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我們」是否還有「騎鯨」之外的選擇?

2020-12-16 錢江晚報

□李超宇(北京大學中文系)

《我們騎鯨而去》 孫頻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孫頻的中篇小說《我們騎鯨而去》發表於《收穫》雜誌長篇專號2020春卷,同年8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單行本中不僅附有相關的評論和訪談,還附上了兩個短篇《貓將軍》和《陽臺上》。

這兩個短篇看似講述了和《我們騎鯨而去》完全不同的故事,但在結尾處卻與之有著某種神秘的呼應,尤其是《貓將軍》的結尾:「……在這瓷貓的背上,騎著一個用泥捏出來的小女孩。小女孩騎在貓背上,也高高地昂著頭,神情歡快,似乎隨時等待著和她的坐騎一起奔跑。」

如果通讀全書就會發現,「坐騎」往往意味著死亡——騎在瓷貓背上的小女孩暗指《貓將軍》中老劉的小女兒;而在《我們騎鯨而去》中,作者通過上下文和一系列副文本暗示:「騎鯨而去」的老周一定是死了,而且是因飢餓而死。也就是說,老周甚至根本沒有真正騎上鯨魚,只是在臨死前看到了鯨魚,是作家孫頻把這個迴光返照的瞬間充分展開,才讓老周的死獲得了一種升華。

如果把「騎鯨」的含義拓展為一種美好與升華的結局,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本書標題的主語為什麼不是「老周」而是「我們」了——《陽臺上》中的小魚雖然聽到了故事的另一個殘酷的版本,但她想到的是:「都不重要了。是的,都不再重要了」,她願意讓老康活在張紅的保姆所編造的童話之中,就像今年熱播的《隱秘的角落》中面對笛卡爾兩個版本的愛情故事時,「你可以相信童話」那樣。

《我們騎鯨而去》中的王文蘭同樣相信了老周虛構的木偶劇而選擇留在島上,如孫頻所言:「她選擇一個人留在海島,選擇一種夢幻,也是一種對自我的成全吧。用盡全力而讓自己最終落入夢幻,也是人類一種特有的尊嚴吧。」

然而孫頻的另一段話卻在不經意間暴露了這些結局共同的秘密:「無論是她還是讀者,都心知肚明她已經回不去了,她是一個被社會淘汰出來的個體,而社會從不因為哪個被淘汰的個體而產生憐憫,所以選擇一種夢幻對她來說也算是慈悲的方式。」

也就是說,王文蘭之所以能夠活在「夢幻」中不是出於她自己的努力,而是出於作家的「慈悲」。是孫頻的「慈悲」為小說的結局增添了亮色,也是孫頻的「慈悲」賦予了小說某些超現實的特質。

孫頻1983年生,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著有小說集《隱形的女人》《九渡》《三人成宴》《同體》《假面》《疼》《十八相送》《無相》《異香》《罌粟的咒》《自由故》《鹽》《魚吻》《不速之客》《裂》《鮫在水中央》以及長篇小說《繡樓裡的女人》。曾獲《小說月報》十五屆百花獎、第八屆茅臺杯《小說選刊》年度大獎、第六屆《花城》文學獎、第六屆紫金山文學獎、第十屆《上海文學》獎、紫金人民文學新人獎、首屆《鐘山》文學雙年獎等。(圖片來自網絡)

2016年之前,孫頻寫過不少殘酷冰冷的結局,這表明她對現實不是沒有深切的體認。但近幾年來,「她的文字也不再那麼激烈和決絕,有了更多的溫和與詩意」,這是因為現在的她更加看重文藝作品「撫慰人心」的功能。這種撫慰讓我聯想到一百年前魯迅在夏瑜墳上「平空添上」的花環——對現實有著深刻洞察的魯迅之所以「不恤用了曲筆」,正是為了撫慰那些「做著好夢的青年」。

出於「對萬物的悲憫」而使用「曲筆」,是孫頻與魯迅的相通之處,而「曲筆」寫出的內容卻顯出了兩人的差別:魯迅所寫的花環有現實作為基礎和支撐;而孫頻的「曲筆」卻顯得有些超現實,她不是從人物所處的真實環境中把人提升,而是在一個夢幻的國度中讓人飛升。

如果「騎鯨」意味著一種超現實的拯救,那麼「我們」是否還有「騎鯨」之外的選擇?

拋開超現實的外衣,從寓言的意義上理解二人的「曲筆」,我們還是會發現不小的差異:魯迅的「曲筆」暗示著孤獨的先覺者終將被理解,夏瑜的事業後繼有人;而孫頻的「曲筆」卻是始於個人,終於個人的——「我們」相聚於孤島,卻不是騎著同一頭鯨魚而去,而是選擇了各奔前程。

如果「騎鯨」意味著各自遠去的背影,那麼「我們」是否還有「騎鯨」之外的選擇?

孫頻在訪談中不止一次地提到「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這句話在近年頗為流行,似乎已成為文學愛好者樂於背誦的金句。但翻開約翰·多恩的原詩,上面卻寫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這句詩的翻轉與現代人的原子化有關,孫頻勘破了老莊哲學「都是用來統治人的東西」,卻沒有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也是同樣的道理。

同為現代人的馮至洞悉了這一點,於是在自己的詩篇中渴望著孤島的聯結:「一個寂寞是一座島,一座座都結成朋友。」《我們騎鯨而去》中的三個人一開始也是希望「結成朋友」的,他們互相關心,彼此照顧,但後來卻由於王文蘭搞旅遊開發的設想釀成了三組「二對一」的格局:王文蘭先是希望利用「我」的社會關係來拉遊客上島,於是與「我」接近而不理老周;不成之後又想找老周幫忙,於是與老周接近而不理「我」;不想老周也不願出手相助,於是「乾脆誰都不搭理了,不理我也不理老周」,然後「我和老周又在一起了」。這三個人可以說用光了「二對一」的全部排列組合。最後三個人雖然還可以坐在一起,但早已做好了各自的打算。

三個人都熱愛文學,按理說共同的愛好應該孕育出牢不可破的友誼才對。但從最後的結局看,使三個人各自走散的或許恰恰是文學。

面對王文蘭的奇思妙想,老周與「我」只是相對而嘆:「她就是吃的苦太多了,吃的苦太多才變成這樣,你看她多像麥克白啊,面對時間的激流險灘我們不妨縱身一躍,不去顧忌來世的一切。」

文學家習慣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時迅速尋找文學經典中的形象與之對應,對應過後會獲得一種認知上的滿足,卻沒有任何的實際行動。文學能幫助我們認識世界,對更多的人與事表示出同情和理解,但問題在於改造世界。

孫頻坦言:「我總是試圖去寫我看到的那些散布在這世間的各個角落裡的人,那些最卑微、最真實、最有韌性的人。我無法為他們做什麼,我不能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我不能施捨錢財讓他們遠離貧寒,我不能和他們在一起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樂而忘憂,我甚至不能當著人來人往給他們一個真誠的擁抱,我只是一個作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們寫進小說,給予他們一個小說的世界,給予他們一種藝術世界的愛與眼淚。」她道出了文學的意義,也道出了文學的限度。

但即使在認識世界的層面上,老周倚仗的文學經典也是不夠完整的。王文蘭顯然不是麥克白,功名顯赫的麥克白追求的是擁有更多權力和榮耀的王位,而王文蘭是想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得。兩人有各自的痛苦,但前者的痛苦是錦上無花,後者的痛苦是雪中無炭,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奧爾巴赫在評價莎士比亞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他按悲劇處理的只是高貴的人,諸侯和國王,政治家,統帥和古典時代的英雄;在平民、士兵或其他中下層人物登場時,使用的總是低等文體。……莎士比亞的世界精神絕對不是平民精神。」王文蘭身上那種崇尚行動的平民精神恰恰是熱愛莎士比亞的老周所不能理解的。與兩位相對專業的作家和藝術家相比,只是在高中時代發表過文章的王文蘭顯然離文學更遠,但苦難的經歷賦予了她強大的行動能力。在決定了修建旅館後,王文蘭可以「一個人在海邊,冒著雨搬一塊塊的礁石」。當「我」問她什麼時候才能搬完時,「她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斜視著我,笑著說,沒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此時的「我」像河曲智叟一般無言以對。

由此看來,三個人分道揚鑣的責任並不在於王文蘭的想法幼稚,而在於「我」和老周的毫不作為。老周的口頭禪是「要活在自己的腦子裡」,而王文蘭有一種「對物質的永不饜足」,他們二人恰好構成「唯心」與「唯物」的兩極。一個老周或許只能顧影自憐地吟誦著:「誰此刻沒有房屋,那就不必建築,誰此刻孤獨,就永遠孤獨」(裡爾克《秋日》),三個老周無非是把這首詩編排成「多聲部」的朗誦;一個王文蘭或許只能活在作家的「慈悲」賜予的「夢幻」中,三個王文蘭雖然不能修建空中樓閣,但只要有一個島,她們就一定能造出一個新的世界。

如果「騎鯨」意味著一種超現實的拯救,那麼「我們」或許還有「騎鯨」之外的選擇。

如果「騎鯨」意味著各自遠去的背影,那麼「我們」或許還有「騎鯨」之外的選擇。

【搶先讀】

《我們騎鯨而去》講述了一個沒有四季,永遠都是夏天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島,上面住著三個各有創傷的人:熱愛寫詩,卻把生活過得一團糟的不得志的中年小科員「我」;才華橫溢,卻因同行間嫉妒而失手殺人的七十多歲的劇作家老周;殺死了家暴丈夫,坐了17年牢後出獄,卻又遭逢獨生兒子車禍去世打擊的中年女子王文蘭。

三個為了躲避人世嘈雜的人來到偏孤的小島,日日朝夕相處,卻在看不到盡頭的孤寂中動搖了上島的初心。不久,老周莫名從小島上消失不知所蹤,來島上守礦的「我」也違背了合同,提前回陸地,只留下王文蘭還在堅守著要在島上開發所謂旅遊項目的「理想」。

以下文字摘選自《我們騎鯨而去》,讀者可以先「讀」為快——

那個小島上沒有四季,陽光永遠兇猛異常,好像離太陽只有一步之遙。在這島上待久了,便能看到,長成各種形狀的時間正在那裡走來走去地閒逛。

那些已經蒼老的時間仍然棲息在陰森的椰林裡,粗大的欖仁樹裡、橙花破布木裡。坐在欖仁樹白骨般猙獰的樹根上,甚至還能聽見這些時間遲緩滯重的咳嗽。那是還有恐龍的時代吧,它們就生活在這島上,寄宿在珊瑚礁上,樹木的枝葉間,代代生息繁衍,繁殖出越來越多的時間。幾億年過去了,這裡沒有國家,沒有戰爭,沒有朝代更替,直接就從恐龍時代過渡到了現在。

剛上島的人往往會被這些龐大古老的時間嚇住。

黃昏,我走近沙灘的時候,遠遠看見那兩隻黑背一坐一臥。這是兩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被遺棄在島上的狗,已經淪為野狗。

坐著的那隻像個人一樣,豎著耳朵,呆呆望著海水退潮。聽到我的腳步聲,回過頭,神情憂鬱地看了我一眼,便又繼續扭頭看海水。它的目光太像人的目光了,我心裡不免有些害怕,疑心它其實就是個在島上被施了魔法的人,只是我沒有能力認出他來,又擔心它會跳海自殺。剛來到這島上的時候,老周就曾告訴我,這島上的狗因為太孤獨,都有些抑鬱,很容易染上跳海自殺的毛病。狗天生是會遊泳的,但一旦它打定主意要自殺,它就有本事讓海水把自己淹死。有隻狗自殺一次他救一次,每次把它從海裡救出來,它還要執拗地繼續跳海自殺,反覆折騰幾次,最後一次終於死成了。死狗浮在海面上,白色的肚皮鼓鼓的,狗牙雪白地齜在外面,屍體比它活著時膨大了一倍,所以看上去比活著時兇悍了不少。

據老周說,有一段時間,這島上的狗比人還多。因為以前那些在島上採礦的工人和偶爾上島的漁民一共加起來也超不過十幾個,人太少,寂寞,所以都喜歡養條狗做伴。除了工人和漁民,狗便成了島上的第三大島民。第四大島民居然是眼鏡蛇,但眼鏡蛇也不是島上的土著。據說有一個工人曾把一籠蛇帶到島上來,準備在工作間隙慢慢燉了給自己下酒,不料從籠子裡逃掉了幾條,眼鏡蛇此後就在這小島上安營紮寨繁衍子嗣了。爬上欖仁樹摘山枇杷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樹枝間正盤著一條大蛇,聽見聲音,蛇盤裡倏地吐出一截血紅的蛇信子。此外島上還有幾隻野貓,說是野貓,其實都是被人帶到島上之後又遺棄在這裡的。據說有一個工人曾經還想把一頭小豬帶到島上來做伴,等它長大就殺了吃肉。沒想到回島的路上遇到了颱風,颱風過去了,寒潮又來了,終於等到像唐僧取經一樣漂回了島上,小豬已經在路上長成一頭大豬了,結果回到島上不到一個月,這頭豬就跳海自殺了—因為島上沒有第二頭豬。

已經退潮,我走到沙灘上,低頭看有沒有什麼好看的貝殼。我有一個百寶箱,裡面收納著各種從沙灘上撿到的貝殼。我曾在這沙灘上撿到過各種稀奇的貝殼,唐冠螺、毛法螺、海兔螺、泡螺、綴殼螺、鸚鵡螺、蠍尾蜘蛛螺、馬蹄螺、椰子渦螺、花仙螺、黑星螺。還從這沙灘上撿到過各種外國的酒瓶子,我把它們都插在椰子樹的周圍,做了柵欄。陽光好的時候,這些瓶子流光溢彩,狀如寶石。我還撿到過幾隻漂流瓶,裡面裝著或長或短的信。或許是一個船長在船即將沉沒時寫的,或許是一個水手寫給遠方的姑娘的。這些瓶子各自馱著一個巨大的秘密不知已經在海上流浪了多久。我把它們又扔回了大海,讓它們馱著秘密繼續流浪。秘密,與魂靈、氣息屬於同一物種,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在這個世界某個看不見的角落裡,它們也許正藻荇交橫,汪洋恣肆。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我們騎鯨而去》:一座孤島,三個人類,一個荒誕不經卻又發人深思的...
    一如過往作品,孫頻的新作依然涉及記憶和遺忘,傷痕和痛感,以及對這些的反思和追責。 創作《我們騎鯨而去》源於她早前曾去了一座大洋上的小島。在島上,她被忽然退回到文明之始所震撼。「好似一切文明都還沒有開始,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皆成雲煙。 這種荒蕪感與虛空感,讓孫頻覺得小島就是一個空蕩蕩的劇場,上演著幾百萬年進化中的每一個細節,「海島與劇場之間這種隱秘的共生關係便是我寫這篇小說的起因。」
  • 專訪|孫頻《我們騎鯨而去》:所有逃離皆為歸來
    就是這座島,給了她《我們騎鯨而去》的靈感。2020年過去了一半,「80後」作家孫頻一如既往地「產出穩定」,在《十月》《收穫》《花城》雜誌上陸續發表新作。其中,《我們騎鯨而去》首發於《收穫》長篇專號2020年春卷,即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單行本。
  • 看·書|《我們騎鯨而去》:逃離,釋懷,歸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是「80後」作家孫頻的作品,這本書裡收錄了她的同名中篇《我們騎鯨而去》和另外兩部短篇。騎鯨,在中國古典文學裡有成仙遁世的意思。作者構建了一座遠離陸地的孤島,讓三個命運軌跡各不相同的人,在這裡相遇。三人一開始,都是因為種種原因,主動或被動地放棄了原來的生活,想要遠離塵世,所以選擇來到這座孤島。或許是一種逃避,因此孤島像是一個終點,但其實到最後,孤島更像是新的開始,因為最終,三人中有人徹底離開這個世界,有人選擇留下,有人回到原來的社會生活中。
  • 3D海戰動畫《四海鯨騎》將開播
    10日晚,愛奇藝3D海戰動畫巨作《四海鯨騎》在北京舉行試映會,原著作者馬伯庸對該動畫讚不絕口,認為不僅完美還原了自己的原著,而且劇情超燃、畫面效果炸裂。  當天,愛奇藝副總裁、動漫創投事業部負責人楊曉軒;每日視界創始人、董事長黃健明;不空文化CEO 銅雀;著名作家馬伯庸;火天大有總經理《四海鯨騎》前期導演劉禕聰;《四海鯨騎》美術導演趙禹晴;每日視界導演《四海鯨騎》中期導演劉軍;著名配音演員:寶木中陽、咩咩、皇貞季出席助陣。
  • 《四海鯨騎》:四海難驚奇的「墾荒者」
    從整體數據而言,8月16日於愛奇藝動漫獨家上線的《四海鯨騎》並沒有取得爆點式的聲勢,首周累計播放量堪堪突破千萬體量。和那些動輒首周破億,上線即成爆款的頭部IP來比,確實稍顯暗淡。除了一部分平臺原因外,原著並沒有很好地運營本有的粉絲優勢。而對於目前《四海鯨騎》的表現狀況,筆者也將從幾個方面做初步分析。
  • 「四海鯨騎」:文學,動漫,還要更多
    換句話說,文化是自發性而非計劃性的產物,它是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主動選擇與淘汰,成為國民興趣的載體,而數字經濟和商業化的介入,則加速了種子從發芽到結果的整個過程。備受影視圈青睞的馬伯庸,在自己「古董局中局」等諸多作品都相繼影視化後,又將目光拓展到了國漫上。
  • 助力《四海鯨騎》動畫圓滿收官 導演趙禹晴獲讚譽
    《四海鯨騎》精彩劇照《四海鯨騎》原作體現的是中國古代的海洋精神和大國意識,趙禹晴在鋪陳整個世界的視覺感官時要考量的因素比較多,既不能發揮得太飄不接地氣,又不能考究史實到沒有想像力。雖然《四海鯨騎》和《少年錦衣衛》參考的歷史背景都是明朝,但對趙禹晴來說,兩者的風格定調完全不同。前者體現的是中國古代大航海時代的冒險精神,而後者更多的是傳統的俠義精神。
  • 《四海鯨騎》必須承認:這是一部看了封面就想追的動漫
    第二季國產3D動畫《四海鯨騎》在愛奇藝開機。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的動畫作品在2018年一季度推出時,以其較高的製作水平得到了原著眾多粉絲和年輕觀眾的認可,成為國內網絡動畫的代表作品之一。這幅美麗的畫面是大多數動畫觀眾心中對《四海鯨騎》的最初印象。然而,即使有這樣的心理預期,動畫第二季的銀幕表現,如細緻的人物造型、宏大的場景設置,以及劇中大量使用的特效,仍然讓很多觀眾感到意外。
  • 《四海鯨騎》登上國產動漫榜首,導演竟是徐錚!
    《四海鯨騎》第二季快要更新完畢的同時,熱度的話更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今天再看百度風雲榜的話,《四海鯨騎》熱度已經登陸了國產動漫的榜首。《四海鯨騎》的話,這部動國產動漫主要是來自馬伯庸的長篇古風冒險同名小說《四海鯨騎》。
  • 《四海鯨騎》有抄襲《海賊王》的嫌疑?建文的海藏珠很像沙沙果實
    國漫在3D製作上在動漫界是很有名的,畫質完全符合國人漫迷的審美,《四海鯨騎》採用的也是3D技術,裡面的人物畫得非常好看精緻,髮絲仔細看都能看出來。《四海鯨騎》中有一個設定的特殊能力,這種能力只能從海藏珠獲得,並且每一顆海藏珠只有一種能力。女主角七裡的海藏珠能力是珊瑚,貪狼的能力者是控制鯊魚,騰格斯在巨龜寺得到的海藏珠能力是飛魚能力,泰戈是蟹殼能力。
  • 這個時代,書評還有什麼用?
    「那你平時會關注我們發表的一些書評嗎?」「現在誰還會看書評啊。」作為書評編輯的從業者,不止一次從類似的對話中感受到尷尬。的確,現在讀者們不是很需要書評了,他們有很多渠道能夠選擇新書,看看內容簡介、宣傳文案,感到有興趣的就可以下單購買。除了少數對書籍內容關注的讀者、業內人員、出版社編輯,外加我們編輯自己,沒什麼人在乎一篇書評的內容究竟怎麼樣。
  • 四海鯨騎這部動漫,為何從成人向,慢慢在向幼齡向發展?
    四海鯨騎這部動畫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古風冒險小說,以海上冒險題材為主,講述的是大明年間,落難太子建文與東瀛少女百地七裡,以及蒙古摔跤手騰格斯和西洋學者哈羅德,幾人一起踏上尋找佛島的海上冒險故事。
  • 《四海鯨騎》這其中的開篇曲,開篇畫可以說,每一幀都可以當壁紙
    嗨嘍,大家好呀,我是帕比布比,上次講述了《四海鯨騎》這部動漫中的哈羅德這一位傳奇的人物。哈羅德不僅僅是一名外國友人,更多的是他對於機械領域的敏感度或者說是天賦,那是相當的好呀。但是上一次帕比布比講述了這部動漫的每一幀都是可以當作壁紙的存在。
  • 愛奇藝拿下海戰3D動畫《四海鯨騎》改編權 將推進IP全鏈路開發
    DoNews 8月13日消息(記者 向密) 愛奇藝日前為海戰3D動畫《四海鯨騎》舉行試映會,並宣布獲得《四海鯨騎》作品多種改編權,後續同名改編網劇、遊戲、院線電影以及衍生品也將與用戶見面。資料顯示,《四海鯨騎》動畫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該小說曾創造近千萬的點擊量,連載至今,微博閱讀已超過2億。《四海鯨騎》以海戰題材為背景,融合冒險、奇幻、史詩、權謀等元素,全景式展現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聞和航海傳奇。
  • 愛奇藝《四海鯨騎》《 無敵小鹿》獲2018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動畫片類...
    在此次評選中,愛奇藝自製動畫作品《無敵小鹿》、《四海鯨騎》斬獲2018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動畫類系列片優秀作品獎。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是網絡視音頻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具有「年度風向標」之譽的行業盛會。
  • 陰陽師:是否沒了阿離化鯨就不行了?結合技能分析化鯨的強勢程度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同樣在鬥技場上讓很多陰陽師大人都秉承著打不過就加入的陣容,那就是鬥技中的老油條,離鯨鯨。說起離鯨鯨的體系其中的關鍵自然離不開兩個式神,不知火阿離和化鯨。不知火的強度相信各位玩家都是清楚的,在鬥技場上目前也相當於是一個人權卡的存在。
  • 《完全寫作指南》,書評應該怎樣寫?
    美國著名寫作培訓師蘿拉·布朗著書《完全寫作指南》,這本書告訴我們寫作並不是困難的事,只要你思路清晰、過程流暢以及好的辦法和習慣。我們寫書評的核心目標還是希望能夠賺錢,所以本書告訴我們需要從讀者的角度入手。這裡主要為大家總結一下寫作書評的知識梳理。寫作主要分為六步!
  • 讀過《騎鯨之旅》才知道,0-3歲親子共讀,原來有這麼多神奇魔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粲然的《騎鯨之旅》。書分為0-2歲和2-3歲兩本,可以說是包含了親子共讀不可不知的神奇魔法。也算是我和小魚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一盞指路明燈。為什麼親子共讀,就像是一場騎鯨之旅呢?那麼,如何能夠讓這場騎鯨之旅,更加順利呢?一、親子共讀目的是什麼呢?首先我先請大家想一想,你和孩子親子共讀的目的是什麼?是想給孩子灌輸一些人生道理嗎?還是想讓孩子獲得一些知識?
  • 《四海鯨騎》建文主角光環竟然比不過鄭大人,真相就在這些跡象中
    今天帕比布比不講述建文的英雄事跡,我們來講一講建文的師傅鄭大人的英雄事跡。看過《四海鯨騎》的人都知道,建文一開始看到自己父皇是被鄭大人親手給殺害的,所以建文走上逃亡之路的時候,一直認為是自己最尊敬的師傅將自己的父皇給殺害了,還讓自己背負了弒父的罪名。
  • 經典案例 ▏男孩騎共享單車出車禍身亡家人獲賠6.7萬;​虛假高額...
    經典案例 ▏男孩騎共享單車出車禍身亡家人獲賠6.7萬;​虛假高額股票配資平臺騙2000多人;非法控… 2020-09-12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