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攝影師鏡頭下的「特寫」

2021-01-17 網易新聞

| 凡 | 是 | 攝 | 影 |

Alec Soth


美國

Alex Webb


2005土耳其

Alex Webb

Alex Webb

Annie Leibovitz


1984

Eliot Porter

Eliot Porter

Helmut Newton

Kelli Connell

Mark Power

Mark Power

Martin Parr


1998美國

Martin Parr


英國

Martin Parr


1999英國

Pete Turner


1970

Shinoyama Kishin


1996日本

Steve McCurry


1984

Thomas Dworzak


2002

Vivian Maier


1970美國

荒木經惟


日本

梅佳代


日本

深瀨昌久


日本

深瀨昌久


日本

深瀨昌久


日本

荒木經惟


1997日本

鬼海弘雄


日本

鬼海弘雄


日本

Yousuf Karsh


1948美國

Shinoyama Kishin


1996日本

Robert Doisneau

Robert Doisneau

Robert Doisneau

Michael Kenna

Man Ray


美國

Man Ray


1932美國

Man Ray


1926美國

Cindy Sherman


美國

Cindy Sherman


美國

Bill Cunningham


美國

Bill Brandt


1955英國

Bill Brandt


1951英國

André Kertész


1939美國

André Kertész


1931法國

André Kertész


1928法國

Yousuf Karsh


1941英國

Yousuf Karsh


1948


END

原標題:《著名攝影師鏡頭下的「特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著名攝影師鏡頭下的「仰拍」,他們不僅拍下黑漆漆的鼻孔
    著名攝影師鏡頭下的「仰拍」,他們不僅拍下黑漆漆的鼻孔 2020-12-21 1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老照片 世界著名攝影師鏡頭下的古巴領導人卡斯楚
    拍攝這些照片的,正是世界著名攝影師Marc Riboud。他以其敏銳的鏡頭感,抓拍下了卡斯楚的種種細節。
  • 《相機鏡頭的特寫》小遮攔-協助拍攝
    相機鏡頭的特寫【第1幅圖】此作品由成都攝影愛好者郝先生在著名的嘉興地區拍攝相機鏡頭的特寫【第2幅圖】此作品由邢臺攝影愛好者姜先生在著名的瀋陽地區拍攝相機鏡頭的特寫【第3幅圖】此作品由德州攝影愛好者尹先生在著名的青島地區拍攝
  • 攝影師和演員交流的技巧,如何拍特寫,眼神光
    問:如何成為一名好的攝影師?答:拍攝、拍攝、再拍攝。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建立了對從非常基本的到複雜一些的鏡頭語法的理解。你應當對景別、取景和構圖指南、鏡頭的選擇、預先設想剪輯師的需求以及攝影機運動更加熟悉。你此刻正在學習和付諸實踐的語法是一套完整有效的準則,它會使觀眾理解你的視覺意圖。
  • 人像攝影,如何拍攝最美的特寫鏡頭?人像特寫的拍攝訣竅
    所謂「細節見真章」,人像的拍攝少不了特寫鏡頭的拍攝,「特寫」的運用可增強視覺衝擊力,放大人物情緒和細節,增強畫面表現力等。▲「特寫」的運用可豐富和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很多人以為特寫就是將鏡頭拉近,「咔嚓」一聲,其實不然,特寫更是你揚長避短的完美一擊。那麼,人像特寫,怎樣拍才最美?
  • 50定焦鏡頭,攝影師記錄生活中的精彩
    50鏡頭是標準鏡頭,適合拍攝人像、人文、紀錄片和主題。50焦距基本不失真,但拍攝畫面會顯得有些沉悶。拍攝時,攝影師可以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步驟,給觀眾帶來更多的環境,向觀眾解釋更多作品背後的故事。50定焦鏡頭是攝影師常用的一種定焦鏡頭。
  • 如何在沒有微距鏡頭的情況下拍攝特寫鏡頭?
    如何在沒有微距鏡頭的情況下拍攝特寫鏡頭?許多攝影師會告訴你,你需要一個微距鏡頭來拍攝微距圖像,但事實並非如此。 微距鏡頭通常很昂貴並且可能很麻煩,因此您需要拍攝大量的宏觀圖像以證明其合理性。但是,通過這裡展示的技術,您可以使用一些最便宜的鏡頭,甚至幾十年前的鏡頭,來獲得出色的效果。
  • 攝影師Neil Krug鏡頭下的拉娜·德雷
    美國的攝影師Neil Krug鏡頭下懷舊迷幻的拉娜·德雷(Lana Del Rey)美國的攝影師Neil Krug鏡頭下懷舊迷幻的拉娜·德雷(Lana Del Rey)美國的攝影師Neil Krug鏡頭下懷舊迷幻的拉娜·德雷(Lana Del Rey)美國的攝影師Neil Krug鏡頭下懷舊迷幻的拉娜·德雷(Lana Del Rey)
  • 極限運動驚險刺激,誰知鏡頭外的攝影師也是王者
    講求的是真實刺激,而且通常特技運動的地形比較複雜、空間比較狹小,運動員又要在鏡頭前快速移動、跳躍、翻滾,所有動作一氣呵成,根本不停。 我們必須得跟得上影片主角,也要能夠預判之後的運動軌跡,還得了解極限運動的心理狀態,知道用什麼場景來烘託更有氣勢。這種情況下,無人機、拍攝車能起到的作用就很小了,特寫鏡頭幾乎都要求攝影師全程跟拍。
  • 這部只拍「臉」的默片,重新詮釋了特寫鏡頭
    著名影評家羅傑·艾伯特曾說過:「如果你不認識她的臉,就算不上了解默片的歷史。」而這張臉就是1928年《聖女貞德受難記》中的瑪利亞·法奧康涅蒂。>幾乎全部由特寫鏡頭組成。想想如今電影中各類鏡頭的運用,定場鏡頭用於展現人物的空間位置,過肩特寫鏡頭讓觀眾了解空間裡人物的相對位置,廣角鏡頭、中景鏡頭、移動鏡頭,還有剪輯都是為了建立畫面中的空間感。
  • 被濫用的特寫鏡頭,其實大有深意
    特寫鏡頭通常會框出角色的臉用以表達情感,或是突出某一物體來展情景細節,特寫有很多類型,既有中特寫,也有大特寫鏡頭。鏡頭離貓咪越近,我們越能看清楚動作,向觀眾揭示了自1903年誕生以來,為什麼特寫鏡頭至今仍是大同小異。但諷刺的是,我們還是會把特寫鏡頭當作放大畫面的一部分,原因是它在強調這個場景,而強調正是特寫的目的。《病貓》(1903)中鏡頭強調的是小女孩悉心照顧她的貓咪。
  • 【視界】特寫鏡頭下的「小生靈」,竟如此可愛!
    【視界】特寫鏡頭下的「小生靈」,竟如此可愛!對不符合分類質量標準的生活垃圾拒絕收運》原標題:《【視界】特寫鏡頭下的「小生靈」,竟如此可愛!》
  • 要善用特寫鏡頭
    我們看影視節目時,就會注意到有時畫面上會出現人或物的某一部分的特別清晰的鏡頭,一般有人的臉部、手、腿、背影等,這個鏡頭就是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能使觀眾能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增強表達效果。寫作中常見的特寫鏡頭,就是「眼睛」。
  • 老照片:攝影師唐納德·曼尼鏡頭下的1920年代的江南店鋪
    攝影師唐納德·曼尼用鏡頭記錄下1920年代的江南街景 摺扇店前寒暄1920年代,清朝早已滅亡,中國進入民國時期。清朝滅亡後,西方先進開放的思想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很多封建舊習俗被廢除,服裝、髮型等均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在1920年代的江南地帶,還是有很多商人穿長袍、留長辮。江南地帶氣候適宜,開放口岸多,經濟相對發達,店鋪也相對密集。
  • 攝影師鏡頭下的世界奇景
    攝影師鏡頭下的世界奇景 都說世界那麼大 一定要出去走走 攝影師好不容易 走遍50個國家拍到的美照 今天一定要和各位朋友分享!
  • 俄羅斯攝影師鏡頭下的城隍閣,入選美國著名雜誌「每日最佳」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9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拍攝者叫維泰(Vitaly Golovatyuk),是一名活躍的俄羅斯攝影師。維泰曾在中國生活多年,用鏡頭記錄了不少杭州瞬間,去年2月回到俄羅斯後,因為疫情原因,沒能再回到上海。快報記者通過社交媒體與他取得了聯繫,他也感到非常意外和驚喜。
  • 孤獨300年的《苔》火了,在攝影師鏡頭下它竟如此驚豔!
    與其將所有的都拍下來不如找一片落葉擺拍更有味道,這樣的特寫必須來一張。尤其在沒有可以利用的逆光時,更應該通過顏色對比來拍特寫。拍攝這樣的畫面需要攜帶減光鏡或者偏振鏡,在強光下拍攝需要攜帶ND1000,而偏振鏡也有一定的減光作用,相當於三檔減光,日落時分光線較暗,就可以用偏振鏡替代ND8。
  • 攝影師馬修·阿伯特鏡頭下的當代澳大利亞社會和環境故事
    攝影師馬修·阿伯特鏡頭下的當代澳大利亞社會和環境故事 2020-11-25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杜絕「大眾臉」,分享6招拍不一樣的人像特寫
    標題中的「大眾臉」不是指的長相,而是指很多攝影師拍出的人像特寫都大同小異,鮮少出現有一定區分度的作品。接下來好機友攝影就給大家分享6招,拍出與眾不同的人像特寫照片。1.側逆光拍攝人像特寫人像特寫大多採用順光,很少一部分採用側光,因為如果利用逆光或者側逆光拍攝,臉部偏暗,這是很多攝影師都「不希望」的。下圖是一張側逆光拍攝的人像特寫,小範圍的高光區域,尤其是那一道亮邊成為了點睛之筆,突出了人物的臉型,還為畫面營造了一絲朦朧美。當然,在人物正面,依然需要反光板進行補光。
  • 兩大特寫鏡頭教你拍出高顏值照片!
    大部分攝影愛好者都會認為拍攝面部特寫很容易暴露模特臉上的瑕疵,拍攝的效果也不盡人意,所以都避而遠之,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其實跟攝影師的拍攝技術有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