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股票簡稱:中芯國際,上交所科創板證券代碼:688981(港交所證券代碼:00981)。本次發行後,中芯國際成為科創板首家回歸A股的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
今日收盤,中芯國際報收82.92元/股,漲幅達201.97%。以近6000億的市值,坐上了A股半導體股的頭把交椅。
▽
做「中國芯」 肩負追趕重擔
今年是中芯國際成立的第20年,作為目前中國本土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從250納米起步,目前可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實現14納米FinFET量產的晶圓代工企業,代表自主研發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最先進水平。
根據中芯國際介紹,本次上市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包括「12英寸晶片SN1項目」「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與「補充流動資金」。其中,「12英寸晶片SN1項目」是中國大陸第一條14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生產線。募投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公司進一步增強技術實力、豐富產品組合、擴大產能規模,進而全面提升公司在多種技術節點、多個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能力。
小布了解到,此次募投的「12英寸SN1項目」是中芯國際旗下專注於14nm(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的中芯南方廠項目,該廠位於浦東張江。該廠國內首條14納米及更先進位程(FinFET)生產線在去年三季度量產後正持續擴充產能。
打破紀錄 開啟科創板的高速模式
中芯國際無疑開啟了科創板的高速模式:
從6月1日申報獲上交所受理,到6月4日開始接受問詢,再到6月7日給出問詢回復,直至6月19日上交所官網公告中芯國際科創板首發獲通過,僅用了半個多月時間。
在科創板推進「審核2.0」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芯國際作為頗具標杆性意義的一個典型案例,折射出科創板上市審核工作邁向更高效、更高效、更務實、更協同的新階段。
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博士在上市儀式講話中表示:「此次以紅籌架構回歸A股科創板,充分體現了境內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包容,體現了科創板對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支持和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上市後,中芯國際將進一步藉助境內資本市場的力量,加速創新和發展,為更多的海內外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推動公司不斷成長,並為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浦東開啟「芯」徵程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一環,也是浦東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之一。目前,科創板市場上的晶片概念企業集聚效應初顯,不少為浦東企業,如中微公司、瀾起科技等,都是科創板市場中頗受追捧的標的。
晶片由集成電路經過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一系列操作後形成,其中晶圓製造是三大環節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而中芯國際正是晶圓製造環節中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作為大陸國產晶片的重要一環,帶動了國產半導體設備和材料行業的發展。
隨著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A股集成電路第一股,未來繼續帶領中國「芯」不斷過關斬將,搶佔更加寬廣的市場。
文字:楊珍瑩
編輯:王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