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2021年1月5日
迎來小寒
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
標誌著季冬時節正式開始
四季歲時
在時間裡感受非遺
福建新聞廣播全新策劃
《一個節氣一首詩》
觸摸時光之痕
品味節氣之美
來聽聽福建新聞廣播
24節氣小使者黃子妍
帶來的小寒節氣詩朗誦吧
龍晨 攝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三九」恰在小寒節氣內
北方滴水成冰、天寒地凍
南方霜雪交加、冷透肌骨
「小寒已近手難舒,終日掩門深閉廬」
此時,冷空氣活動會愈加頻繁
韋亮 攝
小寒有「三候」
一候雁北鄉
小寒之日「雁北鄉」,「鄉」代表著一種趨向,北飛雁已經感知到陽氣,是為先導。
二候鵲始巢
小寒後五日,「鵲始巢」,喜鵲噪枝,已經開始築巢,準備繁殖後代了。
傅建斌 攝
三候雉雊
再五日「雉雊」。這裡雉指的是野雞,陽鳥,雊(gòu)指的是求偶鳴叫聲。這時,早醒的雉鳩開始求偶,說明早春已經臨近。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
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等
陸陸續續為春節作準備
夏露 攝
飲食方面,涮羊肉火鍋、糖炒慄子
冰糖葫蘆、烤白薯等等
都是小寒時節常吃的食物
也是人們偏愛的美食
小寒時,南京流行「吃菜飯」
菜飯的食材並不相同
一般是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等
再剁上一點兒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
十分香鮮可口,可以媲美臘八粥
朱柳融 攝
廣東有的地方則講究吃糯米飯
糯米飯一般用60%糯米加上40%香米做成
然後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
再炒上一些花生米
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吃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此時天氣寒冷,但梅花依然盛放
閒暇時光,人們也會走出家門
觀賞幽香拂面的梅花
精神也為之一振
周古凱 攝
養生小訣竅
民間歷來認為,寒為陰邪
因此,小寒時「陰邪」十分旺盛
尤其要注意防寒,睡前用熱水泡腳
出門注意頭部、足部保暖
同時還要保持室內通風
謹防心腦血管疾病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此時宜養護腸胃,少食生冷辛辣
小寒時節,天氣寒冷
可適當食用紫菜、菠菜、胡蘿蔔等
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
方華彬 攝
進補食物也可選擇大棗、枸杞等
或多吃些其他溫補性食物
但體質偏熱容易上火者
則注意涼熱食物的合理搭配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
小寒節氣進行鍛鍊需適度
每周可參加兩三次健身活動
比如遊泳或打打網球
平時經常散步、慢跑
王泓策 攝
精神調養方面,要儘量保持樂觀
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
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樂趣
及時休息勿熬夜
避免工作勞累過度
小寒時節,雖有冷風呼嘯
但在文人的筆下
無論是春夏秋冬
總能流淌出無限詩意
即便寒冷的天氣,也不例外
年磊 攝
《蠟梅香》
宋·喻陟
曉日初長,正錦裡輕陰,小寒天氣。
未報春消息,早瘦梅先發,淺苞纖蕊。
搵玉勻香,天賦與,風流標緻。
問隴頭人,音容萬裡。待憑誰寄。
一樣曉妝新,倚朱樓凝盼,素英如墜。
映月臨風處,度幾聲羌管,愁生鄉思。
電轉光陰,須信道飄零容易。
且頻歡賞,柔芳正好,滿簪同醉。
李文武 攝
《十一月廿七日雪賦禁體詩一首明日小寒》
元·陶宗儀
九冥裁剪密還稀,驢背旗亭索酒時。
剡水懷人乘逸興,梁園授簡騁妍詞。
小寒紀節欣相遇,瑞兆佔年定可期。
莫塑獅兒供一笑,埽來煮茗快幽思。
《葉夢授送家園梅花》
宋·李綱
傍雨移梅趁小寒,探春幾度獨憑欄。
不知冷淡緣何事,偏得幽人帶笑看。
郎文瑞 攝
《詠廿四氣詩 小寒十二月節》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送季平道中四絕》
宋·鄭剛中
霜風落葉小寒天,去客依依馬不鞭。
我最平生苦離別,可能相送不悽然。
鄭耀德 攝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山中雪後》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白雪 攝
小寒來臨,年味漸濃
冷風呼嘯中,雪花飄落
天地間一片蒼茫
冬天的美別有一番韻味
胡敦煌 攝
當與家人團聚的時候
或許窗外寒意依舊
但屋內卻是暖意融融
風霜雨雪也掩不住相聚的溫馨
小寒時節,你如何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