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接班人」是一個歷史產物,盛行於當年麥可·喬丹退役和再次退役後那段時代超巨黑洞,導致聯盟商業價值暴跌官方必須打造可持續發展模式而確立招牌人物。沒那麼容易,需要候選者基本功紮實並且駕馭「屠殺」技能,打法具備視覺衝擊,還應該效應跟得上,最好來得有故事、有顏值。特別在1996年,喬丹退役來得太突然,大衛·斯特恩焦頭爛額,好在人選從天而降——格蘭特·希爾。
以上要求,格蘭特·希爾都完美滿足。他出身不凡,父親是NFL名宿且畢業於耶魯大學,母親則作為前第一夫人兼總統競爭者希拉蕊的舍友曾就讀衛斯理學院。背景提供良好教育,希爾因此繼承且薰陶出如彈鋼琴一樣的儒雅愛好,性格足夠定義聯盟形象。更重要的是,希爾的籃球天賦,他在母校杜克大學都幹了什麼,集中代表是球衣退役,兩個NCAA冠軍,而經典作則是1992年3月讀秒後場長傳神助攻萊特納絕殺那一幕。大學生的希爾還能更有意義,居然還聯合製造了擊敗史上最強美國男籃夢一隊的佳話,雖說有點條件限制後才成立但畢竟這的確是「夢一隊」的唯一敗仗。
希爾在1994年選秀大會上的光芒被另外兩個人所籠罩——1993-1994賽季NCAA得分王格倫·羅賓遜和助攻王傑森·基德。希爾在第3順位加盟底特律活塞隊。探花郎、東部球隊,人們很容易聯想到1984年芝加哥公牛和麥可·喬丹的故事,但希爾的道路遠不像「飛人」喬丹那樣順暢。
萊鳥賽季,希爾出戰70場,場均貢獻19.9分、6.4個籃板、5次助攻,他和場均貢獻11.7分、5.4個籃板、7.7次助攻的基德一起捧起了最佳新秀的獎盃。
1994年11月4日,格蘭特·希爾迎來了自己在NBA的首場比賽,對手是洛杉磯湖人隊。希爾19投8中,輕鬆得到25分、10個籃板、5次助攻。除了數據耀眼之外,希爾那優雅大氣的比賽風格,更是給奧本山宮殿出來了一股別樣的清風。底特律的人們當然喜歡粗暴的近乎野蠻的比賽,但希爾所帶給他們的同樣受用。無論在何時何地,美的東西總是更容易被人接受的。
希爾的表現越來越好,他那優雅的技術流打法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快速的切入、瀟灑的突破挑籃以及飄逸靈動的扣籃,得分、搶籃板、助攻,賽場上的每一寸空間裡,希爾都在展示著自己青春的力量。他實在太華麗,由不同節奏激活空間,結合變向大幅度延伸線路,隨機切換暴扣或上籃主宰進攻,以及至今被輿論深刻而廣泛流傳的最快第一步,有些腳步到後來連喬丹本尊都好幾次被晃過,確實達到接班上帝的水準。即便市場早已被麥可·喬丹慣壞,但對於希爾的出現,球迷們還是表態瘋狂。此時的探花郎希爾就成為了94屆的代表性人物。
在全明星投票中,新秀希爾居然獲得了最多的選票,成為聯盟歷史上第一個萊鳥票王。於是北美四大聯盟首位新秀全明星票王就此誕生,排在他身後的是如日中天的沙奎爾·奧尼爾。
「喬丹接班人」,早已不是官方概念,而是一種大眾認知。全明星票王證明了希爾在人氣方面確實有資格來做「喬丹接班人」,但真正的接班人還需要在賽場之上用行動來證明自己。
恰好在全明星之後的第3場比賽,希爾就迎來了失去了喬丹的公牛隊,領銜這支球隊的,是和希爾打同樣位置的、當時聯盟第一小前鋒,斯科特·皮蓬。這場比賽,也被認為是聯盟現任第一小前鋒和未來第一小前鋒之間的對決。
儘管賽前兩人沉默不語,但心底裡都有著一股衝動。皮蓬想要給初來乍到的年輕人好好上一課,而希爾則想用直接對話來證明自己從菜鳥成為票王絕非浪得虛名。這場比拼更像是兩位實力相近的武林高手之間的對決,沒有太多的精彩紛呈,雙方在相互抵消相互克制中完成了比賽。最終公牛117-102勝出,老辣的皮蓬贏得了對戰,全場比賽貢獻13分、8個籃板、9次助攻、6次搶斷的全能數據讓人稱道,而在防守端他更是全面壓制希爾,讓後者只得到12分、3個籃板、4次助攻。但希爾也並非完敗,在他的糾纏之下,皮蓬全場失誤高達7次,投籃命中率只有可憐的38.5%。
NBA的每支球隊都有其獨特的球隊文化,這種球隊文化通常和球隊所處的城市環境息息相關。比如猶他爵士隊的嚴謹紮實、紐約尼克斯的光怪陸離、印第安納步行者的勇猛不屈、洛杉磯湖人的金碧輝煌,以及金州勇士的自由奔放等等,莫不如此。
底特律作為美國老牌工業城市,其市民組成部分多為藍領階級的產業工人,那裡的入們淳樸好鬥、民風彪悍,崇尚粗曠豪邁,討厭花巧做作;認可「流血流汗努力工作換得等價回報」,瞧不起「禮服香水誇誇其談的不勞而獲」。
1989年和1990年勇奪兩連冠的恰好是被冠以「壞孩子軍團」之稱的一幫球員,伊塞亞·託馬斯、丹尼斯·羅德曼、裡克·馬洪、比爾·蘭比爾,個個都是球場上出了名的惡棍+混蛋。他們球風粗野,在場上拉、絆、摔、抱無所不用。但他們偏偏又充滿了好勝精神,勤奮、拼命,血汗為本,哪怕是不擇手段,也全都是為了爭取勝利。就這樣,這支球隊和這座城市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
儘管時過境遷,「壞孩子軍團」早已煙消雲散,但他們所留下的硬漢精神卻始終深入人心,底特律人好的就是這口。現在希爾來了,和壞孩子完全不搭界的希爾來了,他能在這裡找到歸宿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希爾在活塞效力了6個賽季,每個賽季都能夠交出華麗的全能數據,但令人遺憾的是,他的這些華麗數據無法幫助活塞隊重返巔峰。
無情的現實讓希爾下定了決心:離開活塞,另求發展。最終,希爾與魔術達成了共識,決定移居佛羅裡達。
在希爾籤下合同之後,魔術也加緊了對鄧肯的追求,他們相信,一旦同時籤下這兩人,他們就有了和擁有奧尼爾和科比的湖人分庭抗禮的本錢。也許,從紙面上來說,確實有這種可能。健康的希爾配上當時的鄧肯,將會是讓聯盟聞風喪膽的組合。
只是,那只是也許。因為鄧肯沒有選擇加盟魔術,而是留守馬刺。而希爾的腳傷,也始終沒有好轉過。這就是命運所寫下的劇本,希爾錯過了自己的黃金年華,也錯過了最合適的黃金搭檔。
作為備案,魔術籤下了當時在猛龍嶄露頭角的年輕鋒衛搖擺人麥迪。魔術本來打算讓麥迪作為希爾的副手,仿造公牛王朝的喬丹+皮蓬模式,但希爾的左腳踝受傷讓計劃發生了改變。2000-2001賽季揭幕戰,希爾和麥迪聯袂首發,結果麥迪一炮而紅,首戰砍下32分、12個籃板,而希爾只收穫9分、5個籃板、10次助攻,得分僅僅是隊內的第5名。更為可怕的是,他的傷腳感覺到了不適。
2000-01賽季,希爾只打了4場比賽,2001-02賽季是14場,2002-03賽季是29場,2003-04賽季全部休戰,也就是說,四個賽季他只打了47場比賽。
我們無法想像希爾在魔術的前四年是如何度過的,腳踝手術所帶來的傷口感染險些要了希爾的命。儘管他挺了過來,但那個時候,已經不再有人相信希爾可以再站起來,重新回到NBA賽場上了。可希爾一直沒有放棄,在妻子塔米亞的陪伴下,希爾日復一日的做著那些常人看起來不過是無用功的康復訓練。其實此時的希爾早已經功成名就,名氣、財富他一樣都不缺,何苦還要與自己的身體作對,非要拖著打入三枚鋼釘的腳踝,再往那殘酷的賽場上衝呢?
可這,就是格蘭特·希爾。一如當初他執拗地帶傷比賽一樣,如今的希爾也同樣執拗的要堅持復出,他始終相信,自己還可以,還可以站在球場上,做些什麼,希爾的努力也收到了回報。
在因傷蟄伏一年多並在鬼門關遊蕩了一次之後,2004-05賽季,格蘭特·希爾終於重返賽場。此時的他已經是32歲, 32歲的希爾展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健康和活力,單賽季67次首發已經創造了他加盟魔術之後的新高。而場均得到19.7分、4.7個籃板、3.3次助攻的數據更是讓人欣喜。
希爾選入了2005年東部全明星的首發,文斯·卡特、保羅·皮爾斯等一幹當紅明星的得票都在他身後。全明星周末上,希爾首發出場、而他的妻子塔米亞在賽前作為特邀歌手獨唱美國國歌的一幕也被記載在了聯盟歷史上。對於這對攜手走過風雨的伉儷來說,那些榮譽早就是浮雲,能夠站在這塊場地上,已經是對命運的成功挑戰了。
也許是命運之神並不甘心這樣被希爾戰勝,接下來兩個賽季,希爾儘管腳踝舊傷不再復發,但身體其他部位卻開始頻繁受傷,疝氣、膝蓋、肘部,各種傷病將希爾的賽季打得七零八落,兩個賽季總共為魔術出戰了86場,場均得分14.5分。隨著2006-07賽季的結束,希爾和魔術隊的七年合約也已經到期,這份高達七年9400萬美金的合約,也被稱為NBA歷史上性價比最低的合同之一。
在魔術七年,希爾總共出戰200場,缺席卻高達374場,平均他每打一場比賽,魔術就要付出高達47萬美金的代價。而七年五次手術,也讓「玻璃人」的稱號也從此被釘在了希爾的身上。這對於曾經心高氣傲的天之驕子格蘭特·希爾來說,是莫大的悲哀。
最終,希爾做出了決定,厭倦了東部紛亂的他遠赴鳳凰城,成為了太陽隊的一員。他的年薪是少得可憐的180萬美金,而太陽隊中年薪最高的是25歲的「小霸王」斯塔德邁爾(1376萬美元)。傳說中鳳凰可以浴火重生,老將希爾也在鳳凰城迎來了自己的新生。當時,太陽隊是聯盟中觀賞性最強的球隊,也是內部氣氛最為融洽的球隊之一,核心控衛斯蒂夫·納什所引導的進攻風暴,是聯盟進攻籃球的代表。儘管有人質疑老將希爾能否跟上太陽的速度,但希爾很快就用自己的表現證明了,他不僅可以跟得上太陽隊炮轟的速度,而且他的經驗和意識也帶給了這支球隊所急需的節奏感。
納什是這支球隊當仁不讓的大腦,而當他不在球場或者需要休息時,希爾就會挺身而出,成為球隊場上的指揮官。曾經聯盟中最出色的組織前鋒,在這方面還是遊刃有餘的。在太陽的第一個賽季希爾和球隊一起打出了55勝27負的成績,在暮年的他居然收穫到了生涯中最好的常規賽戰績。希爾出場70次,也創造了離開活塞隊之後的新高,而他場均也可以為球隊貢獻13.1分、5個籃板、2 9次助攻。儘管季後賽首輪太陽慘遭馬刺的橫掃,但對於希爾來說,這已經不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了。勝負或者冠軍,在他眼裡,遠不如快樂的享受籃球重要。
然而,驚喜並沒有結束。上天的考驗似乎已經結束了,苦盡甘來的希爾在2008-2009賽季再創新高,36歲的他居然賽季全勤,參加了全部的82場常規賽。要知道,這樣的出勤率哪怕是在希爾全盛時期也不曾有過。老希爾在鳳凰城快樂的奔跑著,場均12分、4.9個籃板、23次助攻也毫不含糊。他已經不再去刻意追求什麼不止一次的說過,能夠在球場上健康的奔跑已經是最大快樂了。
上了年紀的希爾,早就不是昔日那個突破狂人,他最有效的得分手段就是運球之後的中距離急停跳投,那些比他年輕十多歲、身體素質極佳的後輩們,一次次只能目睹這個老傢伙將球從他們頭頂投出,然後入筐。而在防守端,希爾的籃球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他的預判、他的卡位甚至他的搶斷,都是這支太陽隊外線防守中最好的一個。
早年活塞時期的希爾,也總少不了被人詬病,「軟蛋」、「數據刷」、「首輪男」,但到了太陽之後,這些稱號卻漸行漸遠,老希爾終於憑藉自己的毅力贏得了尊重,他開始成為了「硬漢」和「真男人」的代名詞。這是對希爾最好的獎勵。一直以來激勵希爾堅持不懈的,並不是美金或者總冠軍戒指,而是多少年來一直壓在他身上的不公平評價。其實從一開始,希爾就是這樣一個不知妥協、不會屈服的硬漢,只不過他謙和的外表和球隊不爭氣的戰績以及一次次飛來橫禍般的傷病蒙蔽了人們的眼睛,他們只看到了希爾身上不完美的一面,卻沒有注意到他的精神層面是如此的堅韌不拔。溫潤如玉的君子希爾,內裡著實是一條鐵骨錚錚的硬漢。
太陽主教練阿爾文·金特裡感嘆說:「這真像是班傑明·巴頓奇事。」那部大衛·芬奇執導,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熱門影片讓菲茲傑拉德筆下的著名人物家喻戶曉,這樣一幕返老還童的神話在俄克拉荷馬城的福特中心上演。
是的,這位38歲的老將也曾經場均砍下25.8分,那是20世紀的最後一個賽季,十年前,他還是所謂的「喬丹接班人」。而在38歲的年紀能夠砍下30分10個籃板以上,1986-87賽季至今,聯盟歷史上也只有僅寥寥四人。1992年1月20日,38歲零142天的羅伯特·帕裡什拿下30分14個籃板。麥可·喬丹在第二次復出之後4次打出這個數據,卡爾·馬龍更多,9次。
2011年1月15日,太陽主場115-111擊敗開拓者,希爾全場拿下21分,他的總得分超過了16000分,排在了現役球員的第14位。「這種感覺非常的特別,」希爾在談到自己新的裡程碑時說,「經歷了那麼多傷病之後,還能夠比賽的感覺真好。有些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所以總是會感覺心情低落。但今天,我決定坦然的接受這16000分,不想再那麼貪婪。」
從風華絕代的翩翩少年,到如今歷經滄桑的男人,希爾存在的本身已經是體育精神的最好詮釋。出身名門、儒雅俊逸,球場上是勇猛的籃球明星,球場外能彈一手動聽的鋼琴,身高2.03米,不到40歲就已經積累了過億美元的財富,曾經站在整個世界的焦點中心,也曾經在病榻上度過暗無天日的時光。這就是格蘭特·希爾,如果你不曾了解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就不會理解他同樣豐富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