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山水喜泛舟的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

2020-12-16 一條鹹魚愛詩詞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盛唐時期形成的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詩派,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

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祿唐應制詠物的狹隘境界,更多地抒發了個人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博得時人的傾慕。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遊詩描寫逼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得氣勢磅礴,格調渾成。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一。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但是更多的是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

詩詞賞析:

1、《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2、《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共飲美酒,閒談農務。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來這裡觀賞菊花。

3、《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瀰漫的沙洲旁,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了心頭。

原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4、《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路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譯文: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在山谷中迴響,漁梁渡口處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樹漸漸顯現出來,好似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相對的山巖和松間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居的人在此來來去去。

5、《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譯文:

世間的人和事更替變化,暑往寒來,時間流逝,形成了從古到今的 歷史。

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蹟,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水落石出,魚梁洲清淺;天寒木落,雲夢澤廣袤無邊。

晉人羊祜紀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溼了衣襟

6、《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譯文:

山色昏暗聽到猿聲使人生愁,桐江蒼茫夜以繼日向東奔流。

兩岸風吹樹動枝葉沙沙作響,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葉孤舟。

建德風光雖好卻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懷念揚州的故交老友。

相憶相思我抑不住涕淚兩行,遙望海西頭把愁思寄去揚州。

7、《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譯文: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就在彎曲的襄水邊,遠隔楚地天地雲海茫茫。

思鄉的眼淚在異鄉流盡,遙看天邊的歸來孤帆。

風煙迷離渡口又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蕩漾。

8、《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譯文:

夕陽已經落下西邊的山嶺,千山萬壑忽然昏暗靜寂。

月光照進松林夜晚漸生涼意,風聲泉聲共鳴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已經全都歸家而去,煙靄中鳥兒剛歸巢安息。

與丁大約定今晚來寺住宿,獨自撫琴站在山路等你。

9、《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秋水盛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

想要渡水卻沒有船隻,閒居不仕,有愧於聖明天子。

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閒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10、《渡浙江問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譯文:

潮落後江面平靜還沒有起風,乘一隻小船渡江與您相從。

不時探頭向天邊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11、《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譯文:

兩湖江浙緊接壤,河道縱橫水為鄉。您去的時候正值春江水滿,煙波浩渺。

日暮時分,孤舟一葉停泊在何方?心隨友人望天涯,無限思念痛斷腸。

12、《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一丘嘗欲臥,三徑苦無資。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譯文:

本想長久地歸隱山林,又苦於無錢舉步維艱。滯留長安不是我心願,心向東林把我師懷念。黃金像燒柴一般耗盡,壯志隨歲月逐日衰減。黃昏裡吹來蕭瑟涼風,聽晚蟬聲聲愁緒更添。

13、《涼州詞》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胡地迢迢三萬裡,那堪馬上送明君。

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

譯文:

渾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做成的琵琶聲音清亮直入雲端。

與胡地相隔萬裡,即使是送與王明君馬上作樂的琵琶聲又哪能穿越。

身處異地那樂聲總讓人心中悲涼,這羌笛胡笳也不要再吹。

坐著仰望這邊塞的月亮,心裡想的是殺光邊關的敵人。

14、《耶溪泛舟》

落景餘清輝,輕橈弄溪渚。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譯文:

落日散發著它剩餘的光線,輕搖木槳在若耶溪中划船。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愛,清溪泛舟是怎樣的從容悠閒。

白頭老翁端坐於岸邊垂釣,新妝的少女臨水清洗衣衫。

彼此對望著好像曾經相識,卻只能脈脈相視無緣攀談。

15、《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譯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懸,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溼了一樣。

被驚起的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裡棲息,螢火蟲循著那燈光從捲簾飛入屋內。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悽涼,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秋夜裡顯得那麼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遙遠,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悵地望著同樣遙遠的月亮。

16、《晚泊潯陽望廬山》

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譯文:

經過了幾千裡江上揚帆,竟然都沒遇到一座名山。

當我在潯陽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爐峰非同一般。

我曾讀過慧遠公的小傳,其塵外之蹤永使我懷念。

東林精舍雖然近在眼前,卻徒然聽到傳來的鐘聲。

17、《送王昌齡之嶺南》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紵,鄉味有查頭。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

數年同筆硯,茲夕異衾裯。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譯文:

洞庭銜山遠遠近近。楓葉如丹先報寒秋。峴首山贏得羊公愛,長沙城曾使賈誼愁。

嶺南風俗衣無絲麻,家鄉特產魚多查頭。我已患重病難以醫治,又增添你遭魑魅的擔憂。幾年間同筆共艦在一起。今晚起卻要各渡長夜天各一份。

情投意合的景況將何在?解相思只有向南望鬥牛。

18、《初秋》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譯文:

不知不覺就立秋了,夜也漸漸長了。清涼的風緩緩地吹著,又感到涼爽了。

酷熱的夏天熱氣終於消退,房子裡也安靜了。臺階下的草叢也有了點點露水珠。

19、《春情》

青樓曉日珠簾映,紅粉春妝寶鏡催。已厭交歡憐枕席,相將遊戲繞池臺。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更道明朝不當作,相期共鬥管弦來。

20、《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

昔時風景登臨地,今日衣冠送別筵。醉坐自傾彭澤酒,思歸長望白雲天。

洞庭一葉驚秋早,濩落空嗟滯江島。寄語朝廷當世人,何時重見長安道。

21、《田家元日》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譯文:

昨天夜裡北鬥星的鬥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我今年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著百姓。

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裡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

農家人推測今年的自然氣候,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22、《清明即事》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譯文:

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人們的心裡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

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東城郊外微風拂柳一片蔥翠一片。

落花飛舞芳草齊齊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成雙成對的蝴蝶嬉戲不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裡回憶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23、《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譯文:

不再在朝廷宮門前陳述已見,返歸終南山我那破舊的茅屋。

沒有才能才使君主棄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漸漸疏遠。

白髮漸漸增多催人慢慢老去,歲暮已至新春已經快要到來了。

心懷愁緒萬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戶一片空寂。

24、《秋登萬山寄張五 / 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試 一作 )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譯文:

登上這白雲繚繞的萬山峰嶺,心頭升起一種超脫塵俗的喜悅。

我試著登上高山遙望遠方,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

愁緒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邊林中樹木好似顆顆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什麼時候能載酒來這共飲,於重陽佳節對酌同醉。

25、《登江中孤嶼贈白雲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嶼出。回潭石下深,綠筱岸傍密。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憶與君別時,泛舟如昨日。

夕陽開返照,中坐興非一。南望鹿門山,歸來恨如失。

譯文:

江上碧波蕩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島沙洲。巖石下潭水漩流不見底,綠油油細竹傍岸長得稠。鮫人潛在潭底不見蹤影,漁翁唱起棹歌自在優遊。

回想起與您分手的時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夕陽斜照著傍晚的景物,獨坐在小島上興味無窮。向南方遙望家鄉鹿門山,歸來滿腹都是別緒離愁。

朋友們還喜歡哪位詩人、詞人可以留言,一起賞析古詩詞的韻味。

感謝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從「一山、一士、一考」及「兩詩」,看孟浩然的田園山水情
    孟浩然,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田園山水派代表詩人之一。在晉代陶淵明開創田園詩、謝靈運開創山水詩之後,田園山水詩在唐代得以發展到達鼎盛時期。其中,孟浩然、王維、韋應物、儲光義、常建等都是這一詩派的高手。但是按照年份來說,其他人都要比孟浩然晚些。
  • 盛唐之山水田園詩——太白、右丞、孟浩然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進入唐朝,山水田園詩也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 「田園詩人」王維與孟浩然:詩中有山水,何處不田園
    王維與孟浩然同為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代表,後人稱之為「王孟」。二人詩風相近,志向相似,遂引為知己。 王維上京時,孟浩然就寫到: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 孟浩然人物雕像;領略雕塑風採欣賞名人妙筆體會生活樂趣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
  • 孟浩然和他的詩(上)
    詩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  盛唐時期形成的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詩派,後人為了突出兩人對田園詩派的突出作用也稱為:「王孟詩派」。該派有陶淵明、「二謝」(謝靈運、謝朓)詩之長,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祿唐應制詠物的狹隘境界,更多地抒發了個人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博得時人的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遊詩描寫逼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得氣勢磅礴,格調渾成。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一。
  • 孟浩然的一首田園詩,初讀覺得很簡單,再讀才發現字字珠玉
    幽居襄陽鹿門山的詩人孟浩然,雖然一生不仕,卻是我國古代少有的名傳千古的布衣詩人之一。他摒棄官職,寄情山水,與王維形成了唐代山水田園詩派。不僅與邊塞詩派交相輝映,還促成了我國古代山水田園詩的盛世。李白在《贈孟浩然》一詩中,便是對他摒棄官職、白首歸隱、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表露了自己的敬慕之情。而說到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最經典的還數那首《過故人莊》。這首由孟浩然創作的五言律詩,主要寫的就是他應邀到一位老朋友家中做客的經過。一個普通的農莊,一頓普通的雞黍飯,讓很多人初讀起來都覺得很簡單。但它集景、事、情完美結合的藝術魅力,卻需要我們細細再讀才能發現。
  • 山水田園詩鑑賞技巧
    中國山水田園詩淵源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 《山山水水關乎情——山水田園詩》文/木若水(遼寧)
    山水田園詩的發展概況:第一個全力來描繪壯麗河山的詩人是南朝的謝靈運,第一個以田園生活入詩的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盛唐時,山水田園詩的創作蔚為大觀,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山水田園詩常見意象:山、河、泉、溪、橋、樵夫、漁翁、山客、隱者、松、竹林、樹林、草、各種山中植物、明月、清風、雲霧、霞光、露珠、花草香、鳥鳴、猿啼、郭外、原野、農田、墟落、炊煙、白雲、清泉、郊外、草屋、柴門、荊扉等等。
  • 王維、孟浩然詩的同與異
    作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還分別代表了隱秀與清逸兩種範型,反映在詩歌裡,也就出現了隱秀與清逸這樣的差別。劉熙載《藝概》說得好:「詩品出於人品」。錢鍾書《談藝錄》也認為:「言之格調,則往往流露本相。
  • 老實人孟浩然的田園詩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我一直覺得,《過故人莊》是最有傳統中國味的詩。不是說它的結構句法典故什麼的,而是說它裡面那種情、那種景、那種場。每每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想起看過的明清章回小說,《醒世姻緣傳》《鏡花緣》《隋唐演義》《紅樓夢》……那種溫柔敦厚的感覺,《過故人莊》就是溫柔敦厚,中國式的人間。
  •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帶頭大哥」
    中國田園詩解讀之四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帶頭大哥」,年齡稍大,比王維李白都大十二歲,詩歌創作和成名都早,又和王維、李白等超一流詩人結成深厚友誼,詩酒唱和,深受盛唐詩界兄弟們的愛戴。這裡還是主要介紹孟浩然的田園詩。 先看他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孟浩然:一個不甘做隱士的田園詩人,這首詩便是他最真實的心態
    我們知道,孟浩然同王維一樣,是著名的田園詩人。不同的是,王維的一生基本都是在朝廷中做官,亦或半仕半隱,而孟浩然,則是終生布衣,從沒在朝廷中任過職。實際上,孟浩然並非只想做一個田園詩人,他在早年也是有仕途之心,渴望在朝廷上有一番作為。
  •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山水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自南北朝的謝靈運與東晉陶淵明開創了山水田園詩的先河之後,到詩歌發展的最高成就唐朝時,就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山水田園派的詩人,他們往往寄情於山水之間,多愛寫一些田園生活或是山水景物的詩,其中以盛唐的孟浩然、王維為代表,而又以王維的成就略高,後世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以畫理通之於詩,
  • 孟浩然的一首詩,清新淡雅,仿佛一幅醉美的水墨畫
    孟浩然是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所處的時代社會安定,各地州府又往往好客,這就為幹謁、覽勝的文士們創造了便捷條件,形成了漫遊之風。唐代文人喜歡隱逸、漫遊的風尚,反映到詩壇上,就產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歌。
  • 盤點唐詩的兩大著名詩派:邊塞詩派和田園山水詩派
    盛唐的邊塞詩充滿一種昂揚的情調,有一種希望殺敵報國、保土安民的豪情,也揭露了戰爭的殘酷與社會的黑暗,許多詩歌對下層士兵和人民大眾充滿了同情,也有一些詩歌描寫了邊塞風光與風土人情,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二、田園山水詩派 達和窮,仕和隱,一直是困擾古代知識分子的矛盾問題。
  • 襄陽鹿門山,孟浩然的精神家園
    他口中的「孟夫子」可不是孟軻孟子,而是與他同時代的、年齡比他大的孟浩然。李白在詩作中由衷的感嘆,除了對孟浩然詩作水平的敬佩外,更是對兩人相同人生經歷的一種惺惺相惜!我們都知道,李白、孟浩然兩人在中國詩壇上的名聲及地位,那是槓槓滴,但兩人在仕途上可謂坎坷崎嶇、暗淡無比。相同的人生經歷,同樣高超的詩作才氣,李白選擇了狂放不羈、才氣外溢的仙人豪邁,孟浩然選擇了沉寂山水、樸實無華的自然作派!
  •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成就
    聞一多說:「王維替中國詩定下了地道的中國詩的傳統,後代中國人對詩的觀念大半以此為標準,即調理性情,靜賞自然」(《聞一多說唐詩》,鄭臨川筆錄),指的就是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最能體現他的詩歌藝術創造力,同時也達到了山水田園詩的最高成就。
  • 孟浩然的這首五言絕句詩,如同行雲流水,千年後依舊被人傳誦探討
    盛唐的山水園林詩繼承了魏晉六朝的創作成就,在此基礎上,山水詩在盛唐時代取得了開拓性的發展。魏晉南北朝以來,詩人之所以有田園雅致多是因為政局動蕩,社會離亂所導致的避世心理。到了初唐,也有很多詩人的田園詩中仍然多關注著自家的田園,這是陶淵明式田園詩的延續。
  • 孟浩然在秋日寫的一首詩,無一高級字,卻被後世評價:超然入神
    說到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很多人都會想到王維和孟浩然。王維一生都在官場和田園中徘徊不定,他曾寫過雄渾富麗的應制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也曾遠赴塞外,寫下蒼涼悲壯的邊塞詩,「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