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轟動美國醜聞的電影再現|羅傑·艾爾斯|性騷擾|格雷琴·卡爾森...

2020-12-22 騰訊網

好萊塢有根據真實事件拍攝電影的傳統,尤其是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新聞。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單上有一部《副總統》,講述的是美國前副總統切尼入主白宮的真實故事。今年則是《爆炸新聞》,講述發生於2016年的福克斯新聞臺高管羅傑·艾爾斯的性騷擾醜聞。前者獲去年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男配等8項提名,最終只獲一項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而後者獲今年的最佳女主女配等3項提名,同樣只得到一項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兩部類似題材的電影殊途同歸,說明了一個問題,取材於真實事件的電影並不好拍,更難拍好。

《爆炸新聞》(此前曾有翻譯為《性感炸彈》)由傑伊·羅奇導演,妮可·基德曼、查理茲·塞隆、瑪格特·羅比主演。影片從3位福克斯新聞臺的女主播的角度,揭示了曾經轟動美國的羅傑·艾爾斯性騷擾醜聞的經過。福克斯新聞主播、曾經的美國小姐格雷琴·卡爾森的節目被從晚間黃金時段調整到下午「死亡時間」,然後突然被解僱,於是她一怒之下把福克斯新聞主管羅傑·艾爾斯告上了法院,指控他性騷擾。她告訴律師,遭到性騷擾的不只她一個人。但沒想到的是,不僅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支持她,反而有許多女主播和職員為羅傑·艾爾斯說話。

這樁轟動一時的性騷擾醜聞的突破點是當時紅極一時的福克斯新聞女主播梅根·凱利。影片開始時,我們看到了梅根·凱利與正在競選總統的川普打嘴仗。福克斯新聞的同事都為她擔心,勸她打住,羅傑·艾爾斯卻旗幟鮮明地支持她。他說:「他不會影響你的收視率的。收視率不會有衝突就下跌。沒了衝突,觀眾才不看呢。只要他說,梅根·凱利的節目簡直沒法兒看,那就說明他在看。他們都懂。他看什麼,觀眾就看什麼。」從這裡,我們看到了羅傑·艾爾斯對傳媒規律的洞若觀火,他能夠把福克斯新聞帶到全美收視率第一不是沒有原因的。

正是這樣一位福克斯新聞的當紅主播,卻在關鍵時刻,為了女性的權利,站出來指證羅傑·艾爾斯性騷擾。跟她一起,還有其他的女主播和職員站了出來。而且要命的是,格雷琴·卡爾森還把與羅傑·艾爾斯的談話錄了音,證據確鑿。擁有福克斯新聞的默多克家族不得不解除了羅傑·艾爾斯的職務,和那些被性騷擾的女性達成了和解。

職場性騷擾是一個非常敏感而且也非常普遍的話題。前不久,我看過日本女記者伊藤詩織寫的《黑箱》一書。據說BBC後來根據這本書拍了一部紀錄片《日本之恥》。這件發生於2015年的性侵事件,直到2019年12月才以伊藤詩織勝訴告終。發生於兩人之間的性侵或者性騷擾確實難以證明,所以多數性侵或者性騷擾事件撲朔迷離,難辨真偽。如果不是格雷琴·卡爾森錄了音,如果不是梅根·凱利這樣的受害者勇敢站出來,羅傑·艾爾斯恐怕還在福克斯新聞的高位上,至少不會那麼快地去世。

其實,從一個法律人的角度來看,不僅性騷擾,任何一件法律糾紛,都並不是那麼容易找得到真相的。法律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平等,原告也好,被告也好,在訴訟中具有平等的地位,關鍵是證據能否證明法律事實。沒有或者缺乏證據,一切指控或者辯白,都不能成立。這世界上,不僅有無數分不清真假的性騷擾案,更有無數破不了的殺人案、放火案、搶劫案。要遏制犯罪,懲罰惡人,唯一的途徑是尋找足夠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行為。這才是《爆炸新聞》存在的意義。

看到影片中羅傑·艾爾斯讓女主播們站起來走一走,把裙子往上拉一拉,很多人感同身受。於是,忍不住要問一問:你曾經有過這樣不堪的經歷麼?你是怎麼來應對的?是的,無論美國還是中國,職場中的潛規則都存在。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格雷琴·卡爾森、梅根·凱利這樣的勇氣?假如你瞻前顧後,忍辱負重,那麼只會遭致更多的侮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創立福克斯新聞王國的背後 風雲變色成醜聞
    因涉及性醜聞成為美國最受爭議的新聞人、前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CEO羅傑·艾爾斯2017年過世後,電影與電視開始蜂湧拍攝這個包含「媒體、權力、政治、名人、性侵、情色」等吸睛元素的題材。電影《爆炸新聞》率先出擊,以涉及性侵的三位福克斯女主播或新聞節目主持人為重心,包括因不堪遭調職率先提出控訴的主播格雷琴·卡爾森(妮可·基德曼)、沉默的當家主播梅根·凱利(查理茲·塞隆)和凱拉(瑪格特·羅比),這部電影提名奧斯卡女主女配角、最後獲得最佳妝發設計獎。
  • 美國媒體界的「性醜聞」,被好萊塢3張高級臉揭穿,必須年度最佳
    此次的「男主角」——美國媒體界的大佬羅傑·艾爾斯(福克斯前新聞董事長,2017年05月18日去世,享年77歲)。作為美國媒體大亨默多克家族的得力幹將,在他的操盤下,僅憑電視臺業務,每年的營收超高10億美元。說他是媒體界的大咖,沒人會反對。
  • 挖其墳,鞭其屍,痛斥性騷擾
    尤其是妮可·基德曼所扮演的格雷琴·卡爾森這個角色。在劇集中,該人物由娜奧米·沃茨扮演。在遭受職場的不公正待遇後,並沒有選擇忍氣吞聲,而是積極地迎頭出擊。通過錄音、筆記等等證據鏈條,對其提起了公訴。假若說,職場性騷擾是一顆毒瘤的話,那麼那些選擇忍耐的女性(或者是男性),則是這顆毒瘤的土壤。
  • 傳媒大亨性騷擾事件:背後隱藏了什麼?
    今天,小妹就為大家推薦一部關於女權的電影,相信大家看後會有更多的啟發——《爆炸新聞》Bombshell電影內容就如同片名一樣,新聞一出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足以爆炸):傳媒大亨性騷擾女主播被指控2016年福克斯新聞臺高管艾爾斯被曝光了性騷擾醜聞,包括美國小姐出身的前新聞女主播格蕾琴·卡爾森以及明星主播凱利都遭到了騷擾。在這裡,小妹必須要介紹一下本片的三位重磅級演員,她們分別是查理茲·塞隆、妮可·基德曼和瑪格特·羅比。隨便一位都足以挑大梁。
  • 真實改編+職場潛規則,三個影后級女王揭露美國新聞界性醜聞
    前不久奧斯卡提名名單揭曉,除了《小丑》《好萊塢往事》《愛爾蘭人》這些大熱門之外,還有一部電影不得不提,就是由查理茲·塞隆、妮可·基德曼、瑪格特·羅比領銜的《爆炸新聞》。這是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傳記片,講的是2016年美國曝光的性醜聞事件。事件的焦點人物,就是福克斯前新聞董事長羅傑·艾爾斯。
  • 事實改編+職場潛規則,三個性感尤物撕破了這樁世紀醜聞!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2016年美國電視圈頭號醜聞! 16年,福克斯新聞臺女員工組織了一起聯名控訴, 控訴的對象是,她們的老闆羅傑·艾爾斯, 控訴內容是,羅傑長期性騷擾女下屬。
  • 終於有「頂級尤物」敢撕破這世紀醜聞|福斯|梅根|羅傑·艾爾斯|...
    《爆炸新聞》宣傳照此番聚集起來,是為了再現2016年轟動全美的醜聞——福斯高層侵犯職場女性案。當時《紐約郵報》版面,特意用了「福克斯」和「狐狸」的諧音被害人包括20餘位女性新聞工作者,分布在不同年齡段。《爆炸新聞》劇照所有指控,矛頭指向一人。當時的福克斯新聞總裁,羅傑·艾爾斯。
  • 金球獎2018年:性騷擾醜聞主宰儀式
    金球獎2018年:性騷擾醜聞主宰儀式關於好萊塢的性虐待醜聞的強有力的演講主宰了第75屆金球獎。這是自電影界遭遇性騷擾醜聞以來,首次舉行的好萊塢頒獎典禮,戴著黑色的明星向受害者致敬。奧普拉·溫弗瑞總結了這種情緒,並說,「新的一天即將來臨」,她收到了榮譽獎。
  • 世界十大「醜聞」:拍成電影後的反思
    在「娛樂至死」的時代,醜聞,永遠不分身份與地位,也不分國界與性別,今天會會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從50年代至今,圍繞著不會古老也不會遠去的主題展開——醜聞。《醜聞》是一首風格陰鬱、辛酸苦澀的詩。改編自《波士頓環球報》2002年發表的獲「普立茲獎」新聞:美國天主教神父孌童案。而此案波及的不僅僅是美國,而是全世界的天主教會。
  • 剛成司法部長熱門人選,紐約州州長被曝性騷擾醜聞
    疫情在美國暴發這麼久,大多數美國人對待疫情的態度似乎都一樣,反正政府都不管了,索性破罐子破摔,不採取任何防疫措施,任由疫情不斷在美國各地擴散、蔓延,造成越來越多的人感染、死亡。  這對科莫而言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雖然當前還未任命,但是這也反映出了拜登對其工作的認可,然而沒想到在這種關鍵時刻,科莫居然被曝光醜聞,涉嫌性騷擾女下屬。
  • 美國最大執法機構,為何醜聞不斷,成為罪犯的保護傘?
    20世紀以來,FBI憑藉高超的偵察技術創下了不少輝煌戰績:協助打擊3K黨人,清除二戰期間的日本間諜,與前蘇聯克格勃對峙暗鬥……不少好萊塢的電影更是把FBI推向神壇:美國特工身懷絕技,無所不能;情報工作滴水不漏,計劃周密。
  • 受性騷擾醜聞影響華納與布萊特拉特納終止合作
    拉特納的製片公司RatPac-Dune娛樂與華納聯合注資了超過70部電影(包括《地心引力》《美國狙擊手》《樂高大電影》《蝙蝠俠大戰超人》等)、金額超過4.5億美元,如今雙方合作的最後一部影片《狂暴巨獸》也即將上映,關於該片的被動拼盤投資合同已在今年3月到期,同時華納與拉特納此前籤訂的第一優先合作協議也決定不再續籤。
  • 美國體操最大醜聞,30年性侵300餘人,其中還有奧運冠軍
    今天君君帶來一部最新HOB的紀錄片,揭開美國女子體操界內令人作嘔的黑暗真相———在金牌的核心:美國體操醜聞 ★★★★推薦理由:美國體操界最大醜聞時 長: 88min體操,是熱門的奧運項目。三年前,一則美國體操隊內的醜聞被爆出,使這支隊伍深受打擊。一切要從美國體操隊隊醫拉裡·納賽爾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