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奮鬥一生,為何看了秦始皇一封僅30個字的信,最終飲鴆自盡

2020-12-26 騰訊網

呂不韋通過一生努力,從一介商人成功逆襲為秦國重臣,不僅有功於秦國,更有功於秦始皇父子。然而,自秦始皇九年(前238年)「蘄年宮之變」後,呂不韋的處境卻急轉直下,最終因為秦始皇一封短短的書信,最終飲鴆自盡。那麼,呂不韋為何因為一封短短三十字的信,就甘願赴死呢?

呂不韋雖有功於秦始皇父子,但決定其命運的隱患已經埋下

呂不韋本為商人出身,後於邯鄲見秦公子異人「奇貨可居」,遂傾盡所有將異人扶上國君之位,而作為自己投資的回報,呂不韋先於秦莊襄王即位後被任命為丞相,封為文信侯,後於秦始皇即位後被尊為相邦,稱為「仲父」,地位一時無兩。

對於曾在邯鄲為質的異人來說,秦國的王位本與其無緣,正是在呂不韋的幫助之下,這才得以回國順利即位,而如果不是呂不韋成功將異人扶上王位,那麼秦始皇也根本不會有成為秦王的那一天。因此,作為輔佐了秦莊襄王和秦始皇兩任秦始皇的重臣,呂不韋即使無功於秦國,也絕對有功於秦始皇父子。

秦始皇即位之初,由於年僅12歲,因此朝政幾乎全部掌握在呂不韋手中,而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又原本是呂不韋府上的姬妾。因此,在秦始皇即位最初的幾年,呂不韋不僅大權在握,而且長期霍亂宮闈,與趙姬時常私通。

後隨著秦始皇的逐漸長大,呂不韋害怕自己與太后趙姬之間事發,這才費盡心思的將嫪毐引薦給趙姬,從而使得自己趁機脫身。嫪毐入宮之後,憑藉著「極為出色的本錢」,很快便得到了趙姬的寵愛,而呂不韋則趁機抽身而退。

此後,嫪毐憑藉著趙姬的寵信,開始逐步將觸手從後宮伸向朝堂,趙姬以太后寢宮風水不好為由,與嫪毐搬至秦國舊都雍城居住。此後,嫪毐以雍城為據點,勢力迅速擴大,不僅被封為長信侯,獲封大片封地,而且宮中大小事務完全取決於他,其家中的童僕賓客更是多至數千人,就連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賓客舍人也多達一千餘人。

此時,呂不韋雖然已經成功從後宮抽身而退,但隨著嫪毐的權勢高漲和日漸囂張,作為引薦人的呂不韋,其實已經相當於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更何況,他與趙姬那一段醜聞,又豈能真的瞞天過海。

秦始皇親政「蘄年宮之變」爆發,呂不韋此後處境日漸尷尬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極為囂張的嫪毐在一次與大臣的酒宴上,想著自己與趙姬的關係,嫪毐竟然以秦始皇「假父」自居,並將該大臣訓斥了一頓,結果卻被此人直接在秦始皇面前告發,不僅說嫪毐並非宦官,且表示嫪毐與趙太后生有兩個兒子。

此時的秦始皇已經21歲,聞聽此事之後大怒,立即命人徹查此事,嫪毐得知消息後,則準備拼死一搏發動叛亂。秦始皇知道此時的嫪毐已經不可小覷,也生怕對方狗急跳牆,於是便宣布將在嫪毐和趙姬居住的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此舉果然迷惑了嫪毐,嫪毐以為自己的罪行尚未暴露,再加上叛亂需要時間準備,於是便將叛亂的時間選定在了秦始皇舉行冠禮之時。

由於秦始皇早已暗中布置妥當,因此嫪毐的叛亂並未掀起什麼大的波瀾便被迅速撲滅了,嫪毐最終被處以車裂,並曝屍示眾、夷滅三族,嫪毐與趙姬所生的兩個孩子也被處死,趙姬則被囚禁於雍城。

「蘄年宮之變」爆發之後,秦始皇本想趁機處死呂不韋,奈何大量賓客辯士為其說情,再加上呂不韋的確於秦國有功,於是最終只是罷免了他的相位,並在將趙姬接回鹹陽後,將其遣出京城,令其前往河南的封地。

在此時的呂不韋看來,自己雖然已被罷免,但也算是有驚無險,畢竟霍亂宮闈這種罪行,不被處死已經算是極為幸運了。而且,憑藉著自己的功績和多年來培植的勢力,將來未必便沒有東山再起之日,而山東列國更是認為呂不韋只是因為舉薦嫪毐而獲罪,因此拜訪呂不韋的使者仍然絡繹不絕,而呂不韋也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

只是,呂不韋怎麼也沒有想到,他雖然憑藉多年培植的勢力以及積攢的功勞,成功保住了性命,但同樣由於這股龐大的勢力,讓秦始皇對其產生了更濃的殺意,畢竟對於秦始皇這樣強勢的君王來講,是絕不允許呂不韋這樣的權臣存在的。

一封信抹殺呂不韋功績,自盡已是最好的選擇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時的秦始皇想要親政掌權,就必須清除呂不韋對朝廷的影響,曾經大權在握的呂不韋,無疑已經成為了秦始皇掌權的絆腳石。如今,呂不韋雖然被罷官免職,但卻依然門庭若市,這豈能不讓秦始皇忌憚?

事實上,此時秦始皇要殺呂不韋,與其霍亂宮闈和引薦嫪毐關係已經不大,最根本的原因已經變成了呂不韋對秦始皇權力的威脅。不過,呂不韋畢竟有功於秦國,有功於秦始皇父子,因此要殺呂不韋,還需要一個能夠堵住天下人之口的理由。

於是,秦始皇的一紙書信便從鹹陽宮送到了呂不韋手中,信中寫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意思是說,你呂不韋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可以讓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與秦國有什麼血緣關係?竟然敢號稱仲父。並命令其與家屬遷居蜀地。

這封信看似只是對呂不韋行事作風的指責,但卻堪稱殺人誅心。秦始皇寥寥數語,便等於將呂不韋對於秦國、對於秦始皇父子的功勞抹殺的乾乾淨淨,潛在臺詞就是,你不要再想著憑藉曾經的功績便能夠安身立命了。

毫無疑問,呂不韋極為聰明,看到這封信之後,他便明白了自己已經難逃此劫,此時的他除了一死之外,已經別無他途可走。呂不韋很清楚,秦始皇此時不殺自己,除了自己的功勞之外,更是源於自己還沒有足以致死的罪名,但同時也是給他一個保全家人,保全自己聲譽的機會,如果真要讓秦始皇狠下手來殺人,那麼恐怕就不是他呂不韋一條命了。

既然已無其他路可走,呂不韋便也只能飲鴆自盡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呂不韋死後,秦始皇未再追究其任何責任,不但沒有為難其家人和族人,甚至連已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準許回到京城。

相關焦點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秦始皇短短30個字的信,而飲鴆酒自盡?大有...
    呂不韋喝毒酒自盡,的確是因為秦始皇那封短短30個字的信。信中雖然內容不多,但卻字字誅心,處處透露出秦始皇對呂布的責怪及厭惡。此外呂不韋能把持朝政這麼多年,自然也從信中看出秦始皇的殺心已起,殺他也只是時間問題。
  • 呂不韋努力了一輩子,為何因秦王短短30個字的信,飲鴆自盡?
    就比如說呂不韋,現代人一提到呂不韋很容易就將呂不韋直接和趙姬以及嫪毐等人掛鈎。其實用這樣的關係去看呂不韋的一生,是小看了呂不韋的智慧了。呂不韋並不僅僅只是和趙姬有一段愛恨纏綿的故事,最大的功績是在於對秦國政權的建立有過功勳,後來也成為了功高蓋主的威脅。呂不韋去世於公元前235年。這一年的時間是在秦始皇於公元前238年發動蘄年宮之變之後的第3年。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秦王短短30個字的信,而飲鴆酒自盡?
    呂不韋看到嬴政的信後,知道已經不容於秦王了,擔心未來被秦王清算誅殺,便喝下酖酒自殺而死。呂不韋在秦國執掌朝政十餘年,自己也積累下了大量財富和人脈,為何就因為秦王的一封信,短短三十個字,而飲酖酒自殺呢?首先,「商鞅變法」為秦國帶來了什麼?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秦始皇短短30個字的信,而飲鴆酒自盡?
    那是因為呂不韋聰明,這是如果再抗命將會死的更難看,如果自殺,還可以留個全屍,體面的死去!嬴政的信只是一個信號,清算呂不韋的信號!政治場上從來只講利益,大家都很現實,得勢時門庭若市,失勢時找千般理由跟你撇清關係!
  • 呂不韋曾在秦為相十餘年,為何因短短30個字的信,而飲鴆酒自盡?
    呂不韋曾在秦為相十餘年,被尊為仲父,位高權重。可是,當嬴政給他一封短短數語的信後,老呂麻溜地飲鴆自盡了。為何呂不韋如此配合,連一絲掙扎也沒有呢?總經理贏家不傻。所以,從商鞅到範睢、呂不韋,秦國這些位高權重的相,都是職業經理人而已。當年,商鞅執秦政20餘年,也是位高權重,但是,秦公族「回收權力」時,商鞅也只得逃亡,最後,也只能「與其徒屬發邑兵北擊鄭」,基本沒有還手之力。魏冉,一生四任秦相,秦昭王說罷免就罷免,最後只能「身折勢奪而憂死」。
  • 相邦呂不韋被迫飲鴆自盡,商鞅被五馬分屍,為何範雎能左右逢源?
    談秦說漢(336)相邦呂不韋被迫飲鴆自盡,商鞅被五馬分屍,為何範雎能左右逢源?影響秦國歷史進程最大的三個正國級領導幹部,商鞅、範雎、呂不韋三個人當之無愧。嚴格地說,商鞅的最高職務只是大良造,行相邦之權;而範雎、呂不韋才是真正的相邦之職。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嬴政短短30個字的信就飲鴆自殺呢
    那是因為呂不韋聰明,這是如果再抗命將會死的更難看,如果自殺,還可以留個全屍,體面的死去! 嬴政的信只是一個信號,清算呂不韋的信號!
  • 呂不韋戰國奇才,韜略滿腹,為何落了個飲鴆自盡的下場
    一:立足於世之舉在《呂不韋傳奇》中,利用皓瀾夜明珠(真假未可知也),出千金購買(讓隨從賣,自己買),驚豔了全場,撒了個彌天大謊,世人皆知有一個叫呂不韋的大商人,此時立足於世的名聲便有了!2.抵抗信陵君的合縱攻秦呂不韋3.化解龐煖的合圍鹹陽呂不韋執政期間,避免硬仗,惡仗,恢復秦國的國力,為後來秦國東出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4.編撰《呂氏春秋》廣收門客,並讓門客們把各自的見識寫下來,編輯成書,名為《呂氏春秋》。
  • 《呂不韋列傳》|富而謀國,位極人臣,呂不韋為何最後飲鴆自盡?
    來到秦國,呂不韋沒有冒冒失失地去找華陽夫人,而是選擇「曲線救國」的迂迴路線,他首先走華陽夫人姐姐的門路,以大方的手筆說服了其姐,然後通過她將金銀珠寶、珍奇玩物送給了華陽夫人,並順便談及秦異人聰明賢能,所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及天下,再大肆宣揚秦異人的孝心,「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呂不韋深諳人性心理,這些話將華陽夫人哄得心花怒放,對秦異人有了一個很好的印象。
  • 秦始皇給呂不韋寫信,只是令其遷蜀,為何他就嚇得飲鴆自殺了?
    呂不韋看到這三十個字後,悟出了嬴政背後所表達出來的真正含義,驚懼不已,最後選擇了服毒自殺。那麼,秦始皇這句話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深意呢?這一戰讓嬴政猝不及防,連宮中的宦者都加入了作戰序列,最終才平定下來。而嫪毐正是呂不韋獻給趙太后用以脫身的。呂不韋和趙太后舊情復燃,是瞞著嬴政的。但隨著嬴政日漸年長,呂不韋也害怕了,於是就找了大陰人嫪毐代替自己,趙太后也因此放過了呂不韋。
  • 嬴政沒想殺呂不韋,可為何看完嬴政30字信自盡?呂不韋:我沒你這兒子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他的一生堪稱傳奇,而在這過程中自然少不了很多人的幫助,比如丞相李斯,王綰,大將蒙恬,蒙毅,王翦,王賁等,當然也少不了他的仲父呂不韋
  • 大秦賦:短短二十八字,一代傳奇呂不韋飲鴆自盡
    然而,所有這些都並不足以慰藉呂不韋心中巨大的失落和苦悶。十三年的權傾天下,讓他習慣了左呼後擁、天下諸侯看他臉色行事的忙碌生活,如今驟然告別回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波瀾不驚的田園生活,呂不韋無所適從,僅僅兩年的時間,他老得不像樣子。
  • 呂不韋是怎麼死的?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殺了?
    二、呂不韋之過:私進嫪毐以致穢亂朝局。以上這都是確定無疑的,不確定的是罷黜呂不韋是不是僅僅因為嫪毐事件,還是有其它原因。呂不韋做《呂氏春秋》,倡導的是王道仁政,與秦自孝公之後六世遵循的商君霸道法制涇渭分明。《呂氏春秋》是在剷除嫪毐事件之前,隨著太后嫪毐勢力的崛起,呂不韋丞相勢力蟄伏而日漸式微,退而廣絡山東百家之士而著,目的是想修正霸道秦法。
  • 大秦賦:秦始皇嬴政重責呂不韋,令其遷往蜀地,呂不韋卻服毒自盡
    在歷史劇《大秦賦》中,為抵抗秦國的進攻,趙國春平君去邀請呂不韋入趙為相,呂不韋明確拒絕。秦始皇嬴政聽說此事後,重責呂不韋,令其遷往蜀地。不久,呂不韋服毒自盡。嬴政得知後,悲痛大呼:寡人沒讓他死,他怎敢死?在歷史上,呂不韋的結局確實是服毒自盡,「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史記》)。
  • 秦始皇不過是給呂不韋寫信,讓他遷蜀,為何他就嚇得飲鴆自殺了?
    安國君現在是太子,一旦他爹秦昭王去世,他就是下一代秦王,而他的正夫人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這種情況下,勢必要從二十多個兒子中選一個過繼給華陽夫人做太子。 呂不韋非常清楚,別看子楚現在十分落魄,但是這份落魄也恰恰是他的長處,因為他現在遠在趙國,沒有陷入到秦國王宮內的宮廷紛爭中去,如果順勢把他推給華陽夫人……呂不韋很清楚,子楚奇貨可居,是妥妥的潛力股。
  •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史記和資治通鑑給出答案
    奇貨可居是呂不韋經營商業成功和官至秦國宰相的做事秘訣之一。呂不韋見到秦異人第一言,回到家中便與父親進行了經典的一問一答的對話。呂不韋:「耕田之利幾倍?」呂父:「十倍。」呂不韋:「珠玉之贏幾倍?」呂父:「百倍。」
  • 秦王政給呂不韋一封信,只是讓其遷往蜀地,呂不韋看完為何自殺?
    呂不韋看完這封信以後,立刻飲鴆自殺了。關於呂不韋為何看到這封信就自殺,司馬遷也交代的十分清楚:其一,呂不韋擔心這封信只是開始,秦王政會一步步將自己逼上絕路,最終被處死,因此看到這封信,呂不韋十分的害怕,最終飲鴆自殺。
  • 嫪毐為何能封侯?呂不韋選擇自殺,真是因為秦始皇的一句話嗎?
    秦法嚴苛,論功行賞,因此秦國歷史上能封侯的人極少,比如,秦昭王時有穰侯魏冉、應侯範雎,莊襄王時有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時期有文信侯呂不韋、武城侯王翦、通武侯王賁,此外還有就是長信侯嫪毐,嫪毐與這些人比明顯不是一個量級的,更何況嫪毐的身份還是一位遭受了宮刑的宦官,他如何能封侯?秦法嚴苛,假太監嫪毐真能封侯嗎?
  • 秦始皇為呂不韋兒子?很可能是後人杜撰的
    千年來,秦始皇的身份一直是一個謎團,有學者認為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也有人認為他和公子異才是親父子。那麼,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嗎?為何部分影視作品中,都傾向於將秦始皇默認為呂不韋的兒子?有依據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呂不韋,以及他和秦始皇的關係。
  • 呂不韋和秦始皇究竟是什麼關係?
    秦王本打算株連呂不韋和他的門客,但是念及呂不韋曾經輔佐先王,功勞至偉,所以僅免去了他相國的職位,逐出京城,封地河南。過了一年多,諸侯賓客紛紛向秦王遊說試探,打算邀請呂不韋出山。看到當下還有這麼多人為呂不韋說話,秦始皇大怒。呂不韋的門客遍及天下,而秦王最擔心的就是六國士人。