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地理之地殼運動

2020-12-23 中考網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地理之地殼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①長期緩慢的構造運動

  例如大陸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陸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脈和盆地的造山運動,以及地球自轉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長期變化等,它們經歷的時間尺度以百萬年計。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塊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屬以萬年計的緩慢運動。

  ②較快速的運動

  這種運動以年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如地極的張德勒擺動,能引起地殼的微小變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漲落,也使固體地球部分形成固體潮,一晝夜地面最大可有幾十釐米的起伏;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蕩,它既有徑向的振動,也有切向的扭轉振動。

  傳統地質學最早發現了地球表層的垂直升降運動,證據是在高山上發現海相的沉積巖,並且有海中特有的貝類化石。這表明某些大陸地區的地殼在過去的地質年代中曾經是海洋。地質學中有所謂海進和海退之說,表明局部地殼是有升降變化的。但是傳統地質學否認地球表層曾有過大尺度的水平運動。

  20世紀60年代以後總結了一系列的地學研究成果,證明地球表層在地球的歷史中曾經有過大規模的水平位移,各大陸的相對位置曾有過顯著的變化。最主要的證據是:①全球地震帶勾畫出6大板塊的輪廓,證明地球表層的巖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塊。②古地磁學的研究表明,由各大陸巖石磁性所得到的古地磁極位置不相重合,而根據各大陸不同地質年代的巖石磁性所繪製的極移曲線,在近代趨向重合於今地磁極位置。③大洋中脊兩側的磁異常條帶,表明海底地殼在不斷從中脊向兩側擴張,各板塊所負載的大陸巖石圈隨之發生水平漂移。

  板塊的運動

  20世紀60年代,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有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有板塊拼合而成。

  總結:按運動規律來講,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有些升降運動是水平運動派生出來的一種現象。

  相關推薦:

  2021年初中地理資料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②較快速的運動   這種運動以年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如地極的張德勒擺動,能引起地殼的微小變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漲落,也使固體地球部分形成固體潮,一晝夜地面最大可有幾十釐米的起伏;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蕩,它既有徑向的振動,也有切向的扭轉振動。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2020-03-13 00:27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之巖漿巖特徵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之巖漿巖特徵,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巖漿演化的基本過程是通過分異作用和同化作用,由少數幾種巖漿形成多種多樣的巖漿巖。可以熔化或溶解與之相接觸的圍巖或所捕虜的圍巖塊。   巖漿巖的特徵   巖漿巖有別於變質巖和沉積巖,其主要特徵有。
  • 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之沙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之沙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風堆積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見於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時的某些乾燥沙地表面。   沙丘的類型可以根據含沙氣流結構、風力方向和含沙量的不同進行分類,也可以按照風力作用的方向和沙丘形態分布之間的關係進行分類。
  • 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之中國的地形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之中國的地形,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⒈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   第三級階梯向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屬於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海洋生物資源和化學資源等。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地質作用: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不斷發生變化的作用,就是地質作用。
  • 初中學習方法:怎樣學好初中地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學習方法:怎樣學好初中地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學好初中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地理和政治、歷史不同,常識性的東西更多些,因此記憶也不會太難。
  • 地震是因為地殼運動,那為什麼地殼會運動?地震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也知道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容易發生地震,但是我們不知道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也不知道地殼為什麼要運動。關於這點,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今天就好好了解一下,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地殼是怎麼運動的?地殼之所以會運動,和地球的構造有關。
  • 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文化領域裡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復古思想到處泛濫。一些帝國主義分子也乘機興風作浪。目的:反對尊孔復古。   (2)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
  • 2021初中地理學習方法:查漏補缺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學習方法:查漏補缺,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根據「木桶原理」,一個人的知識最終掌握多少、掌握得是否系統完善,取決於知識結構中最薄弱的部分。如何加強薄弱環節,使自己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思路更完善呢?
  • 英國老師如何高效形象記憶初中地理板塊構造知識點?
    在體制內初中地理課程學習中,老師們的教學方式通常是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給出答案、死記硬背以及試卷檢測。比如在認識地球結構這一章節中,老師會先提出問題:地球內部非透明的,我們又怎麼知道地球內部的組成結構呢?與B超、X射線及胸透的原理作比較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地震波的測量方法後,讓學生們記憶地震波的特點以及地球的內部結構。
  • 第四章地殼和地殼的變動(經典32K本,1995年版)
    地殼的破壞作用和建設作用是同時進行的。不過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往往是某一作用佔優勢。一般地說,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展變化起著主導作用。水平運動和升降運動  地殼運動的類型是複雜多樣的。根據地殼運動的性質和方向,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升降運動兩種。水平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於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它使巖層發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皺山系。
  • 2021年中考地理考點複習:地幔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考點複習:地幔,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是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前者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後者由美籍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於1914年發現。
  • 【總結推薦】2021年初中地理中考必會問題歸納
    2021年初中地理中考必會問題歸納 第Ⅰ部分 地球與地圖一、地球與地球儀1.3 說出地球運動的形式及各種形式產生的地理現象。    形式:自轉和公轉。    自轉地理現象:①晝夜更替;②時間差異;③太陽東升西落。    公轉地理現象:①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的回歸運動;②晝夜長短的變化;③四季的變化。1.4 如何比較某日兩地晝夜長短。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殼物質循環過程的應用
    參考答案: (1)古地中海地區經長期沉積作用形成石灰巖;地中海沿岸地處板塊交界處,巖漿活動強烈;石灰巖在高溫、高壓條件下變質成為大理巖;地殼運動使地層隆起抬升;上覆巖層受外力侵蝕,大理巖接近或出露地表。
  • 極簡【世界地理第四篇】:地球內部結構和各結構的基本運動
    ;矽酸鹽;地球結構;熔融狀態;地殼;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幔;地核;地殼運動;地幔對流;地核運動;參考圖片地球內部結構圖地震波地殼圖系列文章極簡【世界地理】第一篇:太陽系天體極簡【世界地理】第二篇:太陽和月球對地球的影響
  • 地殼運動變化規律總結(全)
    巖石圈包括地殼和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構成地貌、土壤的物質基礎,是生命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提供各種礦產資源。
  • 資陽:初中地理奏國培之音譜成長之曲
    12月20日上午,在益陽市資陽區國培計劃2020培項目考核暨成果展示匯報活動中,一線專家、初中地理教師晏婷老師分享了初中地理送培項目的成果與收穫。12月20日,資陽區國培計劃2020培項目考核暨成果展示匯報活動在資陽區教育局五樓大會議室舉行,晏婷老師從項目簡介、送培亮點、成長與收穫、一點建議四個方面,展示了初中地理送培項目在首席專家楊振英、學科負責人吳陽民、班主任許詠華、一線專家李冰、晏婷帶領下,圍繞「地理課堂中地圖的有效運用」主題,下校調研座談、問卷調查、訪談師生、推門聽課,
  • 2021初中物理知識點之摩擦力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物理知識點之摩擦力,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於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①摩擦力的產生是由於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 是什麼在驅動地殼的板塊運動,地幔羽不是大陸分裂的主要原因?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驅動地殼的板塊運動,難道「地幔羽」不是大陸分裂的主要原因?地殼-從蛋殼一樣的堅固外殼,到分解成巨大的構造板塊!生活在當代的很多人都知道,在太陽系的類地行星中,地球的密度、質量和直徑都是最大的。而地殼、地幔和地核,便是我們這個地球的主要內部結構組成部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幾乎都在地殼這個表面層上展開自己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