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話教育 教學科研談成長
2020年11月10日開始,一年一度的四川省瀘州師範附屬小學科研展示周活動正式啟動,瀘師附小部分省市區級課題再次接受"檢閱"。此次科研展示周活動歷時三天,將採用"語文"、"班隊"、"數學"、"綜合"分組展示六節課題展示課和六個課題的階段成果匯報的方式進行。
語文組
11月10日,瀘師附小語文學科和班隊學科的課題展示首先拉開科研展示周活動序幕,全校語文教師參與活動,首先陳榮老師帶來了吟誦展示課《楓橋夜泊》,陳榮老師帶領5.1班的孩子們連綴古今,將張繼的《楓橋夜泊》和李白、陸遊、高啟等詩人的詩歌相互勾連,形成詩群教學,進行大容量的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在吟誦方面,老師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有梯度地依字行腔,使全體學生沉浸於古詩營造的氛圍中。
然後穆燕老師展示了小學高段主題班會活動《我知恩,我感恩,我成長》,引導5.2班的全體同學齊上陣,利用小品串燒、觀看沙畫視頻,前方新聞播報以及快板表演、詩歌朗誦和手語舞等方式,讓所有的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英雄,老師進行總結時更給孩子們提出感恩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期望。
活動第二時段階段由閆曉嶺老師代表"多媒體輔助的小學語文吟誦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組、鍾紹群老師代表"小學階梯式主題班隊活動設計與開發研究"課題組帶來精彩的階段成果分享,兩位老師分別從課題的研究進展、階段成果、階段效果、研究疑惑、課題下一步研究計劃等方面做了詳細介紹。
江陽區教研培訓中心李芝倫主任蒞臨今天的科研展示周活動,並對兩課題的展示課與階段成果匯報進行了鞭辟入裡的評議,肯定了兩課題研究真實落地、思路清晰、成果豐富、計劃明確等優點,並針對"多媒體輔助的小學語文吟誦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組提出打開思路,與教材有機融創的建議,對"小學階梯式主題班隊活動設計與開發研究"課題組提出釐清課題概念、做好行後期動研究的具體指導。
通過今天的科研課題展示活動,全體參會教師在研究課題上深受啟發,正如老師們所說:教育人應該眼中有星辰大海,心中有浩瀚天地,只要老師們真正做到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更新觀念,為解決問題創造經驗,就會讓瀘師附小特色的科研之路在團隊的努力中逐步走向卓越。
數學組
11日上午則是我校數學組兩個區級課題的階段性成果展示。江陽區教培中心李敏老師蒞臨指導,全校數學教師準時參與。
活動伊始,課題組帶來精彩紛呈的兩節展示課。黃燕老師執教《11-20各數的認識》,深入解讀教材,圍繞數的核心概念,讓學生充分地擺、撥、說,輕鬆突破"位置值"的教學難點,巧妙滲透"古人計數"的數學文化,贏得在場老師的紛紛稱讚。
劉學敏老師執教《角的初步認識》一改常態,整節課在學生的"擺一擺,拉一拉,搭一搭,畫一畫,折一折"中完成。整節課流暢完整,課堂自然生成,基於真實的學習情況,劉老師讓學生在辯一辯中不斷地糾錯,不斷地認識新知,不斷地挖掘知識的深度。這種開放式、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理念新穎,值得推廣學習。
隨後,課題組成員任燕老師和李芳老師分別做了基於《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材解讀的研究》以及西師版"數與代數"模塊和"空間與圖形"模塊為例的研究匯報。兩位老師從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舉措、研究成果、研究中的疑難困惑和後期設想幾個層面分別從課題做了闡述。
最後,江陽區教培中心李敏老師對本次活動作出點評,李老師首先給予了兩位上課老師充分的肯定,同時指出在教學細節方面,課堂靈活生成方面,教師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方面還需要用心鑽研。之後在課題研究層面,明確指出教育科研必須是實實在在幹出來的,不能搞"煙霧彈",必須有具體的研究方案,從整體知識鏈條的解讀、教材編寫意圖的解讀、策略方法的解讀、數學思想文化的解讀等方面入手,形成系列化的研究成果,這樣便於廣大教師閱讀,成果便於推廣。
綜合組
12日是科研活動周的最後一天,上午瀘師附小綜合學科教師齊聚一堂,觀摩綜合組中科學、音樂學科的課題階段性成果展示。
科學鄧選利老師的科學課《各種各樣的天氣》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帶大家走進科學的繽紛世界,認識科學的魅力,顏霞老師的音樂課《川劇鑼鼓進課堂》帶領學生"唱念做打",感受傳統文化,體驗川劇的魅力。
活動第二階段由兩個課題組成員進行匯報,首先是科學組餘錳月老師帶來的《在steam在教育理念下以校園氣象站促多學科融合教學的研究》專題發言,分別從課題的簡介,研究進展,階段成果,研究疑惑,下一步研究計劃等詳細介紹。接著由音樂組李霞老師《"瀘州河"川劇課程進課堂實踐研究》的階段匯報,針對性強,條理清晰。
江陽區教培中心教研員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深入而具體的點評,充分肯定了課題所取得的成績,對課題研究進行了分析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後,李校長發言,希望綜合學科教師在教育科研中不負時代,不負自己,守護最初的夢想。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室科研春意濃,讓科研和教學合二為一,以課題研究造就慧心慧眼,正如禪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只有立足於教研的土壤,思想先行,才能讓教學得到歷練與完善,才會讓教學結出豐碩的成果。
主編:李維兵
審稿:甘玉穗
編輯:程汶歡
圖文:趙蘭霞、劉秀榮、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