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石天然雕琢確、玄妙深奧,賞石文化在我國興盛於宋元,成熟於明,其後不斷發展至今。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賞石文化衍生出了較高的的精神內涵與人文情趣。在一定程度上,賞石文化代表了文人的精神取向和情懷。
由於文人的大力推動,中國賞石文化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由個體到整體,從物質達精神,逐漸上升到哲學意趣的高度。時至今日,賞石更是成為收藏藝術的重要門類。
賞石之味,其一乃雅
白居易深愛太湖石,曾作《太湖石記》,為唐代賞石鑑賞方法唯一創始人。白居易對石收藏立論重在欣賞,「百仞一拳,千裡一瞬,坐而得之。」「三山嶽百洞千壑……盡在其中」(太湖石記)白居易題收藏之石「湧雲石」:「蒼茫兩片石,厥然怪且醜」。晚年在洛陽建「履道園」有詩「漸水空少年場,不容垂白叟,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退任後將收藏之五個太湖石運到香爐峰北遺愛寺西,種植松樹數不清十株,竹千餘午圍繞三間兩柱,二室、四窗的草堂作垂暮之年安身之地。有詩:「弄石臨溪座,尋花繞泉行,時時聞鳥語,處處聽泉聲。」
雅即意境之美,這與中國文人精神追求不謀而合,賞石的背後寄託的更是心境之美。東方賞石文化比較注重人文內涵和哲理,有比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
長江畫面石組,呈現松、竹、梅「歲寒三友」之意象,栩栩如生
氣勢雄偉、能量十足,形若臥獅,為目前世界上紋理最多的單體泰山石
賞石之味,二在其趣
宋人米芾愛石之至,每得上佳石頭他都要一一品題,雅齋,」入玩終不出戶」,遇有石中珍品藏於袖中隨時取出觀賞,謂之」握遊」,甚至遇到怪石設席整冠下拜呼石為」丈」,後人稱米顛,留下千古佳話。
賞石之初衷,不乏源自其獨特的造型和外觀,大自然的造化與藝術之美的完美結合,樂在趣中。
幻龍化石,一條大個的幻龍正在吞噬另一條小個的幻龍,厚重之下難掩萬物自然之趣
賞石之味,三在其靈
歐洲有句名諺:石頭是上帝隨手捏的,礦物晶體是上帝用尺子精心設計出來的。礦物晶體是典型的西方賞石文化的代表,比較注重科學和歷史的內涵,有比較直觀、明確和科學的理念。
晶體的幾何形態直觀地反映了礦物內部原子排列的微觀世界。變化萬端的礦物晶型頗有玩味:它們有稜有角,對稱工整;晶面平整光滑,猶如藝人切磨過;稜角分明精確,好似專家設計成。它們點、線、面、角的奇妙組合,塊、體、型、質的交輝相映,集天地精華,匯日月靈氣,是具有科研和觀賞雙重價值的珍奇資源,是大自然賜予人類天然、獨特、精美、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藝術品。
天然奇石是天然的藝術品,是大自然的精靈、大自然的奇觀,更是大自然賦予全人類的寶貴財富。賞石是藝術,更是文化。玉石之外,乃是超然脫俗的精神所在。
從遙遠的玉石之路走來,賞石文化的長河裡從來不乏璀璨與經典。古來如是,今亦如此,此「世界之最」系列奇石雖難得,卻終不過滄海之一粟。據悉,近期將有百尊稀世奇石在京亮相,多數為首次面世。眼下,一場賞石藝術盛宴將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拉開帷幕,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北青網數碼頻道
請點擊上面藍色小字【天工造物】關注我館
如你有藏品需要推廣與交流請認真閱讀以下說明:
1、本號發布個人藏石信息帖為免費,郵箱:hnlz78@163.com。
2、本號圖片為微信石友發來圖片選取編輯,意在讓每位石友的朋友圈無限擴大,本號期待各位微友互相分享藏石,越分享,你的石友將更上一層樓。
3、本號純屬公益,如石友之間有需要交流,請雙方直接聯繫,本號不作鑑評,不估價。建議石友在發來圖片時在圖片上直接標註個人信息及美石信息,以便互相聯繫。交易過程中如發生糾紛,本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由於石友發來藏石美圖太多,本號小編個人精力有限,每位石友發來藏石圖片本號都只會更多傾向於製作精美信息全的圖片。
5、歡迎各位石友添加本編個人微信號「YNLIZH710」。
6、微信公眾平臺號:「YNLZ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