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 學條例]老人摔倒扶不扶 黨紀裡怎麼說?

2021-01-1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2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天咱們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一十條,老人摔倒扶不扶?黨紀裡面怎麼說?

  對古代法律的研究,好多學者都特愛說那個漢謨拉比法典。這部古巴比倫法典裡面用的都是「如果怎麼怎麼樣,就怎麼怎麼樣」的句式,比如「如果一個人挖出了另一個人的眼睛,那這個人的眼睛也應該被挖出來」,這估計就是以眼還眼的由來。有學者認為這種格式的法律,格式啊,不是內容,奠定了今天法律的基礎。

  確實,您看現在的法律也是說有什麼什麼行為的,處以什麼什麼樣的處罰這種形式嘛。但是殊不知,咱們中國古代的法律也已經相當成型了。比如1975年,考古學家在湖北的雲夢睡虎地發掘出了大量的秦代竹簡。我國學者對這些竹簡進行研究以後,發現這裡頭有當時法律制度、醫學知識、行政文書等等,堪稱一部秦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通過對它的整理研究,還出版了一本《睡虎地秦墓竹簡》。其中《法律答問》這部分裡就記載了這麼一種情況。說「賊入甲室,賊傷甲,甲號寇」,說有一個小偷進了人家家裡,還把人打傷了。這個人就大喊抓賊。結果「其四鄰、典、老皆出不存,不聞號寇」,沒想到這人的街坊四鄰、居委會的、他們那片的片警什麼的不是不在,就是沒聽見喊抓賊,這秦朝法律就問了,「問當論不當」,該不該給這幫街道主任啊片警什麼的定罪呢?這部法律的回答是:「典、老雖不存,當論」,認為你見死不救,見危不救,也屬於犯法。

  同一篇裡還有這麼一個情況,說「有賊殺傷人衝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當貲二甲」,就是有一個犯罪嫌疑人在大街上正傷人呢,結果旁邊的人都眼睜睜看著,卻袖手旁觀不管。那不光那個傷人的,凡是距離這個犯罪現場一百步距離之內圍觀的,全算犯罪,重重罰款。罰多少呢,兩幅盔甲。那以當時那個生產力水平,手工打兩幅盔甲,跟你今天買兩輛手工跑車那性質差不多。秦朝尚武,這盔甲都能當硬通貨使,它這價值更可想而知了。所以,見死不救,見危不救,在秦朝法律裡是一項相當嚴重的罪行。

  在今天,即使這個見危不救不至於說是犯罪,但是他至少也是一件相當不地道的事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自家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好像都不是什麼好詞。那看到有人遇到危難,對於黨員幹部,有什麼要求呢?《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一十條說得非常明確:遇到國家財產和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時,能救而不救,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黨員幹部要時刻衝鋒在前,這可不能光說說而已。(編輯崔天奇)

相關焦點

  • 老人摔倒扶不扶?老齡化:現在的老人比年輕人還多,先問問他們
    老人摔倒扶不扶這樣一個毫無邏輯的問題,是時候換個主人回答了,現在的老人這麼多,年輕人這麼少,老是問年輕人,確實不妥。當一個老人不幸摔倒在馬路上,目擊的人群中,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老人更多,那麼這些老人會主動去扶摔倒的老人嗎?先來看看什麼是老齡化吧!
  • 老人路上摔倒,「扶不扶」,《民法典》怎麼說?
    跟小馬哥一起,趣學民法典 Q 小馬哥,我們在路上遇到老人家不小心摔倒了,要怎麼辦?我們可以去扶嗎? 民法典這樣說: 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 寶雞一老人摔倒,兩護士急忙上前去扶,為什麼現在人們不敢扶老人
    如今天氣冷了,路面結冰了,走路很容滑倒,尤其是老人,可是老人要買菜要趕公交,如果走路不小心滑倒了,到底扶不扶呢?近日寶雞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一位老奶奶在寶雞金臺大道,東嶺附近一公交站摔倒了,當時老人看到公交車來了,急忙跑去趕公交車,結果不小心踏空了,摔倒了。老人倒了,有人扶嗎?果真有人來扶了,而且還是推著車子來了,原來是兩名護士,推著輪椅來扶老奶奶了。
  • 為啥老出現「扶老人」反被訛的現象?老人摔倒你會扶嗎?
    最近貴陽一姑娘好心扶摔倒老人,沒想到反被老人誣陷,說是她撞的,讓姑娘非常寒心!而其家人更是不辯善惡,要求姑娘賠償老人的醫藥費!而後在調查監控時發現,就是老人自己摔倒,姑娘根本沒有碰到他,純屬是好心看到老人摔倒後上去把老人扶了起來,而這位老人沒有什麼「老年痴呆」,沒有神志不清,但卻一口咬定是姑娘撞的的他!這個是在有監控證明的情況下才洗清姑娘的清白,但要是沒有監控呢?姑娘是不是就要背負撞了老人的罪名,並且要賠償一大筆醫藥費?
  • 老人摔倒在地無人敢扶,這時一位快遞員站了出來
    近日,河南信陽一位快遞員就遇到了一個摔倒的老人時,雖然他選擇上去扶,但是上去扶之前的一個舉動卻十分機智,現場情形讓人哭笑不得。近日,在河南省信陽市,一位快遞員蔡先生在送快遞時發現一位老人摔倒在馬路中間。
  • 奉節縣永安街道羽聲社區:老人摔倒扶與不扶?永安街道社區幹部給出...
    華龍網12月13日10時12分訊「老人摔倒,扶與不扶」,儼然已經成為一道令社會大眾糾結的難題。近日,永安街道羽聲社區三名幹部在下班回家途中,便遇到一九旬老人摔倒在地,扶還是不扶?社區幹部用迅速的行動向圍觀群眾給出了溫暖的答案。
  • 老人摔倒路過卻不扶,最終老人死亡,路人要承擔責任嗎
    只要不是你碰她摔倒的,你只不過是路過而已,即使不扶,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雖然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有可能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因為網絡上噴子很多。以前大家無論是開車還是走在路上,如果看見有老人摔倒了,想都不會想第一時間衝上去把人扶起來,但是自從14年前一個案件,改變了一部分人這種積極的想法,也讓有一部分人看見老人摔倒在路邊,都會遲疑一下,考慮要不要去扶起來。
  • 「華泰文學社」關於老人摔倒該不該扶
    首先我提出的觀點是「老人摔倒不應該去扶」。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或者新聞裡面有了解到有關老人摔倒的熱點,大部分都是冷漠沒有去扶的。或許這時候就會有些網絡聖人開始說不上去扶就是置中華傳統美德助人為樂於何地,我們並不是說要對老人摔倒視而不見,「扶」的意思是用手支持人或物,扶起摔倒的老人只是一種幫助的形式,但是這種形式卻不是最佳的辦法,比如撥打120,聯繫其家人,等待專業人士營救這些才是更加理智的辦法。其次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老人摔倒的原因。
  • 女子扶摔倒老人反被其家屬誣陷,老人說是自己摔倒,家屬仍不相信
    導讀:女子扶摔倒老人反被誣肇事逃逸,監控還原真相,道歉就完了? 關於扶不扶的問題,自始至終都是熱議的焦點,但是也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答案,或許這個問題本就沒有答案。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答案,無論怎樣爭論,當面臨緊急情況時,每個人都會做出和自己內心相呼應的行動。 這名扶摔倒老人卻反被其家屬誣陷肇事逃逸的女子,你說她會後悔嗎?
  • 遊人如織,老人摔倒卻無人扶。今天你不扶,明天你倒了也沒人扶!
    在平山西外環路上,一老人顫顫巍巍走上馬路時不慎摔倒。期間多人路過選擇漠視,還有人聚在一起談笑風生聊天。後來一女子騎車路過發現老人後,立即停車對老人進行救助,並撥打了急救和報警電話。如果每個人都自私自利,明哲保身,別人有難漠不關心,不肯出手相救,社會風氣變成這樣的話,受害者最終是我們每一個人!
  • 老人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他說別扶竟然真的有道理!
    在醫生眼裡答案是:別急著馬上扶!1如果是腦血管病患者,摔倒後馬上扶,可能加重出血或缺氧。有的老人摔倒後,會感覺疼痛難忍,這種情況不排除骨折的可能。切不可亂揉亂動。如果腰疼,千萬不要隨意亂動,因為腰椎骨折後如果隨意活動,很可能造成關節脫位,嚴重時下肢可能癱瘓。
  • 扶老人,真的是舉手之勞
    主要是地面積雪未清理,已經壓實成冰溜子了,走不好就摔倒。關於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經常有人討論,各大媒體也喜歡將其列之於熱點位置,供一些人討論和消遣。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所見的老人們就沒有網上的那麼無理取鬧,是非不分呢?是不是真的跟城市文明有關?我想這是肯定的。因為文明城市的人素質高。且說老太太一個後仰,四肢朝天,展展地摔倒在斜坡上,直喊痛,就是起不來。
  • 「彭宇案」已經過去,法律明確老人摔倒可以大膽去扶,你敢扶了嗎
    在這場官司中的主要人物彭宇成為了大家熱議的對象,彭宇原本是好心的去扶了一位摔倒的老人,可誰曾想到這名老人後來竟然認定彭宇是撞到她的人,因為這名老人根本不知道到底是誰撞了她,所以就認定了是彭宇,並且將他告上了法庭。在這次案件中,最經典的就是法官那句:「你沒撞她為什麼要去扶她」成為了大眾心理的陰影。從此以後,大家在路上看到摔倒的老人都不敢去扶了,因為害怕被訛上。
  • 老人摔倒了扶不扶?扶!2個月後,老人居然找了回來
    六旬老人不慎摔倒年輕醫生伸出援手在梁姨手機的日曆裡,5月22日被特殊地標註出來:「我就是在這天摔倒的,但不幸中的萬幸是遇見了一位醫生。」考慮到梁姨趴在地上的姿勢可能會影響呼吸,他將梁姨扶了起來,並進一步檢查了外傷狀況。
  • 老人過馬路摔倒,小夥擔心被訛拍視頻扶老人:以後還扶
    助人樂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出門在外看見別人有困難,出手相助本是好事,但卻總被人解讀,尤其是老人跌倒,不敢扶,不能扶。近日,一段幫助幫助老人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那麼,做一件好事真的那麼難嗎?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個小夥看見老人跌倒,並沒有上前扶起老人,而是先掏出手機拍照,然後上前問:「我扶你起來好嗎?」「好,好,好,扶起來!」小夥確認老人已經醒了,才扶起老人。那小夥為什麼要先拍後扶,難道真的是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嗎?
  • 小學生扶摔倒老人被訛反轉:就是小孩撞倒的!
    我們似乎經常看到這類的新聞,有人扶起摔倒老人後,被狠狠的「敲詐」一筆,做好事還虧錢,以至於許多人都看到老人摔倒後都不敢上前扶起。昨天,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配文字表示:小學生扶摔倒老人反被老人訛,幸虧現場市民作證,老人被家屬帶回,學生委屈痛苦,大家紛紛安慰他。這段視頻在網上流傳之後,網友們紛紛對小學生表達安慰,同時批判老人,譴責這種不道德行為。
  • 老人摔倒在天寒地凍的長春街頭,引圍觀無人扶,該拷問誰的靈魂
    街頭摔倒的老人到底扶不扶,已經是一個長久來爭論的社會熱點命題。前幾天小編寫了一篇南寧街頭摔倒老人扶不扶得文章,引發了幾千次的評論和留言。從網友留言和私信來看,這個爭論其實已經無所謂爭論了,因為意見基本一致了。
  • 老人摔倒無人扶,四位女孩兒挺身而出,網友:太年輕
    老人一頭栽倒在地,路人冷漠無人扶馬路上發生了揪心的一幕:老人走著走著,突然一頭栽倒在地,不省人事老人摔倒後,他身邊車來車往,卻沒有一人上前救人此時,幾個路過的女孩見狀,立即衝上去,將老人扶到安全的地方,並撥打了110和急救電話
  • 現在對於老人倒地扶不扶成為社會難題,是道德、素質下降還是……
    現在走在路上遇到老人倒在地上要不要扶,或者說敢不敢扶,成為了一個社會的話題。現在社會大多數人看到老人倒在地上都當作沒看見。現在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聊:走在路上遇到老人摔倒在地,到底扶不扶。當晚十點多,正是人們夜宵生活剛剛開始的時間,人們正在夜宵坪上享受各種美食帶來快樂的時刻,一經過此地的老人突然摔倒在地,此時正是宵夜尖峰時間,在老人摔倒的地地方,周邊坐滿了宵夜的人群。見此現象,距離老人最近桌上的人,並沒有遇到此事不管,而是放下手中正在用餐的碗筷,立刻去扶起倒地的老人,隨後更多的人一起過來幫助這位老人。
  • 老人跌倒到底扶不扶,這種社會現象到底怎樣消除
    「老人跌倒扶不扶」本來應該是理所應當扶的事情,現在,卻讓人思考再三,都得不出結論,那到底「扶」還是「不扶」呢?我認為是「扶」,就目前的世界來看,卻還真是要留下證據,不是我們扶的不誠心,而是我們在幫助他人時,也要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