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困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象》曰:
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入於幽谷.幽不明也.困於酒食.中有慶也.據於蒺藜.乘剛也.入於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困於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48. 井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兇也。
《象》曰: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井谷射鮒.無與也.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井甃無咎.修井也.寒泉之食.中正也.元吉在上.大成也.
今天我們來學習《困》《井》:
據史料記載,夏商周時期,最著名的人質事件有三次,一次是商湯被夏桀囚困:帝桀之時,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鳴條,遂放而死。桀謂人曰:「吾悔不遂殺湯於夏臺,使至此。」出自夏本紀。還有就是文王被囚羑裡,另外一個人是季歷,關於季歷被囚《龜策列傳》有所描述:殺周太子歷,囚文王昌。投之石室,將以昔至明。但是龜策顯然不是出自司馬遷之手筆。還有一個版本記載出自《竹書紀年》:
文丁(《史記》作「大丁」,非。)
名杞。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自沬歸殷邑)。
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敗績。
三年,洹水一日三絕。
四年,周公季歷伐餘無之戎,克之。命為牧師。
五年,周作程邑。
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來獻捷。
王殺季歷。
王嘉季歷之功,錫之圭瓚、秬鬯,九命為伯,既而執諸塞庫。季歷困而死,因謂文丁殺季歷(執王季於塞庫,羈文王於玉門,鬱尼之情,辭以作歌,其傳久矣。)這裡再普及一下九命:伯為上公九命,王的三公八命,侯伯七命,王的卿六命,子男五命,王的大夫及公的孤四命,公、侯、伯的卿三命,公、侯、伯的大夫及子男的卿再命(即二命),公、侯、伯的士及子男的大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
不管真偽至少關於季歷還有記載,但是文王姬昌長子伯邑考就只有在《逸周書》中簡單提到,是在克殷之後的祭祖名單中。後世明朝《封神演義》是文學作品,有人說不可為據。但是入其宮不見其妻,和這件事如此對應,難道這是巧合嗎?紂王回宮不見了妲己,結果妲己去了伯邑考住處去了,被紂王拿個正著,豈不是兇是什麼?
關於伯邑考之死為什麼沒有記載呢?個人大膽猜想有三個可能:第一,伯邑考死於疾病、戰爭,屬於正常死亡;第二,伯邑考死於周王室權利爭奪,再或者就是死於紂王之手。如果死於紂王之手那麼文王間接的也是兇手,起碼是為了自保不惜食子,也是和他自己宣傳的政治形象不符的。後面這兩種可能性會讓這件事被封存。再說紂王輕易地就放了文王歸周,這一點不值得懷疑嗎?夏桀最後後悔放了商湯,落得個國破家亡,難道紂王會忘了這個事件嗎?放了文王豈不是放虎歸山?史記說姜太公為了救文王給紂王送去各種貴重物品和女人,但是這些東西和江山帝位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所以文王食子事件麻痺了紂王確實比較可信。
《史記》流傳下來的版本是有殘缺的,也許正解就在就在殘缺部分,或者佚失的殘缺的那部分正是小說創作的素材。
接下來再說《井》卦,商周時期施行井田制,武王克殷之後曾經夜不能寐,周公旦到武王住處探望,武王說:只因天不受殷的享祭,從發沒生下來到現在六十年,遠郊和遠郊以外到處是麋鹿和飛蟲……天不受殷的享祭,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要想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應依靠太室山,把作惡的人統統找出來,加以貶黜,與殷王受同罪。日夜慰勞人民,安定我西方,我要提倡克盡職守,直到我們的德教弘揚四方。從洛水拐彎處到伊水拐彎處,人們定居在平坦之處而非險隘之處,這是夏人的活動中心……在雒邑營建周城,然後離去。放馬於華山之南,放牛於桃林之野,放下幹戈不用,整頓軍隊,解除武裝: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所以《困》卦是祭祀和告慰被殷商迫害的先人們,《井》卦是如何收拾殷商留下的亂攤子,安撫安排殷商遺民,分配土地,使其儘快步入正常的日常生產生活,以確保戰爭成果的穩固和持續發展。
《困》關鍵字句注釋:
困:《說文解字》:「困,故廬也。從木在囗中。[1]」。故廬僅圍一木見其囧乏是困之範式。
本義:陷在艱難痛苦或無法擺脫的環境中。如:困厄(處境困苦危險)、困處(chǔ)、困居、困擾、困境、困窘、困知勉行、困獸猶鬥。[2]
株:本義,長大成材的樹木。特指:露出地面的樹幹、樹根、樹樁。
朱紱:古代作祭服的蔽膝 。縫於長衣之前。為祭服的服飾。周制帝王、諸侯及諸國的上卿皆著朱紱。
覿:dí,見,相見,觀察,察看,顯示,顯現。
石:本意指巖石。
石室:古人穴居之所。殺周太子歷39,囚文王昌。投之石室,將以昔至明。——《龜策列傳》
據:本義,手靠著;椅靠著。
蒺藜:1,為蒺藜科蒺藜屬植物,莖平臥,無毛,被長柔毛或長硬毛。全國各地有分布。生長於沙地、荒地、山坡、居民點附近等地。
2,古代用木或金屬製成的帶刺的障礙物,布在地面,以阻礙敵軍前進。因與蒺藜果實形狀相似,故名。
金車:用銅作裝飾的車子。
◎ 甃 zhòu
〈動〉
(1) 砌。以磚修井 [build a well with bricks]
甃:亦治也。以磚壘井,修井之坯,謂之為甃。——《易·井》孔穎達疏引
劓刖(yì yuè):意思是割鼻斷足;危殆不安貌。
《左傳》說:「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
商代的刑罰記載略詳於夏代,從古代文獻、甲骨卜辭和青銅銘文的記載來看,已有黥、劓(鼻)、刖(腳)、醢、脯、焚、刳、剔、炮烙、剖心等刑罰。
赤紱:高亨 註:「赤紱,赤色之蔽膝,大夫所服,此赤紱象徵服赤紱之大夫。」
葛蕌:葛,粗壯藤本,長可達8米,全體被黃色長硬毛,莖基部木質,有粗厚的塊狀根。莖皮可制繩製衣,可見其韌性極強。「蕌,草也。」這裡用指為一種葛類蔓生植物。
臲卼:《困》卦圖片上六爻辭有誤,應為臲卼。搖動不安貌。
《井》卦關鍵字句注釋:
井:說文解字
【卷五】【井部】子郢切(jǐnɡ)
丼,八家一井①,象構韓形。·,𦉥之象也。古者伯益②初作井。凡井之屬皆從井。
〖注釋〗①八家一井:八家共汲一井,此據井田之制。②伯益:堯的大臣。
「井」字始見於商代。傳統認為甲骨文(圖1)的「井」字模擬的是木料或石料圍起來的井欄杆,當中空為井口。西周以後,「井」字當中多出一圓點,指井中有水,也可能表示汲水用的桶或罐子。[2]
渫:讀作:xiè。該字基本字義是除去、淘去汙泥意思;也有洩、疏通之意。
惻(惻):cè,悲痛:惻隱。惻怛(憂傷)。惻惻(悲痛的樣子)。悽惻。惻然。
繘(jú):井上汲水的繩索。繩汲井水。
瓶:甕也。(甕,汲瓶也)。——《說文》
汔(qì):【動】水乾涸。
汔,水涸也。——《說文》
汔淵剖珠,傾巖刊玉。——晉·葛洪《抱樸子》
盡;完成〖exhaust;finish〗
汔,盡也。——《廣雅》
壯狡汔盡窮屈。——《呂氏春秋·聽言》
汔盡(竭盡);汔事(完事)
羸[léi]:形聲,從羊。本義:瘦弱。羸還有疲睏、 貧弱 、低劣、纏繞、困住等意思。
禽:《爾雅·十七·釋鳥》
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甕(wèng):是指是一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如:水甕。酒甕。菜甕。甕城(圍繞在城門外的小城)
鮒:即「鯽魚」:涸澈之~(喻處在困難中急待援助的人)
敝:破舊,壞。一曰敗衣。——《說文》
羸[léi]:形聲,從羊。本義:瘦弱。羸還有疲睏、 貧弱 、低劣、纏繞、困住等意思。
惻(cè):悲痛:惻隱。惻怛(憂傷)。惻惻(悲痛的樣子)。悽惻。惻然。
甃( zhòu ): 砌。以磚修井。甃,亦治也。以磚壘井,修井之坯,謂之為甃。——《易·井》孔穎達疏引。
幕:古代作戰時用的鐵製臂甲和腿甲,又臂脛衣也。《釋名》留幕,冀州所名大褶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絡也。言牢絡在衣表也。《史記·蘇秦傳》:當戰,則斬堅甲鐵幕。註:謂以鐵為臂脛之衣。
《困》卦爻辭白話解讀:
初六:坐在木樁上,在幽深的山谷中,多年不得相見。
九二:(季歷)被困的時候是在剛到時的酒宴中,當時是西周的國君。只能利用祭祀向上天祈求保佑,徵伐(殷商)是有兇險的,但是是沒有過錯的。
六三:(伯邑考)被困在石穴中,洞外布滿蒺藜。(因為紂王的寵妃來看望伯邑考,所以紂王)回到王宮之後沒有見到他的妻子,兇險來了。
九四:(季歷)來的時候是坐著用銅裝飾的豪華的車子,很輕鬆緩慢的。結果很可惜可恨啊,最後被害失去了生命。
九五:(伯邑考)被施以嚴酷的刑伐,被困的時候官職是大夫。雖然失去了生命最後救了文王一命,換來的結果還是喜悅的。適合祭祀。
上六:他們都像是被困在堅韌的葛蕌藤條之中,搖動不安的狀態,原因是行動有錯誤,讓人悔恨啊,徵伐是吉祥的。
卦爻辭:佔卜的結果是順利的,天意是吉祥的,沒有罪過。商王朝言而無信。
《井》卦爻詞白話解讀:
初六:水井幹涸了,全是淤泥,不能飲用了。殷商的井田荒蕪連禽鳥也沒有了。
九二:荒廢的水井中能抓到鯽魚,用於打水的甕又舊又破。
九三:水井要清理疏通,不然不能飲用,這件事讓百姓憂愁。可以汲水了,這是武王聖明使百姓都受到他的福祉。
六四:用磚石修繕井壁,沒有過錯。
六五:井水清冽,涼爽甘甜可以食用啦。
上六:修繕水井,讓人們儘快步入正常生產生活,不可以用兵打仗,對人們有誠信,是吉祥美好的。
卦辭:改朝換代但是井田制度不會改,百姓們放心,對於你們來說生產生活沒有改變,大家有秩序的生活吧。井水乾涸了不能用繩子取水使用,取水的用具也破敗陳舊了,人們不能儘快地安定下來,是兇險的。
總結:兩卦就是戰後對受迫害的先人的追思祭祀,對殷商百姓的生產生活的安撫安排。歡迎私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