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很多人都在講穆裡尼奧,可是很多人都不懂穆裡尼奧,其實我也不太懂。
英超臨近收官,穆裡尼奧中途接手熱刺的一個賽季也即將畫上句號,我想,是時候該寫點什麼,總結一下了。
怎麼說呢?對於穆裡尼奧而言,這個不完整的賽季,圓滿肯定是談不上;慘澹嘛?也還不至於,畢竟熱刺的成績就擺在那裡,粉飾不了多少,也揶揄不得幾分。至於收穫?當然是有,關鍵是你是否看得見,讀得懂。
順帶說一句,為避免文章寫得太過龐雜,本文僅從戰術角度去分析,不討論球隊管理之類的話題,雖然這些看起來更有噱頭,不過,在我看來,並無意義,因為穆裡尼奧究竟如何管理球隊,這都是很機密的工作,我們所掌握的不過是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的小道訊息,除了會滿足某些人的幻想欲之外,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那麼,本文講什麼呢?很簡單,我們將從戰術的角度來回答兩個問題:1.穆裡尼奧為什麼來熱刺?2.穆裡尼奧在熱刺做了哪些工作,試圖打造一支什麼樣的球隊?
講穆裡尼奧接手熱刺,不得不提到的是熱刺的前任主帥,波切蒂諾執教熱刺這五年半時間,打造了一支非常有競爭力的球隊,甚至險些為熱刺贏下隊史第一座英超冠軍(2016-2017賽季,熱刺拿到英超亞軍),上賽季更是率領球隊史無前例闖入歐冠決賽,可以說,除了沒有拿到最終的獎盃之外,波切蒂諾的熱刺生涯已經堪稱偉大。
原本攜上賽季歐冠表現優異的餘勇,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本賽季都應該是波帥在熱刺大展宏圖的好時候,賽季前列維在轉會市場破天荒的大手筆投入差不多也佐證了這一點,要知道熱刺剛剛修建了熱刺大球場,球隊正負債纍纍,而且球隊並沒有像若干年前那樣出手了貝爾之類的大牌球員,即便是這樣,熱刺仍舊在夏季轉會市場投入了超1億英鎊的資金,足可見列維對波切蒂諾的支持力度。
然而,熱刺在夏窗轉會市場的豪購併沒有為球隊帶來成績上的絲毫提升,熱刺反倒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衰落,新賽季,熱刺英超12場比賽3勝5平4負積14分,歐冠小組賽被拜仁7比2血洗,波切蒂諾執教球隊的第6個賽季,很糟心,也很讓球迷揪心。
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一現象,事實上,賽季之初,在熱刺用一種非常尷尬的方式逼平曼城時,我對熱刺都還是看好的,甚至於我覺得波切蒂諾從上賽季歐冠決賽學到了許多,不過隨著賽程的日益深入,我卻漸漸感覺到了一種無力感,這是一種體系的坍塌,球隊痼疾未去,又添新病。
波切蒂諾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教練,所以他執教熱刺這五年多的時間,並沒有一直拘泥於一套陣型,一套戰法,不過可能早年師從于貝爾薩的緣故,不管採用何種陣型,波帥骨子裡都離不開壓迫的核心思想,正因為於此,波切蒂諾的體能訓練是異常嚴苛的。
應該說這種充滿激情的打法,成就了熱刺,也成就了波切蒂諾,熱刺成了英超遠近聞名的青年近衛軍,然而,時過境遷,我們卻發現熱刺除了換來了掌聲,什麼都沒有,原因何在?
箇中道理,並不複雜,波切蒂諾的熱刺,剛猛有餘,而韌性不足,這導致了熱刺在漫長的聯賽裡面,往往後勁不足;而歐冠淘汰賽多次止步於16強的經歷,也說明這支球隊在強強對話時,心理層面上的較量,似乎也存在一些問題,若不是上賽季碰到淘汰賽之熊曼城,若不是碰到年輕沒經驗的阿賈克斯,熱刺能否闖入歐冠決賽都不好說。
很可惜,波切蒂諾和熱刺沒有利用好歐冠亞軍這種升華球隊的好機會,他們並沒有像前年的利物浦那樣受到鼓舞而再接再厲,球隊過去幾個賽季累積的身心疲勞,集中爆發,熱刺萬用萬靈的瘋狂逼搶不見了,波帥罕見地一次又一次發脾氣,也試過邀約球員開party,搞團建。然而,收效甚微,於事無補。熱刺到了必須做出改變的時候了,於是我們迎來穆裡尼奧的熱刺時代。
談了熱刺的前任,我們應該已經了解了熱刺換帥的背景,至於穆裡尼奧為什麼接受熱刺的邀約,我們不想搞得太過於複雜,筆者在早前曾寫過一篇更為詳盡的文章來闡述為何列維和穆裡尼奧情意相投,珠聯璧合。從穆帥的角度,概括起來,無外乎只有兩點:1.穆裡尼奧想接受挑戰;2.熱刺能夠為穆裡尼奧提供挑戰。
首先,熱刺的球員班底不錯,能夠連續幾年站穩英超四強,是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可能性的;其次,熱刺新建的大球場、訓練基地,都是國際領先的水平,這是球隊長期向好的保障;再者,這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英超更具競爭力的聯賽了,尤其是曼城和利物浦這兩年重新定義了英超爭冠的標準,你能想像上賽季97分只能屈居於亞軍麼?
「在荊棘叢中拾取鮮花」,這正是穆裡尼奧需要的,穆裡尼奧樂於接受這樣的挑戰。而且,早在執教曼聯時期,穆帥就對熱刺的球員讚不絕口,當初買不來的球員,現在終於有機會去執教他們了,豈不是一件人生快事?
可惜,穆帥還是來得晚了幾年,當年號稱一個專業後衛帶領幾個業餘後衛踢球的維爾通亨,已經老了,疲了,不復當年勇了;熱刺自登貝萊離隊之後,一直在著力打造的中場組合也總覺得少了點兒什麼……穆裡尼奧接手的只是一支半成品球隊,他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並不像&34;聽起來那樣光鮮美好,何況穆帥還是賽季中途接手。
中途接手球隊,對於穆裡尼奧這種非常注重於季前訓練的教練來說,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一方面,穆裡尼奧需要迅速提升球隊的戰績,以提升士氣;另一方面,穆帥又需要不斷摸索球員的技戰術執行能力,來完成球隊的升級改造。
升級改造?姑且就這樣這樣稱之吧,我不是說波切蒂諾的戰術落伍,而是既然這一套行不通,那就不如換一套,「窮則變,變則通」,熱刺既然選擇了穆裡尼奧,那就不妨按穆裡尼奧的思路來,現在還不是蓋棺定論的時候。
於是,伴隨著熱刺且戰且傷的光榮傳統(西索科、凱恩,孫興慜……相繼倒在了病榻之上),我們看到穆裡尼奧從四後衛到五後衛,從4-2-3-1到4-1-4-1再到5-2-3……當下流行的各種陣型,都玩了個遍,然後,熱刺還是被擋在了歐冠大門之外。
然而,這就是搞翻修的必經之痛,根基是前任留下的,小修小補又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既然穆裡尼奧手裡只有這麼些磚瓦,那就盡力去做好如何將這些磚瓦進行最佳的組合搭建,使之粘合起來,可以成為一套嶄新的樓臺,至於能否登得更高,望得更遠,將來自有分曉。
那麼,穆裡尼奧究竟想打造一支什麼樣的球隊?我想,答案應該很清楚了吧?這是穆帥執教的風格,也是熱刺謀求改變的方向,還記得前面我們說過波切蒂諾的熱刺最欠缺什麼嗎?沒錯,韌性,這兩個字聽起來,有些虛無縹緲的感覺,因為這不是一種容易量化的指標,我甚至於懷疑是否真正有可以量化的手段。
不過,基於我的理解,韌性通常體現在球隊處於困境的時候,這可能是一段時間,一場比賽,甚至於只是一場比賽其中的短短幾分鐘,考驗的就是一支球隊的抗壓能力,或許穆裡尼奧稱之為「精神力」。
需要說明的一點,韌性好,抗壓能力強,並非只是單指抗擊打能力強,會防守,真正的韌性是會體現在攻防兩端的掌控力,穆裡尼奧一直以來也是追求的這一點,人們都說穆裡尼奧是防守型教練,多半只是聽了關於他的幾個經典戰役以弱勝強的案例評論而人云亦云罷了。
可實際上呢,真正能拿冠軍的球隊,你可以說它重視防守,卻並不能僅依賴於防守,沒有破冰的利器,怎麼可以於惡劣的天氣之中,捕得到大魚?穆裡尼奧需要的利器,既要快,且要穩、準、狠。
我們不妨以穆裡尼奧為熱刺設計的戰術為例,來看看韌性體現在哪裡,英超停擺前的比賽就不再繼續討論了,畢竟當時熱刺人員不整,而且處於過渡期,現在再討論意義不大。
英超複賽以後,熱刺主要採用了三套戰術陣型,4-2-3-1、4-1-4-1和4-4-2,這三套陣型既是根據不同對手類型設計的,也是根據熱刺球員特點設計的,核心就在於中場球員的使用,主圍攻的4-1-4-1陣型陣容溫克斯作為單後腰,因為這是熱刺陣中唯一能夠擔得起這套陣型中後腰調度分球責任的球員,西索科的向前和上下衝刺能力很強,洛塞爾索作為單前腰覆蓋能力不足,和西索科搭檔雙前腰反而會讓進攻梳理得更流暢;偏防守反擊的時候,會切換成4-2-3-1陣型,西索科回撤會加強中場的硬度,頂在後腰之前的三名球員甚至會極端地換成三名邊鋒屬性的球員,這樣球隊由守轉攻的推進速度更快;至於4-4-2,則又是一種活用的變種陣型,一名邊鋒球員甚至要犧牲進攻來協助球隊對邊翼的防守進行保護。
怎麼樣?是不是忽然覺得停擺之後熱刺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如果你不是只喜歡看進球,圖熱鬧的球迷,我相信即便你看不懂這其中的許多門道,也能看出熱刺的攻防組織的有序性和紀律性,已經漸漸有了穆裡尼奧的烙印,而且熱刺陣中再現了一如當年埃託奧這種肯為球隊整體犧牲的球員。
哦,對了,我們是在說韌性,從戰術角度講,穆裡尼奧為熱刺量身打造的這幾套陣型,可以很輕易地根據比賽對手和實戰狀態進行調整和切換,甚至並不需要進行多少人員調整,譬如,複賽以來,穆裡尼奧通常每場比賽只用到兩三個換人名額,用意就在於此,穆帥是在練陣,而不是單純練兵,這種陣型的彈性度,可以很好地保證熱刺在一場比賽不同時段採用不同的戰略,或是主攻,或是主守,而毫無違和感。
從球員角度,還能說些什麼呢?小盧卡斯都變身防守大咖了,戴維斯也勇於上前助攻遠射了,這種改變還不夠麼?真正的韌性,體現在比賽時,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能夠不慌不忙,心存必勝的信念,這該是穆帥所期待的那樣吧?
當然,熱刺在提高整體性的時候,暴露的問題也不少,比如個別球員單兵防守能力不足,選位有問題,由守轉攻視野過於狹窄,傳球到位率不高,而這些關於基本功或是球員天賦的問題,需要花費的時間則更多,且很有可能解決不了,但不管怎麼說,熱刺已經漸漸活成了狂人想要的樣子,爭冠?也許還需要一兩塊拼圖吧?當然,也需要一點點運氣,畢竟,對手太強大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