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有一個著名理論,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取決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這句話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聽過吧?但同時也聽到了很多吐槽的聲音,老子晚上八點到十點還在加班呢!難道不用輔導孩子寫作業?周一到周五已經夠忙了,周末不得出去聯繫感情。作為社畜,每天想拿出一個完整的2-3小時,小施覺得確實是有點困難的,所以零碎時間的運用就更為重要。
首先我們來看看,零碎時間主要分布在哪些時間段。等車、坐車、飯後休息、睡前、洗澡、運動中等。就拿小施每天的通勤一天的時間來簡單的計算一下。
通勤:最長的零碎時間。每天將近兩個小時的公交+地鐵時間。每天等車、換車、走路等原因,所以能運用的時間肯定不會等於100%的通勤時間,但是卻是小施一天中卻能有45分鐘的零碎時間。相信大家都能注意到,不管那種公共運輸工具,基本上每個年輕人都是低頭族,但是真正把這段時間運用到學習上或者補充自己的絕對是少數。無線耳機,音頻(比起看學習視頻,看書等)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午後:飯後擠出半小時。小施每天中午的休息時間是90分鐘,分配吃飯30分鐘,睡覺30分鐘,看書30分鐘。小施真誠的告訴你,少聚堆,少吃碳水,否則肯定擠不出30分鐘的。
運動+洗澡:時間擠擠總會有的。好吧,我承認運動我也計劃來著,但是還沒實行。衝澡中播放需要的音頻,比在地鐵上效率高,畢竟不用擔心坐過站。15分鐘妥妥的。
睡前:最最最重要的時間。小施基本上就是60分鐘,因為洗完澡之後放鬆,反而精力比較充沛這段時間,建議進行體系的學習,做做習題,整理筆記等等。
一天下來這樣就會有3小時左右的時間,既沒有犧牲睡眠,也沒有過分放棄娛樂的時間。請相信日積月累和天道酬勤,這才是改變命運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