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很多人知道,但是他的合作夥伴查理.芒格卻少有人知。
芒格有多牛呢?
巴菲特是這樣評價他的:
芒格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成了人類,沒有他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為了了解這位「有錢人中最長壽的,長壽中最有錢」的世界富豪的智慧,我把集結了他人生精華的《窮查理寶典》閱讀了很多遍,收穫很大。
芒格其實也是從一個普通家庭成長起來的,他不是生來就很富有,也不是靠聰明絕頂的腦袋想出的奇招。
他的億萬財富,是靠他自己嚴苛執行對自我的要求,一點點博取出來的。
這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因為芒格變富的策略對普通人來說具有普適性,沒有多高的門檻,人人都能學會。
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寫下了,他為什麼能夠積累億萬財富的原因:活到老,學到老。
很多人可能會對這個耳朵都聽起老繭的話嗤之以鼻,認為這又是有錢人出來大忽悠。
他們不知道的是,「活到老,學到老」其實也講究策略,可惜很多人一直都停留在概念上,並不懂得真正的「活到老,學到老」是什麼。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窮查理寶典》中,我總結提煉出的關於「活到老,學到老」的精髓。
相信,你看了一定會有新的啟發,你的人生也可能因此而改變。
01 別嘲笑碎片化學習,它對你很重要
在芒格看來,會使用零碎時間來學習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精髓之一。
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時間越來越瑣碎,能夠有大塊時間去處理一件事的情況越來越少。
工作以後,能有大塊時間去學習更是非常奢侈的事。對此,芒格的建議是,利用瑣碎的時間,碎片化學習。
很多人反對碎片化學習,認為學習應該成系統,其實不然。
富蘭克林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我一生的知識積累的來源就是這樣的,我在查找一方面資料的同時,意外地看到了另外的資料,這就是我的學習。
這應當是碎片化學習有用最好的佐證之一。
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都是碎片化的。
你看《論語》就是孔子和弟子之間的碎片化對答,但是它依然可以成為經典,甚至有「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的榮耀。
再一方面,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最終結果其實都是碎片化的。你看一本再系統的書,上一門再系統的課,但最後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某些孤立的、零碎的點。
所以,芒格推崇的碎片化學習不但不是沒有用,反而更貼近實際的生活場景,更符合學習的底層邏輯。
系統化的學習也對,但它其實更適用於應試環境,所以學校的學習一定是系統化的,因為要考試。
我們該如何碎片化學習的呢?跟芒格學。
著名投資人李路說,芒格隨時隨地都能看書,等車超過五分鐘他都會拿出一本書來閱讀。
有次,芒格趕飛機過安檢時,不知為什麼每次他那肥大的身軀經過檢測器時,報警器都會響起。一來二去的折騰,等他過了安檢時,飛機已經起飛了。
芒格一點也不著急,他抽出隨身攜帶的書坐下來閱讀,靜等下一班飛機。有時坐飛機,坐到經濟艙的中間位置也無所謂,他拿出書來就能安之若素,絲毫不受周圍人的影響。
芒格總是抓住瑣碎時間學習的習慣讓他獲益良多,見識豐富到令比爾蓋茨驚嘆的說:毫無疑問,芒格是我見過最淵博的思想家。」
芒格如今已經97歲了,但他依然保持著隨時閱讀的習慣。所以別嘲笑碎片化學習了,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碎片化學習沒有什麼不好,至少比拿去打遊戲靠譜多了。
02要堅持跨門類學習,它很實用
芒格有句非常著名的話: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芒格認為要洞察事物運行的本質,並進行成功的投資,多元思維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而多元思維模型如何建立呢?堅持跨學科的學習。
比如,芒格在思考一個問題時,會運用到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經濟學等學科的思維模型來輔助。
囿於芒格多元思維模型的厲害,伯克希爾公司保持了長達50年年複合19%以上的奇蹟增長。
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有很好的啟發。
「活到老,學到老」的要義之一就包含著跨領域的學習。如果一輩子只專注在一個領域,那麼很可能成為芒格口中那個手中拿著鐵錘的人。
而如果,你抱持著進化的心態,嘗試著在各領域都有所嘗試,那麼你一定會越來越睿智,越來越能看懂生活中的很多奇葩現象。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關於給領導送禮這件事,你從不同的角度的理解會得到不一樣的感受。
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看,這是嚴重的廉政道德問題,是不對的。
從歷史學的角度,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常見現象。再深刻一點,你會發現它不是一個是不是好人、好官的評價標準,甚至你會發現這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智慧,是一個人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必然條件。
以此類推,從政治學、心理學、經濟學,你又能看出一些新東西。
芒格說:你需要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提高了對事物的認識,你就能不斷讀出新東西,也就會越來越有見識,你的行動也就會更加有智慧,而這正是一個人會變得有錢,變得有出息的徵兆。
03重視跟牛人學習的作用,它很高效
芒格認為,向牛人請教是值得重視的一種進步方法。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要把每件事都經歷一遍再從中獲取到智慧,那一個人一輩子可能很少做成事。
但是跟人學,尤其是跟牛人學,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得到的CEO脫布花說:直接和最好的頭腦、優秀的人交流,肯定是咱們獲取新知識、新思想最快的方式。
仔細想想,道理很好懂。
他人幫你把彎路走了一遍,你把地圖拿過來就可以用;他人把陷阱都跌了一遍,你知曉了就可以避免;他人把經驗總結出來,你學會了就能迭代認知。
跟牛人學習,毫無疑問是獲取有價值知識最快的方式。
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也告訴我們,要向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幾種有用的思維方法,幫助自己避免犯一些自己這個年齡段的人容易犯的大錯。
那我們該如何跟牛人學習呢?
答案是,入門、進圈、拜佛。
跟牛人學習是好,但我們一來就找最牛的人交流是不可能的。你得從最基本的做起,先向一個比你懂的人請教,然後再過渡到專業圈子,最後再結識大牛。
著名投資人李路,就是這麼結識芒格的。
他先是因為巴菲特的一場演講接觸到了投資行業,後來自己在朋友的帶領下進入了投資圈子,慢慢的沉浸了一段時間後,通過一次次聚會、討論會再結識到了芒格。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結識大牛還有種更簡單幹脆的辦法,那就是閱讀他的書籍,跟他的思想合集來次深度對話,也能收穫很多。
04芒格的智慧合集
芒格已經97歲了,但他至今依然是世界上頂級的富豪。他的智慧不是一篇文章能夠講透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他的智慧,文山建議你去讀讀《窮查理寶典》。
《窮查理寶典》匯集了查理·芒格最出色的演講、箴言和思想,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
它沒有像灌雞湯式地告訴人們如何才會變富,而是像論語一樣,通過一個個精闢的洞察和一篇篇邏輯嚴密的文章,告訴你如何才能剔除自己的窮人思維。
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十遍,每讀一遍依然能從中汲取到新的觀念,尤其是踐行一段時間再來讀,又會感覺芒格的不凡。
作為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商業圈教父級的人物,芒格的智慧其實還在巴菲特之上,連巴菲特自己都說:芒格是自己的老師。
能跟著這樣的一個牛人學習,一定是普通讀者的好消息。相信讀了它,你的財商、逆商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對生活的迷茫也會得到更清晰的解答。
著名投資人李路就曾說:芒格是靠自己的智慧取得成功的,這對廣大的中國讀書人來說,是最令人振奮的。
因為芒格的智慧都具有可學習性,不需要天賦和背景加成。一個普通人若按照他的方法嚴格執行,想要不變得有錢都難。
Oppo、vivvo背後得隱形投資大佬段永平,就對這本書稱讚不已,並說「這筆最好的投資」卻等了兩年才看,是他近幾年來後悔的事之一。
《窮查理寶典》對每個人來講都是一筆很好的投資,而且他成本極低,只需少喝幾杯咖啡的錢就能「一本萬利」。
對世界富豪芒格的智慧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上方卡片即可投資啦。
看過很多名人傳記,我發現他們都有個共同特質——愛讀書。
美團的王興愛讀書,巴菲特愛讀書,比爾蓋茨愛讀書,為什麼牛人都愛讀書呢?
不是因為他們故作高深,而是因為閱讀是加速自我成長最有效的方式。
腳步到不了的地方,書本可以;眼睛看不見的角落,書本也可以;思想顧不了的盲區,書本還可以。
書本的力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大的時候可以改變命運,小的時候只能角落吃灰。關鍵的看你讀不讀它。
如果你也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自強自立走出一條逆襲路來的話,就讓我們一起從閱讀《窮查理寶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