫到後來吳用在宋江墳前見到花榮時兩人都是大驚,我們便能推測,晁蓋身中毒箭很有可能就是吳用與花榮暗中所為,晁蓋之死,吳用才是幕後主使。
晁蓋死後,吳用等人將宋江推上了頭把交椅,隨後水泊梁山排出了108位好漢,第一是天魁星及時雨宋江,第二位天罡星盧俊義,第三位就是智多星吳用。吳用雖然排在第三位,但他在梁山的地位幾乎和宋江並列,大多數時候宋江也要靠他來出謀劃策。
與其說吳用是在輔佐宋江,為了梁山大業,不如說吳用這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己。吳用很聰明,他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因此寧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軍師,實則宋江只是他的擋箭牌而已。
後來宋江喝了毒酒身亡,吳用在宋江墳前大哭一場後自縊而死,其實並非真的是為了兄弟情義,在筆者看來,其中有三個原因:
一、恨宋江。
吳用之所以「恨」,首先便是宋江死了,宋江是他的擋箭牌,被招安之後,只要宋江在,吳用和其餘眾兄弟就能平平安安的享受榮華富的。可宋江這棵蒼天大樹倒下了,梁山泊這片森林中最高最引人注意的大樹便是吳用。此時的吳用好恨,他辛辛苦苦策劃了這一切,最終卻付諸東流,他實在有些不甘心。
二、恨宋江帶走了李逵。
在吳用看來,宋江自己死了也就算了,竟然把李逵也帶走了。若是李逵還活著,以李逵的脾氣,吳用便有機會利用李逵集結昔日的梁山好漢,打著為宋江報仇的名義,東山再起,隨後自己做老大。但宋江似乎預先想到了這一切,先讓李逵喝了毒酒,斷了吳用等人的後路。
三、無奈。
讓吳用最感到無奈的,便是當時的朝廷,宋徽宗並不怎麼昏庸,但手下的四大奸臣卻串通一氣,陷害忠良。此時的吳用早已想到,宋江一死,其餘在朝廷中為官的眾兄弟必然會受到奸臣的彈劾與排擠,既然無力回天,以其等到後來被奸臣們定位亂臣賊子,不如自行了斷,還能落得個「忠臣、有情有義」的好名聲流傳後世。
由此三點,吳用雖然心有不甘但卻也是一心赴死,於是便和花榮在宋江墳前雙雙自縊而死。可見,吳用並非「無用」,其實他才是水滸中真正的幕後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