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風景在別處,夢想在異鄉,人們用腳步丈量世界,走過千山萬水,流連於五湖四海的城市。歷史與現實,文字與傳說,頌曲與輓歌,都在那座城的某個角落。
往期回顧
尋城記|天平之甍:日本人"精神故鄉"的千年往事
尋城記|探險家魂牽夢繞的約櫃,流落在女王故鄉?
尋城記|東歐版"51區":蘇俄羽翼之下的飛碟紀念碑
作者|貓斯圖,德國工學碩士,新銳文史作家。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在現代的大海洋運輸背景下,內湖港口的作用明顯下降了。在鹹海這樣已經即將消失的內湖,曾經的港口城市已經連水都不怎麼看得到了。內湖港口的作用,往往也就局限在溝通湖兩端的一些城市。
但在德國,就有這麼一座內湖港口城市,憑藉著一位當地名人一度擺脫了內湖港口可能出現的衰落難題,從內湖港變成了空港,並且一度佔據了全世界航空業的視線。可是因為飛行技術的不完善,這座城市曾經擁有的工業也逐漸轉型,後來變成了一座以旅遊業為主打的城市。
德國的很多地名實際上和人名有關,或者乾脆就是人名,比如曼海姆、霍亨海姆之類。這和歐洲長久以來的貴族文化和地緣格局有關。對於長期處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鬆散同盟下,極為分散又從未完成中央集權的德國各地諸侯來說,用自己的姓氏命名自己的城市不僅能起到宣示主權的作用,更能起到恫嚇對手的作用——這是一座神聖羅馬帝國的城市,你要招惹的是一個巨大而強大的聯盟。
今天這篇城市故事的主角叫做Friedrichshafe,名字實在是長得夠嗆,但是簡單來說就是腓特烈港。
腓特烈是典型的德國人名,用在一般人身上會譯成弗雷德裡希,用在貴族甚至國王身上就是腓特烈。比如普魯士最著名的中興國王腓特烈一世,就被認為是一眾腓特烈中名氣最大,並且成功建立了現代德國的奠基人。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腓特烈和其他有名的腓特烈關係不大,他只是拿破崙時期德國西南部的一個大諸侯。
當時整個德國南部的符騰堡地區被拿破崙打得七零八落,眾多原本隸屬於德意志系統的諸侯被打得四散奔逃。一個小小的符騰堡當然也獨力難支,無法抵抗法國大軍的入侵。這位腓特烈一世逃到了維也納避難,甚至可能已經放棄了東山再起的想法。
結果拿破崙對於治理這片區域沒有興趣,又把他叫回來繼續當符騰堡王國的國王,代替拿破崙管理德國南部。這種做法在貴族文化還沒有完全消散的歐洲是非常常見的。老百姓基本上只對已經沿襲千年的貴族分封做法感興趣,對中央集權政府派來的流官一般都是不管不問的狀態。
不僅如此,腓特烈國王還因為極為恭順的態度從拿破崙那裡獲得了超過原來公國規模的地盤,基本上霸佔了整個西南德。為了進一步表忠心,也為了讓自己的國家能獲得更多的貿易渠道,腓特烈一世趕緊在博登湖邊建立了一個自由貿易港口和同處在拿破崙聯盟的瑞士做生意。
博登湖是歐洲中部非常重要的一座大湖。在今天的國境分界線中,博登湖是歐洲可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這個不算太大的湖泊周邊被德語區的三個重要國家:德國、瑞士、奧地利圍定。同時它還是袖珍國列支敦斯登和義大利北部一些城市的供水源。
工業革命時期這裡和中國的太湖、鄱陽湖一樣汙染得沒有人型,但是經過二戰後幾國的齊心協力,博登湖又恢復了往昔的乾淨。從臨湖三國的任意一處往湖對岸看,都能看到另外兩個國家。
這個港口後來就被命名為腓特烈港,用以紀念腓特烈國王的建設之功。中國也不是沒有類似的地名,秦皇島這個用於記述秦始皇下海的港口,也起到了相似的效果。
作為一座港口,其實腓特烈港的區位條件非常一般。儘管今天的巴登符騰堡州從19世紀開始就已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工業州,但是腓特烈港周邊卻沒有什麼著名的工業廠商。最臨近的大城市斯圖加特出發,需要坐四個小時的火車才能夠到達這個德國最南部的港口。對於19世紀的人們來說,這段路是相當可怕的長度了。
不過好在由於靠近三國邊界,自己又是一個自由貿易港,腓特烈港的在當時的國際化程度很高。來自義大利的綢緞、來自英國的羊毛、來自荷蘭的紡織物、來自瑞士的奶製品都在這裡交匯,隨之發往當時已知世界的各地。
不過隨著造船技術的發達,人類在水運方面已經把注意力更多地轉向了大海大洋上的航船,內河內湖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因此作為港口城市,腓特烈港現在的貨運價值已經不大了,但是仍然承擔著在三國之間往復運輸乘客的任務。
和幾百年前歐洲山頭林立的割據狀態不同,現在中西歐的發達國家早已有共識要形成一個整體來和中美抗衡。而所有的聯合,歸根結底還是人的聯合。腓特烈港由於身處躲過交界的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吸引了無數的移民。現在在這座港口工作的50萬人中,有一半都來自於世界各地,而他們中的很多都是坐船從義大利經瑞士和博登湖進入的這座城市。
這一點和時間仍然倒退回19世紀初的腓特烈港並沒有太多區別。
那時候的德國南部是典型的天主教教區,時代如此進展仍然沒有能夠改變人們在宗教信仰上的取捨。所有的宗教改革派和新教徒在南部德國的下場都不會太好,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但腓特烈港為這些人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庇護所。
由於腓特烈國王對這座港口的特別照顧和強烈的商業開放性,這裡的天主教保守傳統非常不發達。作為天主教勢力控制不足的地區,新教徒在這裡獲得了很多的工作機會,甚至可以跟著已經不信奉天主教的荷蘭人和英國人回去皈依。
甚至在符騰堡國王的手下,也僱傭了大批的新教徒公務員。這些人在當時的腓特烈港位高權重,在照顧其他新教徒商人和打工仔的同時,他們也能名正言順地為為陛下收稅創造財富。
不過這樣的宗教和世俗權力結構要求雙方達到足夠的平衡,僅僅提供一些信仰上的自由對於虔誠的教徒來說並不是足以讓他們心甘情願地交稅。於是修建教堂的需求就出現了。
在當時的德國南部,天主教氛圍極其濃厚,修建新教的教堂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很多自由城市的市長和地方諸侯都不敢開這個先河,生怕發生皇帝曾經經歷過的卡諾莎之辱這樣的事情。那樣對權威的折損就太大了。
可是已經答應商人們提供新教信仰自由的腓特烈一世並沒有食言,而是設法真的造了一間新教教堂。不僅如此,這座教堂還緊挨著國王的官邸,作為某種背書。腓特烈的這種冒險是值得的,商人們在信仰的刺激下努力做生意和交稅,為腓特烈提供了後來建造自己的新皇宮、冬宮、獵宮,以及為拿破崙大軍提供炮灰步兵的資金。
今天去腓特烈港,還能看到這些當年遺留下來的設施。不過其實這些新的建築物也只是一些新建的複製品罷了。二戰時期,由於盟軍對腓特烈港的瘋狂轟炸,這裡的建築物大多沒有熬過戰爭。
那麼盟軍為什麼要這麼瘋狂地轟炸這樣一座沒有什麼航運價值的港口城市呢?
讓盟軍如此擔心的,其實不是腓特烈港的水上價值,而是它的秘密大殺器:齊柏林飛艇。
齊柏林伯爵其實全名斐迪南·馮·齊柏林,是20世紀初活躍在歐洲科技界的一個德國貴族。1900年6月,他改造了一種巨型硬質飛艇升空。使老式飛艇的空氣動力學結構更成熟、載貨量更大,並且以這項實驗的成功為基礎,在腓特烈港創建了齊柏林飛艇公司。隨後這家公司就成為了腓特烈港的一個經濟發動機,刺激了整座小城的工業化和旅遊業。
有一件事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個德國的著名奢侈車公司邁巴赫,最早是給齊柏林伯爵打下手的。齊柏林飛艇的推進發動機供貨商就是老邁巴赫先生創建的邁巴赫發動機廠。
直到老邁巴赫去世,齊柏林飛艇也被飛機所取代時,小邁巴赫才開始轉型生產汽車。如今邁巴赫汽車已經成為了世界著名的奢侈品品牌,其發動機也成為了令人讚嘆的工業藝術品,而齊柏林飛艇已經沒有那麼高的價值,逐漸隱沒在歷史的塵埃中,真令人唏噓。
1998年,腓特烈港為了進一步加強旅遊業收入,投資建設了齊柏林文化中心和齊柏林博物館。文化中心不是一直都有演出活動的,但是博物館每天都開著。因此到了這邊不去看看充滿蒸汽朋克浪漫的飛艇歷史,那可真叫是可惜。門票不貴,成人8歐,學生半價。
從21世紀開始,由於「興登堡空難」淘汰了60年的齊柏林飛艇重新披掛上陣。現在飛行緩慢的飛艇只是作為腓特烈港的旅遊資源,把乘客從腓特烈空港運往臨近的14座城市,成為了大受歡迎的旅遊項目。算上齊柏林剛剛興起時候的統計數據,這種大飛艇截至2014年已經運送了十萬人次的乘客。聽說這個消息,伯爵也可以滿足了吧。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 安梁_NN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