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前夕,央視在《新聞聯播》前播出了B站青年宣言片《後浪》,為當代青年風採發聲。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用上一代的口吻,激勵當青年一代,向敢於表達自我、擁抱世界的當代中國青年致敬!
《後浪》一經播出,迅速引爆全網,除了央視黃金時段的加成和各大平臺的共同助力外(光明日報等6家主流媒體聯合B站發布),何冰具有代表性的演講內容也是擊中年輕人內心的一大原因。
每代人之間都隔著一條叫時代的鴻溝,每一代年輕人也都渴望得到父輩的理解和尊重,而真正推動這個時代前進的總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從100年前的「五四運動」,到這次武漢抗疫的大會戰,每個時代的潮頭,都少不了年輕人的身影。
而這一屆年輕人,從80後、90後開始,到今天的00後,則向我們展現出了更為多元的生活創造力。正如何冰在演講中說道:
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 和價值觀。有一天我終於發現,不只是我們在教你們如何生活,你們也在啟發我們,怎樣去更好的生活。
01斜杠人生,更多精彩
當很多人還在信奉「鐵飯碗」,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打卡人生的時候,這一屆年輕人卻已經開啟了自己的斜杠人生,去經歷更多的精彩。
《斜槓青年》一書的作者Susan Kuang認為:
斜槓青年是對工業時代「一個蘿蔔一個坑」工作模式以及用單一職業來定義個體的一種挑戰;同時,也是對個體想要實現多種潛能的一種尊重。
自媒體人蘇樂辭職之後,沒有出門找工作,引來父母的不解和質疑。但是半年之後,當她將一個月4位數的收入給父母看時,他們才驚奇於女兒的生活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如今的蘇樂,每天外出攝影採風,在家讀書寫作,修圖,制視頻,運營自己的自媒體,收入不菲,而又自得其樂。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在運營自媒體的幾年中,慢慢開發出寫作、PS、視頻製作等等技能,這樣的生活,不精彩嗎?
有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斜槓青年規模已突破8000萬人,並且高學歷青年成為「斜槓」領跑人群。
《2020餓了麼藍騎士報告》顯示56%的藍騎士為斜槓青年,他們除了騎手的身份,還可能是可能是小微創業者、技術工人,自媒體博主、公司白領……
企業HR\稻草人旅行社兼職領隊——薛珍妮說:
「我現在有三份工作,第一當媽媽,因為家庭責任不可忘;第二是HR,因為吃飯生活不可拋;第三是兼職領隊,因為詩和遠方不可棄。」
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卻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斜槓的人生,為年青一代拓寬了多元的收入渠道,豐富了人生閱歷和體驗,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的生活方式。
02斜槓背後是終身學習力
不要以為斜槓青年就是一群遊手好閒,什麼都想做,卻什麼都做不好的人。因為每一道斜槓的開啟,都需要投資和學習。
其實斜槓青年的生活方式需要實力來支撐——他們實際上都是一群自控力強、經歷過長期的自我投資與積累,並且擁有某種核心競爭力的人。
《斜槓青年》中提到:
「朝九晚五不再是必須,自我投資永無止境。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將取代資本成為核心生產要素。只要有能力和實力,就能通過為不同的組織服務來獲得更多收入,並保持自身的靈活性。」
網際網路時代極大地豐富了年輕人的世界,因為這個時代給每一個人都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嘗試另一種生活和展示自我的機會。而每一次嘗試的開始,都是學習。
我認識一個與我同齡的人,他的主業是公司的市場總監,副業是晚上跑滴滴,而且已經做了半年多了,每天跑到晚上11點,一個月可以多賺五六千。
他說關於跑滴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一邊等客戶,一邊看書,心慢慢地就靜下來了。
白天認真工作,晚上跑滴滴,等客戶的時候就學習,這一段時間讓他沉澱了不少。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認為,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更迭,激烈的競爭促使青年人不斷進行自我更新:
「我們已經開始進入『不斜槓即淘汰』的快速變化的社會。」
生活需要嘗試,生活有太多未知的領域等待著我們去探索,與其老老實實待在舒適區裡,不如切換至學習模式,用我們的求知慾去大量這個宏大的世界。
03結語
其實斜杠人生的終極意義是可以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青年一代又一次走到了前頭。如果你也想開啟你的斜杠人生,那麼你就要解放自己的思想,給自己注入敢於嘗試的勇氣,以及磨礪自己終身學習的能力!
新青年、新生活,就從這本《斜槓青年》開始吧!
我是Note,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評論、收藏、點讚、轉發!你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堅持原創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