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為何在宋江墳前大哭後自縊而死?兄弟情義只是藉口,背後另有原因

2020-12-14 騰訊網

在《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兒,徽宗帝夢遊梁山伯」大結局中,宋江被任命為楚州安撫使兼楚州兵馬總管。宋江到任之後,愛民如子,勤勞公事,被百姓和屬下贊為神明。

宋江閒暇之餘喜歡外出遊山玩水,無意間遊到了蓼兒窪,他見此地山清水秀,又山峰環繞,可謂是龍盤虎踞,心中很是喜歡,便吩咐屬下日後便將他埋葬在此。

梁山一干人等雖然受到了朝廷的封賞,但朝廷的大權還掌握在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手中。四人先是害死了盧俊義,又誆騙宋徽宗以安撫宋江的名義給他賜御酒,隨後四人從中設下計謀,將宋徽宗賜下的御酒變成了毒酒,想以此除去宋江。

不久之後,宋徽宗的御酒和聖旨傳到楚州,宋江帶領大小官僚恭迎宋徽宗聖旨,並當場飲下御酒。喝了御酒之後,宋江肚痛難忍,細想之下,他料到這是奸臣們在酒中做了手腳。但毒酒已經滲入臟腑,已經無法施救,宋江為了梁山忠義能名傳後世,只好作罷。

宋江喝了毒酒後,便召李逵前來相聚。他擔心李逵日後造反毀了梁山名聲,於是便讓李逵喝下了毒酒,並告知李逵,死後在蓼兒窪相聚。李逵聽後,流淚拜別了宋江。李逵走後不久,宋江便毒發身亡,被葬在了蓼兒。

李逵回到鎮江,隨後不久也毒發身亡,屬下遵其遺願將他送去蓼兒窪與宋江葬到了一起。

宋江和李逵死後,吳用和花榮因李逵宋江託夢,便不約而同地到了楚州。

吳用先到一步,他一番打聽,知道宋江和李逵果然死了,吳用悲痛萬分,逕自朝蓼兒窪而去。

吳用在宋江和李逵墳前大哭了一場,隨後正準備自縊而死,卻又見到了花榮到來,兩人見了對方,都吃了一驚。兩人續了一番情誼,雙雙在宋江墳前自縊而死。

其實,從某些層面上來說,吳用之所以會在宋江墳前自縊而死,並非如他所說的是為了「梁山兄弟情義」,而是另有隱情!在筆者看來,吳用表面上是為宋江哭墳,其實他苦的是對宋江的「恨」與「無奈」。

縱觀整個「水滸」故事,我們便能發現,其實真正操控梁山的人並非晁蓋和宋江,而是梁山軍師智多星吳用。

從最初的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晁蓋上梁山、林衝火併王倫,到後來的推宋江座頭把交椅等等,我們可以發現,吳用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在整個水滸傳中有這種能力的也只有吳用一人。

梁山集團成立後,吳用起初想一心輔佐晁蓋幹一番事業,但隨著與晁蓋的相處,他發現晁蓋並無大的胸襟眼見,最多也只算是一介武夫,江湖草莽漢子。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從那時開始,吳用與晁蓋之間便有了隔閡。

宋江上了梁山後,吳用發現和晁蓋相比,宋江不但聲名遠播人緣極好,心中更是暗藏大志,於是他便開始重視起了宋江,時刻與宋江搞好關係。但當時的梁山之主畢竟還是晁蓋,吳用只能暗中見機行事。後來晁蓋為了樹立威信,便親自帶兵討伐曾頭市,結果卻是身中毒箭,無功而返。此處聯繫到後來吳用在宋江墳前見到花榮時兩人都是大驚,我們便能推測,晁蓋身中毒箭很有可能就是吳用與花榮暗中所為,晁蓋之死,吳用才是幕後主使。

晁蓋死後,吳用等人將宋江推上了頭把交椅,隨後水泊梁山排出了108位好漢,第一是天魁星及時雨宋江,第二位天罡星盧俊義,第三位就是智多星吳用。吳用雖然排在第三位,但他在梁山的地位幾乎和宋江並列,大多數時候宋江也要靠他來出謀劃策。

與其說吳用是在輔佐宋江,為了梁山大業,不如說吳用這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己。吳用很聰明,他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因此寧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軍師,實則宋江只是他的擋箭牌而已。

後來宋江喝了毒酒身亡,吳用在宋江墳前大哭一場後自縊而死,其實並非真的是為了兄弟情義,在筆者看來,其中有三個原因:

一、恨宋江。

吳用之所以「恨」,首先便是宋江死了,宋江是他的擋箭牌,被招安之後,只要宋江在,吳用和其餘眾兄弟就能平平安安的享受榮華富的。可宋江這棵蒼天大樹倒下了,梁山泊這片森林中最高最引人注意的大樹便是吳用。此時的吳用好恨,他辛辛苦苦策劃了這一切,最終卻付諸東流,他實在有些不甘心。

二、恨宋江帶走了李逵。

在吳用看來,宋江自己死了也就算了,竟然把李逵也帶走了。若是李逵還活著,以李逵的脾氣,吳用便有機會利用李逵集結昔日的梁山好漢,打著為宋江報仇的名義,東山再起,隨後自己做老大。但宋江似乎預先想到了這一切,先讓李逵喝了毒酒,斷了吳用等人的後路。

三、無奈。

讓吳用最感到無奈的,便是當時的朝廷,宋徽宗並不怎麼昏庸,但手下的四大奸臣卻串通一氣,陷害忠良。此時的吳用早已想到,宋江一死,其餘在朝廷中為官的眾兄弟必然會受到奸臣的彈劾與排擠,既然無力回天,以其等到後來被奸臣們定位亂臣賊子,不如自行了斷,還能落得個「忠臣、有情有義」的好名聲流傳後世。

由此三點,吳用雖然心有不甘但卻也是一心赴死,於是便和花榮在宋江墳前雙雙自縊而死。可見,吳用並非「無用」,其實他才是水滸中真正的幕後強者。

相關焦點

  • 梁山上的狗頭軍師吳用,臨死前後悔沒有聽混江龍李俊的話
    對梁上的貢獻:設計逼多人上梁山,壯大實力/讓梁山成功招安上山後擔任的職務:軍師最終排名:第三名 天機星最後下場:吊死在宋江墳前吳用 飾演者 李宗翰吳用其實是可以不用死的,他不是死在宋江墳前,而是死在自己的站隊問題上面。
  • 水滸傳中死得最冤的3大好漢,個個讓人惋惜,第一最讓人心痛
    一部慷慨激昂的《水滸傳》給人們帶來無數激情,可是臨近尾聲只是卻迎來了壯士斷臂,好漢刎頸的場面,悽慘至極,讓人不忍心見其慘狀。縱能以死而慰身平之志,不枉一腔熱血,亦為雖死無憾;而命喪無謂之處,一身好本領不得建更大之功勳,可謂冤甚至哉!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盤點一下水滸傳中三大被冤死的梁山好漢。
  • 《水滸》中的吳用到底是怎樣的人?是「智比諸葛」還是「無用」?
    當然,這只是謙虛,後來吳用還是坐了第二位,不過從對話中我們能發現什麼呢?林衝的對話很自然,是古代民眾對於知識分子敬畏的體現;但吳用的回答很精妙,他說自己僅僅是「村中學究」,但「讀過兵法」,明顯能體現出,吳用對自己的實力(讀過孫吳兵法)有自信,吳用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村中學究)很不滿!不過,現在吳用有了自己的舞臺了——梁山!
  • 網友:史上有吳用這個人?
    諸葛亮兩個不同時代的故事卻有個共同點:亂世出英雄。三國中,桃源三兄弟,以義為本,立足於亂世之中;「寧負天下人」的曹阿瞞;士別三日,讓人刮目相看的呂蒙。智多星吳用智多星吳用:首先大家要知道,吳用是個虛擬人物,歷史上並不存在的,他的存在是為了增加水滸的飽滿度。吳用喜歡自比諸葛亮,就像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一樣。自稱「加亮先生」,此名何意就不言而喻了。
  • 《水滸傳》中宋江在陳橋驛斬殺梁山兄弟,背後有何隱喻?
    宋江聽說後,大驚失色,吳用說:「省院官甚是不喜我等,今又做得這件事來,正中了他的機會。只可先把那軍校斬首號令,一面申復省院,勒兵聽罪。急急可叫戴宗、燕青悄悄進城,備細告知宿太尉。煩他預先奏知委曲,令中書省院讒害不得,方保無事。」宋江採用了吳用的應對方案,先是讓這個軍校自縊,再梟首,懸掛陳橋驛示眾,以平息事態。皇上也覺得宋江的認錯態度不錯,就沒有進一步追究。
  • 宋江死後,為何花榮也選擇自縊身亡呢,這2點原因能解釋明白
    在當初徵方臘回來之後,梁山人馬可謂是損失慘重,而且即便是在受到朝廷封賞之後,宋江和盧俊義也是難逃一死,而除了他們之外,其實其他的梁上昔日頭領們基本都是沒什麼被加害,但是我們看到在故事的最後,吳用和花榮卻決定自縊身亡,那麼這個決定到底是因為什麼做出的呢?
  • 吳用親眼見到史文恭就明白了:此人不會射箭,射殺晁蓋的另有其人
    咱們今天的依據,是水滸原著而不是電視劇,電視劇為了彰顯宋江的忠義,刻意弄了一張黑鍋一樣的弓,讓史文恭背上了,但是在水滸原著中,根本就沒說那一箭是史文恭射的,就連託塔天王晁蓋臨終前,也沒有說仇人就是史文恭。晁蓋對宋江說的是「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 吳用逝世前終於醒悟,其實梁山真正的一把手,從來不是宋江
    提起吳用大家估計都不會陌生,因為吳用是梁山的軍事,他在梁山排行第三位。因此江湖又稱吳用為「智多星、賽諸葛,加亮先生」。可見吳用當時在梁山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而且也是有一定的話語權的。哪麼為何吳用在逝世前終於醒悟,其實梁山真正的一把手,從來都不是宋江,哪麼誰才是梁山真正的一把手?
  • 宋江吳用受封官職到底有多高?趙佶蔡京高俅都睡不著覺
    最先提出招安想法的是以宋江、吳用為首的派系,這一派系基本是曾經追逐官場後,又在官場失意的角色。因此在他們看來,再次招安能夠讓他們得到一直想要的官位。 也許有人也會覺得在梁山上也很不錯,但事實上被水泊所包圍的地方,只能算是窮山惡水,又怎麼能與高官厚祿相提並論呢? 如果不信,看看他們所分封的官職有多高,也許就明白了。
  • 宋江吳用合謀殺掉三個梁山好漢,為何不會想殺魯智深?原因有三個
    李逵誤以為宋江強搶民女,宋江和吳用都知道這是一場誤會,但還是鄭重其事地籤下生死文書,就是想殺李逵一個啞口無言。只是沒想到有那麼多人求情。宋江發覺現在動手為時尚早,就順水推舟饒了李逵,但是威懾作用已經起到了:李逵,你的小命就攥在我手裡,往後說話注意點!吳用會勸宋江幹掉的第二個人,是小旋風柴進,殺了柴進可以免除後患
  • 水滸傳:吳用為什麼會倒向宋江呢?問題出在攻打祝家莊上面
    在水滸中,人們都非常敬佩梁山好漢之間的兄弟的情義,其實這不過都是表象而已,事實上則是各懷鬼胎,分成了好幾個集團,比如晁蓋集團、宋江集團、武松集團等等,關係是非常複雜的,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剛開始的時候軍師吳用和晁蓋的關係是非常好的,可是在後期又轉向扶持宋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水滸傳裡的兄弟情感天動地
    水滸傳裡的兄弟情是人間大愛,他們兄弟間那種真誠無私、以命相交的情義是我們追捧水滸傳的原因之一。一聲「哥哥″、一聲"兄弟」感人肺腑,讓人淚目,他們愛兄弟勝過愛自己。尤其和今天對比,更覺得他們那種唯兄弟情義至上的質樸感情多麼難能可貴。
  • 水滸傳中極其偽善的人是宋江吳用?都錯了!全忽視了這位忠義真小人
    在後世對《水滸傳》人物的評價中,宋江和吳用向來被視作「偽君子」的代名詞,其實都搞錯了!極其偽善的人不是宋江吳用,全忽視了梁山上另一個隱藏極深的忠義偽善面孔,他就是「黑旋風李逵」!乃真小人也。在大多數讀者眼裡宋江和吳用這種有智慧、有城府的人遠比李逵、武松這樣的莽夫難以捉摸,細讀《水滸》,確實如此,先來說宋江,初次在書中露面時,宋江帶給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覺都是懦弱,即使看到整本書結局還是會有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看中功利之人,畢竟最終在他的帶領下梁山眾人接受招安,落得大部分好漢死於非命的結局;
  • 吳用自盡前才醒悟,自己一生富貴全靠他
    在水滸中,有很多智囊型的人物,他們的武力並不出眾,但是卻靠著自己的智慧,在梁山上攪風攪雨,他們的作用甚至超過了以武力見長的盧俊義、林衝、武松等人! 他們有自稱智多星的吳用、有入雲龍公孫勝、有神機軍師朱武等等。
  • 最讓人討厭的五個梁山好漢:有吳用宋江孫立,為何沒有李逵王英?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最讓人討厭的五個梁山好漢:有吳用宋江孫立,為何沒有李逵王英?李逵討厭不?討厭;王英討厭不?討厭。李逵的種種惡行且放在一邊,單看他的吃相,就讓人捂著鼻子躲開:三個人一起吃魚湯,李逵「 伸手去宋江碗裡撈將過來吃了,又去戴宗碗裡也撈過來吃了。滴滴點點,淋一桌子汁水,把三碗魚湯和骨頭都嚼吃了。」
  • 水滸傳中有八個人參與智取生辰綱,為何楊志偏偏只恨吳用一人?
    眾所周知,有赤發鬼劉唐、託塔天王晁蓋、智多星吳用、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入雲龍公孫勝、白日鼠白勝八個人參與了智取生辰綱的行動,可以說智取生辰綱是一次集體行動,這次雖然行動取得了偉大的成功,但是卻害的青面獸楊志再一次丟掉了工作,失去了唯一的一次回歸體制的機會。
  • 「智多星」吳用是不是梁山最陰險的人
    吳用最後的結局並不好,宋江李逵死後託夢給吳,吳用便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左側,到地下陪宋江晁蓋去了,也算忠心耿耿。 以上說了吳用的生平來歷,那說有人說吳用陰險又從何談起呢?舉幾件事例,看看吳用是真智慧還是真陰險。
  • 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逵,為何不敢動武松?看看他發現了什麼
    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逵,為何不敢動武松,看看他發現了什麼。敬畏其武力值李逵與武松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曾經打死過老虎。武松當年在景陽岡喝醉之後不聽勸告要過景陽岡,遇到了一隻打老虎,趁著醉意,武松用一根齊眉棍打老虎,棍子打斷之後直接用拳頭打死了老虎,一時間成為遠近聞名的打虎英雄。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