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跟朋友看球,兄弟破口大罵「md,這要是給我們的孩子更好的訓練條件,讓他們上肯定不會是這種情況.」 於是他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那一套的「人種論」,什麼藏族人的先天身體素質就很好,有力量, 肺活量大云云。
光聽這麼一說,還似乎挺有道理的。2008 年 5 月 8 日 ,北京奧運會聖火第一次來到世界之顛的珠穆朗瑪峰,5位火炬手中3位是藏族,吉吉和次仁拉姆兩位女性,探險隊中共 31人,包括攝影、錄像和工作人員等,其中藏族共有22 人。
2018年4月18日,在全國田徑大獎賽系列賽(株洲站)暨青奧會選拔賽上,西藏運動員多布傑以29分23秒92的成績又奪得男子10000米冠軍
2012 年倫敦奧委會上來自中國青海省的藏族運動員切陽什姐奪得女子 20km 競走銀牌,。
2018年4月崑崙決北京站比賽中,年僅18歲的藏族少年班瑪奪基一回合TKO(技術性擊倒對手)
藏族人集中生活在全球海拔最高的地方,能夠在這個星球上最不適宜生命居住的地方之一存續數千年,我們確實在異於常人,可困惑的是我們在進行體測時,大部分人的成績並不會與漢族學生有太大差距,八百米還是很多女生的夢魘,再看看茶館裡大腹便便的叔叔們,我們感到懷疑:除了拔尖人才,我們平均水平是否像傳說中的一樣,拉出來就能秒殺一切生活在海平面2000米以下的人類??!!
人類最初由非洲發源,沿陸路在歐亞大陸擴張,在這一過程中除了現代人類的直系祖先「智人」之外,還存在著尼安德特人、弗洛勒斯人和丹尼索瓦人,雖然其他三種人類早已滅絕,但據Nature上的一篇文章指出87%的西藏人身上的EPAS1基因幾乎與丹尼索瓦人的EPAS1一模一樣。
藏區原住民體內攜帶的這種EPAS1基因是一種變異,使得藏族人能夠應對相對低氧的環境。當然這不是說藏族人跟別的民族有不一樣的祖先。
其實早期人種間的種間雜交是普遍存在的,而在後來的遷徙中我們被自然選擇了,類似高中生物課本上英國收藏樺尺蠖的例子,EPAS1基因有益於生活在高原之上藏族人所以就被廣泛保留下來,成為我們的「專利」,而在平原生活的漢族,這一基因攜帶比例只有9%。
所以說藏族先民經歷了數萬年的適應和選擇最終獲得了最佳高原適應性。
其他方面呢?爆發力,耐力,協調性?或者健康程度?有人對久居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平均海拔 3700 米,最高海拔 4500 米)內三所高校大學生與平原地區大學生在體質特徵、生活方式、身體素質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
顯示區內藏族大學生的身體形態並未呈現出更加高大威猛的情況,反而是漢族大學生尤其是內地平原地區的大學生身高更高,體重更大,且藏族大學生除平均肺活量最高之外,其他各方面均不如平原地區大學生。
浙江警察學校2013年針對漢藏學生進行體檢數據,藏族學院並沒有表現出高出一頭,還在一些指標中落後
而在一份針對7~18歲的藏族青少年進行考察,從50m,立定跳遠和耐力跑入手進行了考察,顯示的數據依然是總體的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西南民族大學的漢藏對比則顯示的更為全面,在立定跳遠,1000m,引體向上方面藏族男學生顯著優於漢族,而50m,坐位體前屈則被不如漢族同學;藏族女生則在所有項都劣於對方。
上述調查雖不能說該研究絕對正確,但或多或少也說明了一些現有的問題。
從藏人的健康程度或者生病的情況來看, 據我所知
而且我們很多藏族人都習慣於空腹喝酥油茶 喝甜茶 這些都是比較油膩的東西。
正如學者在文獻最後提出的建議——科學看待漢藏兩族的體質特徵問題,根據兩族學生身體特徵的差異,有針對性的進行體育鍛鍊,以求全面改善漢藏兩族學生的身體形態、發展身體機能、提高身體素質。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少年,是時候動起來了」。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貝利,我們的馬拉度納,我們的麥可喬丹會出現在今天讀到這篇文章中。
作者 | 扎西曲培 丹平
編輯 | 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