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倫敦的人,一定被那些在大街小巷、車站鬧市表演的街頭藝人吸引過目光。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膚色,操著不同的口音,在倫敦這個喧囂的城市演繹著各自的人生。
聖誕臨近,英倫圈走近那些表演者,聽他們分享倫敦街頭的喜怒哀樂。
是一名來自法國的小丑,從2005年開始,他就在倫敦柯芬園表演,他雖然收入不高,但他說:「你剛才看的是我第39場演出,我需要100次表演來熟練。」「春天你再回來看我,我會表演得更好」
他身穿白色寬鬆的醫生大衣,頭上戴著「診療鏡」和框架眼鏡,藍色褲子和橙色皮鞋十分亮眼。他花了些時間在袋子裡翻找道具。場面開始變得尷尬,因為沒有人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麼,人群中圍觀的兩個小孩失去了耐心,一溜煙跑了。但這並不影響Beano的表演,對此,他似乎早已習慣。每換一次造型,他都會走回音響旁邊,就在這個時間空擋,遊人們也漸漸散去。
表演結束前,記者環顧四周才發現自己是最後的觀眾。Beano接著說,「表演結束之後我會拿著我的帽子站在這裡,如果你喜歡我的表演的話,請大膽走向前,一鎊兩鎊都可以。」然而,表演結束後,Beano孤獨地站在舞臺中,無人問津。
雖然在倫敦生活了20多年,但出生於法國巴黎的Beano說起英文來依舊夾雜著法國口音。他在2005年6月拿到表演執照。然而剛過一個月,7月7日,倫敦市中心發生了地鐵和公交連環爆炸案擾得近800萬倫敦人不得安寧,也讓Beano不得不擱置表演。
「整個柯芬園都空了,連續三天都沒有人。」Beano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表情很嚴肅,「柯芬園的管理人員請我們回去表演,但因為爆炸案,人們心有餘悸,你永遠都不知道什麼地方會藏著炸彈,什麼時候會爆炸。」
一周之後,在柯芬園管理人的安撫和勸說下,Beano和其他街頭藝人開始在柯芬園正常表演,時間漸漸衝淡了人們的恐懼,柯芬園也變得熱鬧起來。如今,9年過去,Beano仍在柯芬園表演,他自豪地說:「你知道嗎?柯芬園現在可是倫敦最安全的地方。」
對於Beano來說,在這裡工作更充滿數不盡的美好回憶。那是一個周末,他像往常一樣表演結束後到旁邊的餐廳喝茶。突然,服務員走過來對他說,剛才坐您旁邊的一家人已經幫您買單了。」說完這個故事,Beano情緒激動了起來,他說:「我必須堅持表演。就算是為了這些人,他們給了我太多支持。」
叫Shandy,出生於倫敦南部,從小就喜歡表演,他更享受成為焦點的時刻。如今,他已經48歲,留給他表演的時間似乎不多了。他說:「我不可能一輩子當街頭藝人,所以我存錢買房,為自己養老做打算。」「我去過的每一個國家,他們都很友好」
倫敦國家美術館前的特拉法加廣場上圍滿了遊客,他們時而鼓掌叫好,時而哄堂大笑。48歲的Shandy已在世界各地留下表演的腳印。「我去過21個國家,多在中東表演,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冰島、法國、德國、瑞典、丹麥……」Shandy盤點了起來。
擁有英國護照似乎意味著走遍天下都暢通無阻,對此,Shandy只是笑了笑,和記者分享了他在瑞士表演時的不公平待遇。「他們看著我的臉,對我吆喝『你,給我過來。』於是我拿出我的護照,說『我是英國人』,他們才善罷甘休。」Shandy又氣又無奈地說,「你看,這些愚蠢的人類。」Shandy接著解釋道:「其實我去過的每一個國家,他們都很友好。」
「我從19歲開始就在街頭表演,但現在我年紀快50歲了,也許我看起來很年輕,但是我的骨頭可不這麼認為。」Shandy指了指脖子上的紅色耳機,接著說,「你剛才看到的是我今天第四場表演,說實話,我現在非常困,所以我必須依靠音樂提神。」
在過去的20年裡,Shandy非常努力地工作,十分用心地存錢,「我已經在葡萄牙買房了。今年聖誕節,我將在葡萄牙度假兩周,對此,我無比期待。」Shandy自豪地說。
「我雖然不是很有錢,但我很開心」
美麗的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為了支持街頭藝人,倫敦南岸藝術中心沿著泰晤士河分別在路邊畫出了14個半圓形的圈,以此設立了14個官方認證的表演場地。
這個姑娘已經在南岸表演了三年。Charlotte每天早上11點準時到達倫敦南岸,在這裡,她一呆就是一整天。「從早上11點到下午6點,我都會在這裡,如果有別的街頭藝人來表演,我會讓出場地,等他們表演後我再繼續表演。」
當問到每天能賺多少錢時,Charlotte似乎不太願意透露,「這是秘密,但是這是我的生活保障,我以此為生。」她接著說,「我雖然不是很有錢,但我很開心,音樂是我的生命。」
在這裡收穫友情,促成他人愛情
在Charlotte表演場地10米開外的地方,有兩名特殊的街頭藝人,一位是身穿紅衣,戴著黑色高帽子的「英國衛兵」,他左手邊是一位一臉雪白留著小鬍鬚的「卓別林」。
由於長期在倫敦南岸表演的關係,Charlotte和他們之間感情很好。「以前我剛來這裡表演的時候,『卓別林』怕我被搶劫,經常叫我把裝著錢的吉他箱子蓋起來。」Charlotte回憶道,「但是我不怕,因為有『卓別林』為我撐腰呀!」
「有一次我正在唱歌,突然周圍的人熱烈鼓掌了起來,原來觀眾裡有一對情侶,在我唱歌時,男友突然向他的女友求婚了!我特別感動。」Charlotte說。
這麼一群神秘的人,戴面具、穿戲服,是懸浮在廣場上的「活雕塑」。他們來自羅馬尼亞,但表演時從不以面示人,而面具下藏著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們受到幫派「控制」,每天工作結束後,幫派首腦會收走他們七成的收入。在熙熙攘攘的特拉法加廣場上,一個打扮成的星球大戰裡猶達的樣子的街頭藝人當眾表演懸浮術,只見他懸空坐在街頭,一手握住一根看似不著力的棍子,雙腿悠閒地晃來晃去,驚人的表演吸引了不少見慣熱鬧的倫敦人。遊客們爭相和藝人合影,把自己定格在懸浮的「活雕像」旁邊。看似簡單的工作,這些「漂浮藝人」背後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當記者一一接近他們,詢問能否聊一聊時,他們的回答卻是驚人的一致,「對不起,我不說英語。」
這些「懸浮藝人」從不以面示人,他們不願意曝光,更不會化妝,而是穿戴整齊的面具和戲服,在特法加拉廣場,日復一日地「懸浮著」。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些「懸浮藝人」來自羅馬尼亞,他們不僅佔領了特法加拉廣場,更被幫派所控制。每天工作結束時,幫派首腦會收走他們七成的收入。
於是,特法加拉廣場漸漸成為倫敦街頭藝人的「敏感地帶」。雖然在這裡表演不需要申請街頭藝人執照,但面對羅馬尼亞幫派,許多「活雕塑」街頭藝人更願意選擇在倫敦南岸藝術中心或柯芬園表演。
難怪,他們逃避對話。這群「被控制」的羅馬尼亞人,雖然站在倫敦街頭的最大舞臺,他們唯一關心的,是遊客向他們的盒子裡扔了多少硬幣。也許,對於他們而言,表演只是一種賺錢的方式。
在倫敦,成為一名街頭藝人不是難事。你不需要多麼出眾的才藝,只要你能勇敢的面對人群,你就能在倫敦街頭擁有一片屬於你的舞臺。但是,通過街頭賣藝維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你需要通過面試,拿到街頭藝人表演執照。在特定的地點,你還要面對定期考核,保證高質量的表演和高水準的藝術創造力。
除此之外,街頭藝人還要遵守很多「江湖規矩」:先來先表演,井井有序;每個藝人的表演區域一定要相隔一段距離,這樣才能避免惡性競爭和大型演出。
在倫敦,街頭賣藝是真正的藝術展示,而不是乞討生活。倫敦這座文藝都市給了街頭藝人廣闊的空間,他們也帶給倫敦無限的可能。(英倫圈原創,歐洲時報實習記者李佳蓉報導,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