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開始放棄快時尚模式,新推品牌主打會員制

2020-12-17 齊魯晚報網

H&M推出的新品牌很不H&M。

圖片來源:Singular Society官網

記者 |周芳穎

快時尚品牌H&M母公司H&M集團宣布將推出首個會員製品牌Singular Society。該品牌以訂閱模式為基礎,向會員提供高品質的服飾家居及必備日用品。

「價廉物美」是Singular Society誕生的核心。根據品牌網站公告,Singular Society將以成本價出售所有這些高質量和設計的產品。

目前品牌網站上羅列的105件商品涵蓋了男裝女裝、家居用具、廚房用品等方方面面。

雖未標明具體價格,但可以在產品品名中看到山羊絨、有機棉花等日常所見的高價格、高品質的原材料。以純色為主,品牌整體的設計風格精緻簡約。

H&M集團在聲明中表示該品牌未來有拓展品類的意向,以滿足會員的偏好和需求。但設計風格將保持「永恆」,也就是以簡約風格為主。高質量生產生活必需品也是該品牌強調的重點。

在會員制模式之下,僅有付費的會員可以購買Singular Society的產品。基礎版會員的每月會費為95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元,每月可購買5件產品。升級版會員每月可購買25件產品,但每月會費會升至195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151元。如果選擇年付費計劃,兩種方案的總計年費都會有所減少。

結合成本價銷售策略以及會員制營銷模式,品牌在公告中表示,將僅靠會費盈利,而非產品銷售所得,並希望以產品作為服務來提供的理念與消費者達成長期的合作關係。

這不僅能緩解服飾品牌生產過剩的常見問題,公司還希望通過可持續、高品質的產品理念來引導消費者改變過度消費的問題。

其實,這樣的商業模式聽上去和美國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有些類似。只有會員才能消費、每個品類精選SKU、商品價格低,這三大特性讓去年底在中國開設首家門店的Costco一炮而紅。

然而,服飾家用品牌與倉儲超市卻大有不同。相較於日常消耗品,服飾家用產品的復購率低,且品牌忠誠度高。純靠會費盈利,且主打銷售高質量日用品,可以想見Singular Society的目標客戶群為注重生活品質,尤其是環保、可持續發展等議題的中等收入群體。

但在這些客戶面前,有太多提供類似簡約設計基礎單品的品牌。Singular Society是否能在價格、產品風格及品質上拉開大差距以吸引消費者成為忠實會員仍是未知。

與此同時,想要打出獨特品牌理念的Singular Society雖然有H&M響亮的招牌作為背書,但聯想到以大量生產、快速上新、追趕潮流獲利的快時尚巨頭,這個品牌又聽上去很不可持續、很不高質量。

圖片來源:Singular Society官網

在近年來環保主義盛行之下,以H&M、Zara等為例的快消品牌因環境汙染問題一直被口誅筆伐。

快速大量的生產助長了過度消費的行為,從而導致這些廉價衣物容易被快速丟棄。只要將快時尚和環保兩個關鍵詞輸入搜尋引擎,就可以發現碳排放、水汙染這些與環保議題相關的話題與快時尚緊密相連。

然而,快時尚品牌本身就是建立在消費者高頻次、大量購買的消費行為上。在無法從根本改變盈利模式的情況下,近年來這些快時尚品牌通過不斷創新環保舉措來曲線救國。

以H&M為例,今年10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門店中引入「Looop」服裝回收系統,使用一種將舊衣服分解成新衣服的技術,其中無需添加水和化學藥品,比起從頭生產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其實從2013年起,H&M就開始了舊衣回收項目,會在全球各門店設置綠色的回收桶,捐贈舊衣物的顧客可以收到H&M的折扣券來買新衣。根據H&M官網,品牌和紡織品回收公司I:CO合作,會將收到衣物分為三類:可以再穿的二手衣;二次利用改造成其他產品,例如清潔布;回收衣物變成紡織纖維的材料。

H&M官網宣稱,2019年已經通過該計劃收集了可回收再用的29,005噸紡織品,相當於約1.45億件T恤。

同時,H&M也在積極推出以可回收材料作為原料的衣服系列,比如有泳衣和牛仔等不同品類的Conscious系列。

雖然聽上去是個一舉多得好主意,但這些回收衣物當中有多少被再利用,又流向了哪裡,卻不得而知。此外,因回收而贈送的H&M折扣券又再次促進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回收項目的環保效益也再打折扣。

不僅是品牌的問題,缺乏樹立具體行業條規的監管機構也讓服飾行業的「環保」和「可持續」一直局限於美好「倡議」或是「新舉措」的概念,而未成氣候。

圖片來源:Singular Society官網

在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變得更理性的趨勢下,Singular Society是一直致力於擺脫快時尚「壞印象」的H&M嘗試的新方向。

目前,Singular Society僅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設立了旗艦店鋪,線上銷售範圍限於歐洲地區。

近期品牌將處於試運營階段,僅限受到邀請的客人成為會員開始選購,其他有意向的消費者可以申請候補名單,之後品牌會根據運營情況逐步開放名額。

由此可見,Singular Society仍在小範圍實驗中。相較於同類模式的倉儲超市Costco,限制購買數量、主打高質量簡約設計的Singular Society未必有擴張的野心,那服飾業過度消費的行為又如何才能真正由行業領導改變呢?

(界面新聞)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H&M集團推出首個會員製品牌Singular Society
    憑藉著快速複製、生產、上架最新款翻版時裝的能力,快時尚品牌曾經席捲全球。然而隨著2020年疫情的到來,電商的快速增長,許多消費者們的服飾消費觀念和需求改變,越發注重個性化服飾和運動休閒的舒適高質量服裝,以及時尚界對於「慢時尚」和「可持續理念發展」的重視,許多快時尚品牌似乎也迎來了增長阻礙。轉型也變得迫在眉睫。
  • 找回Jil Sander的優衣庫與低調合作的H&M,快時尚開始「慢聯名」
    當人們的消費行為在做更多「減法」時,向來追求速度的快時尚也要講求質量與設計的永續平衡了。Jil Sander和Giuliva Heritage,能幫優衣庫、H&M們做到這一點嗎?斷、舍、離,似乎又一次融進了當下許多人的生活模式中。
  • H&M、UNIQLO與ZARA的快時尚品牌三軍對峙 誰有優勢
    柳井正也同樣一直否認優衣庫是快時尚品牌,甚至推廣品牌的科技基因,但公司的名稱迅銷(Fast Retailing)在這件事上似乎拖了嚴重的後腿。 唐小唐稱,快時尚曾被認為是零售業的一種創新,但近年隨著環保概念以及企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愈加受到關注,快時尚被貼上了一種富士康式的原罪標籤,它不但刺激了消費者的物慾,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同時生產的過程伴隨著大量的血汗工廠和汙染。
  • H&M的新品牌ARKET面市 快時尚轉型中高端謀出路?
    第二個原因恐怕是H&M集團的策略調整,該集團在快時尚領域開始進入瓶頸,正在謀求新的發展方向。財報數據顯示,Zara目前仍在處在增長 期,而包括H&M在內的整個快時尚行業的增速卻開始逐漸放緩。2014年和2015年,H&M的銷售收入增長分別為14%和18.9%,2016年錄得歷史最低,只有7%。
  • H&M發布新品牌ARKET,快時尚轉型中高端是一條出路嗎?
    本文發布於 時尚頭條網LADYMAX.cn,作者:Drizzie 快時尚的法則是追求最快。當一個快時尚品牌無法做到最快,那它可能要考慮別的方向了。 瑞典快時尚品牌H&M本周正式發布旗下全新品牌ARKET的首個完整系列。
  • 除了H&M、ZARA 合肥還未進駐的歐美快時尚品牌盤點
    隨著華潤萬象城的開業快時尚UR品牌的入駐,合肥的快時尚品牌又新增一名成員。不過除了合肥已有的H&M、ZARA、優衣庫、MANGO、GAP、無印良品、NEW LOOK等,還有一些合肥沒有的歐美快時尚品牌也超火的,例如德國的C&A、美國的forever 21、荷蘭的WE等,一起來長見識吧!
  • GAP、Zara、H&M、CK、GUESS……快時尚爭相「比慘」
    每經記者:杜蔚 丁舟洋 一度風靡全球的快時尚巨頭,在疫情長時間拉扯下舉步維艱。近日,GAP、Zara、H&M等知名快時尚品牌的海外公司相繼出爐近一個財報季的數據,盤點它們的情況,基本上可以用「比慘」二字來形容。
  • H&M或將關閉香港旗艦店!快時尚品牌除了撤店還在做什麼?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近期,有報導稱瑞典快時尚品牌H&M或將關閉香港旺角旗艦店。而在此之前,英國的快時尚品牌Topshop、美國快時尚品牌GAP等也宣布或已經實施了在香港的關店計劃。快時尚服裝品牌的「衰退」似乎進入集中爆發期,尤以在近年來快時尚品牌搶佔的中國市場表現明顯。
  • ZARA, GAP, H&M, UNIQLO四大快時尚品牌哪家強?
    時尚更迭變化,眾多快時尚品牌備受女性消費者青睞。世界盃小組賽已經接近尾聲,綠茵場上賽事激烈……神奇的是作為快時尚界的四強:ZARA, GAP, H&M 和 UNIQLO與它們的品牌所屬國西班牙,美國,瑞典和日本的足球隊有著類似的風格。西班牙ZARA風頭正勁,以新穎的設計和快速的上貨速度聞名。
  • 2018快時尚品牌排行榜:國產快時尚品牌崛起
    先破而後立,快時尚品牌不同的轉型策略   快時尚曾經風靡的經驗在於,Zara、H&M這些品牌每兩周時間就能將店面陳列的SKU全部更新一遍,並不斷根據大牌時裝發布新品以及按照新一季流行元素推出復刻。
  • 觀察:從H&M入華十年看快時尚發展的「不安」與「擺動」
    有些記不清楚第一次購買快時尚品牌的衣服是哪年;記不清楚從何時開始,快時尚品牌的門店出現在大街小巷。唯一還有印象的就是,大學的某個假期回家,發現市中心的三個購物中心,開了三家H&M,一年過去後,其中的兩家關了。   H&M進入中國十周年了,躲過了七年之癢。
  • Zara和H&M業績回暖,全球疫情下快時尚品牌該如何應對
    自2017年以來,快時尚行業負面消息頻出,退出中國市場、業績下滑等消息屢見不鮮。值得慶幸的是, Zara和H&M在2019財年的業績已有回暖跡象,在轉型路上,兩家公司分別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之下,國際快時尚品牌又將如何應對?
  • ZARA姊妹品牌Pull&Bear等大撤離 快時尚敗在了「快」?
    據Inditex集團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淨虧損達1.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同時財報中也透露,Inditex集團已開始進入調整關店階段。憑藉一個「快」字,快時尚短時間內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各大商場的臨街店鋪多有快時尚品牌的身影,電商也一度以能引入快時尚為傲。現如今,同樣是因為一個「快」字,讓快時尚將刀鋒對準了自己,昔日的輝煌多少成了過眼雲煙。
  • 與快時尚品牌合作賣貨,NFL周邊服飾進駐H&M全球門店
    1月9日,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NFL宣布,與歐洲快時尚品牌H&M籤約,合作推出聯盟周邊服裝系列。據悉,這項全新的合作暫時僅為期一年,貫穿整個2020賽季。品類方面,涵蓋男裝、女裝、童裝以及配飾。
  • 海豚家小黑卡悄然走紅,「會員制電商」或成新的爆發點?
    相信海豚家的忠實會員一定注意到了,相對於以往主打美妝產品「省錢」權益,這次「海豚家小黑卡」將消費優惠特權拓展到了美食、音樂、視頻、娛樂、生活服務、旅遊出行、休閒購物等多重領域;並強強聯手肯德基、麥當勞、美團、星巴克、瑞幸、良品鋪子、周黑鴨、麵包新語、順豐速運、周黑鴨、必勝客、淘票票、滴滴、愛奇藝、叮噹快藥、keep等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從廣度和力度,將會員尊享特權升級到了吃喝玩樂
  • 快時尚、數碼、餐飲……那些「消失」的品牌
    01 零售類第一批快時尚品牌走下坡路數碼品牌見證了我們的青春從零售這一商業項目中的中心品類來看,國內快時尚品牌在近年來遭受了重創。曾經一度走在時代前沿的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如今基本消失在了一二線城市,轉而以低價模式,進入各城市的二級市場。造成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或因國外快時尚巨頭ZARA、H&M、優衣庫等品牌的強勢入局;另一方面,或來自於各大電商平臺的低價衝擊。
  • 快時尚女裝品牌有哪些 盤點大眾喜愛的快時尚女裝品牌
    快時尚女裝,顧名思義,就是以快時尚模式來運營的女裝品牌,相比其他女裝品牌而言,快時尚女裝擁有上貨速度快、款式多、價格低、時尚度高的特點。自從國際幾大知名快時尚品牌湧入國內並取得成功後,國內也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快時尚女裝品牌,那麼快時尚女裝品牌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大眾喜愛的快時尚女裝品牌。
  • 楚漢之爭進行時:付費會員制滲透下的零售江湖
    隨著流量紅利的消失,整個零售行業已經步入存量時代,付費會員制正成為零售企業新戰場。拉新的投入產出比太低,促活和留存成為發展的主旋律。存量時代,要求零售企業必須要拿出比以往更為精細化、差異化的服務,更為靈活多變的商品開發策略,以消費者為出發點設計鏈路模式。
  • 會員制電商模式備受肯定,臻會挑榮獲「中國知名品牌」獎項
    (原標題:會員制電商模式備受肯定,臻會挑榮獲「中國知名品牌」獎項)
  • 快時尚品牌「快」不起來了?
    隨著疫情在全球市場持續蔓延,快時尚品牌們的處境也愈發難過——線下布局全面萎縮,誰也無法在這場意外中獨善其身。反觀國內,不少廠家卻因出口受阻和海外市場波動,短期內都將目光聚焦於中國本土市場。「外貿轉內銷」風頭又起,有人已經開始重新搭建銷售渠道,在黑暗中尋找下一束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