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犀利呱/文
美國和全世界都以為美國選舉人投票後總統之爭就已大幕落下,然而倒計時的川普政府,卻用史無前例的行動向全世界展示:
總統之爭或許正在另外一個危險層面展開。
美國時間12月1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政治新聞網站Axios等美媒爆出重大新聞:
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已下令,全面暫停與當選總統拜登團隊的過渡工作。
克里斯多福·米勒同時還輕鬆地表示:雙方都同意進行這樣的「假期暫停」。
然而,國防部和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的話,迅即被拜登方啪啪打臉。
12月18日當天,拜登過渡團隊執行主任約翰尼斯·亞伯拉罕公開表態:
「雙方沒有就休假達成一致。」
「事實上,我們認為在這段時間內繼續進行簡報和其他接觸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沒有多餘的時間。」
此前的美國總統之爭,無非就是圍繞選舉程序、選票合法性、司法訴訟展開,完全是在美國行政範疇和司法範疇展開,無論外在表現地多麼激烈,但都屬於合情、合理、合法的正常政治博弈範圍之內。
但隨著12月18日美國國防部的一紙「暫停令」,這場事關總統大位的爭奪,明顯開始偏離了既有正常軌道,進入到了一個美國244年歷史上從未涉足的深水區——即總統之爭摻入了軍方因素。
有關美國國防部的異動,以及因為美國波詭雲譎、疑雲重重的網絡戰攻擊的不斷升溫,最終可能因為一部《美國全國緊急狀態法》,而考驗美國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分立立國基石最後的耐心和承受力。
美國國防部為何停止與當選總統拜登團隊過渡工作?
作為美國最大的國家暴力機器,美國國防部的這一紙「暫停令」,是史無前例的突發行動。
一、這一次的「暫停令」不是代理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的個人表態,而是整個美國國防部的官方命令
在美國的政治生態中,因為有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加持,任何個人都有幾乎無限的「言論自由」,如果這次停止與拜登團隊過渡交接工作是由米勒自己的建議或看法,那此事其實並不算特別大。
然而,事實是此次的「暫停令」是以美國國防部的官方命令發出,這也就使得該「暫停令」具有了高度的「合法性」和「組織性」。
然而,美國國防部的這一命令,在美國244年的建國史上是史無前例的重大突破。
二、美國國防部對「暫停令」一事撒謊,並且被拜登團隊迅速戳破謊言
美國國防部一位官員此前表示,停止與拜登團隊過渡工作只是「延期」,原因居然是「國防部方面為了過渡工作已經忙得不可開交」。
這意味著國防部對此重大事件的解釋是:
因為工作忙,於是就停止工作。
姑且不論這樣神一般的邏輯是否可以自洽,但美國國防部長米勒的一番說辭似乎又讓此事有了幾分合理性,米勒聲稱:
五角大樓與拜登過渡團隊雙方都同意作出為期兩周的「假期停頓」。
然而,當選總統拜登過渡團隊執行主任約翰尼斯·亞伯拉罕卻立即公開聲明:
「雙方沒有就假期休息達成共識。」
此舉完全等同於拜登團隊公開表明:
美國國防部在撒謊!
三、在國防部下達「暫停令」事件背後,現任總統川普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因為國防部的「暫停令」下達得非常突然和倉促,甚至是在12月18日國防部與拜登過渡團隊原定的一系列會議召開的當天,突然宣布此事,因此就連國防部重要官員也非常震驚。
五角大樓的高級官員們甚至茫然地表示:
不確定是什麼促使米勒採取了這一行動,也不確定川普總統是否批准了這一行動。
然而,無論是否是由川普授命採取此項行動,這種情況對美國而言都是令人震驚和不安的:
1、如果未經現任總統川普批准,那麼美國防部就是擅自下令,抗命停止與當選總統進行過渡交接。
2、如果是經過現任總統川普批准,那麼就是現任總統違反美國憲法,停止與當選總統進行過渡交接。
毫無疑義,若真相是前者,那麼按照美國憲法規定,美國國防部有「兵變」嫌疑;若真相是後者,美國將面臨「政變」風險。
美國軍方近五天四大異動,凸顯國內局勢高度異常
事實上,在整個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美國軍方一直秉持著「軍人不得參政幹政」的最高憲法原則,保持著絕對的靜默和沉穩。
然而,自從選舉人票決出拜登為正式合法當選總統後,美國軍方的動作就開始不斷。
第一天:
12月14日,美國各地選舉人投票,正式選舉民主黨人拜登為下一任美國總統。
第二天:
12月15日,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突然中斷他的出訪行程,返回華盛頓,對外聲稱的理由是協調處理「美國政府機構遭遇網絡攻擊」事件。
第三天:
12月16日,川普在白宮緊急召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議題是「應對大規模網絡襲擊事件」。
然而,這場重要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國防部、國務院、司法部、國家情報局局長和中央情報局局長,統統缺席。
會後,川普沒有做一個字的新聞發布,甚至沒有在他最愛的推特上留下相關的任何言論。
第四天:
12月17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突發公告,稱此次網絡攻擊是「迄今為止對美國聯邦、州和地方網絡所面臨威脅『最令人震驚的評估』。」
公告最驚人之處在於,美國公眾都以為這場網絡攻擊是突發事件,但公告卻告訴全體美國人:至少從今年3月開始,美國政府機構、關鍵基礎設施和私營部分就已經成為黑客的目標。
第五天:
12月18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全面暫停與當選總統拜登團隊的過渡工作。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國防部是美國武裝部隊的最高領導機關,是總統領導與指揮美軍的辦事機構,又是向各聯合司令部發布總統和國防部長命令的軍事指揮機關,但也只是美國政府下屬的一個部門而已。
依據美國憲法的嚴格規定,無論是美國國防部還是美軍,他們所有的職責範圍、權限以及行動領域,幾乎都和美國國內事務沒有任何直接關聯。
除非,美國國內發生了重大到國內各個執法機構和準軍事部隊都無法承受的劇烈變故,美軍才能在最高統帥美國總統的命令下,有限介入到國內事務中。
網絡攻擊,顯然不屬於美國國防部的職責介入範疇。
國防部長?反恐專家?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正在營造「美國正在遭受猛烈攻擊」的肅殺氛圍
美國現任國防部代理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是2020年11月9日由川普解除前任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後,火線任命的代理國防部部長。
前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就是因為在美國「黑人的命也是命」反種族主義事件中,堅決反對川普出動美軍介入國內事務後,與川普交惡並最終被解職。
而川普選擇的國防部接班人克里斯多福·米勒,此前的職業背景非常耐人尋味。
克里斯多福·米勒曾經擔任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反恐顧問,後來還擔任過負責特殊行動和打擊恐怖主義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幫辦。
今年8月,克里斯多福·米勒又開始擔任美國全國反恐中心主任。
從履歷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位在代理國防部長椅子上僅坐了兩個多月的五角大樓掌門人,完全沒有美軍對外職責的任何歷練,但卻相反具備了美國國內安全領域的各種豐富經歷,堪稱美國資深「頭號反恐專家」。
川普在這位代理國防部長的選人用人標準上,與任何往屆總統都不一樣,但卻又似乎具有某種高度預見性和針對性。
這位克里斯多福·米勒代理國防部長也明顯不負川普所望,上任兩個多月以來非常低調,在美軍的對外職責中除了幾項口頭表態外,幾乎沒有任何實際動作。
但是,這次在面臨美國國內的所謂「網絡攻擊」中,克里斯多福·米勒「充分發揮」了他的專業特長,迅速在全美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營造出了「美國正在遭受巨大、現實的猛烈攻擊」的肅殺氛圍。
BBC網絡話題記者喬·泰迪在分析事態的驟然升級時說:
最新的發展就像是打開了電燈開關,恐怖景象整個呈現在眼前。
美國網絡安全部門:「美國正在遭受猛烈攻擊」,非常「危重」!但是我們無能為力!
12月18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向美國眾議院監管委員會,再次閉門通報了美國政府機構遭網絡攻擊的事件詳情。
然而,這項本該是「答疑解惑」的閉門通報,卻讓國會議員們陷入了更加疑惑不解的境地。
出席通報會的民主黨議員事後質問:
川普政府調查該事件的影響範圍、黑客花了多久入侵系統、又竊取了哪些數據?
民主黨眾議員沃瑟曼·舒爾茨甚至直言不諱卻又欲言又止地公開質疑:
「政府應該更坦承,他們應該給國會事件細節與信息,這是我們所需要的,才能保證像這樣的網絡攻擊不會再發生。」
美國網絡安全部門語焉不詳的通報,讓眾多國會議員表示:
本次通報會通報的信息不足、令我們更為疑惑。
不過,更讓這些國會議員疑惑不解的是,以往無比高調的川普,在面對被描述得如此嚴重的大事件時,連日來卻保持了從未有過的沉默,他甚至一個字都沒說過。
現任總統川普在沉默,但是他的政府部門卻沒有沉默,甚至於將「美國正在遭受猛烈攻擊」的恐慌肅殺氣氛推向最高潮。
美國網絡安全部門的最新通報中,甚至用上了史無前例的「危重」(grave)一詞,著重強調美國這次面臨的攻擊風險之大。
川普政府中的所謂「知情人士」甚至再添上一把火:
「這看起來像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黑客入侵事件!」
目前,一大波「知情人士」成批量地向美國各地媒體爆料,美國政府機構、國防承包商和其他行業的高度機密信息已被「外國勢力」竊取。
這場「網絡攻擊」,也已被定性為最全球最頂級的網絡間諜行動,也就是美國設定的1到10級中的第10級。
美國土安全部的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尤其還特別地強調了一句:
將近一周過去了,美國政府機構和私人公司遭受的網絡攻擊還在繼續,目前風險已達「危重」(grave)級別。
然而,舉世公認的全球網絡戰實力最強的美國,在遭遇到這種「猛烈的網絡攻擊」時,卻紛紛表態:
查不到任何線索,所以無從反擊,也無法防範。
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是美國最重要的國家安全機構,也是應對網絡攻擊最專業的機構,在營造出無比肅殺的「美國正在遭受猛烈攻擊」的氛圍後,輪到該機構提出解決方案時,該機構卻打起了「專業太極拳」回應:
「黑客高度專業,展示出高度內行以及複雜的間諜手法,而且還使用了SolarWinds軟體以外的其他入侵渠道,美國網絡安全部門現在還沒查出來……」
綜合該機構的表態,就是一句話:
反正「美國正在遭受猛烈攻擊」,非常「危重」!但是我們無能為力!
川普政府與主流媒體首次達成默契:「美國正在遭受猛烈攻擊」來自於「國家級網絡攻擊」?
美國國內應對網絡攻擊最權威、最專業、最重要的國家安全機構,都無力應對此次嚴峻的網絡攻擊事件,那美國又該怎麼辦?
這一次,川普政府以及美國主流媒體,面對這種肅殺居民時,終於達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
事件發生後,川普前國家安全和反恐助理託馬斯·博賽特,非常及時地在紐約時報上公開撰文:
華盛頓現在就應假設莫斯科已控制了它所入侵的美方網絡,並據此採取應對行動。
至於處理此次網絡攻擊事件的主要責任方,美國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雖然表示「很難找到和清除攻擊者」,但同時也很意味深長地披露這樣一個細節:
在呈送給當選總統拜登的每日簡報中,也有關於網絡攻擊事件的詳細信息。而拜登在聽取簡報後就表了態,說他將讓攻擊者付出沉重代價。
CNN等眾多美國主流媒體,這一次與川普政府下屬機構,終於達成了高度默契。他們紛紛撰文分析:
此次攻擊事件「極有可能系俄羅斯所為,並且是國家級網絡戰」。
這背後的邏輯鋪墊至此全部到位:
既然是「國家級網絡戰」,那麼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這種應對國內安全的網絡安全機構,顯然權限不夠,能力也不夠了。
攻擊仍在持續,「美國正在遭受猛烈攻擊」,誰能力挽狂瀾?
答案只有一個:美國國防部以及美軍。
短短三天之內,美國各相關部門和美國主流媒體,就將一場突發且完全無人知曉的「網絡攻擊」,上升到了俄羅斯可能對美國發動了「國家級網絡攻擊」,這種效率之高,確實嘆為觀止。
《美國全國緊急狀態法》正在檢驗美國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分立立國基石最後的耐心和承受力
在川普政府與主流媒體首次達成默契「美國正在遭受猛烈攻擊」來自於「國家級網絡攻擊」後,川普將會做什麼?
1976年,美國聯邦頒布了一項影響深遠的法律——《美國全國緊急狀態法》。
該法規定,當出現聯邦法規規定的可宣布緊急狀態的情況,有權宣布全國緊急狀態。在緊急狀態期間,總統可以為行使其特別權力頒布一些法規。
那麼,美國法律規定了哪些事可以作為「可宣布緊急狀態的情況」?
總統川普已經在一年前就已經給出了「教科書式的參考情形」。
2019年2月15日,川普在白宮籤署《關於美國南部邊境宣布全國緊急狀態的總統令》,但他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獲得更多資金在美墨邊界建造234英裡長的隔離牆。
在這份籤署的緊急狀態總統令中,川普是這麼寫的:
根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法律,包括《國家緊急狀態法》(50 U.S.C.1601)第201和301條賦予我的權力,我唐納·川普(等)在此宣布,在美國南部邊境存在國家緊急狀態,並根據其規定,援引並向有關軍事部門的部長提供《美國法典》第10編第12302節……我在此聲明,這一緊急情況要求動用武裝部隊,並根據《國家緊急狀態法》(50 U.S.C.1631)第301節,援引《美國法典》第十篇第2808節規定的建築授權,並根據其規定,將其條款提供給國防部長,並由國防部長酌情提供給各軍事部門的秘書。
第一條、國防部長,或各有關軍事部門的秘書,應酌情根據適用的法律,命令準備好儲備部隊或成員中儘可能多的現役,由部長酌情決定是否適合協助和支持國土安全部長在南部邊界的活動。
第二條、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國土安全部長以及軍事部門秘書應根據適用的法律採取一切適當行動,使用或支持使用此處所述當局的使用,包括在必要時移交和接受對邊境土地的管轄權,但需徵得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軍事部門秘書的酌處權。
原來,根據《美國全國緊急狀態法》,川普哪怕只是為了修一堵牆,也可以立即啟動該法,並且順帶掌握了「隨時動用武裝部隊」的無上權力。
這一次,面對「美國正在遭受猛烈攻擊」的肅殺氛圍,任期還剩下一個月的川普總統,將會採取怎樣的應急措施呢?
滴答滴答的鐘聲,正在檢驗川普最後的決定;滴答滴答的鐘聲,也正在檢驗美國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分立立國基石最後的耐心和承受力。
至於普通美國民眾,只能在教堂裡,默默祈禱——請上帝保佑美國。
前文回顧
◆美國「禍水西引」:法國騷亂肇始者竟成美國《時代周刊》年度衛士
◆疑云:拜登演講48秒咳7次成焦點,如「帶病競選」將惹深遠麻煩
◆美國17州聯名支持川普司法戰,總統之爭正演化成「南北之爭」
◆清算開始:重啟「通俄門」調查,川普政治黑洞或終結其政治生命
犀利呱提示
您可以將這篇文章轉發給您能想到的某些群。
呱友想吃什麼國際瓜,不管是熱湯還是冷飯,只管留言提出。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